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除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文言文患盗论中的除字是什么意思
除:消除;平息。
附录:
患盗论
【原文】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丰世无盗者,足也;治世无贼者,均也;化世无乱者,顺也。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不务化盗而务禁盗,是纵焚而救以升龠也。且律:使窃财者刑,伤人者死,兵法重矣;而盗不为止者,非不畏死也,念无以生,以谓坐而待死,不若起而图生也。且律:使凡盗贼能自告者,除其罪,或赐之衣裳剑带,官爵品秩,其恩深矣;而盗不应募,非不愿生也,念无以乐生,以谓为民乃甚苦,为盗乃甚逸也。然则盗非其自欲为之,由上以法驱之使为也。其不欲出也,非其自不欲出,由上以法持之使留也。若夫衣食素周其身,廉耻夙加其心,彼唯恐不得齿良人,何敢然哉?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则虽烦直指之使,重督捕之科,固未有益也。
今有司本源之不恤,而倚办于牧守,此乃臧武仲所以,辞不能诘也。凡人有九年耕,然后有三年之食;有三年之食,然后可教以礼义。今所以使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者,牧守乎哉?吾恐未得其益,而汉武沈命之敝,殆复起矣。故仲尼有言:“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推而广之,亦曰:“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引而伸之,亦日:“禁盗吾犹人也,必也使无盗乎!”盍亦反其本而已矣。
爰自元昊犯边,中国颇多盗,山东尤甚。天子使侍御史督捕,且招怀之,不能尽得。于是令州郡:“盗发而不辄得者,长吏坐之。”欲重其事。予以谓未尽于防,故作此论。
(选自《宋文鉴》卷九十五,有删改)
【译文】
天下正在忧心盗贼蜂起。有人问我说:“盗贼可以平息吗?”我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平息呢?但是盗贼产生也有根源,能够阻止它产生的根源,盗贼有什么可令人忧心的呢?”那人又说:“请问盗贼(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我田答他说:“穿的吃的不足,是盗贼产生的根源;徭役赋税不公平,是盗贼产生的根源;道德教化不开展,是盗贼产生的根源。第一个根源(指衣食不足)被忽视,就会掏别人的腰包开别人的箱柜而成盗贼;第二个根源(指赋税不公)被忽视,就会手拿兵刃抢劫良民而成盗贼;第三个根源(指道徳教化不开展)被忽视,就会攻占城池劫掠百姓而成盗贼。这就是所说的盗贼也有产生的根源。”
富足的年代没有盗贼,是生活无忧;政治修明的年代没有盗贼,是贫富差距不大;教化盛行的年代没有大的社会乱子,是人心顺畅.如今不致力于人人丰衣足食却致力于天下没有盗贼,就像堵住水流却不去堵住它的源头;不致力于“教化”的方法使盗贼受到“感化”却致力于用刑法禁止做盗贼。这是纵火燃烧却要用杯水去扑灭大火。说到法律(的作用):(是)让偷东西者受刑。将伤人者处死,其惩罚的力度够重了;但是盗践却没有因此而平息,并不是不害怕处死。只因想到无法生活下去,以为(与其)眼睁睁等待死亡。不如铤而走险另找生路。说到法律(的规定):(是)让听有能够自首的盗贼,免除他们的罪行,有的还赏赐他们穿戴佩剑,官职和实禄,其恩泽够深了;但是盗贼却不受招安。并非不想活命,只是想到无法安定的生活下去,以为做百姓是太痛苦,当盗贼是太快活。然而不是人民愿意做强盗,而是由于朝廷用不合理的法令逼出来的。盗贼不来自首。也并非他们不想自首,而是由于朝廷用不合理的法令让他们不愿悔过自新。如果衣食向来能满足他们自身需求,礼义廉耻早就充满内心。他们就会唯恐不能列入良民的范圉,哪里还敢如此呢?所以用死威胁......>>
文言文中除是怎么说的
除有三种读音,分别如下:
chú
1. 宫殿的台阶。
例:《史记•魏公子列传》:「赵王埽除自迎,执主人之礼。」
2. 泛指台阶。
例: 宋叶适《王氏读书堂》诗:「矧今治华室,山翠涌前除。」
3. 阶梯,楼梯。
例:《文选•班固〈西都赋〉》:「周庐千列,徼道绮错,辇路经营,脩除飞阁。」
4. 门与屏之间的通道。
例:《汉书•苏武传》:「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5. 清除,去除。
例:《书·微子之命》:「抚民以宽,除其邪虐。」
6. 扫除,打扫。
例:《左传•昭公三年》:「自子之归也,小人粪除先人之敝庐。」
7. 驱除;肃清。
例:《史记•吕太后本纪》:「乃奉天子法驾,迎代王于邸。报曰:‘宫谨除。’代王即夕入未央宫。」
8. 除去杂草并堆土以便筑坛的平地。
例:《左传•昭公十三年》:「令诸侯日中造于除。」
9. 修治;整治。
例:《易·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10. 指从事修治道路的役夫。
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冬十月,孟氏将辟,藉除于臧氏。」
11. 整洁。
例:宋叶适《〈丁少詹文集〉序》:「既而自温岭、雁荡来者,累累言其庭宇甚除,疆畎甚修。」
