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在被俘后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言论,是因为他智商不够吗?
蜀汉后主刘禅因为说出了乐不思蜀的话语而遗臭万年,因为这句话他成为了虎父犬子的代表人物,后人谈到他时都是满脸的鄙夷,但是随着人们对历史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刘婵之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言论只是为了保全自己,并非是因为他真的傻,对于这样的言论我个人是比较认同的,刘禅绝对不是单纯因为智商不够才说出这样的话。
刘禅出生在帝王之家,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当世英雄刘备,他的身边也是诸葛亮、蒋琬这样的当世名臣,可以说从小他就接受了非常优秀的教育,耳濡目染之下见识肯定要比一般人好,再者刘备也不止他这一个儿子,如果刘禅真的是一个很傻的人刘备肯定是不会让他继位的,所以在智商这方面我认为刘禅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刘禅之所以会说出乐不思蜀的话也只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当时的刘禅被俘之后成为了司马昭的阶下囚,在与司马昭言语相对时如果他说自己思念蜀国,那就证明着他依旧还有复国的心思,对于这样一个人司马昭是肯定不会允许其善终的,况且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刘禅也根本没有能力复国,所以选择言语相欺,保存性命才是最好的选择。
刘禅执政虽然无能但是他不昏庸,对于诸臣工的劝谏刘禅总是能够很好的接纳,面对着在蜀国几乎一手遮天的诸葛亮刘禅也能够和颜以对,由此可以看出刘禅在执政方面是有一定的能力的,而一个智商不够的人是显然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所以我始终认为刘禅说出乐不思蜀的言论并不是因为他很傻,真的沉迷于安乐,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抉择。
当然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如今依旧有很多人认为刘禅就是一个傻子,他就是一个沉迷安逸,贪图享乐的人,对此我绝对不会做任何反驳,毕竟历史的真相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
我们都知道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就是出自刘禅之口,刘禅能说出这样的话,到底是因为他大智若愚,还是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庸人?这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争议。有人说刘禅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说这样的话就是因为他智商太低了,也有的人说,刘禅并非是个草包,他能在诸葛亮死后还维持蜀国29年的时间,说明他还是有大智慧的,他能说出乐不思蜀的话也是为了保命。
历史上像他这样的亡国之君也不少。与刘禅同时代的亡国之君,孙皓。再被司马炎问及他是否愿意为自己做一首当地的诗歌,孙浩却很高傲的说,当初我也是皇帝,跟你一样。现在我国家灭亡是你的臣子。但是我依然还想着自己当初与你同样都是君主的身份地位,虽然你现在俘虏了我,但是当初我也想俘虏你。这样的说法严重触犯了司马炎的忌讳,但是司马炎并没有猜忌孙浩,而以体面的待遇善待他,让他得以善终。曹丕取代汉朝以后,也没有迫害汉献帝,司马篡位后,曹奂也得以善终。最近时代并没有破坏亡国之君的恶性惯例,他们都会给予亡国之君体面的生活。这是那个时代,贵族阶层的共识。
所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刘禅根本不用担心自己作为亡国之君会有生命危险,他能说出乐不思蜀的话,完全是因为自己智商太低,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并不是有些人推测的,他为了保命。且做过蜀汉大臣的史官,陈寿也曾经这样评价刘禅“任贤相则为巡礼之君,惑阉坚则为昏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这说明刘禅是一个智商很低,没有能力的人,他像墙头草一样随风倒,有贤臣贤相,他就能做贤君,没有贤臣贤相,他就只能是昏君。
我们谁也不能够看到别人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只能根据历史环境和当时他说出这种话,对自己的影响来判断这个人的智商。所以根据这些历史事实判断,刘禅并不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他之所以能够统治蜀国29年,只不过是因为蜀国的地理位置是天险,易守难攻,并不是因为他有雄才大略。
更何况在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并不是说刘禅不想管这朝政。而是朝廷的所有的权利以及大臣们都是依靠于诸葛亮的,然而作为一个帝王,他连自己的亲信和自己交往的朋友,都深深收到诸葛亮的监视。
刘禅的平庸是伪装的,绝对是一名有才能的君王。他知道该处理和诸葛亮关系。如果说刘禅真的是一个无能的君王,那么历史上应该会有很多关于他的记载,但是在《三国志》当中国并没有多见。诸葛亮: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