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教学理念的自我反思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奋斗。
二、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
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抓住时机,认真进行反思记载。
(一)教学过程反思的时机:包括课前温课中的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1、课前温课中的反思 课前温课中的反思主要是:(1)对新的课程改革,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改进教法,优化教法。(2)教学情境设计是否符合实际(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实际、生活生产的实际等),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3)对所选材料要“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取其长处,去其糟粕,避免差错。
2、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具体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明确;教学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
3、课后反思 教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节课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课后可在新知导语、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课后反思可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
(二)教学实践中反思的内容: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作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下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了一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6、记教学方式、方法
长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鲜有师生互动,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拓潜能。我们不能不反思,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
教师之间,多开展相互听课、观摩活动,不但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成为“井底之蛙”,而且能够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只要有可能,不要放过听课的机会,不要放过一些细节。除了要多争取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还要研究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客观、公正评价其得失。教师对所听和观摩的每一堂课都要研究、思考、探讨,并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集优、储存,从而走向创新。
总之,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愿我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紧跟时代的步伐。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学反思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许多学校均倡导甚至要求教师必须写教学反思,在教学常规工作检查中列入考核,作为履职晋级的一个得分点,但一些教师写的教学反思就好像流水帐,只是对自己日常教学过程作一些简单的描述,或者为了完成应付教学常规而无病呻吟,根据考核标准,胡乱涂鸦几句,再加上一些泛泛而谈的教学评论,就凑成了所谓的教学反思,敷衍了事,缺乏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的深度思考,甚至讳疾忌医、粉饰太平、这样的反思,一般是对教学没有什么帮助的,即使用之于教学,要么只重表面,不能深入实质,收效甚微,要么指导错误,使教学越来越更加糟糕,换句话说这种反思也只能作为一种供检查时应付差事的摆设,难登大雅之堂。
那么,教学反思的反思点应该在哪儿呢?教学中的哪些内容应该反思,哪些内容可以或者说不需要进行反思呢?教学反思的深度有多深,应该如何体现?应该如何寻找教学中的反思点,进行行之有效的反思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在物理教学中一些切身体会,以及与同伴之间的教流合作,来谈谈我的教学反思观。
一、反思自己教学知识储备,不打无准备之战
不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课程的实施中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群学生和一间教室的“五个一”模式,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那种单调,枯燥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运用各种新技术设备,针对不同基础,不同经历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授课模式,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对新知识进行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自体验出来,而且在新教材中也适当安排有一些非本科目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吃透教材中相关知识点外,还必须掌握有一定的其它科目的知识和一些方法,在教学中能够天衣无缝的信手拈来,既体现出自己的知识储备的丰富性,又能够促进自己的教学,例如多媒体的使用,对于初中物理来说,它不是教材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的一些实验或知识点就要应用到,而且必须应用到,譬如双耳效应和色光的合成,单独的说教是无法准确的描述的,而采用多媒体就能够让学生置身其中去亲自体会,从而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并增强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北大附中的纪连海老师说得好,“全国有多少个中学历史老师,但在中央电视台做讲座的只有一个纪连海,而且是所有讲座中收视率最高的,只因为在这之前我曾经做了近十年的冷板凳”,这其实说的就是一个知识和技能的储备问题,我们的身份不变,而环境、学生的经历和教材是随时改变的,如果还用旧知识、旧方式去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教出来的学生除了是一群跟不上时代的书呆子之外,我们也将越来越糟,教学效果直线下降,只有随时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随时储备自己新的方法和技能,才能以变应变。
二、反思教学准备过程,以便教学中游刃有余
