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下冰雹
下冰雹的原因是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冰雹,也叫“雹”,是一种天气现象,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冰雹是一种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上升到了空中,许多水蒸气在一起,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华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冰雹大多出现在冷暖空气交汇激烈的公历2-5月份,也可能在盛夏强烈而持久的雷暴中降落。中国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青藏高原东部,云贵一带,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
冰雹的主要特征
1、局地性强,每次冰雹的影响范围一般宽约几十米到数千米,长约数百米到十多千米。
2、历时短,一次狂风暴雨或降雹时间一般只有2-10分钟,少数在30分钟以上。
3、受地形影响显著,地形越复杂,冰雹越易发生。
4、年际变化大,在同一地区,有的年份连续发生多次,有的年份发生次数很少,甚至不发生。
5、发生区域广,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大气候区内均可发生,但以温带地区发生次数居多。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北方多于南方,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这种分布特征和大规模冷空气活动及地形有关。中国雹灾严重的区域有甘肃南部、陇东地区、阴山山脉、太行山区和川滇两省的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