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回答
展开全部
就餐礼仪 尽管德国人的日常饮食不甚讲究,以吃饱肚子、营养充足、简便省时为原则,但一遇宴请(不管是官方的、正式的、规模较大的,还是私人交往性质的、非正式的、小范围的),他们则表现出训练有素的饮食文明和就餐规矩。这是因为德国家庭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进餐时的良好的举止谈吐,这是德国社会文明礼貌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人们都明白,餐桌旁的仪态风度是直接反映一个人的文明修养的镜子。西方的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与我国的有关习俗相去甚远,但只要我们在尊重他人规矩和习惯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得轻松、自然、落落大方并注意细心观察和模仿,就不会闹得狼狈不堪或贻笑大方。如果我们同德国人一同进餐,最基本的是要注意不要忘记,这不仅仅是吃一顿饭,而主要是在从事社交活动,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你的内在气质和修养的体现。因此应尽可能地按照主人的就餐规矩和礼仪去做,做到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端庄大方,体现出良好的文明修养和内在素质。 坐有坐相 德国人十分重视餐桌旁的坐姿。按照他们从小养成的习惯,坐在餐桌旁始终应保持上身笔直,除了席间小歇(如相互交谈、抽烟——抽烟前必须征得在座的各位、尤其是女宾的同意!),身体不能死靠在椅背上。两臂要尽量贴近身体,以免影响旁边的人。胳膊肘不能放在餐桌上,一般只是手和手腕以上部分放在桌面上。吃东西时身体可以略略前倾,但头部应尽可能保持挺直,不能弯到盘子上面,应始终用叉子和汤匙将食物和汤送入口中(我们中国人在吃饭喝汤时习惯低头凑近碗或盘子,这在讲究的德国人眼里看上去十分别扭)。 吃有吃相 在进餐过程中,吃相比坐相当然更加重要。刀叉是西餐中必不可少的餐具,学会正确使用刀叉是吃西餐的基本功。此外,还应懂得刀叉不同的摆放方式所传达的信息:刀叉并排平行地放在盘上表示已经吃饱、停止进餐,刀叉相交放在盘中意味着你只是稍事休息、还将继续用餐。餐刀只是用来切碎大块的食物,绝对不可直接以刀代叉送食物入口。要把食物切成大小适当的小块(应以一口能吃下为宜,切忌叉起一大块一口一口从叉上咬着吃),但也不能把整块肉或鱼等全部切成小块然后一一叉食。要用叉子叉住一边角、用刀切下,切一块吃一块。叉子入口也不能太深,更不能把整个叉齿都送入口中。盘子里的食物不宜一次添得太多太满,而且一定要全部吃完之后再续添;应尽可能添多少吃多少,不要吃不了剩在盘子里,这不仅不礼貌,而且还会使女主人难堪(她会以为你不喜欢她精心烹制的饭菜)。饮料也是如此,照德国人的习惯是喝光了杯子中的饮料之后再续添,不是像我们所习惯的那样,可以随时往杯子里添加。另外德国人没有“干杯”的习惯,互相敬酒碰杯时,没有必要一次喝光。 当嘴里含着食物时请不要开口讲话,即使有人向你提问也要等咀嚼完咽下后再回答(向你发问的人也会耐心等待)。 德国人称喝汤为“吃汤”,这不仅仅是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而的确存在根本性的区别:德国人从不把汤盘端起来“喝”,而是用汤匙一勺一勺舀起来送到嘴里“吃”(与使用刀叉吃食物时无大差别)。德国人习惯勺尖先入口(手腕、汤匙和嘴基本构成90度角)。如果汤十分烫,不能用嘴去吹凉,而只能放慢速度让它自然冷却。进餐时——无论是喝汤还是吃东西——都不能发出怪溜声和巴嗒嘴的声音,还要尽可能避免餐具相互碰击发出过大的声响。在餐桌旁要抑制打嗝、连续不断地咳嗽或打喷嚏(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应用手绢捂住嘴,并必须表示歉意)。肆无忌惮地剔牙、挖鼻孔、掏耳朵、抖腿、不停地扭动身体等小动作都有伤大雅,甚至往往被视作粗俗和缺少教养的表现。 