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和王阳明是什么关系

 我来答
小琪谈娱乐花边
2023-07-21 · TA获得超过4248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688万
展开全部

王守仁和王阳明是同一个人。

王阳明(又名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生于明宪宗成化8年(1472年10月31日),卒于明世宗嘉靖7年(1529年1月9日)。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戚歼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

王守仁精通儒、释、道三教,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具有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的意义。王守仁广收门徒,宣传其思想主张,史称“阳明学派”(又称“姚江学派”)。王守仁著有《王文成公全书》38卷行世,被学术界评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最早的启蒙哲学。阳明心学之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耐辩国。

王守仁思想介绍:

被后世尊称为阳明先生和王文成公的王守仁,他将前人关于心学的学说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发展并结合了禅学的精华部分,从而产生了心学,一个比前两者更加细致完整的学说。这一学说是相对于朱熹的理学而存在的。王守仁心学的中心思想便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这两部分内容。

“致良知”就是指一个人可以不必在意外物,只要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的道德标准即可。“良知”不仅仅是指自身内心的思想道德,更是指天理。王守仁认为每一个人又都良知的存在,理就存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而“知行合一”则是指知要与行相互依存,两者不可分离。“知”是指认知,知善知恶知万物。“行”则是一个人在“知”的基础上保留善去除恶。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之中有关于某一种事物善恶的认知,那么他就会遵循自己内心的认知,将行动付诸实践。

假如一个人并没有将其的心中的认知付诸于行动,那么简单来说就是他并没有达到王守仁所说的“知行合一”。从该方面上可以表明知在行中,行中有知。

而“致良知”则是“知行合一”的前提条件,“知行合一”又是“致良知”的准昌仔缺则,两者不能相互独立而存在的。王守仁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有没分离知与行两者的关系,认为只要两者相结合才会是一个完整的存在,这也是其思想成为明代主流思想之一的重要因素。即使是在现今的社会里,心学对我们认识自我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王守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