12. 免去,免除。
例:《墨子•号令》:「归敌者父母、妻子、同产皆车裂。先觉之,除。」
13. 引申为避免。
例:唐柳宗元《凌助教蓬屋题诗序》:「栋宇简易,仅除风雨。」
14. 兽换毛。
例:《淮南子•天文训》:「日者,阳之主也。是故春夏则群兽除。」
15. 脱下;取下。
例:《水浒传》第二四回:「一脚歇了担儿,便去除了帘子,关上大门,却来家里坐地。」
16. 除去,不计算在内。
例: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酢法》:「大麦酢法:七月七日作。若七日不得作者,必须收藏;取七日水,十五日作。除此两日,则不成。」
17. 旧时守孝期满,去丧服,谓之「除」。
例:《礼记•杂记下》:「亲丧外除,兄弟之丧内除。」
18. 治病。
例:《韩非子•说林下》:「故谚曰:‘巫咸虽善祝,不能自祓也;秦医虽善除,不能自弹也。’」
19. 指病愈。
例:《方言》第三:「南楚病愈者谓之差,或谓之除。」
20. 拜官,授职。
例:《汉书•景帝纪》:「列侯薨及诸侯太傅初除之官,大行奏諡、诔、策。」
21. 数学计算方法之一。均分某数为若干分。与「乘」相反。
例:《汉书•律历志下》:「推日月元统,置太极上元以来,外所求年,盈元法除之,余不盈统者,则天统甲子以来年数也。」
22. 古时建除家以为天文上的十二辰分别象征人事上的十二种情况。「除」为十二辰中与卯相对应的一种表示吉利的代号。
例:《淮南子•天文训》:「寅为建,卯为除,辰为满,巳为平,主生。」
zhù
1. 给予;赐予。
例:《诗·小雅·天保》:「俾尔单厚,何福不除。」
2. (今读chú)谓光阴过去。
例:《诗·唐风·蟋蟀》:「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shū 夏历四月的别称。
例:《诗·小雅·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除。」...>>
古文中迁除的除是什么意思?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迁。
看完了采纳哦~~
文言文中“除”有什么意思
1、名词,台阶。例如:苔痕上除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2、动词,拜受官位。例如:予除右丞相兼柩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清除。例如: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战国策·燕策 荆轲刺秦王》
修治、修整。例如: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张溥《五人墓碑记》
除:消除;平息。
附录:
患盗论
【原文】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丰世无盗者,足也;治世无贼者,均也;化世无乱者,顺也。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不务化盗而务禁盗,是纵焚而救以升龠也。且律:使窃财者刑,伤人者死,兵法重矣;而盗不为止者,非不畏死也,念无以生,以谓坐而待死,不若起而图生也。且律:使凡盗贼能自告者,除其罪,或赐之衣裳剑带,官爵品秩,其恩深矣;而盗不应募,非不愿生也,念无以乐生,以谓为民乃甚苦,为盗乃甚逸也。然则盗非其自欲为之,由上以法驱之使为也。其不欲出也,非其自不欲出,由上以法持之使留也。若夫衣食素周其身,廉耻夙加其心,彼唯恐不得齿良人,何敢然哉?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则虽烦直指之使,重督捕之科,固未有益也。
今有司本源之不恤,而倚办于牧守,此乃臧武仲所以,辞不能诘也。凡人有九年耕,然后有三年之食;有三年之食,然后可教以礼义。今所以使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者,牧守乎哉?吾恐未得其益,而汉武沈命之敝,殆复起矣。故仲尼有言:“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推而广之,亦曰:“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引而伸之,亦日:“禁盗吾犹人也,必也使无盗乎!”盍亦反其本而已矣。
爰自元昊犯边,中国颇多盗,山东尤甚。天子使侍御史督捕,且招怀之,不能尽得。于是令州郡:“盗发而不辄得者,长吏坐之。”欲重其事。予以谓未尽于防,故作此论。
(选自《宋文鉴》卷九十五,有删改)
【译文】
天下正在忧心盗贼蜂起。有人问我说:“盗贼可以平息吗?”我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平息呢?但是盗贼产生也有根源,能够阻止它产生的根源,盗贼有什么可令人忧心的呢?”那人又说:“请问盗贼(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我田答他说:“穿的吃的不足,是盗贼产生的根源;徭役赋税不公平,是盗贼产生的根源;道德教化不开展,是盗贼产生的根源。第一个根源(指衣食不足)被忽视,就会掏别人的腰包开别人的箱柜而成盗贼;第二个根源(指赋税不公)被忽视,就会手拿兵刃抢劫良民而成盗贼;第三个根源(指道徳教化不开展)被忽视,就会攻占城池劫掠百姓而成盗贼。这就是所说的盗贼也有产生的根源。”