吃饭是社交 对于一次精心准备的宴会——不管是私人家宴,还是官方大型聚餐——来讲,最重要的并不是“吃”和“喝”,而是通过大家共同进餐的形式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交流。因此,席间“闲谈”的作用倍显突出。不仅在宴会开始之前要有一轮问候寒暄(主人致欢迎辞、祝酒辞,宾客致答谢辞、互致问候),而且整个宴会自始至终都应在谈笑风生、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对主人来说,最难堪的场面绝不是碰翻酒杯、刀叉落地一类小“事故”。而是面对一群一声不吭、“埋头”吃喝的“食客”。参加宴会绝不仅仅是为了“一饱口福”,而首先是一个联络感情、增进了解的社交场合,同时也是展示一个人口才和风度修养的好机会。因此,充分利用这样的好机会,积极参与席间“闲谈”具有特殊的意义。但席间交谈也应注意内容和分寸,要以“中性”题裁为宜,不要涉及可能影响食欲或引起气氛紧张的内容,也要避免滔滔不绝地谈论专业问题。以免冷落其他客人。不要忘记的还有,席间应不时地说几句赞美饭菜可口,女主人烹调手艺高超的话,这不仅是对盛情好客的女主人的最好回谢,而且可使宴会始终保持在热情融洽的气氛之中。 社交礼仪 德国曾是一个充斥繁文缛节和陈规陋俗的国家,长期以来沿袭着相当严格、僵化的社交规矩和礼仪。最近二三十年来,同其它西方国家一样,德国的社交礼仪和应酬规范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总的发展方向是趋于简化,破除了一部分不符合现代社会生活风格的陈规陋俗,给礼仪准则和社交形式注入了时代气息和自由风格。社交应酬不再拘泥于形式。而更加注重内容:端庄大方、适度得体、礼貌文明以及真诚、洒脱、有人情味等直接展示内在气质和修养的举止风度受到了特别的重视。现代社会的礼仪准则显然是在追求形式上的彬彬有礼与内在文明修养的一致性。 在日常社会交往中,德国人仍然沿袭着一些传统的交际礼仪和习惯,其中有的与我国的人际礼仪相去甚远,因此也不能不作一介绍。 初次见面 初次见面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因为第一次接触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往往会影响日后合作共事的成效。同其他国家一样,德国人初次见面时也须互致问候、通报姓名、互相握手。但应该注意的是:一、目光要友好地注视对方,不能东张西望;二、握手时要有点份量,以示真挚;三、如果许多人互相介绍,要按性别(女士优先)、年龄(长者为先)和职位(位高者优先)的习惯顺序一一握手、问候、介绍,防止同时伸手而出现交叉握手的情况;四、互相作介绍时不要加太多的头衔,只介绍姓名,最多加一个主要头衔(如教授、经理等);并要留心记别人的名字,以避免叫错姓名的尴尬局面。 熟人相遇 熟人相遇或同事之间每天初次见面打招呼,除了问候、握手之外,有时太匆忙可省去握手,只问候“你好”、“嗨”等即可。另外,还有两种我们中国人不太习惯的方式:一、吻女宾的右手。这只是在比较正规隆重的场合(如高层次的招待会、大型宴会、音乐会)才可能见到的习俗,尤其在南德(以及奥地利)地区更为普遍;二、拥抱并相互亲吻脸颊。这只适用于亲朋好友和关系相当亲密的熟人之间,是德国人表达老朋友重逢时的喜悦心情的方式。在我国熟人或好朋友见面常亲热地拍拍肩头、拉拉胳膊,这在德国很不习惯。因为只有长辈对晚辈才可以作拍肩摸顶的亲昵动作。至于在公开场合中挽肩搭背、磨肩蹭肋地紧紧挨靠在一起是应绝对避免的。 礼貌用语 在德国人的日常社会交往中,“您好”、“劳驾”、“请问”、“谢谢”、“再见”礼貌用语是必不可少的习惯用语。尤其是那些直接接触顾客的职员(如售货员、招待员、银行职员等),这类礼貌用语是总不离口,使用之娴熟,令人惊叹不已。礼貌用语虽不能说多多益善,但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应预防的问题并不是这类习惯语使用得过滥,而是过于吝啬。礼貌用语不仅是文明礼貌的直接表现形式,而且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作用,因此常被人称作人们社会交际活动中的润滑剂。朋友熟人见面互致问候、彬彬有礼地相互打招呼,是最起码的礼遇。 女士优先 在德国的交际礼仪中,有几条专门为男士规定的与女性交往的注意事项。