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古代什么文体?选自哪里?

 我来答
带气儿的雪碧
推荐于2019-10-16 · TA获得超过65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70
展开全部

《岳阳楼记》的文体是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记》原文是: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那是庆历的第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啊,政事顺利,百姓和睦,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就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啊,全都在洞庭湖上。那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河水,浩浩荡荡,清晨湖面上撒满微光,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啊。

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啊,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啊,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不停而下,整月不放晴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啊。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思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十分悲伤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啊,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啊,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绿。

有时湖面上的烟雾完全散开,完美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粼粼,浮动的月光闪耀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像沉在水中。

渔夫的歌声唱起来了,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啊。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忧虑啊。

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那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这是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扩展资料:

一、”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在这种含义基础上,“记”逐步获得了它的文体意义,成为经史中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

作为一种文体,“记”在六朝获得文体生命,唐代进入文苑,宋代其内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稳固。明清时主体性色彩更加浓厚,逐渐成熟稳固。

根据史志中以记名篇的书目数量和文学总集中记体文内容的变化和类目的增减,可以更客观地了解“记”作为一种文体其内涵发生的变迁 。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主要分为:

1、骈文:

又叫“四六文”,这种文体,四字、六字句相间,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句式迁就,文中堆砌词藻,常影响内容表达。

2、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3、表:

古代奏议的一种,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为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之一。

4、赠序:

古代文人送别时常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增序。后凡是惜别赠与的文章,都叫增序。其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5、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都叫“铭”。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还有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歌功颂德追思的叫“墓志铭”。

6、杂记又称记:

(1)、记载风景、琐事、感想等的一种文体。描写山川、景物、人事的,如《小石潭记》、《西湖游记》、《桃花源记》等。

(2)、笔记文。以记事为主,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由理事掌故、遗文逸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品、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

7、游记:其实是杂记的一种,把它单列出来,是因为它在杂记中占有比较特殊的位置: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

可以记录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并从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语言生动,记述较为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

8、寓言:用假想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从而达到教育或讽刺目的的文学作品。“寓”是“寄托”的意思。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于简单的故事当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

9、诗歌:我国出现的最早的 文学体裁就是诗歌 ,后来逐渐演化为三种样式:诗、词、曲。

诗、词、曲的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究韵律,词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去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更灵活。

诗的最高成就表现在唐代。从表现形式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属近体诗,其他属古体诗。

乐府诗指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后成为诗体名称。

词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曲在元代最盛行。课文中选用的是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张养好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

10、疏,又名奏疏:

中国古文书之一类。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战国以前臣僚向君主进呈文字统称上书,秦统一六国后始称为奏。

奏是进上的意思。汉代臣僚上书有时也称上疏。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同时分析问题的奏章也别称为疏。唐宋以后上奏文书统称奏议,多数称为奏疏。

奏疏的文种名称,汉代有章、奏、表、议等,魏晋南北朝时期除沿用章、表、议等外又增加了启文;隋、唐、宋时期一般用表和状两种。

宋代增加札子,是大臣上殿奏事前先期呈递的程式比较简便的文种;元代有奏、启和表章,明、清两代有题本、奏本、表、笺、启以及康熙朝后广泛使用的奏折等。

11、对策:

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12、序跋:

序也作"叙""引",有如今天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

13、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14、传奇:

小说体裁之一。以其情节奇特、神奇,故名。一般用以指称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如《柳毅传》、《南柯太守传》等。

15、应用文体:

盟誓之文:是中国古代一种文体,是先秦时代最为常见的应用文体之一,在后代也有一定影响。《文心雕龙》中有"祝盟"一篇,并把盟誓列为"有韵之文",颇为重视。

骈体文:六朝人把文人应帝王之命而作的诗文叫作“应诏”,唐代把应皇帝之命而作的诗文叫作“应制”。因为“应制文”大都以骈体为之,后人便称骈体文为应制体。

这种文章虽内容空虚,专事歌颂,无补于国政世务,但却可以博得统治者的欢欣,作者亦可因此而获得名誉地位,对那些想混个一官半职的士人是大有用处。

"策问"与"对策"则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正式的考试文体。

谣谶与诗谶:以诗歌为形式的谶言在古代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名称。在史书中,这类诗歌大多记载于"五行志"之中,一般称为"诗妖”"诗异""诗谶"。

我们把古代那些以诗歌形式出现的谶言,归纳为谣谶与诗谶两大类型。文中所谓"谣谶"指的是那些民间流传的以歌谣形式预兆未来社会政治状况的谶言;"诗谶"指的是某些诗人所创作的预示了诗人自己未来命运的诗歌。

16、词条图册。

二、《范文正公文集》为北宋时刻印的范仲淹 (989~1052)诗文集。是现存最早的范集传本。《范文正公文集》序为苏轼为此集作的序。

其文以后辈口吻叙写,以伊尹、姜子牙、管仲、乐毅、韩信、诸葛亮喻范仲淹,表达了对范仲淹的崇敬和追忆之思,情真意切。

河传杨颖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08-26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4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0.5万
展开全部

文体属于古代散文,出自《范文正公文集》。记,是古代一种散文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政治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文学赏析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文史一家人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11-05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万
展开全部

文体属于古代散文,出自《范文正公文集》。记,是古代一种散文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政治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扩展资料:

《岳阳楼记》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timepleasez
2019-02-17 · TA获得超过14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岳阳楼记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古代散文文体,选自《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记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

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IbooMiao
2019-02-15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5万
展开全部

岳阳楼记一篇借景抒情的古代散文,出自《范文正公文集》。

扩展资料: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