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工作原理
plc工作原理是当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是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它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
工作原理是当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
在输入采样阶段,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象区中的相应的单元内。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当扫描用户程序结束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
plc功能特点
1、可靠性高。由于plc大都采用单片微型计算机,因而集成度高,再加上相应的保护电路及自诊断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2、编程容易。plc的编程多采用继电器控制梯形图及命令语句,其数量比微型机指令要少得多,除中、高档plc外,一般的小型plc只有16条左右。由于梯形图形象而简单,因此容易掌握、使用方便,甚至不需要计算机专业知识,就可进行编程。
3、组态灵活。由于plc采用积木式结构,用户只需要简单地组合,便可灵活地改变控制系统的功能和规模,因此,可适用于任何控制系统。
4、运行速度快。由于plc的控制是由程序控制执行的,因而不论其可靠性还是运行速度,都是继电器逻辑控制无法相比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可编程逻辑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