基本原则是尊重女性,这首先表现在一系列“女士优先”的礼仪习惯上,比如: 男士有义务帮女士穿、脱外衣;为女士开门并拉住门,请女士先行;下车时,男士也应主动为同行的女士开车门、并搀扶其下车;下楼梯时则由男士走在女士前边,起保护作用;在宴席餐桌旁,男士不仅应帮助女士移动座椅。而且在女士就坐前,不能先坐下;在公共场所见到女士提重物,男士应欣然相助;初次见面,通常也是由女士首先自报姓名、主动握手,改变称谓(由尊称过渡到友称),一般应由女士持主动权… 事先预约准时赴约 “ 在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德国社会里,事先预约已成为十分重要的社交礼仪准则。不论是私人交往中的拜访、约会、邀请吃饭、共同参加社交活动,还是正式的社会活动,必须事先预约时间,一般是电话或信函预约。譬如,你有意前往造访一位熟悉的德国同事,尽管你有他的地址,但也绝不可贸然而至,而必须打电话约定一个会面的时间。任何不约而至或不期而遇的不速之客,在现代德国社会不仅被认为是不礼貌,而且还往往会吃闭门羹。接到邀请后,一般也要回电、回函致谢并确认。 与事事预约密不可分的是每个德国家庭、每个德国人都必备的记事日历本,这已经成为德国社会社交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备忘录。德国人已经养成了事事预约的程序化习惯,在这本小小记事本上,不仅记载着当天或近几天的活动安排,而且预先记录着本周甚至下几周的大大小小的约会、工作计划、社交活动等。
展开全部
1、守纪律讲整洁。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
2、守时间喜清静。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
3、待人诚恳注重礼仪。通常来讲,同德国人打交道没有太多的麻烦。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比较干脆。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凡是他们办不到的,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不行”,很少摆架子,或者给人以模棱两可的答复。当然,人际关系和努力的程度对办事也绝非没有影响。和西方许多国家相似,德国人比较注意礼仪。两人相遇时,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在路上,或者办公室、宾馆、电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问声”您好”。
德国有许多特殊的节日,比如啤酒节,狂欢节。德国的狂欢节是德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有关节日的来历众说不一。从每年的11月11日11时起就算狂欢节开始了,一直到第二年的复活节为止,前后要持续两三个月。但是它的高潮是在最后一个星期,特别是这周的前三天,在这发狂的三天,德国的狂欢节达到了顶峰:他们进行化装大游行,进行大型的狂欢集会和舞会,还有“星期四女人节”,这一天许多的妇女手拿剪刀上街,专门去剪男人的领带,特别是一些漂亮的领带,她们把剪来的领带作为战利品订在墙上自我欣赏。
逛柏林的酒吧是一种独特的享受。德国的酒吧风格迥异,各具鲜明特色。在德累斯顿的广场两侧,有许多各色各异的酒吧,每个酒吧也装饰得古色古香,清雅宜人,整洁的小桌上摆放着精致的小花,休闲而放松的人们,一边喝啤酒一边聊天;老板穿着古典民族风情服装,热情接待每位客人;在易北河畔的凉亭上有许多艺术家在拉琴、吹乐、敲打,尽情地表演:有画画的,描绘易北河沿岸美丽风光;有卖艺的艺人,如果你投了钱,他们就会开始表演„„在这里古雅气氛和现代文明相融成一体。楼宇的后院有青少年俱乐部和文化艺术界人士的聚会酒吧,充满现代自由色彩;还有湖边那充满诗情画意的餐厅以及真正的拐角酒吧,所有这些地方都通宵开放。德国第三大城市慕尼黑,其独特的文化氛围与巴黎和罗马看齐,同被视为文化艺术之都。该市有酿酒厂64家,出产的啤酒闻名世界。每年9月底至10月初的啤酒节一连两星期在特蕾西亚草坪广场举行。
