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在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1. 文言文《雪》翻译
《雪》翻译:天上的工匠把水剪成在天地间飘散的花,品味下来有四种品德,落地没有声音,是静的品德,沾在衣服上而没有颜色,是洁净的品德,无论(地势)高低平展铺开,是平均的品德。
(雪反光)使窗内明亮,是光明的品德。高大的松树,茂盛的竹子,老梅树(开花映衬)残月,怪石在深邃的树林中掩映,一座小桥架在远处的江上,(更远处)重峦叠翠中一条小路通向一座古刹。
老渔翁披着蓑衣(在江上)垂钩,文人骚客迈着方步吟诗作赋,饮酒清谈。高楼之上,风声长啸,船头煮茶的炉灶飘着青烟,座位旁边有美女把盏倒酒,得道高僧对面而坐,乐师闲弹乐曲。
披起外衣,纵步于园林,穿上皮衣,登山临水。如此景色,状况,又何必(要有)千尺高的峨眉山呢?《雪》原文:天工翦水,宇宙飘花,品之,有四美焉;落地无声,静也;沾衣不染,洁也;高下平铺,匀也;洞窗辉映,明也。
宜长松修竹,老梅片月,怪石峻增,深林窈窕,寒江远浦,断岸小桥,古刹层峦,疏篱幽径;老叟披蓑垂钓,骚人跨蹇灵诗,小酌清淡,高楼长啸。船头茶灶飘烟,座上黛眉把盏,老僧对座,韵士闲枰;披鹤氅,纵步园林;御貂裘,登临山水。
如此景况,何必峨眉千尺。选自唐代罗隐所写的《明文精选·闲赏》。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罗隐,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著名诗人,著有《谗书》、《太平两同书》等。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大中十三年底到达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罗隐小时候便在乡里以才学出名,他的诗和文章都很出众,为时人所推崇,他和同族另外两个有才的被合称“三罗”。
在唐朝末年,罗隐和许多人一样也想借助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一展宏志。但罗隐虽然名气很大,却六次没有考中,于是改名为罗隐。
罗隐的才学确实出众,就连当时的宰相郑畋和李蔚都很欣赏他,但由于他的试卷里的讽刺意味太强,人也很狂妄,这使他在讲究谦虚的中国古代社会里非常孤立,考官们对他很反感。有次他投考时,正遇上大旱,皇上下诏求雨做法,罗隐便上书进谏,说水旱灾害是和天地一样共存的,无法立即消除,他劝皇上应该用心祈祷,那么百姓的庄稼受灾再重也会感激陛下的。
最后说,先皇和大臣们都不能为陛下出力,何况做法的又是几个无名之辈,他认为此法不可取。罗隐的话太直率,有些讽刺的意味,最后皇上也没有听他的。
天祐元年(904年),罗隐奉吴越王钱镠命,从瑞安乘木船而上溯江口,步行至莒江涤头村(今属泰顺县新浦乡)寻访寓贤吴畦(原平章事谏议大夫)出山辅政。此为飞云江瑞安至泰顺江口航运最早一次记载。
罗隐的讽刺散文的成就很高,堪称古代小品文的奇葩。收在《谗书》里的讽刺小品又都是他的“愤懑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方回《谗书》跋)。
罗隐自己也认为是“所以警当世而戒将来”的(《谗书》重序)。如《英雄之言》通过刘邦、项羽的两句所谓“英雄之言”,深刻地揭露了那些以救民涂炭的“英雄”自命的帝王的强盗本质。
最后更向最高统治者提出了警告(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类似这样的光辉思想在罗隐的杂文中是不时流露的。
《说天鸡》、《汉武山呼》、《三闾大夫意》、《叙二狂生》、《梅先生碑》等篇,也都是嘻笑怒骂,涉笔成趣,显示了他对现实的强烈批判精神和杰出的讽刺艺术才能。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中对晚唐小品文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有非常精辟的见解。
他说:“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
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榻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2. 请问雪骤的骤在文言文里是啥意思
如文言文《咏雪》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大了。
文言文中一般某一个词语并不是词语本身的意思,每个字就是一个意思,古人追求言简意赅。
例如: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出师表》)
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无比憎恨。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这样的词太多了,总之文言文翻译一定要结合前后句来翻译。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3. 关于雪的文言文