富足的年代没有盗贼,是生活无忧;政治修明的年代没有盗贼,是贫富差距不大;教化盛行的年代没有大的社会乱子,是人心顺畅.如今不致力于人人丰衣足食却致力于天下没有盗贼,就像堵住水流却不去堵住它的源头;不致力于“教化”的方法使盗贼受到“感化”却致力于用刑法禁止做盗贼。这是纵火燃烧却要用杯水去扑灭大火。说到法律(的作用):(是)让偷东西者受刑。将伤人者处死,其惩罚的力度够重了;但是盗践却没有因此而平息,并不是不害怕处死。只因想到无法生活下去,以为(与其)眼睁睁等待死亡。不如铤而走险另找生路。说到法律(的规定):(是)让听有能够自首的盗贼,免除他们的罪行,有的还赏赐他们穿戴佩剑,官职和实禄,其恩泽够深了;但是盗贼却不受招安。并非不想活命,只是想到无法安定的生活下去,以为做百姓是太痛苦,当盗贼是太快活。然而不是人民愿意做强盗,而是由于朝廷用不合理的法令逼出来的。盗贼不来自首。也并非他们不想自首,而是由于朝廷用不合理的法令让他们不愿悔过自新。如果衣食向来能满足他们自身需求,礼义廉耻早就充满内心。他们就会唯恐不能列入良民的范圉,哪里还敢如此呢?所以用死威胁......>>
文言文中除是怎么说的
除有三种读音,分别如下:
chú
1. 宫殿的台阶。
例:《史记•魏公子列传》:「赵王埽除自迎,执主人之礼。」
2. 泛指台阶。
例: 宋叶适《王氏读书堂》诗:「矧今治华室,山翠涌前除。」
3. 阶梯,楼梯。
例:《文选•班固〈西都赋〉》:「周庐千列,徼道绮错,辇路经营,脩除飞阁。」
4. 门与屏之间的通道。
例:《汉书•苏武传》:「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5. 清除,去除。
例:《书·微子之命》:「抚民以宽,除其邪虐。」
6. 扫除,打扫。
例:《左传•昭公三年》:「自子之归也,小人粪除先人之敝庐。」
7. 驱除;肃清。
例:《史记•吕太后本纪》:「乃奉天子法驾,迎代王于邸。报曰:‘宫谨除。’代王即夕入未央宫。」
8. 除去杂草并堆土以便筑坛的平地。
例:《左传•昭公十三年》:「令诸侯日中造于除。」
9. 修治;整治。
例:《易·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10. 指从事修治道路的役夫。
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冬十月,孟氏将辟,藉除于臧氏。」
11. 整洁。
例:宋叶适《〈丁少詹文集〉序》:「既而自温岭、雁荡来者,累累言其庭宇甚除,疆畎甚修。」
12. 免去,免除。
例:《墨子•号令》:「归敌者父母、妻子、同产皆车裂。先觉之,除。」
13. 引申为避免。
例:唐柳宗元《凌助教蓬屋题诗序》:「栋宇简易,仅除风雨。」
14. 兽换毛。
例:《淮南子•天文训》:「日者,阳之主也。是故春夏则群兽除。」
15. 脱下;取下。
例:《水浒传》第二四回:「一脚歇了担儿,便去除了帘子,关上大门,却来家里坐地。」
16. 除去,不计算在内。
例: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酢法》:「大麦酢法:七月七日作。若七日不得作者,必须收藏;取七日水,十五日作。除此两日,则不成。」
17. 旧时守孝期满,去丧服,谓之「除」。
例:《礼记•杂记下》:「亲丧外除,兄弟之丧内除。」
18. 治病。
例:《韩非子•说林下》:「故谚曰:‘巫咸虽善祝,不能自祓也;秦医虽善除,不能自弹也。’」
19. 指病愈。
例:《方言》第三:「南楚病愈者谓之差,或谓之除。」
20. 拜官,授职。
例:《汉书•景帝纪》:「列侯薨及诸侯太傅初除之官,大行奏諡、诔、策。」
21. 数学计算方法之一。均分某数为若干分。与「乘」相反。
例:《汉书•律历志下》:「推日月元统,置太极上元以来,外所求年,盈元法除之,余不盈统者,则天统甲子以来年数也。」
22. 古时建除家以为天文上的十二辰分别象征人事上的十二种情况。「除」为十二辰中与卯相对应的一种表示吉利的代号。
例:《淮南子•天文训》:「寅为建,卯为除,辰为满,巳为平,主生。」
zhù
1. 给予;赐予。
例:《诗·小雅·天保》:「俾尔单厚,何福不除。」
2. (今读chú)谓光阴过去。
例:《诗·唐风·蟋蟀》:「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shū 夏历四月的别称。
例:《诗·小雅·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除。」...>>
古文中迁除的除是什么意思?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迁。
看完了采纳哦~~
文言文中“除”有什么意思
1、名词,台阶。例如:苔痕上除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2、动词,拜受官位。例如:予除右丞相兼柩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清除。例如: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战国策·燕策 荆轲刺秦王》
修治、修整。例如: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张溥《五人墓碑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