奇特的婚俗:在街上,每位新娘都穿着便装,只是在头上带着简单的婚纱头饰,她们周围都有一群女友相伴。这里的新人们常常在婚礼前把自己简单打扮一下,然后准新娘和自己的女友,准新郎和自己的男友上街将自己单身时用过的一些东西或一些日常用品摆个摊、提个篮子出售,路人一看就知道他们要结婚了,很多人会出钱买,买得越多的人预示着自己的兆头就越好。另外,按照德国的风俗,结婚的前一晚,新郎或新娘的朋友会给他们布置一个奇怪的任务,然后男人们陪着新郎或女孩们陪着新娘,去完成这个任务。比如新娘扮成魔鬼的模样去收集陌生人的袜子,以花1欧元就可以得到准新娘的一个吻的方式来收集青壮年男子的吻等等。
小门大窗户的建筑:在德国,居民住宅建筑有一个特点:门小窗户特大,而且在建筑物的顶侧有一个很大的铁钩。这种独特的建筑方式是来源于很早的习俗,为了方便家具进出,有利通风照明。另外,一直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窗户也强求“严谨”,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八字形白纱窗帘,在窗户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小花和一些别致的小装饰,而且基本都是面朝外的。在街上,你可随时欣赏到这种别致的装饰。居住在高速公路旁的居民们还把厨房、卫生间、浴室这些不需要太多阳光的房间都造在靠马路一侧,配上特制的窄小密封式窗户,而卧室、起居室则面向背对公路的一侧,开大窗户。建筑内部的院子,躲开噪音的同时也得到了良好的光线。
2、守时间喜清静。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
3、待人诚恳注重礼仪。通常来讲,同德国人打交道没有太多的麻烦。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比较干脆。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凡是他们办不到的,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不行”,很少摆架子,或者给人以模棱两可的答复。当然,人际关系和努力的程度对办事也绝非没有影响。和西方许多国家相似,德国人比较注意礼仪。两人相遇时,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在路上,或者办公室、宾馆、电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问声”您好”。
德国有许多特殊的节日,比如啤酒节,狂欢节。德国的狂欢节是德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有关节日的来历众说不一。从每年的11月11日11时起就算狂欢节开始了,一直到第二年的复活节为止,前后要持续两三个月。但是它的高潮是在最后一个星期,特别是这周的前三天,在这发狂的三天,德国的狂欢节达到了顶峰:他们进行化装大游行,进行大型的狂欢集会和舞会,还有“星期四女人节”,这一天许多的妇女手拿剪刀上街,专门去剪男人的领带,特别是一些漂亮的领带,她们把剪来的领带作为战利品订在墙上自我欣赏。
逛柏林的酒吧是一种独特的享受。德国的酒吧风格迥异,各具鲜明特色。在德累斯顿的广场两侧,有许多各色各异的酒吧,每个酒吧也装饰得古色古香,清雅宜人,整洁的小桌上摆放着精致的小花,休闲而放松的人们,一边喝啤酒一边聊天;老板穿着古典民族风情服装,热情接待每位客人;在易北河畔的凉亭上有许多艺术家在拉琴、吹乐、敲打,尽情地表演:有画画的,描绘易北河沿岸美丽风光;有卖艺的艺人,如果你投了钱,他们就会开始表演„„在这里古雅气氛和现代文明相融成一体。楼宇的后院有青少年俱乐部和文化艺术界人士的聚会酒吧,充满现代自由色彩;还有湖边那充满诗情画意的餐厅以及真正的拐角酒吧,所有这些地方都通宵开放。德国第三大城市慕尼黑,其独特的文化氛围与巴黎和罗马看齐,同被视为文化艺术之都。该市有酿酒厂64家,出产的啤酒闻名世界。每年9月底至10月初的啤酒节一连两星期在特蕾西亚草坪广场举行。
