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善恶怎么理解??
展开全部
善恶没有这么不好理解,佛陀也宣说过基本标准,从这点出发就行了。善业是白色,不善业是黑色,中间并没有灰色。
喜戒尊者所开示的善与不善业。
善业与恶业
﹝十善业﹞
业可分为不同的群组和种类。其中一种分法是将它分为善业或恶业。我们有十善业,十个好的决断力或行为,它们是良善的,因为它们起因于好的心理状况、好的心理要素,而且它们会产生好的果报。
◎ 布施
第 一个善业是慷慨或布施。我们必须练习慷慨,因为当付出我们所拥有时,我们会得到福德,也就是功德,这个善业将会在未来产生好的果报。慷慨也让我们练习超 脱,举例来说,我或许非常喜爱这台收音机,假如我把它送人,我不只放弃这台机器,也放弃了对它的依恋。我去除了恋着,也就是去除贪〈lobna〉心,当你 的心不再有任何的依恋,就是自由、清净和平稳。所以,我鼓励人们尽其所能地付出。
◎ 持戒、禅定
第 二个善业是持戒。持戒指的是认知和遵守戒律。在家学佛者有五个道德规范,这是基本的要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闭关时,我们加入了其 它三项,总共是八戒。增加的三项分别是过午不食、不歌舞倡妓与不坐卧高广大床,戒,即sila,是定或禅修的基础。第三个善业是禅定,内心的修养,这辈子 中最应该培养的业:练习毗钵舍那观。
◎ 恭敬
第四个善业是恭敬、尊重他人,特别是年长者。在东方,尊敬年长者是理所当然的,如此,亲子、师生间的关系才能以恭敬来管理。
◎ 服务
第五个善业是服务,帮他人做一些好事,例如帮助一名妇人过马路或帮她提重物。另一个服务的方式是在佛、法、僧中培福。帮助寺院清扫或翻新,都是很好的培福方式。
◎ 回向
第 六个善业是回向。当你获得一些功德,必须跟其它人分享。回向本身就是一项功德,而我们跟所有的众生分享功德。回向并不是将我们所得的功德分一部分给其它众 生,而是表示我们让其它众生也有机会培养功德。曾经有个人问辟支佛,将功德分享给他人会不会有损福报,辟支佛告诉他说:「假如你有一根蜡烛,要是你从其它 已燃的蜡烛点燃这根蜡烛,第一根蜡烛的光芒并不会因为点燃其它蜡烛而减弱。事实上,借着帮助点燃其它蜡烛,它本身的亮度将变得更加明亮。同样地,当你分享 功德,你的功德不会减少,反而会因此得到新的功德。」
◎ 随喜
第七个善业是随喜。这就是当其它人做了有功德的事情时,我们会说:「善哉!善哉!善哉!」也就是做得很好的意思。当其它人跟你分享功德时,你说:「善哉!善哉!善哉!」就代表你赞叹他们的功德,而当你赞叹他人功德时,你本身也得到功德。
◎闻法、说法
第八个善业是听经闻法,这是好的功德也是好的行为。听经就会了解经文的道理,当你了解经文,就能避免做有害身心的行为。而和第八善业有关的是第九善业,讲解佛法,也就是讲解、演说经文,所以我们现在彼此都在做善业。
◎ 正见
第十,即最后一个善业叫做正确的知见,是指一个人了解业是个人所有的资产,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业的主人,没有人必须对我们的行为或业负责。
所以,总共有这十个善业,事实上它可被分为三类:布施、持戒和修定。恭敬和服务可包含在持戒中;功德回向和随喜可归类在慷慨或布施中;而听经、解经和正见则可归于修定或内心的涵养中。
﹝十恶业﹞
接下来谈恶业。恶业就是那些在不健全的心理况状所做出会带来不好的结果的种种行为。
◎ 什么是十恶业
第 一个恶业是杀生,也就是杀害其它生命。第二个是偷窃,拿了人家没有给予的东西。第三是邪淫。第四是妄语。第五是诽谤、中伤他人。第六是恶口,即使用严厉的 言语与词句对人,这些都是恶业。第七是讲轻佻的言语,无意义和无价值的话语。第八是贪念,贪图他人的财物,巴利语中,我们称之为visama lobha,也就是变质的贪婪。这不是指你对自有财物的贪爱,而是贪求他人的财产,这是非常不好的贪念。第九个恶业是瞋,也叫dosa,就是你想侵害他人 或指使人,造成他人的伤害。最后第十个恶业是不正见,不正见就是持有一个万物都是恒常不变、维持现况的「我」和执着于灵魂。
喜戒尊者所开示的善与不善业。
善业与恶业
﹝十善业﹞
