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简介
- 3 上颌骨
- 4 下颌骨
- 4.1 上下颌骨的正中关系位置
1 拼音
hé gǔ
2 简介
颌骨为面部的主要骨胳,有上颌骨、下颌骨和牙槽 骨。
3 上颌骨
上颌骨为固定的骨胳,构成颜面中部的支架,左右各一,互相对称,由一体、四突和四面组成。体部中空为上颌窦,与额窦鼻窦及筛窦等相通,有分散和缓冲力的作用。 为了适应对力的负荷, 上颌骨在承受力较大的部位, 骨小梁顺应力传导方向而排列, 使骨质增厚而成三对骨柱: ①鼻额柱:起于上颌尖牙处,上升经眶内缘而这额骨。 主要支持尖牙区的力。 ②颧突柱: 起于第一磨牙处,上升经眶外缘而达额骨,其分支由眶外缘向后行,通过颧弓而达颅底。主要支持第一磨牙区的力。 ③翼突柱: 由蝶骨翼突构成。 与上颌结节共同支持磨牙区的力。 上颌骨还和其相邻骨胳构成与机械拱门结构相似的眶上弓、眶下弓、鼻上弓、鼻下弓、颌弓、颧弓等。此等拱形结构,左右对称,有利于力的分散和抵消, 因此上颌骨虽为很薄的骨板构成,但是坚固而能承力,又不致损伤颅脑。上颌骨的血运丰富,因而上颌骨骨折时,虽然出血较多,但容易愈合。从整个上颌骨而论,其鼻面、眶面、上颌窦、腭突及牙槽突等处,均为薄弱环节,是骨折的好发部位。上颌窦的下壁由前向后盖过双尖牙及磨牙的根尖区,且与此等牙的根尖只隔以较薄骨质或仅隔以粘膜,因而该处易产生牙源性上颌窦炎。在拔除残根或断根时,容易造成口腔上颌窦瘘。甚至将断根或残根推入上颌窦内。
4 下颌骨
下颌骨位于面下部,呈弓形,是面部唯一能活动的骨胳,其水平部分为下颌体,其垂直部分为下颌支,表层为密质骨,内部为松质骨,与颞骨关节凹组成颞下颌关节。下颌体分内、外二面及上、下二缘。下颌支分二面、四缘及两突。下颌骨的骨小梁也顺应咀嚼肌的拉力和力传送的方向而排列, 即骨质增生, 斜向上后排列成线形, 称之为肌力线与力线。 它通过下颌支而终于喙突而传力,且一部分力量还经此而传到颅底。下颌骨前部的骨小梁,从一侧的下缘到对侧的上缘,且两侧骨小梁在下颌联合处交叉,骨质增厚以加强抗力。由于肌力线和力线的影响, 使下颌骨的结构形态也产生功能性改变。下颌骨在颌面部骨胳中虽然面积和体积都大,但结构上却有几处薄弱环节。如下颌骨的髁突颈、下颌角、颏孔和正中联合等处,均为骨折的好发部位。牙槽骨 牙槽骨为上下颌骨的牙槽突部分,由骨皮质、骨松质和固有牙槽骨构成。固有牙槽骨接近牙根和牙周膜的内壁,是一层有筛孔的致密骨,内有牙槽窝以容纳牙根,并附着牙周膜纤维。固有牙槽骨可因受力而改建,在张力侧有新骨沉积,在压力侧有骨质吸收。骨松质位于骨皮质和固有牙槽骨间,其中有许多彼此相通的骨髓小腔, 骨小梁顺力和肌力的方向排列。 骨皮质为位于颌骨唇、颊、舌侧表面的致密骨,与颌骨的骨外板相连,可以适应力的分散。牙槽骨为全身骨胳系统中最易变化的部分,其变化可反应出骨组织的改建过程。它随牙的生长和萌出而生长,因获得生理性的功能 *** 而发育良好。牙齿缺失后,失去了正常的功能 *** ,可产生废用性萎缩。过大的 *** ,又可引起创伤性吸收。临床上错矫治, 常是根据牙槽骨的这种生物特性, 促使错位牙移向正常位置。
4.1 上下颌骨的正中关系位置
上下颌的正中关系是指下颌对颅骨的关系位置是居于正中,不偏左、不偏右,此时髁突位于颞骨下颌关节凹的生理性后退位,有关肌肉、韧带及周围相关的组织,都处于自然的平衡状态。在正中关系位时, 上下颌牙列有两种位置, 即正中位及休息位。正中关系位以外的颌位,统称非正中关系位,包括前伸、后退及侧向颌位。非正中关系位的上下牙列的关系位置, 通称非正中位。 包括前伸、 后退及侧向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