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急啊!... 急啊! 展开
 我来答
金牛咲
高粉答主

2019-07-01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1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9万
展开全部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南宋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为: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赏析:

词的上片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已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作者的心血。 “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

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不论外界舆论如何,梅花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它的品格就像它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卜算子·咏梅

专注文化知识解答
高粉答主

2018-07-25 · 专注P2P网贷知识传播的网贷达人!
专注文化知识解答
采纳数:7629 获赞数:11179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卜算子·咏梅》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一、《卜算子·咏梅》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注释:
  ①卜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一。《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驿外:指荒僻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③断桥:残破的桥。
  ④无主:无人过问
  ⑤著(zhuo):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⑥苦:尽力,竭力
  ⑦一任:任凭
  ⑧零落:凋谢
  ⑨碾:轧碎。

  三、译文
  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四、赏析: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驿外断桥、暮色、黄昏,原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作者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在词中,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读者已经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劲节”得以“想见”,正是由于该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幽若岚兮
2007-11-23 · TA获得超过7.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695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2417万
展开全部
这是一首写孤独、写抱负的词。

梅花雪中吐艳,孤标傲世。而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可见,陆游对于梅花的品格、精神,是有着强烈的认同感的。另外,我们还可以这样看,即作者是像“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周敦颐先生那样,在以莲花自况。我们知道,陆游在宋、金斗争中,是著名的主战派,因此,受到统治集团的孤立、排挤和打击。但终陆游一生,其抗金恢复的志向不改,节操不变。
先看上片,“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梅花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怀抱。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甚至遭人误解,此种境遇竟然落在了这样的一树梅花身上。“断桥”二字,极力营造寥落、凄凉之气氛。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二句已是情语了。
黄昏时分,暮色苍茫,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独立寒风之中,只有“独自愁”了。“独自”二字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更突出孤独寂寞之情。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更著”写出了梅花的艰难处境。从上面四句看,这梅花所受的压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至。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可谓情景交融。这种情景交融是为表现两个词“寂寞”和“愁”服务的。到这时,作者还仅仅写了梅花艰难和寂寞的一面。还没有写到梅花另一面。
下片,托梅言志。着力表现梅花孤标傲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高洁的另一面。
“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将梅花拟人化了,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亦为拟人手法。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
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与热忱,一往无前,排空而来。这两句已经全然没有了上片的寂寞无主、孤独愁怨。还是以花自况,但与上片对比,挺然而出,有一种强烈的冲击力。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命运之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境遇,引起人们的同情;而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但“只的香如故”,百转千回,到死痴心不改。
末句最有力量,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老、悲戚,一古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本词上片写环境、身世,重在孤高;下片写品质、抱负,重在节操不变。既有对比,又有呼应,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几百年之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用同题写了一首《卜算子》。词曰:“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将这首词与上面陆游的词放在一起,对照着读,别有意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踏浪去寻梦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11-25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万
采纳率:46%
帮助的人:1.5亿
展开全部
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虽九死犹未悔”的自尊,自爱与自律的感情。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勋迷天下
2007-11-23 · TA获得超过1.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0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72万
展开全部
简析】
陆游酷爱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气节。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对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上片感遇。“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陆游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此词或许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虽然不免有自悼自伤的消极成 份和孤芳自赏的意味, 但主要精神是积极的, 他在词中对周围恶浊的环境、“群芳”嫉妒的卑劣行径以及自身遭受的种种迫害,所表现出的高度蔑视,也是令人感佩的。咏物词贵在“不离不即”、“不粘不脱”,做到托物寄意,物我相融。此词不雕镂梅花形貌,而着重摄取其神韵,借以自我写照,是咏梅的上乘之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