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作者王泽自述):
这首歌是王泽高二的秋天、大约16岁生日前后写的,和俩朋友玩,写歌唱歌,朋友给她出个题目写歌,叫心愿,用时20分钟,而且未改动。1996年夏天四个人刚高考结束时,去朋友音乐公司玩,录了一些小样。
要录小样时,王泽对自己唱歌不是很有信心,或者说觉得王泽的歌写得比王泽的声音好,需要嗓子好的人来唱,就去找王泽的同学帮忙。杨颖是王泽小学到初中的同学,她是从小就会唱歌,声音很好,乐感也很好。
乔媛是王泽初中同学,宣传委员,当时王泽们几个新年小合唱什么的经常一起,她乐感极好,随便哼一个调子她马上能唱出谱子来,也在王泽们学校的乐团吹双簧管。
唐景莲是王泽小学同学,当时找她已经是6年没见了,一叫就来了,王泽很感动。她是中学时候在北京金帆合唱团唱合唱,算是唱歌方面最专业的一个。所以后来的副歌底音也是她唱的。
扩展资料:
《心愿》(又名《曾经的那些》)是1994年秋由王泽作词曲,1996年夏由王泽、杨颖、乔媛、唐景莲演唱的校园风歌曲,因曲风轻盈而含有一丝淡淡的忧伤而得以广为传唱。
1996 年的夏天,四个高考刚结束的女生凑在一起,录了一首歌《心愿》(又名《曾经的那些》)。后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开始在网络上流传。算是中国互联网上开始走红的第一首歌,那个时候QQ还刚开始流行,网友聊很久才会见面,目的还很简单单纯。
很简单的旋律,演唱的四位主角没有化妆,就是真实简单的吉他弹唱。但恰恰是这样简单的旋律和纯净的嗓音,最令人难以忘记。就是那么多年过去了,听到前奏的旋律还是汇集起来这一首。
几个女大学生的音乐,吉他独奏伴着安静的声音,每次听《心愿》这首歌都给人一种感动。《心愿》这首歌后来多次被作为小学音乐教材的比赛歌曲。
此歌是作者在高二的秋天,大约16岁生日前后写的,而在高考刚结束的时候,四个女生录制了这首歌。
心愿——作者王泽自述(节选):
这首歌是我高二的秋天、大约16岁生日前后写的,和俩朋友玩,写歌唱歌,他们说我好久不好好写了,给我出个题目回家做作业,叫心愿,结果我写到最后俩字才扣上题目。我写歌也一向很快,20分钟吧。
96年夏天我们四个都是刚高考结束那时候录的。所以说是大学女生的校园歌曲不是很准确。
96年去朋友音乐公司玩,说笑间就录了一些小样留在那,后来他们就决定直接用小样出版,要原汁原味的感觉,于是就签了一张约,把版权卖给他们了,一共得了1000多块钱。
曾经那首《心愿》和《同桌的你》一样风靡整个校园,而民大人往往更加乐道的是《心愿》以及那四位漂亮的女生。确实,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还有一幅很怀旧的照片,那也曾是民大人一个美好的回忆。但是,那是不属于民大人的《心愿》,只是发生在民大的校园里!
这张怀旧的照片,拍摄于中央民族大学北主楼(现在的北智楼)的一个教室里,外面的葱郁的柏树现在还屹立在那里
扩展资料:
《心愿》,又称《曾经的那些》,因曲风轻盈而含有一丝淡淡的忧伤而得以广为传唱。
演唱:王泽 杨颖 乔媛 唐景莲
湖水是你的眼神 梦想满天星辰
心情是一个传说 亘古不变地等候
成长是一扇树叶的门 童年有一群亲爱的人
春天是一段路程 沧海桑田的拥有
那些我爱的人 那些离逝的风 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 一遍
那些爱我的人 那些沉淀的泪 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 一遍
湖水是你的眼神 梦想满天星辰
心情是一个传说 亘古不变地等候
成长是一扇树叶的门 童年有一群亲爱的 人
春天是一段路程 沧海桑田的拥有
那些我爱的人 那些离逝的风 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 一遍
那些爱我的人 那些沉淀的泪 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 一遍
我们都曾有过一张天真而忧伤的脸 手握阳光我们望着遥远
轻轻的一天天一年又一年 长大间我们是否还会再唱起心愿
轻轻的一天天一年又一年 长大间我们是否还会再唱起心愿 长大间我们是否还会再唱起心愿
此歌原是作者在高二的秋天,大约16岁生日前后写的,在高考刚结束的时候,四个女生录制了这首歌。
《心愿》,又称《曾经的那些》,是1994年秋由王泽作词曲,1996年夏由四个女生(王泽、杨颖、乔媛和唐景莲)演唱的校园风歌曲,因曲风轻盈而含有一丝淡淡的忧伤而得以广为传唱。
扩展资料:
心愿完整歌词:
湖水是你的眼神
梦想满天星辰
心情是一个传说
亘古不变地等候
成长是一扇树叶的门
童年有一群亲爱的人
春天是一段路程
沧海桑田的拥有
那些我爱的人
那些离逝的风
