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斯特方程公式里面的RT/2F,那个F是什么啊 15
F为法拉第常数,96.487kj /v·mol。
1889年,能斯特(Nernst)用热力学公式导出了电极电势与参与电极反应的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即著名的能斯特方程。1923年,德拜和休克尔提出了强电解质稀溶液理论,促进了电化学在理论探讨和实验方法方面的发展。
化学反应实际上经常在非标准状态下进行,而且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也会改变。例如,实验室氯气的制备方法之一,是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在加热的情况下,氯气可以不断发生。但是利用标准电极电势来判断上述反应的方向,却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扩展资料
能斯特方程的适用范围极广,比如一个原电池的正极是标准氢电极,负极是浓度为0.1mol/L的一元弱酸HA的电极,在298K时电动势E=0.17V,求HA的电离常数。
因为正极是标准氢电极,我们可以通过电动势等于正极电动势减负极电动势求出负极的电动势,然后根据电离常数表达式可以得到H离子浓度与电离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在带入能斯特方程就可求出该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能斯特方程
F:法拉第常数,96.487kj /v·mol。
在电化学中,能斯特方程用来计算电极上相对于标准电势而言的指定氧化还原对的平衡电压。能斯特方程只有在氧化还原对中两种物质同时存在时才有意义。
离子浓度比与电极电势的定量关系。对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E=E(标准)-(RT)/(nF)ln([Zn2+]/[Cu2+])
对于任一电池反应:
aA+bB=cC+dD
E=E(标准)-(RT)/(nF)ln(([C]c·[D]d)/([A]a·[B]b))……………………⑴
这个方程就叫做能斯特(Nernst,W.H.1864~1941)方程 [2] 。它指出了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池本性(E)和电解质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当温度为298K时,能斯特方程为:
E=E(标准)-(0.0592/n)lg(([C]c·[D]d)/([A]a·[B]b))……………………⑵
当温度为298K时,Cu-Zn原电池反应的能斯特方程为:
E=E(标准)-(0.0592/n)lg([Zn2+]/[Cu2+])……………………⑶
将⑶式展开,可以求到某电极的能斯特方程:
E=φ(+)-φ(-)=[φ(标准,+)-φ(标准,-)]-(0.0592/2)lg([Zn2+]/[Cu2+])
={φ(标准,+)+(0.0592/2)lg[Cu2+]}-{φ(标准,-)+(0.0592/2)lg[Zn2+]}
所以φ(+)=φ(标准,+)+(0.0592/2)lg[Cu2+]
φ(-)=φ(标准,-)+(0.0592/2)lg[Zn2+]
归纳成一般的通式:
φ=φ(标准)+(0.0592/n)lg([氧化型]/[还原型])……………………⑷
式中n——电极反应中电子转移数。
扩展资料:
方程应用:
1、离子浓度改变时电极电势的变化
根据能斯特方程可以求出离子浓度改变时电极电势变化的数值
2、离子浓度改变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非标准状态下对于两个电势比较接近的电对,仅用标准电势来判断反应方向是不够的,应该考虑离子浓度改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3、介质酸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及pH电势图
能斯特,德国卓越的物理学家、物理化学家和化学史家。
热力学第三定律创始人,能斯特灯的创造者。1864年6月25日生于西普鲁士的布里森,1887年毕业于维尔茨堡大学,并获博士学位,在那里,他认识了阿仑尼乌斯,并把他推荐给奥斯特瓦尔德当助手。第二年,他得出了电极电势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式,即能斯特方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能斯特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