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只是一个前提,还不能搞好教学。新的教学课程改革对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的让学生只是听老师的讲授,记老师的讲授,而主张学生的亲自参与和切身体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老师只是一个撑舵的同伴,而不同的学生由于其生活环境和自身的经历以及基础知识不一样,在教学中表现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储备阶段对学生的现状了如指掌,根据不同群体和不同知识,对教学过程作好充分的设计,并备有预备方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群体的不同表现,采用不同方案,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一旦情况有变,立即启动预备方案,很轻松地把教学进行下去而不显尴尬。
三、反思教学活动过程,扬长避短
教学反思的另外一个关键环节就在教学过程,不论你有多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学设计再完美,最终的决定环节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要上好一堂课,知识储备和教学设计必不可少,但教学过程实施环节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必须能够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和课堂上学生的具体反映,灵活地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新的课程主张学生的亲身参与探究,在教学活动中,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可能会对同一个知识点有不同的感受,提出不同疑问,我们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巧妙灵活地采取不同手段将之处理掉,课后反思还应重新认识这节已授课,从中找出优点或缺点,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和选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工作中不断的成熟、长大。“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表面看似不合理,但联想到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实教”,这句话就绝对是正确的,一个老教师曾经对我谈起过一个故事:我们都熟悉“对牛弹琴”这个故事,其实我们熟知的只是这个故事的上半部分,其下半部分是这个人认为好的音乐应该是与自然相和谐的,须如行云流水能引起万物共鸣,而自己的弹凑牛不能够听懂,说明自己的技艺不够精,后来又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牛终于听懂了他弹凑的曲子。我们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呢?当费尽心血,筋疲力尽授完一节课,学生仍然一片茫然的时候,我们除了报怨一句“真是对牛弹琴”之外 ,是否也想到过去重新设计我们的授课方案呢?当我们满怀激情地按即定方案授课而学生反应冷淡时,我们是否曾怀疑过我们自己的能力呢?我们是否曾考虑到同样的一门课,别人的学生用这种方法能很好接受,而我的学生一片茫然,他们的基础、兴趣、经历一样吗?有的问题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我们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呢?还是总以一种过来人的成熟去面对学生的幼稚呢?如果人人都能够象纪连海老师那样先去坐十年的冷板凳再来教书,我想那教学效果应该是会好的。
四、反思教学反馈信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作业和测试是传统教育教学中检测教育教学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改并不是要否定过去,否定一切。新课程中,作业和检测仍然是检测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用好这两块阵地,不要敷衍了事,批完就止。要通过作业和检测中所反应的问题,找出其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于弥补,这也是体现教师人格魅力,增强师生凝聚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非常了解,对他表现的问题非常关心,乐于帮助他弥补缺陷,他才会有亲近感,才会主动走近老师,并把精力全部投入在学习上,搞好学习,成绩才可能有所提高。也只有这样,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教育效果,教师的价值才能够得以体现。
五、反思教学心态,给自己的教学打分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良好的开端是取得成功的一半,教育教学工作要想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环节必不可少——端正自己的教育教学心态。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只有随时随地清醒地认识自己的社会作用,自己的社会价值,区分清楚事业和职业的真正含义,要弄清楚我们的职业是一个教书匠,而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在进行着一项培养人的工作。换言之,从职业的角度来讲我们只需要照着教科书把上边的知识一点不少地按部就班教会学生就行,不论它是什么知识,学生学后有没有用。而如果从事业的角度出发,我们在进行的这项工作是改造人的思想和灵魂的工程,我们所教给学生的东西将会决定学生的一辈子,学生将来的表现将决定我们今天的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们的功过得失将要等到许多年以后再来由学生的成功与否来判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随时随地把自己的生活和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牢记教书与育人的同时性,认真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各种表现并相互对照,随时随地处处检点自己的一言一行,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模范教育,而不是立足于照着教学参考书把课本上的知识讲完就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就是为了拿工资吃饭,把教师工作简单化。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找到工作的动力,认认真真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分清主次,有条理地去准备和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体现教师的真正人生价值和崇高魅力。
对教学的反思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它包含了教学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实施方式,但不管怎样,作为一个新课程中的实施者和实践者,必须随时认真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重复反思,使自己尽快成为新课程的合格实施者和受益者,使自己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功。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奋斗。
