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从哪些方面突出“富春江”水的奇异的? 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水异:从水清、水急两方面进行表现。“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水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水急。
采用了白描的写作方法。
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了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一泻千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了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与朱元思书》素描
这时候,风如一些玩累了的孩子,安静地倦伏在两岸的叶子上。比梦还要缠绵的尘烟,也被午睡的风收拾得干干净净。青山一身翠绿,比天空更纯净。那些落花的往事,已随春天埋进了记忆的河床。天静,山空。这个夏日的午后,时光似乎已经停憩。
一叶小舟,是阳光的鳞片,在江面上任意飘浮。或西或东,或左或右,没有什么,可以束缚它自由的方向。内心的河流啊,随思绪一路颠簸,淌过了黑暗的腹地。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余里水路。目光所及的江南,被温柔的流水一一抚摸。奇峭的山峰是大地闪电般的长剑,披着阳光的金缕玉衣,守卫在季节的入口。水透明地奔跑在岁月逶迤的唇齿间,送走和迎来一个个明明灭灭的日子。山奇,水异,天下独此,可以收藏起所有的花朵和语言。
青碧如玉的江水是那位浣纱的女子清澈的眼睛吗?让每一个爱慕的少年,在梦境里游过你青青的发际,即使是千丈之外,依然可以看到心底的纯洁!那些流浪的鱼儿,现在终于可以找个理由安静地游走在爱的边缘,生命的潮水,迷失在青春的期盼里。只有那些细小的卵石,如手指上的钻戒,铺垫在河底,闪着幸福的光华,在一些惊羡的目光中,清晰可数。
而湍急的流水,是一束飞翔的箭,疾行在空旷的风中,阳光来不及收拢金色的羽衣,纷纷受伤,跌落在一团水珠的惊叫声里。江浪粗暴的表情暴露无遗,随便抓起一堆阳光的碎片,像一匹发疯的马儿,一路狂奔,不再回首。
雾霭悄悄地爬上了两岸。拥挤的树像一些怕冷的孩子,把一身苍翠的绿衣,紧紧包裹在挺拔的身躯上。一只鸟飞过,竟没有找到一枝歇息的手掌。山峰争相向蓝天表达爱意,顺着地势努力地伸出手臂,和流云打着招呼。成百上千的山峦,层层叠叠横亘在苍鹰的目光下,等待天空的亲吻。谁,将是今夜最幸运的王子?
一带清泉从山间挤出来,挂在一岫白云的腰上,然后,一落而下。几方青石张开双手,却还是没有接住大山的心事。只好用清越的声音,录成一盒绝密的交响,嘱咐山风带给船上消遥的诗人翻译。一只鸟不甘寂寞地叫了,又一只鸟叫了,那些飞来飞去的翅膀,诵颂过一页又一页的梵文,葱茏的山间,被一群禅意的小鸟重新拉回寂静。
一只蝉潜伏在枝条上,低声嘀咕一阵后,再一次撕坏了安详,一波又一波嘶哑的声音,像暗器一样击伤了每一片宁静的叶子。安睡的猿群也被吵醒了,呼朋唤子地在树枝间蹿来蹿去,啼声响彻山林,不绝于耳。
多么美好的场景啊!尘世间的纷扰,被一条河流洗涤得干干净净。那些热衷权势的人,在群峰面前,也不得不平息自己追逐功名的心;而那些被世俗所累的人,看到幽谷清泉,流连忘返,是不是也想遁迹山间,让一生,从此平静?其实,生命就这么简单,一滴水,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淹没所有的疼痛和光荣。
遮天蔽日的枝条横住了天空的道路,白昼在昏黄的柯槾中穿行;一颗心在忽明忽暗的历史中,能载动一条思想的河流吗?阳光终于找到了前进的缝隙,疏条掩映下,一切又聚集在跌落的光亮上。一千多年前的那个下午,那些小小的光芒是否点燃了诗人内心的火焰?