业可分为不同的群组和种类。其中一种分法是将它分为善业或恶业。我们有十善业,十个好的决断力或行为,它们是良善的,因为它们起因于好的心理状况、好的心理要素,而且它们会产生好的果报。
◎ 布施
第 一个善业是慷慨或布施。我们必须练习慷慨,因为当付出我们所拥有时,我们会得到福德,也就是功德,这个善业将会在未来产生好的果报。慷慨也让我们练习超 脱,举例来说,我或许非常喜爱这台收音机,假如我把它送人,我不只放弃这台机器,也放弃了对它的依恋。我去除了恋着,也就是去除贪〈lobna〉心,当你 的心不再有任何的依恋,就是自由、清净和平稳。所以,我鼓励人们尽其所能地付出。
◎ 持戒、禅定
第 二个善业是持戒。持戒指的是认知和遵守戒律。在家学佛者有五个道德规范,这是基本的要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闭关时,我们加入了其 它三项,总共是八戒。增加的三项分别是过午不食、不歌舞倡妓与不坐卧高广大床,戒,即sila,是定或禅修的基础。第三个善业是禅定,内心的修养,这辈子 中最应该培养的业:练习毗钵舍那观。
◎ 恭敬
第四个善业是恭敬、尊重他人,特别是年长者。在东方,尊敬年长者是理所当然的,如此,亲子、师生间的关系才能以恭敬来管理。
◎ 服务
第五个善业是服务,帮他人做一些好事,例如帮助一名妇人过马路或帮她提重物。另一个服务的方式是在佛、法、僧中培福。帮助寺院清扫或翻新,都是很好的培福方式。
◎ 回向
第 六个善业是回向。当你获得一些功德,必须跟其它人分享。回向本身就是一项功德,而我们跟所有的众生分享功德。回向并不是将我们所得的功德分一部分给其它众 生,而是表示我们让其它众生也有机会培养功德。曾经有个人问辟支佛,将功德分享给他人会不会有损福报,辟支佛告诉他说:「假如你有一根蜡烛,要是你从其它 已燃的蜡烛点燃这根蜡烛,第一根蜡烛的光芒并不会因为点燃其它蜡烛而减弱。事实上,借着帮助点燃其它蜡烛,它本身的亮度将变得更加明亮。同样地,当你分享 功德,你的功德不会减少,反而会因此得到新的功德。」
◎ 随喜
第七个善业是随喜。这就是当其它人做了有功德的事情时,我们会说:「善哉!善哉!善哉!」也就是做得很好的意思。当其它人跟你分享功德时,你说:「善哉!善哉!善哉!」就代表你赞叹他们的功德,而当你赞叹他人功德时,你本身也得到功德。
◎闻法、说法
第八个善业是听经闻法,这是好的功德也是好的行为。听经就会了解经文的道理,当你了解经文,就能避免做有害身心的行为。而和第八善业有关的是第九善业,讲解佛法,也就是讲解、演说经文,所以我们现在彼此都在做善业。
◎ 正见
第十,即最后一个善业叫做正确的知见,是指一个人了解业是个人所有的资产,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业的主人,没有人必须对我们的行为或业负责。
所以,总共有这十个善业,事实上它可被分为三类:布施、持戒和修定。恭敬和服务可包含在持戒中;功德回向和随喜可归类在慷慨或布施中;而听经、解经和正见则可归于修定或内心的涵养中。
﹝十恶业﹞
接下来谈恶业。恶业就是那些在不健全的心理况状所做出会带来不好的结果的种种行为。
◎ 什么是十恶业
第 一个恶业是杀生,也就是杀害其它生命。第二个是偷窃,拿了人家没有给予的东西。第三是邪淫。第四是妄语。第五是诽谤、中伤他人。第六是恶口,即使用严厉的 言语与词句对人,这些都是恶业。第七是讲轻佻的言语,无意义和无价值的话语。第八是贪念,贪图他人的财物,巴利语中,我们称之为visama lobha,也就是变质的贪婪。这不是指你对自有财物的贪爱,而是贪求他人的财产,这是非常不好的贪念。第九个恶业是瞋,也叫dosa,就是你想侵害他人 或指使人,造成他人的伤害。最后第十个恶业是不正见,不正见就是持有一个万物都是恒常不变、维持现况的「我」和执着于灵魂。
展开全部
1,从善恶的概念界定讲,导致快乐的思想行为是善,导致苦难的思想行为是恶 。
从思想感情来说,贪心、嗔恨心、不分善恶的无明心,我执256、法执257等邪见,嫉妒心、傲慢、自私等属于恶;无贪心、无嗔恨心、无无明邪见、知羞耻心、平等心、慈悲心、自知自律心、尊敬爱护众生心等都属于善心。
从行为方面讲,杀生、盗窃、淫乱、说谎、挑拨离间、恶言伤人、拨弄是非等违背道德和法律,危害社会和众生的一切行为都属于恶行;不杀生、不偷盗等十善行,遵守道德、法律,做有利于社会安定、繁荣、昌盛、众生幸福快乐的一切行为都属善行。
