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

 我来答
百度网友2f7f985
2023-04-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92
展开全部
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清明节已经超出节气的意义,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扫墓源自商朝,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从唐朝开始,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扫墓时首先要整修坟墓,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

这种仪式,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古人认为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祸福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培墓是极为重要的祭奠仪式。
日进豆金
2023-04-06 · TA获得超过12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5.9万
展开全部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每年阳历4月4日-6日之间,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的来历源远流长,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祭祀活动。
据史书记载,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祭祀祖先和英雄的习俗。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开始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祭祀先人,称之为上巳节。而到了汉代,上巳节逐渐演变成了清明节。
清明节最初的名称为“寒食节”,因为这个时期天气转暖,人们开始清明祭扫,采集春草,烹饪寒食,寒食即为不用火烧煮的凉菜。后来,寒食节逐渐演变为清明节,成为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的祭祀活动主要是为了纪念和缅怀先人,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思念。同时,也是为了寄托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祈愿,希望家族和子孙后代平安幸福。
今天,清明节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祭祀活动,还包括了踏青赏花、扫墓、扫墓等习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