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是建立在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基础上的一个分支。经典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单输入、单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特别是线性定常系统。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是以输入输出特性(主要是传递函数)为系统数学模型,采用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这些图解分析方法,分析系统性能和设计控制装置。经典控制理论的数学基础是拉普拉斯变换,占主导地位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是频率域方法。
classical control theory
经典控制理论主要研究系统运动的稳定性、时间域和频率域中系统的运动特性(见过渡过程、频率响应)、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校正方法(见控制系统校正方法)。经典控制理论包括线性控制理论、采样控制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见非线性系统理论)三个部分。
早期,这种控制理论常被称为自动调节原理,随着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和以最优控制理论为特征的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在1960年前后),广为使用现在的名称。
扩展资料
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它的发展初期,是以反馈理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原理,主要用于工业控制。二战期间为了设计和制造飞机及船用自动驾驶仪、火炮定位系统、雷达跟踪系统以及其他基于反馈原理的军用设备,进一步促进并完善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二战后,已形成完整的自动控制理论体系,这就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经典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的线形定常数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应时而生
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现代应用数学新成果的推出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适应宇航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理论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多变量变参数的最优控制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以状态为基础的状态空间法。
目前,自动控制理论还在继续发展,正向以控制论、信息论、仿生学、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能控制理论深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动控制原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典控制理论
2024-09-03 广告
第一阶段:经典控制理论(或古典控制理论,包括线性控制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和采样控制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成熟;
第二阶段:现代控制理论的兴起和发展(主要是相平面法和状态空间);
第三阶段:大系统控制理论的兴起和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智能控制理论发展阶段。
我不是很明白你的问题,不明白“经典控制部分”指什么,如果是指经典控制理论那应该是第二章: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第三章:时域分析;第四章:根轨迹;第五章:频域分析;第六章:线性系统校正;第七章:离散系统,这些章节。第八章
现代控制理论是第八章:非线性系统和第九章:线性系统状态空间的分析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