诗中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摹,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春雪】 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人题景诗云: “雪中望罗浮,玉峰峨峨起, 不知山下村,人住梅花里。”
菩萨蛮(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沈佩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 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雪梅》(二首)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扌戚][扌戚]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作者:岑参 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元稹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欧阳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 关于雪的文言文妙句,自创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名句妙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然而我以为都没有切中要意。
领会这一妙句之“眼”在哪里 在“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伤”字上,在“酒醒”之后的 “愁更愁”上,一句话,在于借物寄情的贴切,在于烘托渲染手法的妙用。 为了把别后之愁更甚于离别之时的情形淋漓酣畅地描摹出来,离人想像出一个“酒醒”之后的“感情场”。
在这个“场”中,作者没有直抒胸臆 ,而是借物寄情,以物传情。透过“场”中物象的表层,人们发现这些默默无语的景物所能表现的不但不能给离人一丝温馨、安慰和希望,反而神奇般地在离人破碎的“伤”口上撒了三把“盐”。
一为“杨柳岸”。离人“酒醒”后若不停在杨柳依依的岸边,也许不会触景生情,眼前立即闪现出恋人泪流满面、依依不舍的灞陵折柳赠别的情景,也许心情会平静些。
然而船停之地偏偏是那个触动离人内心的“伤心处”——杨柳岸,怎能不叫他睹柳思人,倍感伤痛呢!“杨柳”无情地搅起离人的思亲之潮。二为“晓风”。
秋天拂晓的风要比傍晚时的风更凉,“酒醒”之后经凉风一吹就更觉清冷,肌肤之寒立即引发出离别恋人的凄恻之情。本想一醉了之,除却“清秋节”中离别之时的“冷落”之苦,却不想“酒醒”偏遭凉风吹,真叫人凉上加凉心更冷呵!“晓风”无情地吹皱了离人凄冷的心湖。
三为“残月”。离人多么希望去时有日,归来有期,尽早同佳人重聚呵,然而一想到这一去要到那烟波浩淼、暮云沉沉、空阔广漠、千里之外的楚国,飘泊无依,归期渺茫,何时能与佳人重逢 便不忍再想下去,只有“一醉解千愁”了。
断不料“酒醒”之后映入眼帘的却是“破镜”般的“残月”,顿使他“重圆”的希望化为泡影。这岂不是叫人绝望的生离别吗 “残月”在离人和恋人的现在与未来之间竖起了一堵穿不过的“墙”。
杨柳、晓风和残月是表达依恋、凄恻和诀别之情的三个极富表现力的典型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哀婉动人的意境:倚着船舷的离人抚摸着岸边飘拂的垂柳,遥看挂在天边的一弯残月,习习凉风阵阵袭来,想起与恋人“无语凝噎”的离别情景,怎不令他柔情绵绵、肝肠寸断! 真是天亦凉人人更凉,“借酒浇愁”的初衷不但未能实现,反而让自己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是这三把“盐”制造出离人心中事与愿违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情落差,烘托渲染出“醉不成欢惨将别”“举杯浇愁愁更愁”的极度伤感的氛围,使笼罩于全篇的离情别恨更加强烈感人。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近乎白描式的写法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强烈的感染力,关键在于作者把浓烈的感情毫无痕迹地揉进这个场景内的三个意象中,借用最能触动离人情丝的三个极富暗示性和夸张性的典型物象表达离人的离情别绪,不明言情而情却无处不在,无处不浓,浓到使读者很难确定究竟是重在写景还是重在抒情,真正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化一的境界,真正是“至情言语即无声”,“一切景语皆情语”了。柳永把借物寄情和烘托渲染这些传统技法的妙用发挥到了极致,使得“杨柳岸晓风残月”连同他的众多脍炙人口的名句被传颂为千古绝唱,真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