《单身男女》影评:单身背后的时代病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方启宏躺在廊台上,身边的酒板已经空了一半。杜琪峰特意让镜头从酒堆中移出,“芝华士十二年”“尊尼获加”“帝萨诺”“占美神”和“君度”……子欣还没回来,张申然也还没有邀约,那是2008年9月刚开始,一切正如前男友的酒板:烂透了。
《单身男女》讲述的是一个典型的“两男一女”爱情故事。2008年9月,刚刚从七年爱情长跑中被绿爆仓不久的投资分析师子欣因为各种机缘巧合与风投CEO张申然和建筑设计师方启宏相识。一周后,被“流浪者”方启宏和张申然一起邀约,子欣忘掉“流浪汉”欣然前往咖啡馆,未想张申然却受不住楼下女秘安吉丽娜的诱惑将她放了鸽子。9月15日,三人在相同的痛苦中煎熬, 子欣骂张申然,方启宏苦等一周无果离开,子欣捡起半瓶尊尼获加想起失约追寻无果后漫步街头,看见突发新闻: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世界经济,和他们的爱情一样,正处于一片危机……这不仅是一部讲爱情的电影,也是一部讲经济的电影。
影片的前四十分钟剧情大致就是这样,后半部分相较来说显得乏善可陈——唯一出彩的,也许是最终在苏州楼上,面对对面楼顶漆下“marry me”的张申然和跪在身后深情等待的方启宏,子欣做了我所期待的选择。
影片有的前四十分钟和后七十分钟其实有三年的间隔(2008-2010),这也是杜琪峰导演的高明之处。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一夜间的覆灭拉响了08年经济危机的序幕,市场信心崩溃一发不可收拾,股市也狂泻难止。在这样的背景下,08年部分的张申然合伙人心脏病发作倒地,约翰一个劲的喊周围的同事“别哭”,连方启宏“流落街头”酗酒都让人感觉见怪不怪。杜琪峰将主角们安排在这样的背景下,与他们这一阶段的困苦是相对应的;所有人都看不到未来,作为香港支柱的蓝领白领们纷纷哭泣,这样的环境下怎么可能遇到想要的幸福呢?
2010年,三年转瞬即逝。子欣仍在做她的投资分析,张申然却已经“空降”成为了子欣的顶头CEO,而方启宏也摇身一变成了为一个承诺洗心革面建出一栋新摩天楼的“精神建筑师”。在这个时空中杜琪峰可以开始发挥功力,将三人的爱情故事拍得曲折非凡——这是时代的隐喻,是对未知的不决和期待。参考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008-2010经济数据可得知,2010年香港经济已经回复了正增长,初步走出了08年经融海啸和09年低迷的阴影。变化和增长,这是一个主角们接力完成的线索。从花掉“伤心钱”换发型吃大餐购置新衣服的子欣到为讨得子欣欢心出手就是赛马场复式楼、玛莎拉蒂和全套家具的张申然,当然还有从衣冠不整到回归优雅的方启宏,主角们的行为和形象随着时间改变,看似理所应当,实则影射非常。
影片中对方启宏和张申然的身世描写远不如子欣仔细,从各方的视角中观众可以看到一个细节逐渐丰富的苏州女孩:千禧年后随着男友来到香港打拼,七年后被男友和新欢怀孕出轨感情受挫,对爱情充满了期待和不信任;通过公交车上的练习,介绍美食的熟练乃至苏州家中的家长(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给她如此多在家的镜头)奶奶,这个“大陆女孩”终于将故事的结局引向苏州摩天大楼。觥筹交错间除了普通话,更有对背后内地电影市场的探查。同样是依据数据,在与新加坡的横向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到这个曾经“东方之珠”的衰落,金融危机之后,香港对于内地引以为豪的经济和文化优势在快速打破重构。未来在何方?08年的《文雀》里满是杜琪峰难以割舍的香港情怀,两年后的《单身男女》却将重头戏挪到了内地;张申然站在对面高一层的楼上,方启宏掏出戒指跪在身后,一高一低,变与不变,导演早已在片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终于,我们可以关注一些我印象深刻的小细节。