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的思想是什么? 5
展开全部
中央十六号文件是一个追寻教育真理、揭示教育真谛的纲领性文件,自始至终贯穿着以人为本和以人性完善为教育目标的教育理念。《四书——大学》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从根本上说,教育本质上是作用于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是塑造心灵和滋润心灵的。也就是说,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灌输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生命与心灵的再造的过程,一个人格提升、心性拓展的过程。要言之,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对大学教育的目标。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到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将其内化为我们工作的压力和动力。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而作为从事人文学科的教育工作者,肩上的担子无疑更重。 对当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做出冷静而客观的判断是我们开展这一工作的基础。《意见》指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是《意见》又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这一判断值得我们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反思。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下“一些”而不是“少数”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以及我们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办法,把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一个在某市电力局工作的朋友曾很生气地“质问”我:“你们是怎样教育学生的?”今年他们单位引进了两个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其中一个因为没有电梯不肯上楼领取劳保用品,另一个借口单位发给他的工资和奖金太少,拒不归还向单位借的几千元出差款。我告诉朋友,这是特例。我在对朋友做如此辩解时没有丝毫的心虚,因为我心里明白这绝对是极个别的现象。但是,仅仅是这样的特例就足以让我们这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痛心疾首了。 我们虽然置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背景下,但我们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精英人才的使命。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缺失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那么人才的培养就会沦为一句空话,更遑论精英。 特别想说的是,在这一宏大的战略工作中,我们这些身为人师者该做什么?又做了什么?《意见》指出:“广大教职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那么全体教职工都扛起这个责任了吗?毋庸讳言,有人漠视了它;有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是思政工作者的事;更有甚者,“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意见》)。 综合性素质的形成主要依托综合性的校园文化,换言之,高品质的校园文化给学生的浸润和滋养是学生综合性素质形成的关键,而教师的思想观念、人格修养、学术水平、教学能力乃至行为习惯等等都是构成校园文化的重要质素,都能够对学生的综合性素质带来重大的影响。道德高尚、人格完善的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其知识之外的人格魅力等因素对学生的人格提升、心性拓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实现人的和谐、自由、全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是,那些不能为人师表者的不良言行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解构作用是巨大的,因而矫枉之举刻不容缓。 因此,直面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须拷问自己: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又做了什么?
展开全部
大学教育,其实就是培养年轻人更好的融入社会。大学,作为学校和社会的接口和缓冲区,提供了知识、能力锻炼、实践动手等多方面的服务,主要看学生怎么定位自己和看待大学,端正态度,提前为自己进入社会做准备,只有这样的大学,才是符合现在大学教育的思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