小乘和大乘佛教在善恶的标准方面有所不同,小乘认为:不伤害别人的行为是善行为;大乘则认为不伤害别人并不等于有利于众生,善的标准应该是有利于众生,使一切众生得到幸福和快乐。
2,圣严法师曾经以四点来阐述他对佛教善恶观的理解,言简意赅,故今上传供养大家:
(一)有善有恶
这是「世间」的标准,是指人间一般的、社会的判断或标准,也就是从一般人对他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来判断,正面的说是善,负面的说是恶,包括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和法律的标准。所以作为一个佛教徒,首先要肯定现实社会的善恶标准。
(二)生善灭恶
是为佛教的教化功能。以现实的社会作基础,提升社会进入净化的层次。也就是说,既然社会有善、有恶,我们希望善事能尽量多做,运用佛法中持戒、修定、增长智慧的方法,从人们身、口的行为开始改善,然后再从根本的思想观念、心理层面作调整,以达到生善止恶的目标。
(三)有善无恶
这是菩萨的境界,一般人很难做到。如果有人看任何事、任何人都是好的,那是善恶不分,是乡愿,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讲,都不好。
然而以佛教的立场,一定要讲到这个层次。因为这个世间虽然有不少人的心地不好,行为不善,但我们相信「所有的人将来都能成佛、成菩萨」,目前只是因为他的因缘尚未成熟,如果我们能促成他的因缘,使他往善的方向走,他未来也能成佛。所以他也是未来佛、未来的菩萨,我们不需要计较他现在的好坏。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菩萨不舍任何一个众生,以平等看待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众生有不变的恶性,因此,我们不要对任何人失望。
(四)无善无恶
佛的境界。这个境界更高,善与恶对于他而言,根本都不存在。永嘉大师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所谓「梦里」,指智慧尚未出现,仍有烦恼的情况下。而「觉后」,乃指开悟、成佛的意思。
在没有开悟以前,善的、恶的、种种一切差别现象都存在。到开悟、成佛以后,任何的一切都一律平等,所以再也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在他的心里面牵挂窒碍了。
选了网上两个解释希望有所帮助,我的观点是从小乘来看,那么应该如地藏菩萨所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从大乘佛法说,如维摩诘所说,一切善恶,都是成佛的资粮和种子,高山净土,不生莲花。当然了,心生种种法生,认为善恶皆幻也是没什么错误的。
从思想感情来说,贪心、嗔恨心、不分善恶的无明心,我执256、法执257等邪见,嫉妒心、傲慢、自私等属于恶;无贪心、无嗔恨心、无无明邪见、知羞耻心、平等心、慈悲心、自知自律心、尊敬爱护众生心等都属于善心。
从行为方面讲,杀生、盗窃、淫乱、说谎、挑拨离间、恶言伤人、拨弄是非等违背道德和法律,危害社会和众生的一切行为都属于恶行;不杀生、不偷盗等十善行,遵守道德、法律,做有利于社会安定、繁荣、昌盛、众生幸福快乐的一切行为都属善行。
小乘和大乘佛教在善恶的标准方面有所不同,小乘认为:不伤害别人的行为是善行为;大乘则认为不伤害别人并不等于有利于众生,善的标准应该是有利于众生,使一切众生得到幸福和快乐。
2,圣严法师曾经以四点来阐述他对佛教善恶观的理解,言简意赅,故今上传供养大家:
(一)有善有恶
这是「世间」的标准,是指人间一般的、社会的判断或标准,也就是从一般人对他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来判断,正面的说是善,负面的说是恶,包括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和法律的标准。所以作为一个佛教徒,首先要肯定现实社会的善恶标准。