最想谈的是两位男士手中的酒。方与张,一个专一而深沉,一个多情而浪漫;作为两千年来人类解忧畅销单品,杜琪峰用酒精刻画了两位不同的形象。这里不妨提到我开头所说“糟透了”的酒版,子欣的前任喜欢的酒都不算什么高端牌子,而方启宏在大街上、超市里和与子欣约赌时喝的都是黑牌尊尼获加——老牌但绝对算不上高端。玩笑似的,超市里方启宏对隔壁红酒货架不屑一顾,而与子欣一起时张申然却对红酒钟爱有加。待到后半段失爱的张申然走入酒吧点了一杯“老样子”,看着他熟练的晃动手中的纯饮威士忌,我恍然大悟。
酒精对于方启宏可能只是一个宣泄的出口,“我喝的很快,几天就能喝完”的建筑师是无所谓酒的品质的。而对于张申然,酒精则是表达身份和品味的工具,这工具既是对身边的人,也是对观众。杜琪峰的心思在两个地方可以体现;其一是张申然在酒吧“泡妞”时点的那杯纯饮——碎冰,适合夏日调鸡尾酒,加快酒精冷却;简而言之:来点快的。事实上,冰球或是块冰可以更好激发威士忌的层次——亦或者,纯饮最符合上流,但破碎的冰块,只能让人体会到急功近利,就像他对面那个一口闷马天尼的女孩。其二,最后一次和子欣吃饭,张申然不动声色的要求开一瓶“82年的拉菲,至少醒两个小时”;然而,红酒正是越年轻才需要越长时间醒,30-90分钟已然足够,而“两个小时”的醒酒,若非门外汉,就是明摆着糟蹋好酒——不懂装懂。品酒识人,两位男士的酒品尚如此,心灵又如何呢?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判。
回归常规,杜琪峰导演对光影的关注在本作中仍有不少体现;加班、家中、求婚时等诸多片段都是采用重点光源强调,不必要的部分则尽量隐匿于黑暗中。同时,影片也擅长运用相似物制造冲突和转场。数次出现的咖啡馆,每次进的都是意料之外的人。而9月之约当晚的那辆救护车,更是视听语言上的点睛之笔:你担心她,她担心我,同一个时空,思念如此不同。除此以外,还有林雪饰演的约翰和子欣面包舞的致敬表演,也为本片增色不少。单身的时光背后是危机后面对去产业化和经济下行不知如何应对和抉择的香港,子欣作为“大陆女孩”在最终的选择,似乎也是对今日香港状态的一种隐喻。最后,让我们在子欣和启宏的对白中走向终点:行不行?行!
附:
《单身男女》讲述的是一个典型的“两男一女”爱情故事。2008年9月,刚刚从七年爱情长跑中被绿爆仓不久的投资分析师子欣因为各种机缘巧合与风投CEO张申然和建筑设计师方启宏相识。一周后,被“流浪者”方启宏和张申然一起邀约,子欣忘掉“流浪汉”欣然前往咖啡馆,未想张申然却受不住楼下女秘安吉丽娜的诱惑将她放了鸽子。9月15日,三人在相同的痛苦中煎熬, 子欣骂张申然,方启宏苦等一周无果离开,子欣捡起半瓶尊尼获加想起失约追寻无果后漫步街头,看见突发新闻: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世界经济,和他们的爱情一样,正处于一片危机……这不仅是一部讲爱情的电影,也是一部讲经济的电影。
影片的前四十分钟剧情大致就是这样,后半部分相较来说显得乏善可陈——唯一出彩的,也许是最终在苏州楼上,面对对面楼顶漆下“marry me”的张申然和跪在身后深情等待的方启宏,子欣做了我所期待的选择。
影片有的前四十分钟和后七十分钟其实有三年的间隔(2008-2010),这也是杜琪峰导演的高明之处。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一夜间的覆灭拉响了08年经济危机的序幕,市场信心崩溃一发不可收拾,股市也狂泻难止。在这样的背景下,08年部分的张申然合伙人心脏病发作倒地,约翰一个劲的喊周围的同事“别哭”,连方启宏“流落街头”酗酒都让人感觉见怪不怪。杜琪峰将主角们安排在这样的背景下,与他们这一阶段的困苦是相对应的;所有人都看不到未来,作为香港支柱的蓝领白领们纷纷哭泣,这样的环境下怎么可能遇到想要的幸福呢?
