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目的论包含哪些原则?
1、目的原则
目的论三大原则中,最重要的就是目的原则,也就是说翻译活动由目的决定。弗米尔认为每一篇文本都有其特定的目的,文本和翻译都要为这个目的服务。翻译可以有多重目的,但总有一个是首要目的,首要目的决定翻译方式和策略。在一个特定翻译情景下,译员必须选择一个目的文本的主要目的,并做出合理和充分的解释。
2、连贯性原则
连贯性原则也称语内连贯原则,根据此原则,翻译的文本必须语内连贯,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能够使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语境中有意义。任何文本都是信息和功能的提供者,但信息和功能从语言角度看并不总是明显的,译员根据目的原则选取服务于目的的方面和成分。
通过语言加工译入目的语,使翻译文本成为新的信息提供者。而在语言加工这一环节,译员必须关注翻译在译入语中是可读的和可理解的。只有在目的语读者的交际语境中有意义,源文本的文化和信息才能有效传递给目的语读者。
3、忠实原则
忠实原则也称语际连贯原则,源本文和目的文本中存在一种前者向后者提供信息的关系。忠实原则受到目的原则和连贯性原则的制约,在某些情况下,会失去其作用。比如在目的和形式冲突较大的情况下,译员为了服务于目的语目的,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本身做了较大的调整。
扩展资料
用目的或目的因果性解释世界的哲学学说。认为某种观念的目的是规定事物存在、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原因和根据。其根本点是把自然过程拟人化,把目的这个只为人的活动所固有的因素强加给自然界。目的论有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即外在的目的论和内在的目的论。
前者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发生并秩序井然,都是神的目的所安排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外在的目的论的早期代表,到中世纪则为宗教神学所利用和发挥,成为宗教神学的核心思想。内在的目的论认为事物的必然性存在于目的性之中,进而把目的理解为事物的内在规定,是比必然性更高的原则。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内在的目的论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目的论美德,要从行动主体或者分配物的目的出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目的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目的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