(二)生善灭恶
是为佛教的教化功能。以现实的社会作基础,提升社会进入净化的层次。也就是说,既然社会有善、有恶,我们希望善事能尽量多做,运用佛法中持戒、修定、增长智慧的方法,从人们身、口的行为开始改善,然后再从根本的思想观念、心理层面作调整,以达到生善止恶的目标。
(三)有善无恶
这是菩萨的境界,一般人很难做到。如果有人看任何事、任何人都是好的,那是善恶不分,是乡愿,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讲,都不好。
然而以佛教的立场,一定要讲到这个层次。因为这个世间虽然有不少人的心地不好,行为不善,但我们相信「所有的人将来都能成佛、成菩萨」,目前只是因为他的因缘尚未成熟,如果我们能促成他的因缘,使他往善的方向走,他未来也能成佛。所以他也是未来佛、未来的菩萨,我们不需要计较他现在的好坏。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菩萨不舍任何一个众生,以平等看待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众生有不变的恶性,因此,我们不要对任何人失望。
(四)无善无恶
佛的境界。这个境界更高,善与恶对于他而言,根本都不存在。永嘉大师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所谓「梦里」,指智慧尚未出现,仍有烦恼的情况下。而「觉后」,乃指开悟、成佛的意思。
在没有开悟以前,善的、恶的、种种一切差别现象都存在。到开悟、成佛以后,任何的一切都一律平等,所以再也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在他的心里面牵挂窒碍了。
选了网上两个解释希望有所帮助,我的观点是从小乘来看,那么应该如地藏菩萨所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从大乘佛法说,如维摩诘所说,一切善恶,都是成佛的资粮和种子,高山净土,不生莲花。当然了,心生种种法生,认为善恶皆幻也是没什么错误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从善恶的概念界定讲,导致快乐的思想行为是善,导致苦难的思想行为是恶 。
从思想感情来说,贪心、嗔恨心、不分善恶的无明心,我执256、法执257等邪见,嫉妒心、傲慢、自私等属于恶;无贪心、无嗔恨心、无无明邪见、知羞耻心、平等心、慈悲心、自知自律心、尊敬爱护众生心等都属于善心。
从行为方面讲,杀生、盗窃、淫乱、说谎、挑拨离间、恶言伤人、拨弄是非等违背道德和法律,危害社会和众生的一切行为都属于恶行;不杀生、不偷盗等十善行,遵守道德、法律,做有利于社会安定、繁荣、昌盛、众生幸福快乐的一切行为都属善行。
小乘和大乘佛教在善恶的标准方面有所不同,小乘认为:不伤害别人的行为是善行为;大乘则认为不伤害别人并不等于有利于众生,善的标准应该是有利于众生,使一切众生得到幸福和快乐。
从思想感情来说,贪心、嗔恨心、不分善恶的无明心,我执256、法执257等邪见,嫉妒心、傲慢、自私等属于恶;无贪心、无嗔恨心、无无明邪见、知羞耻心、平等心、慈悲心、自知自律心、尊敬爱护众生心等都属于善心。
从行为方面讲,杀生、盗窃、淫乱、说谎、挑拨离间、恶言伤人、拨弄是非等违背道德和法律,危害社会和众生的一切行为都属于恶行;不杀生、不偷盗等十善行,遵守道德、法律,做有利于社会安定、繁荣、昌盛、众生幸福快乐的一切行为都属善行。
小乘和大乘佛教在善恶的标准方面有所不同,小乘认为:不伤害别人的行为是善行为;大乘则认为不伤害别人并不等于有利于众生,善的标准应该是有利于众生,使一切众生得到幸福和快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佛陀回答说:「村长!我要问你,你若有适当的想法,你就回 答。假如有人一直杀生、偷窃、邪淫、说谎、两舌、恶口、绮语、坏心眼、邪恶见,在他死后,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为他祭杞、析祷、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 『愿此人死后生到天界!』你认为怎样?这个人能生到天界吗?」