二、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
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抓住时机,认真进行反思记载。
(一)教学过程反思的时机:包括课前温课中的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1、课前温课中的反思 课前温课中的反思主要是:(1)对新的课程改革,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改进教法,优化教法。(2)教学情境设计是否符合实际(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实际、生活生产的实际等),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3)对所选材料要“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取其长处,去其糟粕,避免差错。
2、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具体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明确;教学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
3、课后反思 教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节课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课后可在新知导语、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课后反思可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
(二)教学实践中反思的内容: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作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下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了一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6、记教学方式、方法
长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鲜有师生互动,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拓潜能。我们不能不反思,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
教师之间,多开展相互听课、观摩活动,不但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成为“井底之蛙”,而且能够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只要有可能,不要放过听课的机会,不要放过一些细节。除了要多争取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还要研究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客观、公正评价其得失。教师对所听和观摩的每一堂课都要研究、思考、探讨,并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集优、储存,从而走向创新。
总之,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愿我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紧跟时代的步伐。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学反思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许多学校均倡导甚至要求教师必须写教学反思,在教学常规工作检查中列入考核,作为履职晋级的一个得分点,但一些教师写的教学反思就好像流水帐,只是对自己日常教学过程作一些简单的描述,或者为了完成应付教学常规而无病呻吟,根据考核标准,胡乱涂鸦几句,再加上一些泛泛而谈的教学评论,就凑成了所谓的教学反思,敷衍了事,缺乏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的深度思考,甚至讳疾忌医、粉饰太平、这样的反思,一般是对教学没有什么帮助的,即使用之于教学,要么只重表面,不能深入实质,收效甚微,要么指导错误,使教学越来越更加糟糕,换句话说这种反思也只能作为一种供检查时应付差事的摆设,难登大雅之堂。
那么,教学反思的反思点应该在哪儿呢?教学中的哪些内容应该反思,哪些内容可以或者说不需要进行反思呢?教学反思的深度有多深,应该如何体现?应该如何寻找教学中的反思点,进行行之有效的反思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在物理教学中一些切身体会,以及与同伴之间的教流合作,来谈谈我的教学反思观。
一、反思自己教学知识储备,不打无准备之战
不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课程的实施中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群学生和一间教室的“五个一”模式,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那种单调,枯燥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运用各种新技术设备,针对不同基础,不同经历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授课模式,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对新知识进行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自体验出来,而且在新教材中也适当安排有一些非本科目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吃透教材中相关知识点外,还必须掌握有一定的其它科目的知识和一些方法,在教学中能够天衣无缝的信手拈来,既体现出自己的知识储备的丰富性,又能够促进自己的教学,例如多媒体的使用,对于初中物理来说,它不是教材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的一些实验或知识点就要应用到,而且必须应用到,譬如双耳效应和色光的合成,单独的说教是无法准确的描述的,而采用多媒体就能够让学生置身其中去亲自体会,从而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并增强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北大附中的纪连海老师说得好,“全国有多少个中学历史老师,但在中央电视台做讲座的只有一个纪连海,而且是所有讲座中收视率最高的,只因为在这之前我曾经做了近十年的冷板凳”,这其实说的就是一个知识和技能的储备问题,我们的身份不变,而环境、学生的经历和教材是随时改变的,如果还用旧知识、旧方式去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教出来的学生除了是一群跟不上时代的书呆子之外,我们也将越来越糟,教学效果直线下降,只有随时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随时储备自己新的方法和技能,才能以变应变。
二、反思教学准备过程,以便教学中游刃有余