奇特的婚俗:在街上,每位新娘都穿着便装,只是在头上带着简单的婚纱头饰,她们周围都有一群女友相伴。这里的新人们常常在婚礼前把自己简单打扮一下,然后准新娘和自己的女友,准新郎和自己的男友上街将自己单身时用过的一些东西或一些日常用品摆个摊、提个篮子出售,路人一看就知道他们要结婚了,很多人会出钱买,买得越多的人预示着自己的兆头就越好。另外,按照德国的风俗,结婚的前一晚,新郎或新娘的朋友会给他们布置一个奇怪的任务,然后男人们陪着新郎或女孩们陪着新娘,去完成这个任务。比如新娘扮成魔鬼的模样去收集陌生人的袜子,以花1欧元就可以得到准新娘的一个吻的方式来收集青壮年男子的吻等等。
小门大窗户的建筑:在德国,居民住宅建筑有一个特点:门小窗户特大,而且在建筑物的顶侧有一个很大的铁钩。这种独特的建筑方式是来源于很早的习俗,为了方便家具进出,有利通风照明。另外,一直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窗户也强求“严谨”,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八字形白纱窗帘,在窗户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小花和一些别致的小装饰,而且基本都是面朝外的。在街上,你可随时欣赏到这种别致的装饰。居住在高速公路旁的居民们还把厨房、卫生间、浴室这些不需要太多阳光的房间都造在靠马路一侧,配上特制的窄小密封式窗户,而卧室、起居室则面向背对公路的一侧,开大窗户。建筑内部的院子,躲开噪音的同时也得到了良好的光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就餐礼仪 尽管德国人的日常饮食不甚讲究,以吃饱肚子、营养充足、简便省时为原则,但一遇宴请(不管是官方的、正式的、规模较大的,还是私人交往性质的、非正式的、小范围的),他们则表现出训练有素的饮食文明和就餐规矩。这是因为德国家庭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进餐时的良好的举止谈吐,这是德国社会文明礼貌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人们都明白,餐桌旁的仪态风度是直接反映一个人的文明修养的镜子。西方的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与我国的有关习俗相去甚远,但只要我们在尊重他人规矩和习惯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得轻松、自然、落落大方并注意细心观察和模仿,就不会闹得狼狈不堪或贻笑大方。如果我们同德国人一同进餐,最基本的是要注意不要忘记,这不仅仅是吃一顿饭,而主要是在从事社交活动,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你的内在气质和修养的体现。因此应尽可能地按照主人的就餐规矩和礼仪去做,做到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端庄大方,体现出良好的文明修养和内在素质。 坐有坐相 德国人十分重视餐桌旁的坐姿。按照他们从小养成的习惯,坐在餐桌旁始终应保持上身笔直,除了席间小歇(如相互交谈、抽烟——抽烟前必须征得在座的各位、尤其是女宾的同意!),身体不能死靠在椅背上。两臂要尽量贴近身体,以免影响旁边的人。胳膊肘不能放在餐桌上,一般只是手和手腕以上部分放在桌面上。吃东西时身体可以略略前倾,但头部应尽可能保持挺直,不能弯到盘子上面,应始终用叉子和汤匙将食物和汤送入口中(我们中国人在吃饭喝汤时习惯低头凑近碗或盘子,这在讲究的德国人眼里看上去十分别扭)。 吃有吃相 在进餐过程中,吃相比坐相当然更加重要。刀叉是西餐中必不可少的餐具,学会正确使用刀叉是吃西餐的基本功。此外,还应懂得刀叉不同的摆放方式所传达的信息:刀叉并排平行地放在盘上表示已经吃饱、停止进餐,刀叉相交放在盘中意味着你只是稍事休息、还将继续用餐。餐刀只是用来切碎大块的食物,绝对不可直接以刀代叉送食物入口。要把食物切成大小适当的小块(应以一口能吃下为宜,切忌叉起一大块一口一口从叉上咬着吃),但也不能把整块肉或鱼等全部切成小块然后一一叉食。要用叉子叉住一边角、用刀切下,切一块吃一块。叉子入口也不能太深,更不能把整个叉齿都送入口中。