「大德!不能。」
「譬如有人把大石头投进很深的水中,然后,有一群人聚集在 一起为它祭祀、祈梼、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大石头啊!浮上来!浮上来!浮到岸上来!』你认为怎样?大石头能浮上来吗?」
「大德!不能。」
「村长!同样的,造杀业乃至怀邪恶见 的死者,虽有人为他祈愿,但他仍然生在恶趣中。村长!假如有人一直禁止杀生、偷窃、邪淫、说谎、两舌、恶口、绮语,没有坏心眼,具有正见,在他死后,若有 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为他祭祀、祈祷、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愿此人死后生到恶趣!』你认为怎样?这个人能生到恶趣吗?」
「大德!不能。」
「譬如有人将油瓶沈入深水中而打破之,瓶子的碎片将沈入水 底,而油将浮于水上。而若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祭祀、祈梼、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油啊!沈下去!沈下去!』你认为怎样?油能沈下去吗?」
「大德!不能。」
「村长!同样的,有禁止杀生乃至具有正见的死者,虽对他做 恶意的祈愿,他仍然生在善趣、天界。」
刀师氏村长听闻佛陀所说的法之后,解除心中的疑惑,欢喜信 受。
「大德!不能。」
「譬如有人把大石头投进很深的水中,然后,有一群人聚集在 一起为它祭祀、祈梼、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大石头啊!浮上来!浮上来!浮到岸上来!』你认为怎样?大石头能浮上来吗?」
「大德!不能。」
「村长!同样的,造杀业乃至怀邪恶见 的死者,虽有人为他祈愿,但他仍然生在恶趣中。村长!假如有人一直禁止杀生、偷窃、邪淫、说谎、两舌、恶口、绮语,没有坏心眼,具有正见,在他死后,若有 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为他祭祀、祈祷、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愿此人死后生到恶趣!』你认为怎样?这个人能生到恶趣吗?」
「大德!不能。」
「譬如有人将油瓶沈入深水中而打破之,瓶子的碎片将沈入水 底,而油将浮于水上。而若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祭祀、祈梼、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油啊!沈下去!沈下去!』你认为怎样?油能沈下去吗?」
「大德!不能。」
「村长!同样的,有禁止杀生乃至具有正见的死者,虽对他做 恶意的祈愿,他仍然生在善趣、天界。」
刀师氏村长听闻佛陀所说的法之后,解除心中的疑惑,欢喜信 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善恶是相对而言,小偷对于强盗来说,小偷是善良的,强盗对于杀手来说,强盗是善良的,杀手对于战争犯来说,杀手是善良的,。层次不同,对于寺庙修行者来说,世俗都是罪恶的,。对官府来说,绿林好汉,黑道英雄都是邪恶的,对老百姓来说,他们都是正义的,标准不同,。多看香港录像,自辩善恶,。大陆贪官太多,语言混杂,正在打特务战,清除内奸后,自然好转,千年老二总要伏法的,你认为中国高层内奸多吗,。国民党要改邪归正,才能得福,。台独肯定死定了,求个好死,可以祈祷忏悔,戴罪立功,免得受惩罚,。与人民为敌,只有死路一条,。当人民是傻瓜啊,。隐其行而洞察人心,隐其心而应验诺言,隐其言而明示真行,。不要信邪教,不要杀高僧法师,与佛教为敌,只有死路一条,下辈子都没活了,这叫永不超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