2010年,三年转瞬即逝。子欣仍在做她的投资分析,张申然却已经“空降”成为了子欣的顶头CEO,而方启宏也摇身一变成了为一个承诺洗心革面建出一栋新摩天楼的“精神建筑师”。在这个时空中杜琪峰可以开始发挥功力,将三人的爱情故事拍得曲折非凡——这是时代的隐喻,是对未知的不决和期待。参考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008-2010经济数据可得知,2010年香港经济已经回复了正增长,初步走出了08年经融海啸和09年低迷的阴影。变化和增长,这是一个主角们接力完成的线索。从花掉“伤心钱”换发型吃大餐购置新衣服的子欣到为讨得子欣欢心出手就是赛马场复式楼、玛莎拉蒂和全套家具的张申然,当然还有从衣冠不整到回归优雅的方启宏,主角们的行为和形象随着时间改变,看似理所应当,实则影射非常。
影片中对方启宏和张申然的身世描写远不如子欣仔细,从各方的视角中观众可以看到一个细节逐渐丰富的苏州女孩:千禧年后随着男友来到香港打拼,七年后被男友和新欢怀孕出轨感情受挫,对爱情充满了期待和不信任;通过公交车上的练习,介绍美食的熟练乃至苏州家中的家长(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给她如此多在家的镜头)奶奶,这个“大陆女孩”终于将故事的结局引向苏州摩天大楼。觥筹交错间除了普通话,更有对背后内地电影市场的探查。同样是依据数据,在与新加坡的横向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到这个曾经“东方之珠”的衰落,金融危机之后,香港对于内地引以为豪的经济和文化优势在快速打破重构。未来在何方?08年的《文雀》里满是杜琪峰难以割舍的香港情怀,两年后的《单身男女》却将重头戏挪到了内地;张申然站在对面高一层的楼上,方启宏掏出戒指跪在身后,一高一低,变与不变,导演早已在片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终于,我们可以关注一些我印象深刻的小细节。最想谈的是两位男士手中的酒。方与张,一个专一而深沉,一个多情而浪漫;作为两千年来人类解忧畅销单品,杜琪峰用酒精刻画了两位不同的形象。这里不妨提到我开头所说“糟透了”的酒版,子欣的前任喜欢的酒都不算什么高端牌子,而方启宏在大街上、超市里和与子欣约赌时喝的都是黑牌尊尼获加——老牌但绝对算不上高端。玩笑似的,超市里方启宏对隔壁红酒货架不屑一顾,而与子欣一起时张申然却对红酒钟爱有加。待到后半段失爱的张申然走入酒吧点了一杯“老样子”,看着他熟练的晃动手中的纯饮威士忌,我恍然大悟。
酒精对于方启宏可能只是一个宣泄的出口,“我喝的很快,几天就能喝完”的建筑师是无所谓酒的品质的。而对于张申然,酒精则是表达身份和品味的工具,这工具既是对身边的人,也是对观众。杜琪峰的心思在两个地方可以体现;其一是张申然在酒吧“泡妞”时点的那杯纯饮——碎冰,适合夏日调鸡尾酒,加快酒精冷却;简而言之:来点快的。事实上,冰球或是块冰可以更好激发威士忌的层次——亦或者,纯饮最符合上流,但破碎的冰块,只能让人体会到急功近利,就像他对面那个一口闷马天尼的女孩。其二,最后一次和子欣吃饭,张申然不动声色的要求开一瓶“82年的拉菲,至少醒两个小时”;然而,红酒正是越年轻才需要越长时间醒,30-90分钟已然足够,而“两个小时”的醒酒,若非门外汉,就是明摆着糟蹋好酒——不懂装懂。品酒识人,两位男士的酒品尚如此,心灵又如何呢?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判。
回归常规,杜琪峰导演对光影的关注在本作中仍有不少体现;加班、家中、求婚时等诸多片段都是采用重点光源强调,不必要的部分则尽量隐匿于黑暗中。同时,影片也擅长运用相似物制造冲突和转场。数次出现的咖啡馆,每次进的都是意料之外的人。而9月之约当晚的那辆救护车,更是视听语言上的点睛之笔:你担心她,她担心我,同一个时空,思念如此不同。除此以外,还有林雪饰演的约翰和子欣面包舞的致敬表演,也为本片增色不少。单身的时光背后是危机后面对去产业化和经济下行不知如何应对和抉择的香港,子欣作为“大陆女孩”在最终的选择,似乎也是对今日香港状态的一种隐喻。最后,让我们在子欣和启宏的对白中走向终点:行不行?行!
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