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地理期中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

 我来答
进击的宋苗同学
2023-02-07 · TA获得超过280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0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2.2万
展开全部

1.初二下册地理期中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 篇一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一)自然条件

  1、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二)主要作物

  1、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

  2、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三)自然灾害

  灾害及成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2.初二下册地理期中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 篇二


  南方地区

  1.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_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_、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属于亚 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2.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发展条件: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

  (2)农作物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

  水果:柑橘、香蕉、菠萝

  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1.江海交汇之地:

  (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2)位置的重要性:地处江海交汇之地,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我国的城市群:

  (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是我国的城市群。

  (2)上海市:①特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国的城市,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3.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文化特色:

  ①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②别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如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3.初二下册地理期中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 篇三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1)发展条件

  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

  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农作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4)问题与措施:垦荒扩大耕地,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三、世界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如传统民居是窑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等

  2.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的来源:多种假说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风成说”,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2)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川地

  3.严重的水土流失:

  危害:土壤肥力下降,破坏了农田和村庄,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困难。

  4.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例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4.初二下册地理期中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 篇四


  中国的地理差异

  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 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5.初二下册地理期中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 篇五


  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称谓: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黄土风情。

  2.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太行山、西至B乌鞘岭、北连C长城、南抵D秦岭。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二、严重的水土流水

  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4.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