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怎么忘掉一个人(想要彻底忘记一个人)
还是那个相似的街道,还是那个幽静的夜晚,却唯独少了你,思念一个人的滋味总是带着一丝的甜又带着一丝的苦涩。
有些人还有理由让我们去思念,让我们去追求,而有些人可能再也没有机会相见了,于是我们拼了命地想要去忘记他,但是这个过程却是极为悲伤的。
郭敬明在书中写到:“习惯难受,习惯思念,习惯等你,可是却一直没有习惯看不到你。”
习得性无助的定义以及对情感的影响
所以想要彻底忘掉一个人,势必要去改变我们曾经的那些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种种不适的感受,我们将其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提出了“习得性无助”这一概念,他通过一系列实验并且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发现,个体很容易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一种听天由命的态度。
个体主要表现在对现实的悲观无奈甚至不作为,在两性关系中,如果一方因为失去另一方,就会产生这种习得性无助感,他觉得自己离开了对方就没有办法生存,他觉得自己始终放不下他。
然而事情的本质并不是我们忘不了对方,而是我们自设藩篱,把“放不下或者忘不掉”,当成一种不可改变的因素。
洛克定律告诉我们如何摆脱困扰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想要彻底去忘掉一个人,我们也要学会去运用洛克定律。
什么是洛克定律呢?
美国管理学家洛克,他认为当我们有一个专一的目标时,才会有更加专注的行动。
然而我们所定的目标并不是不切实际的,越高越好,而是应该利用自身的特点去制定更加适合自己的目标和步骤,我们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同样真正地想要去忘掉一个人,也并非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到的,因为毕竟曾经这个人与我们构建了非常多的联系,甚至让我们付出了更多的情感。
跳出习得性无助的假想
01)、首先,要学会打破自我假想的那个悲观的状态,才能够真正地跳入到现实生活中。
举个例子来说,有些人会借助于酒精的作用,妄图去忘掉一个人,然而最后的结果是,他非但不能够忘记对方,反而让自己情绪上变得越来越低沉。
很多时候其实是我们自身假想的一个对象或者是某些场景,于是去渲染我们自身的情绪,进而加重这种思念。
在前面我们提到了习得性无助感,在很长的时间内,我们和他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但是当分开之后,我们又可以花很长时间去慢慢改变这个习惯。
02)、其次,你之所以觉得自己离不开他,觉得自己生活里处处是他的影子,并不是因为你帮不了他们,而是你习惯了当前的感觉。
此刻你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你们两个已经没有了任何的交集,而你此刻依旧是那个独立的个体,你所要做的应该是好好的生活下去,沉迷于过去只会浪费自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不要因为你觉得自己忘不掉对方就自寻苦恼,事实上瓦伦达效应告诉我们,总强调结果会失败,最终会失败,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个过程。
学会过好当下的时光
我们改变不了过去,我们也无法操控未来,但是却能够过好当下的时光。
你应该清楚自己当下的任务,了解自己的现状,更能够清晰地整理出自己当下的人际关系。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那么你就应该去为了这个工作做一个计划,如果你现在拥有了自己的事业,那么你就应该去思考自己如何成为这个职业里的佼佼者,友情,亲情,爱情都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当你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去设定且实现这些触手可得的小目标时,渐渐地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并非是一团糟,离开了他,你也一样会过得很好。
在短期内我们会产生抑郁烦恼的情绪都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不必去纠结于这些复杂的感受。
做好每一件小事去建立新的关系,投入到新的圈子里去认识新的人,你会发现有的时候你可能喜欢的只是那一类人,他们可能会与你有相似的特点,你便不会再纠结于过去,更不会厮守着那份执念。
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但是也会错过很多人,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而最终留下的也只有我们自己。
顾漫说过:“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两件事:一件,是时间终于将我对你的爱消耗殆尽;一件,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我遇见你。”
彻底忘记一个人并非是你想不起他,而是你在想起他的时候,心里不会有一丝丝的涟漪。
The End -
恋爱婚姻心理主笔团 | 用心理学分析爱情、婚姻、人生
参考资料:《爱情心理学》、《部分心理学》
微信公众号:恋爱婚姻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