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的故事

 我来答
轻抖啰M
2022-08-05 · TA获得超过628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5万
展开全部

   谜语故事精选:秦观花亭求婚

  一年重阳,宋朝翰林学士苏东坡邀才子秦观同赴秋香亭饮酒赏菊。

  酒至半酣,苏学士托须笑问:“贤弟才高八斗,貌胜潘安,何以迟迟不择佳偶?”

  秦观放下银杯,拱手回答:“弟非草木,岂能无情。吾心中久慕一位窃窕淑女,只是难于启齿。”

  苏学士爽朗一笑:“这有何难!只要道出是哪家闺秀,为兄定牵线搭桥,成全贤弟美事!”

  秦观沉吟片刻,笑道:“待小弟制个字谜,敬请仁兄一猜”说罢即赋词一首:

  “园中花,化为灰,夕阳一点已西坠。

  相思泪,心己醉,空听马蹄归。秋日残红萤火飞。”

  苏学士细细推敲,恍然大情。哈哈大笑道:“原来如此。这不难,包在愚兄身上。”

  于是引线穿针,尽力撮合,成全了秦观的金玉良缘。

  秦观吟的词谜是一个什么字(按:为繁体字)?才子心慕的淑女是淮?

   谜语故事精选:皇帝的谜语也好猜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猜谜语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娱乐。 当时的文人相聚,经常以猜谜为游戏,连皇帝也经常和群臣一起猜谜取乐。

  有一次,孝文帝设宴招待群臣,大家都向文帝进酒,文帝越喝越高兴。过了一会儿,文帝醉眼朦胧地对群臣说:“朕这里有一谜,谁先猜出,有赏。”接着,文帝口占一谜:“三三横,两两纵,谁能辨之赐金钟。”

  文帝的谜语一说出,群臣都认真地思索起来。不大一会儿,接连几个人说出几个谜底,文帝都摇头否定了。

  这时,彭城的王勰站起来说:“是不是个‘习(习)’字?”

  文帝高兴地点点头,命手下人给了王勰一份厚赏。

  过后,王勰给大家解释说:“三三横,两两纵,正好是个‘羽’字。金钟是酒杯,酒杯也叫‘大白’。‘羽’加‘白’即为谜底‘习’字呀!”大家这才明白过来。

   谜语故事精选:祖传谜语

  有一个谜语竟困扰了我们家几代。

  不信?我说给你猜猜:有一物,一刀砍断只有一截,它是什么?

  我的曾祖父是清朝最末一代秀才。生平在世时,写过状子,卖过对子,很有点文采,但直到临死之前,他还没有猜中这条谜语,以致郁郁而终……

  我爷爷小时候家道小康,上过几天学。后来家境衰落,他流浪江湖,成了一个耍猴子的艺人。他心眼灵,脑子活,能通猴道,懂狗性,不乏其聪明,但对这则谜语却也无能为力……

  爸爸是闹革命出身的.,现在年纪不算很大,官也不算小。身体也渐渐发福起来了,他的业余爱好广泛,诸如下棋,听戏,搓麻将,猜谜语样样儿在行。只是当他一想起先祖遗留下来的那则谜语,便两眉紧锁、两颊微红、两眼茫茫……

  我,曾是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曾用直尺、圆规在黑板上画过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教给过学生各种图形的画法及原理,业余时间,爱好灯谜口读了许多谜语书籍,我加人了校内校外、有名无名的“猜谜协会”,但是,对于那真实的“谜底”,我始终处在探索阶段。

  去年暑假一日,我正坐在书房里看书,忽然,我那位读小学二年级的小侄子闯了进来,他大声地嚷着:“叔叔!叔叔!我猜破了!我猜破了!

  我大吃一惊,张眼望着小侄子,只见他下穿短裤,上身,肩上挎一只红色的游泳圈,脸上、头发上还挂着水珠,他兴高采烈地摘下游泳圈向我抛来:“给!这就是谜底!”

  至此,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谜底”就是小侄子抛下的“救生圈”,或者确切地说:就是所有的“圆”!好聪明的孩子!

  祖传之谜”终于解开了!

  爷爷感叹道:“怪呵!奇怪!俺耍了大半辈子,怎么没想到那‘圈子’就是谜底?!”

  爸爸也不无尴尬地笑道:“俺整天批文件,画下的圈圈一大串,也没有想到哇!”

  连妈妈和奶奶也纷纷自责。说她们手上戴的镯子、耳朵上串的耳环,头发上系的“皮箍箍”甚至高压锅里套的皮圈圈都是“谜底”,可就是没想到。

  最感愧疚的还是我:整天钻研圆圈这类几何图形,却也在“祖传之谜”上交了“白卷”。

  唉,真令人啼笑皆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