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病综合症是怎么回事】什么原因引起儿童肾病综合症
融合,使原有涎酸糖蛋白结构破坏,阴电荷消失而使带负电荷的白蛋白通过而形成蛋白尿。
免疫学发病机制
1、体液免疫参与:
包括免疫复合物(IC)、免疫球蛋白异常(血中IgG低下,分解增加,合成减少)、抗体生成减少等诸多因素。
2、细胞免疫异常:
循环中T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和功能降低而出现一系列异常变化。
3、补体系统:
包括旁路途径B因子不足影响机体对带荚膜的大肠埃希杆菌、肺炎球菌的调节能力,补体活力下降,C5b-9(膜攻击复合物)的出现等。
其他因素
包括抗体直接损伤肾小球,中性多形核粒细胞(PMN)释放蛋白溶解酶,产生活性氧,释放阳离子蛋白,单核细胞聚集释放多种蛋白酶,胶原酶、氧自由基、细胞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均参与肾病发病机制。
诊断依据
小儿肾病综合征血化验检查可发现血浆白蛋白减少,使正常的白、球蛋白的比例由1~1.5变为0.5,发生比例倒置,血浆胆固醇增高。有些病儿可在大腿及上臂内侧、腹部及胸部出现和孕妇相似的皮肤白纹或紫纹,尿量明显减少。
诊断肾病综合征主要根据临牀表现,凡有大量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0.1g/kg,或>3.5g/kg)、高度水肿、高胆固醇血症(>5.7mmol/L,>220mg%)、低白蛋白血症均可诊为肾病综合征。典型病例血清蛋白电泳多提示α2↑↑,而γ↓。
对激素耐药(足量激素8周无效或有部分效应)、频繁复发或反复(关年≥2次,1年≥3次者)及激素依赖的肾病,称为难治性肾病。难治性肾病是肾活检指征之一,可明确其病理分型、肾脏病变严重程度以指导治疗。有高凝状态的患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激素治疗过程中,如实然出现腰痛伴血尿、血压升高、水肿加重或肾功恶化,提示肾静脉血栓形成。此外,对原发病的分析有助治疗。其中大量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为诊断的必备条件。
注意事项
1、有高度浮肿、高血压时应卧牀休息。
2、无高度浮肿、高血压的患儿,可适当活动,如散步、上下楼。
3、加强日常清洁护理,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油腻食物,不食用隔夜、变质食物,防止消化道感染。
4、如蛋白转阴,水肿消退,可正常上学、活动。
相关文章
[小儿肾病综合症症状]
[小儿肾病综合症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