《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梁书》本传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相称赏。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建安王伟为扬州,引兼记室,掌文翰。王迁江州,补国侍郎,兼府城局。还除奉朝请。先是,均表求撰《齐春秋》。书成奏之,高祖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功已毕,唯列传未就。普通元年,卒,时年五十二。均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著《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唐先贤传》五卷、《续文释》五卷,文集二十卷。(《梁书》卷四十九)
《南史》本传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相称赏。梁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均尝不得意,赠恽诗而去,久之复来,恽遇之如故,弗之憾也。荐之临川靖惠王,王称之于武帝,即日召入赋诗,悦焉。待诏着作,累迁奉朝请。先是,均将着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奏之。书称帝为齐明帝佐命,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十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已毕,唯列传未就,卒。均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着《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唐先贤传》五卷,《续文释》五卷,《文集》二十卷。(《南史》卷七十二)
形声兼备。这篇文章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做到形声兼备,意舒情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状波翻浪滚之形,闻震聋发聩之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摹鸟语串串之声,宛见群鸟交欢之景。文章就是这样写形写声,形中闻声,声中有形,臻入形声相融的意境。
虚实相间。如果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那么前面则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两者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同时文章又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具体描写时,给人广阔的想像天地,使其具有意境上简笔勾勒的美感;侧面虚写中含有形象,且从真实性角度看,又觉合情合理。
动静互见。“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这是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手法。“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手法。
骈散相间。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行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骈体文源于两汉辞赋,到了南北朝畸形发展,文风上绮丽浮靡。但是,《与朱元思书》既不艰深晦涩,又不华辞丽藻,在重视形式美的同时,做到清新隽逸。这在当时形式主义泛滥的文坛上,确是难能可贵的。
采用了白描的写作方法。
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了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一泻千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了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与朱元思书》素描
这时候,风如一些玩累了的孩子,安静地倦伏在两岸的叶子上。比梦还要缠绵的尘烟,也被午睡的风收拾得干干净净。青山一身翠绿,比天空更纯净。那些落花的往事,已随春天埋进了记忆的河床。天静,山空。这个夏日的午后,时光似乎已经停憩。
一叶小舟,是阳光的鳞片,在江面上任意飘浮。或西或东,或左或右,没有什么,可以束缚它自由的方向。内心的河流啊,随思绪一路颠簸,淌过了黑暗的腹地。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余里水路。目光所及的江南,被温柔的流水一一抚摸。奇峭的山峰是大地闪电般的长剑,披着阳光的金缕玉衣,守卫在季节的入口。水透明地奔跑在岁月逶迤的唇齿间,送走和迎来一个个明明灭灭的日子。山奇,水异,天下独此,可以收藏起所有的花朵和语言。
青碧如玉的江水是那位浣纱的女子清澈的眼睛吗?让每一个爱慕的少年,在梦境里游过你青青的发际,即使是千丈之外,依然可以看到心底的纯洁!那些流浪的鱼儿,现在终于可以找个理由安静地游走在爱的边缘,生命的潮水,迷失在青春的期盼里。只有那些细小的卵石,如手指上的钻戒,铺垫在河底,闪着幸福的光华,在一些惊羡的目光中,清晰可数。
而湍急的流水,是一束飞翔的箭,疾行在空旷的风中,阳光来不及收拢金色的羽衣,纷纷受伤,跌落在一团水珠的惊叫声里。江浪粗暴的表情暴露无遗,随便抓起一堆阳光的碎片,像一匹发疯的马儿,一路狂奔,不再回首。
雾霭悄悄地爬上了两岸。拥挤的树像一些怕冷的孩子,把一身苍翠的绿衣,紧紧包裹在挺拔的身躯上。一只鸟飞过,竟没有找到一枝歇息的手掌。山峰争相向蓝天表达爱意,顺着地势努力地伸出手臂,和流云打着招呼。成百上千的山峦,层层叠叠横亘在苍鹰的目光下,等待天空的亲吻。谁,将是今夜最幸运的王子?
一带清泉从山间挤出来,挂在一岫白云的腰上,然后,一落而下。几方青石张开双手,却还是没有接住大山的心事。只好用清越的声音,录成一盒绝密的交响,嘱咐山风带给船上消遥的诗人翻译。一只鸟不甘寂寞地叫了,又一只鸟叫了,那些飞来飞去的翅膀,诵颂过一页又一页的梵文,葱茏的山间,被一群禅意的小鸟重新拉回寂静。
一只蝉潜伏在枝条上,低声嘀咕一阵后,再一次撕坏了安详,一波又一波嘶哑的声音,像暗器一样击伤了每一片宁静的叶子。安睡的猿群也被吵醒了,呼朋唤子地在树枝间蹿来蹿去,啼声响彻山林,不绝于耳。
多么美好的场景啊!尘世间的纷扰,被一条河流洗涤得干干净净。那些热衷权势的人,在群峰面前,也不得不平息自己追逐功名的心;而那些被世俗所累的人,看到幽谷清泉,流连忘返,是不是也想遁迹山间,让一生,从此平静?其实,生命就这么简单,一滴水,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淹没所有的疼痛和光荣。
遮天蔽日的枝条横住了天空的道路,白昼在昏黄的柯槾中穿行;一颗心在忽明忽暗的历史中,能载动一条思想的河流吗?阳光终于找到了前进的缝隙,疏条掩映下,一切又聚集在跌落的光亮上。一千多年前的那个下午,那些小小的光芒是否点燃了诗人内心的火焰?
《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梁书》本传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相称赏。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建安王伟为扬州,引兼记室,掌文翰。王迁江州,补国侍郎,兼府城局。还除奉朝请。先是,均表求撰《齐春秋》。书成奏之,高祖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功已毕,唯列传未就。普通元年,卒,时年五十二。均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著《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唐先贤传》五卷、《续文释》五卷,文集二十卷。(《梁书》卷四十九)
《南史》本传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相称赏。梁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均尝不得意,赠恽诗而去,久之复来,恽遇之如故,弗之憾也。荐之临川靖惠王,王称之于武帝,即日召入赋诗,悦焉。待诏着作,累迁奉朝请。先是,均将着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奏之。书称帝为齐明帝佐命,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十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已毕,唯列传未就,卒。均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着《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唐先贤传》五卷,《续文释》五卷,《文集》二十卷。(《南史》卷七十二)
形声兼备。这篇文章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做到形声兼备,意舒情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状波翻浪滚之形,闻震聋发聩之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摹鸟语串串之声,宛见群鸟交欢之景。文章就是这样写形写声,形中闻声,声中有形,臻入形声相融的意境。
虚实相间。如果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那么前面则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两者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同时文章又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具体描写时,给人广阔的想像天地,使其具有意境上简笔勾勒的美感;侧面虚写中含有形象,且从真实性角度看,又觉合情合理。
动静互见。“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这是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手法。“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手法。
骈散相间。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行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骈体文源于两汉辞赋,到了南北朝畸形发展,文风上绮丽浮靡。但是,《与朱元思书》既不艰深晦涩,又不华辞丽藻,在重视形式美的同时,做到清新隽逸。这在当时形式主义泛滥的文坛上,确是难能可贵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