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无奈是什么?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对于90后一代人需要承担的实在是太多,曾经的我们一门心思的想通过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到今天才发现现实的无奈。十几年寒窗苦读的结局并非尽如人意,回想起自己我们从几岁就开始上学直到今天,十几年的努力换回的不尽是苦尽甘来。寒门再难出贵子是一句多么令人心酸而又无奈的话呀!或许有人可以说这句话是片面的,但是看看那些生活在当下的寒门子弟不说出人头地,生活如意的又有几人!一个网友的一段话可能会代表一大部分人的心声。
从西南地区的农村考上上海的名校,一个原本年少轻狂的少年发现在知识改变命运的表象背后,还隐藏着许多并不由他掌控的现实和未来。和那些出身中上阶层的同学相比,他缺少对人生的规划意识和执行力。他们之间的命运,也正在不断分野。
曾经的年少轻狂
我今年24岁。在我已有的人生版图中,发生过两次大的地理迁徙:一次是到上海读大学,一次是到北京工作。再之前的时光,就局限于并不算贫穷的西南乡村:农村的家、镇上的初中、区里的高中。
12岁那年,上初中,父母送我去学校。估计是我父亲乡村医生的身份,以及母亲为人细致豁达,镇上的学生家长都客气地夸赞我。母亲客套地说: “农村长大的小孩,和镇上的孩子还是有差距的”。那时的我,对这番话完全不以为然。
随后的三年初中生涯中,不论是学习成绩、文体活动、礼仪素质,我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粉碎”了母亲这番“谬论”。即便是进入区里的高中,我也以后来居上的姿态证明了自己。反而是那些小镇上的同学,给我印象并不佳。
但即便是在这样一个中下甚至底层的乡村中,每个成绩好的小孩都会被告知“学校和社会不一样”,成绩不好的小孩很多家长也不再强求,而是积极利用亲戚、朋友、熟人等资源为孩子谋划其他的出路——俗话说的“拼爹”。
比如高考。我高考那年,北大在我们那边的录取分数高到什么地步?仅比当年状元的裸分分数低一分!你要上北大,除非能加分。加分有多种类型,有鼓励性的特长加分、有照顾性的少数民族加分等,这本是一项在丰富选拔标准、促进公平录取等方面都很好的政策,但在实践中,由于考核标准、监管制度等不到位,多个加分项成为谁“活动到位”谁拥有的战利品。即便是纯粹看特长,我是农村家庭的孩子,如何去培养类似于小提琴、古筝之类的特长?
结果就是,我们彻底被特长加分政策抛弃在外。
从西南地区的农村考上上海的名校,一个原本年少轻狂的少年发现在知识改变命运的表象背后,还隐藏着许多并不由他掌控的现实和未来。和那些出身中上阶层的同学相比,他缺少对人生的规划意识和执行力。他们之间的命运,也正在不断分野。
曾经的年少轻狂
我今年24岁。在我已有的人生版图中,发生过两次大的地理迁徙:一次是到上海读大学,一次是到北京工作。再之前的时光,就局限于并不算贫穷的西南乡村:农村的家、镇上的初中、区里的高中。
12岁那年,上初中,父母送我去学校。估计是我父亲乡村医生的身份,以及母亲为人细致豁达,镇上的学生家长都客气地夸赞我。母亲客套地说: “农村长大的小孩,和镇上的孩子还是有差距的”。那时的我,对这番话完全不以为然。
随后的三年初中生涯中,不论是学习成绩、文体活动、礼仪素质,我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粉碎”了母亲这番“谬论”。即便是进入区里的高中,我也以后来居上的姿态证明了自己。反而是那些小镇上的同学,给我印象并不佳。
但即便是在这样一个中下甚至底层的乡村中,每个成绩好的小孩都会被告知“学校和社会不一样”,成绩不好的小孩很多家长也不再强求,而是积极利用亲戚、朋友、熟人等资源为孩子谋划其他的出路——俗话说的“拼爹”。
比如高考。我高考那年,北大在我们那边的录取分数高到什么地步?仅比当年状元的裸分分数低一分!你要上北大,除非能加分。加分有多种类型,有鼓励性的特长加分、有照顾性的少数民族加分等,这本是一项在丰富选拔标准、促进公平录取等方面都很好的政策,但在实践中,由于考核标准、监管制度等不到位,多个加分项成为谁“活动到位”谁拥有的战利品。即便是纯粹看特长,我是农村家庭的孩子,如何去培养类似于小提琴、古筝之类的特长?
结果就是,我们彻底被特长加分政策抛弃在外。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