盘子里的食物不宜一次添得太多太满,而且一定要全部吃完之后再续添;应尽可能添多少吃多少,不要吃不了剩在盘子里,这不仅不礼貌,而且还会使女主人难堪(她会以为你不喜欢她精心烹制的饭菜)。饮料也是如此,照德国人的习惯是喝光了杯子中的饮料之后再续添,不是像我们所习惯的那样,可以随时往杯子里添加。另外德国人没有“干杯”的习惯,互相敬酒碰杯时,没有必要一次喝光。 当嘴里含着食物时请不要开口讲话,即使有人向你提问也要等咀嚼完咽下后再回答(向你发问的人也会耐心等待)。 德国人称喝汤为“吃汤”,这不仅仅是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而的确存在根本性的区别:德国人从不把汤盘端起来“喝”,而是用汤匙一勺一勺舀起来送到嘴里“吃”(与使用刀叉吃食物时无大差别)。德国人习惯勺尖先入口(手腕、汤匙和嘴基本构成90度角)。如果汤十分烫,不能用嘴去吹凉,而只能放慢速度让它自然冷却。进餐时——无论是喝汤还是吃东西——都不能发出怪溜声和巴嗒嘴的声音,还要尽可能避免餐具相互碰击发出过大的声响。在餐桌旁要抑制打嗝、连续不断地咳嗽或打喷嚏(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应用手绢捂住嘴,并必须表示歉意)。肆无忌惮地剔牙、挖鼻孔、掏耳朵、抖腿、不停地扭动身体等小动作都有伤大雅,甚至往往被视作粗俗和缺少教养的表现。 吃饭是社交 对于一次精心准备的宴会——不管是私人家宴,还是官方大型聚餐——来讲,最重要的并不是“吃”和“喝”,而是通过大家共同进餐的形式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交流。因此,席间“闲谈”的作用倍显突出。不仅在宴会开始之前要有一轮问候寒暄(主人致欢迎辞、祝酒辞,宾客致答谢辞、互致问候),而且整个宴会自始至终都应在谈笑风生、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对主人来说,最难堪的场面绝不是碰翻酒杯、刀叉落地一类小“事故”。而是面对一群一声不吭、“埋头”吃喝的“食客”。参加宴会绝不仅仅是为了“一饱口福”,而首先是一个联络感情、增进了解的社交场合,同时也是展示一个人口才和风度修养的好机会。因此,充分利用这样的好机会,积极参与席间“闲谈”具有特殊的意义。但席间交谈也应注意内容和分寸,要以“中性”题裁为宜,不要涉及可能影响食欲或引起气氛紧张的内容,也要避免滔滔不绝地谈论专业问题。以免冷落其他客人。不要忘记的还有,席间应不时地说几句赞美饭菜可口,女主人烹调手艺高超的话,这不仅是对盛情好客的女主人的最好回谢,而且可使宴会始终保持在热情融洽的气氛之中。 社交礼仪 德国曾是一个充斥繁文缛节和陈规陋俗的国家,长期以来沿袭着相当严格、僵化的社交规矩和礼仪。最近二三十年来,同其它西方国家一样,德国的社交礼仪和应酬规范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总的发展方向是趋于简化,破除了一部分不符合现代社会生活风格的陈规陋俗,给礼仪准则和社交形式注入了时代气息和自由风格。社交应酬不再拘泥于形式。而更加注重内容:端庄大方、适度得体、礼貌文明以及真诚、洒脱、有人情味等直接展示内在气质和修养的举止风度受到了特别的重视。现代社会的礼仪准则显然是在追求形式上的彬彬有礼与内在文明修养的一致性。 在日常社会交往中,德国人仍然沿袭着一些传统的交际礼仪和习惯,其中有的与我国的人际礼仪相去甚远,因此也不能不作一介绍。 初次见面 初次见面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因为第一次接触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往往会影响日后合作共事的成效。同其他国家一样,德国人初次见面时也须互致问候、通报姓名、互相握手。但应该注意的是:一、目光要友好地注视对方,不能东张西望;二、握手时要有点份量,以示真挚;三、如果许多人互相介绍,要按性别(女士优先)、年龄(长者为先)和职位(位高者优先)的习惯顺序一一握手、问候、介绍,防止同时伸手而出现交叉握手的情况;四、互相作介绍时不要加太多的头衔,只介绍姓名,最多加一个主要头衔(如教授、经理等);并要留心记别人的名字,以避免叫错姓名的尴尬局面。 熟人相遇 熟人相遇或同事之间每天初次见面打招呼,除了问候、握手之外,有时太匆忙可省去握手,只问候“你好”、“嗨”等即可。