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出血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简介
- 3 新生儿颅内出血
- 4 小儿颅内出血
- 4.1 硬脑膜外血肿
- 4.2 硬脑膜下血肿
- 4.3 蛛网膜下腔出血
- 4.4 脑内血肿
1 拼音
lú nèi chū xuè
2 简介
小儿颅内出血按出血部位不同可分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内血肿四种,如按出血时间则分新生儿颅内出血和小儿颅内出血。
3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多出现于分娩过程中,发生颅内出血原因有二:①缺氧后所致出血: 如母亲失血,胎盘早期剥离,或脐带绕颈,羊膜早破等引起新生儿窒息而致缺氧,使全身和脑组织血循环障碍,导致静脉淤血,血管壁渗透性增加,血液由毛细血管渗出。出血可发生于产前、产程中和出生后,以早产儿多见。②损伤所致出血: 以足月儿多见。常见于臀位产和剖腹产。新生儿颅内出血常涉及整个脑表面和脑膜,也可有整个脑实质及脑室广泛出血。
病儿出生后即出现症状,嗜睡、昏迷、呼吸不规则;面容苍白或有阵发性青紫;拒奶、呕吐、烦躁、尖叫、肌抽搐、惊、厥、角弓反张或瘫痪;囟门饱满或隆起。同时可见视网膜出血、眼肌瘫痪、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消失及眼球震颤等征象。
治疗时应使病儿安静,可用镇静及止血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作前囟硬脑膜下穿刺放出血性液体。出血严重者预后不良,即或好转,不少病儿有大脑性瘫痪、癫痫或智力不全等后遗症。
4 小儿颅内出血
多由外伤引起,出血可发生于硬脑膜外腔、硬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有时聚积成巨大血肿,形成局限性占位病变,有的血肿可自行溶解而被吸收;有的仅为散在斑点灶,不引起特殊症状。出血按部位不同分为下列几种:
4.1 硬脑膜外血肿
位于小脑幕上者居多。常见于头部直接受伤后,颅骨骨折或颅骨变形撕裂硬脑膜血管所致。出血多来自静脉系统,血液于硬脑膜外腔聚积成血肿。局限性小血肿可无症状。大血肿覆盖整个大脑半球,出血量可超过300ml。约有3/4的硬脑膜外血肿发生于颞部,其他部位比较少见。
小儿硬脑膜外血肿因多伤及静脉,故病程较缓慢。年龄较大儿童,可有典型的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但婴幼儿早期意识常不丧失或仅有瞬间的恍惚。
因血肿压迫脑组织可出现失语、偏盲、面瘫或偏瘫,Babinski征阳性。
小儿颅内压增高症状较成人为重。伤后有短暂昏迷,意识完全恢复后,因颅内出血使颅内压迅速上升,出现持续加剧的头痛,头昏,烦躁不安,频繁呕吐,呼吸加速加深,脉搏增快和血压上升,意识逐渐模糊不清,渐次又进入昏迷。两次昏迷间的中间清醒期约为2~3小时。如有脑疝,患侧瞳孔先缩小而后散大,光反应减弱,最后完全消失。对侧发生偏瘫及病理反射,脉搏徐缓,呼吸慢而深,血压及体温升高。如不采取紧急手术,最后对侧瞳孔散大,呼吸衰竭而死亡。
手术应开颅清除血肿,彻底止血。有原发性脑挫裂伤及脑水肿者,手术后按脑挫裂伤处理。
4.2 硬脑膜下血肿
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临床将硬脑膜下血肿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伤后立即出现症状;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于伤后3周出现症状。出血来源: ①脑表面穿过硬脑膜下间隙进入静脉窦的静脉破裂。②静脉窦破裂。③脑表面较大血管破裂。④引流脑内静脉的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及直窦撕裂。
临床表现与硬脑膜外血肿相似。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常伴严重脑挫裂伤,昏迷较深,病情较重,中间清醒期不明显,或于部分病例中出现。脑疝症状出现较晚。合并较严重脑挫伤时出血急剧,迅速出现脑水肿,有严重颅内压增高症状。常因急速发展的呼吸衰竭而死亡。合并颅骨骨折较少,骨折位置与血肿部位也不一致。脑脊液压力增高,含有血液,蛋白增加。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多发生于轻微头部外伤后。少数病儿由出血性疾病引起。破裂血管较小,血肿呈薄片状。血肿于机化过程中形成囊状结缔组织包膜,囊内有高渗含蛋白的液体,混有陈旧血液。血肿包膜为半透性,脑脊液可经此膜渗入囊内,使血肿体积增大。在相当长时间后始发生脑受压症状。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症状很象颅内肿瘤,症状以颅内压增高为主,晚期可出现脑疝症状。脑血管造影见脑皮质血管和颅骨间有一无血管区。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是清除血肿和止血。血肿常伴有脑挫裂伤和脑水肿。于清除血肿后需清除坏死液化的脑组织,再行减压术。术中应双侧探查。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有两种:①颅骨鉆孔冲洗血肿腔,用橡皮管引流。②作骨瓣开颅,剥去血肿包膜。前者适于液态血肿、后者适于有包膜形成的血肿。后一种手术有利于受压的脑组织恢复,应用较多。
4.3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严重的颅脑损伤几乎均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主要来自脑挫裂伤灶,单一血管损伤而出血者少见。
蛛网膜下腔的少量血液与脑脊液混合后,经分解而被吸收,不引起症状。大量血液可引起“化学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枕部、额部或眼球后部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肩背或腰部疼痛、高热、颈强直、Kernig和Bruzinski征阳性等脑膜 *** 征。脑脊液血性即可肯定诊断。反复腰椎穿刺,放出血性脑脊液可使症状减轻。如有蛛网膜粘连、阻碍脑脊液循环可发展为脑积水。
4.4 脑内血肿
为脑挫伤时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小血管与毛细血管出血表现为脑内斑点状出血或散在小血肿; 较大血管出血形成脑内血肿。血肿位于皮层下、脑深部、脑干或小脑内,间或破入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好发部位是颞叶和额叶。
脑内血肿常缺乏典型症状,一般有原发性脑损伤与继发性脑受压症状。有进行性意识障碍和相应的局限性症状(偏瘫、局限性癫痫)。诊断常需借助脑血管造影、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