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皇帝称作“帝”,有的皇帝称作“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原标题:为什么有的皇帝称作“帝”,有的皇帝称作“宗”?
古代有一定身份的人死了,大家是要对他盖棺论定一下的。
这出自周朝,他们把商击灭之后,开始着手给两个先王摆功,一个夸为“文”,一个称为“武”,也就是所谓周文王和周武王。这个做法叫“谥”。
从西周开始,人们就有了起谥号的制度。谥号的作用,是给统治者的一生行为盖棺论定,也就是对这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总结,有好有坏。
因为谥号的作用,秦朝统一六国,秦始皇高冷地说了一句:我们不要这破玩意——所以秦始皇和秦二世是没有谥号的。
到了刘邦建立汉朝,也高冷地说了一句:我才不学秦始皇呢——于是又恢复了谥号的制度。从那时候起,皇帝们又开始有谥号了。
汉代恢复了谥号,但慢慢变了味,再差的王也可以得美谥。综观西汉一朝,就没有被冠上恶谥的皇帝,诸侯得恶谥的倒不少,比如谋反的淮南王刘长,全称为“淮南厉王”。这当然是诸侯王的权威不够,无法阻止中央对自己褒贬的缘故。
到了唐朝,大家总觉得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总结实在说不完皇上的丰功伟绩。于是,谥号的字越来越多,比如李世民的谥号就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赵匡胤的谥号就“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最丧心病狂的应该是努尔哈赤的谥号,“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由于谥号字多不好说也记不住,为了方便,接着发明了庙号。
庙号是皇帝家族供奉于太庙时,对先人的称呼。但是,庙号不是每个皇帝都有的。在汉朝时,没有真正的丰功伟绩,是没有资格享有庙号的。刘邦的“高”字是谥号,明明要叫汉高帝,或者用庙号叫汉太祖。
到了后来,皇帝们为了尊敬先人,不再过于计较是否有功绩了,所以皇上们都有了庙号。而庙号里的字,也是有褒贬的不同含义的。
即使是庙号也分两种格式,有的称祖,有的称宗,二者有何区别?
一般,开疆拓土的皇帝才有资格称祖,所以大部分祖都是开国皇帝,或高祖,或太祖。
到了后来,皇帝们也开始遵守庙法,祖字也不再泛滥,只有确实有不世功腊棚业的皇帝才能称祖。如忽必烈,打下三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蒙古铁蹄踏到团纤东欧,曰元世祖;如轮或则顺治皇帝,在位时女真人入关一统中原,曰清世祖;如康熙皇帝,文治武功,《清史稿》称他“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故曰清圣祖。
古代有一定身份的人死了,大家是要对他盖棺论定一下的。
这出自周朝,他们把商击灭之后,开始着手给两个先王摆功,一个夸为“文”,一个称为“武”,也就是所谓周文王和周武王。这个做法叫“谥”。
从西周开始,人们就有了起谥号的制度。谥号的作用,是给统治者的一生行为盖棺论定,也就是对这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总结,有好有坏。
因为谥号的作用,秦朝统一六国,秦始皇高冷地说了一句:我们不要这破玩意——所以秦始皇和秦二世是没有谥号的。
到了刘邦建立汉朝,也高冷地说了一句:我才不学秦始皇呢——于是又恢复了谥号的制度。从那时候起,皇帝们又开始有谥号了。
汉代恢复了谥号,但慢慢变了味,再差的王也可以得美谥。综观西汉一朝,就没有被冠上恶谥的皇帝,诸侯得恶谥的倒不少,比如谋反的淮南王刘长,全称为“淮南厉王”。这当然是诸侯王的权威不够,无法阻止中央对自己褒贬的缘故。
到了唐朝,大家总觉得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总结实在说不完皇上的丰功伟绩。于是,谥号的字越来越多,比如李世民的谥号就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赵匡胤的谥号就“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最丧心病狂的应该是努尔哈赤的谥号,“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由于谥号字多不好说也记不住,为了方便,接着发明了庙号。
庙号是皇帝家族供奉于太庙时,对先人的称呼。但是,庙号不是每个皇帝都有的。在汉朝时,没有真正的丰功伟绩,是没有资格享有庙号的。刘邦的“高”字是谥号,明明要叫汉高帝,或者用庙号叫汉太祖。
到了后来,皇帝们为了尊敬先人,不再过于计较是否有功绩了,所以皇上们都有了庙号。而庙号里的字,也是有褒贬的不同含义的。
即使是庙号也分两种格式,有的称祖,有的称宗,二者有何区别?
一般,开疆拓土的皇帝才有资格称祖,所以大部分祖都是开国皇帝,或高祖,或太祖。
到了后来,皇帝们也开始遵守庙法,祖字也不再泛滥,只有确实有不世功腊棚业的皇帝才能称祖。如忽必烈,打下三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蒙古铁蹄踏到团纤东欧,曰元世祖;如轮或则顺治皇帝,在位时女真人入关一统中原,曰清世祖;如康熙皇帝,文治武功,《清史稿》称他“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故曰清圣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