另外,还有两种我们中国人不太习惯的方式:一、吻女宾的右手。这只是在比较正规隆重的场合(如高层次的招待会、大型宴会、音乐会)才可能见到的习俗,尤其在南德(以及奥地利)地区更为普遍;二、拥抱并相互亲吻脸颊。这只适用于亲朋好友和关系相当亲密的熟人之间,是德国人表达老朋友重逢时的喜悦心情的方式。在我国熟人或好朋友见面常亲热地拍拍肩头、拉拉胳膊,这在德国很不习惯。因为只有长辈对晚辈才可以作拍肩摸顶的亲昵动作。至于在公开场合中挽肩搭背、磨肩蹭肋地紧紧挨靠在一起是应绝对避免的。 礼貌用语 在德国人的日常社会交往中,“您好”、“劳驾”、“请问”、“谢谢”、“再见”礼貌用语是必不可少的习惯用语。尤其是那些直接接触顾客的职员(如售货员、招待员、银行职员等),这类礼貌用语是总不离口,使用之娴熟,令人惊叹不已。礼貌用语虽不能说多多益善,但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应预防的问题并不是这类习惯语使用得过滥,而是过于吝啬。礼貌用语不仅是文明礼貌的直接表现形式,而且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作用,因此常被人称作人们社会交际活动中的润滑剂。朋友熟人见面互致问候、彬彬有礼地相互打招呼,是最起码的礼遇。 女士优先 在德国的交际礼仪中,有几条专门为男士规定的与女性交往的注意事项。基本原则是尊重女性,这首先表现在一系列“女士优先”的礼仪习惯上,比如: 男士有义务帮女士穿、脱外衣;为女士开门并拉住门,请女士先行;下车时,男士也应主动为同行的女士开车门、并搀扶其下车;下楼梯时则由男士走在女士前边,起保护作用;在宴席餐桌旁,男士不仅应帮助女士移动座椅。而且在女士就坐前,不能先坐下;在公共场所见到女士提重物,男士应欣然相助;初次见面,通常也是由女士首先自报姓名、主动握手,改变称谓(由尊称过渡到友称),一般应由女士持主动权… 事先预约准时赴约 “ 在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德国社会里,事先预约已成为十分重要的社交礼仪准则。不论是私人交往中的拜访、约会、邀请吃饭、共同参加社交活动,还是正式的社会活动,必须事先预约时间,一般是电话或信函预约。譬如,你有意前往造访一位熟悉的德国同事,尽管你有他的地址,但也绝不可贸然而至,而必须打电话约定一个会面的时间。任何不约而至或不期而遇的不速之客,在现代德国社会不仅被认为是不礼貌,而且还往往会吃闭门羹。接到邀请后,一般也要回电、回函致谢并确认。 与事事预约密不可分的是每个德国家庭、每个德国人都必备的记事日历本,这已经成为德国社会社交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备忘录。德国人已经养成了事事预约的程序化习惯,在这本小小记事本上,不仅记载着当天或近几天的活动安排,而且预先记录着本周甚至下几周的大大小小的约会、工作计划、社交活动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国人无疑是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个人都得有自己的“归属”(即应守的岗位),甚至连每一样东西也都有其“合适”的位置。外国人在德国旅游,第一感觉是那里的空间、田地和建筑物分布的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到处可见。家庭妇女在家中有各自的日程安排。去商店买东西前,她们大多先列一张购物单。这种井然有序,还体现在公共交通上,每个公车、地上铁、地下铁的站牌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就餐礼仪 尽管德国人的日常饮食不甚讲究,以吃饱肚子、营养充足、简便省时为原则,但一遇宴请(不管是官方的、正式的、规模较大的,还是私人交往性质的、非正式的、小范围的),他们则表现出训练有素的饮食文明和就餐规矩。这是因为德国家庭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进餐时的良好的举止谈吐,这是德国社会文明礼貌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