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废科举兴学堂,中国近代重大教育改革事件。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四日,准袁世凯等《请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并妥筹办法折》,光绪帝上谕指科举不停,民间相率观望,阻碍学校推广,“著即自丙午科(1906年)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其以前之举贡生员分别量予出路。”
之前,1888年准设算学科取士;1898年“百日维新”中拟设经济特科、取消八股考试,而于1901年行“新政”时得以实行;1903年张之洞、袁世凯等上书亟请废科举,拟自丙午科起分三科递减乡会试取额以至停罢。
其间《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和《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先后颁布,加速科举停废进程。科举停废扫除了兴办新学的障碍,出现办学热潮。至1909年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已达五万多所,京外在校学生160万人。
清末废科举的原因
清末废科举时对科举的评价以偏概全,科举制在一般中国人的心目中已形成了坏印象,现在要还历史本来面目,需要澄清许多误解。
一个世纪之后,应该认识到,科举并非传统社会的万恶之源。科举被废,主要不是因为其制度太坏,而是因为后来科举考试内容不适应时代的需要,特别是八股文拖累了整个科举制度。
但是,经过1901年的洗心革面,科举制的考试内容和文体几乎是脱胎换骨了,以往人们认为很坏的八股文已不存在,要说科举制很坏的主要理由也已消失。
只是由于科举的向心力太大,阻碍了新式学堂的兴办。在清末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中,在西学东渐和外来势力强力介入的情况下,科举制的废止实际上是清末时代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但是这里说的是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就是清朝末年时期“废科举,兴学校”,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然后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制度。
201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