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只是一个前提,还不能搞好教学。新的教学课程改革对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的让学生只是听老师的讲授,记老师的讲授,而主张学生的亲自参与和切身体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老师只是一个撑舵的同伴,而不同的学生由于其生活环境和自身的经历以及基础知识不一样,在教学中表现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储备阶段对学生的现状了如指掌,根据不同群体和不同知识,对教学过程作好充分的设计,并备有预备方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群体的不同表现,采用不同方案,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一旦情况有变,立即启动预备方案,很轻松地把教学进行下去而不显尴尬。
三、反思教学活动过程,扬长避短
教学反思的另外一个关键环节就在教学过程,不论你有多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学设计再完美,最终的决定环节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要上好一堂课,知识储备和教学设计必不可少,但教学过程实施环节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必须能够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和课堂上学生的具体反映,灵活地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新的课程主张学生的亲身参与探究,在教学活动中,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可能会对同一个知识点有不同的感受,提出不同疑问,我们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巧妙灵活地采取不同手段将之处理掉,课后反思还应重新认识这节已授课,从中找出优点或缺点,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和选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工作中不断的成熟、长大。“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表面看似不合理,但联想到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实教”,这句话就绝对是正确的,一个老教师曾经对我谈起过一个故事:我们都熟悉“对牛弹琴”这个故事,其实我们熟知的只是这个故事的上半部分,其下半部分是这个人认为好的音乐应该是与自然相和谐的,须如行云流水能引起万物共鸣,而自己的弹凑牛不能够听懂,说明自己的技艺不够精,后来又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牛终于听懂了他弹凑的曲子。我们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呢?当费尽心血,筋疲力尽授完一节课,学生仍然一片茫然的时候,我们除了报怨一句“真是对牛弹琴”之外 ,是否也想到过去重新设计我们的授课方案呢?当我们满怀激情地按即定方案授课而学生反应冷淡时,我们是否曾怀疑过我们自己的能力呢?我们是否曾考虑到同样的一门课,别人的学生用这种方法能很好接受,而我的学生一片茫然,他们的基础、兴趣、经历一样吗?有的问题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我们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呢?还是总以一种过来人的成熟去面对学生的幼稚呢?如果人人都能够象纪连海老师那样先去坐十年的冷板凳再来教书,我想那教学效果应该是会好的。
四、反思教学反馈信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作业和测试是传统教育教学中检测教育教学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改并不是要否定过去,否定一切。新课程中,作业和检测仍然是检测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用好这两块阵地,不要敷衍了事,批完就止。要通过作业和检测中所反应的问题,找出其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于弥补,这也是体现教师人格魅力,增强师生凝聚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非常了解,对他表现的问题非常关心,乐于帮助他弥补缺陷,他才会有亲近感,才会主动走近老师,并把精力全部投入在学习上,搞好学习,成绩才可能有所提高。也只有这样,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教育效果,教师的价值才能够得以体现。
五、反思教学心态,给自己的教学打分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良好的开端是取得成功的一半,教育教学工作要想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环节必不可少——端正自己的教育教学心态。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只有随时随地清醒地认识自己的社会作用,自己的社会价值,区分清楚事业和职业的真正含义,要弄清楚我们的职业是一个教书匠,而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在进行着一项培养人的工作。换言之,从职业的角度来讲我们只需要照着教科书把上边的知识一点不少地按部就班教会学生就行,不论它是什么知识,学生学后有没有用。而如果从事业的角度出发,我们在进行的这项工作是改造人的思想和灵魂的工程,我们所教给学生的东西将会决定学生的一辈子,学生将来的表现将决定我们今天的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们的功过得失将要等到许多年以后再来由学生的成功与否来判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随时随地把自己的生活和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牢记教书与育人的同时性,认真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各种表现并相互对照,随时随地处处检点自己的一言一行,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模范教育,而不是立足于照着教学参考书把课本上的知识讲完就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就是为了拿工资吃饭,把教师工作简单化。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找到工作的动力,认认真真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分清主次,有条理地去准备和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体现教师的真正人生价值和崇高魅力。
对教学的反思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它包含了教学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实施方式,但不管怎样,作为一个新课程中的实施者和实践者,必须随时认真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重复反思,使自己尽快成为新课程的合格实施者和受益者,使自己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