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一遍
那些爱我的人
那些沉淀的泪
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一遍
湖水是你的眼神
梦想满天星辰
心情是一个传说
亘古不变地等候
成长是一扇树叶的门
童年有一群亲爱的人
春天是一段路程
沧海桑田的拥有
那些我爱的人
那些离逝的风
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一遍
那些爱我的人
那些沉淀的泪
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一遍
我们都曾有过一张
天真而忧伤的脸
手握阳光我们望着遥远
轻轻地一天天
一年又一年
长大间
我们是否还会再唱起心愿
轻轻地一天天
一年又一年
长大间
我们是否还会再唱起心愿
长大间
我们是否还会再唱起心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心愿 (四个女生演唱歌曲)
作者王泽自述:
说明一下,这首歌是我高二的秋天、大约16岁生日前后写的,和俩朋友玩,写歌唱歌,他们说我好久不好好写了,给我出个题目回家做作业,叫心愿,结果我写到最后俩字才扣上题目,呵呵。我写歌也一向很快,20分钟吧,前后,而且不改。
96年夏天我们四个都是刚高考结束那时候录的。所以说是大学女生的校园歌曲不是很准确。不过很多大学里的朋友并不觉得它太幼稚,我也很高兴啦。
她们三个,乔媛读的是北京旅游学院,杨颖是北京商学院(现北京工商大学),日语,唐景莲是北京工业大学。大学里面我曾经请她们过来我们俱乐部的演出一起唱歌,也参加过北京音乐台的演出,还有拍那个12演播室的采访片子--那张照片就是当时拍片子时候我的大学同学秦燕给我们拍的。当时是年底,我们也不是专业演员/歌手,没有化妆,没有特别的服装,就随便拍了玩的。拍出来的片子我也没有留底子,只有一两张照片了。
我不太清楚她们几个毕业以后到现在的情况,杨颖有可能在海南和她的很帅的BF在一起,乔媛在北京工作,唐景莲的消息我暂时没有。很盼望有机会回国一次和她们再聚一聚。
1998年冬,在中央民族大学一间教室里演唱
四女生:王泽、杨颖(副歌独唱)、乔媛(副歌伴唱啦啦啦的那个)和唐景莲(副歌的底音) 航行是95年17岁生日那天写的,也很快。
96年去朋友音乐公司玩,说笑间就录了一些小样留在那,后来他们就决定直接用小样出版,要那个原汁原味什么的感觉,于是就签了一张约,把版权卖给他们了,一共得了1000多块钱。就这么简单的。当时说要录小样,我对自己唱歌不是很有信心,或者说觉得我的歌写得比我的声音好,需要嗓子好的人来唱,就去找我的同学帮忙。杨颖是我小学到初中的同学,她是从小就会唱歌,声音很好,而且4年级开始吹黑管,当时在北京金帆吹了好几年了,乐感也很好。乔媛是我初中同学,宣传委员,当时我们几个新年小合唱什么的经常一起,她乐感极好,随便哼一个调子她马上给你唱出谱子来,对於我这样的光写歌不记谱的来说实在景仰的很,她也在我们学校的乐团吹双簧管。唐景莲是我小学同学,当时找她已经是6年没见了,一叫就来了,我特感动。她是中学时候在北京金帆合唱团唱合唱,算是唱歌方面最专业的一个。所以后来的副歌底音也是她唱的。 可能因为是心愿这个歌比较容易唱,好记,所以大学里演出上也经常唱,不过就是我一个人的版本了。加两把吉它,一个手风琴。也在一些外面的演出唱过,比如北京音乐台的校园民谣一百期什么的。
当时我们学校(注:即北京理工大学)有个乡琴俱乐部,特好的一群兄弟,我们每年还在学校搞毕业演出,也请好多人来唱歌,包括后来红了的那几个,都是兄弟啦。一般观众里都有大四男生哭,呵呵。
97年底/98年上半年写的书,王者当歌,98年底出版。
中唱出的那个校园feeling合辑里的歌,一棵叫做feeling的植物,是96年大学开学前大约9月4号写的,山歌是97年4月14号写的,给我一朋友的24岁生日。00年我出国前进棚录了,01年出版。 00年9月就到费城艺术学院读书。
02年5月毕业。
现在在美国工作。
我很喜欢这首歌。那么,请问在职高面试时唱这首歌合适吗?话说这是不是有些悲伤?
转帖四个女生之一王泽的文章, 微博号是泽泽王。微博地址: 网页链接
原文如下:
关于《心愿》
泽泽王 2017-01-14
和其他歌曲的一些事
前两天突然有好多人来我这里问关于《心愿》的事儿,吓我一跳,原来是某大号贴了一个《心愿》的视频。从03年左右有热心人在天涯论坛推荐了一次这首歌,大概每半年会发生一次小规模的粉丝冒头现象,让我这个背井离乡多年,且早已离开音乐圈的、本来就从来没有红过的歌曲作者,感到受宠若惊。每一次,也都被网上关于我和这首歌的不实传闻轻微的吓到,虽然有几次我也试图回帖、澄清,但是总还是有更多的以讹传讹。也经常收到粉丝的询问,说,为什么找你这么难(其实搜我名字已经没那么难找到吧),或者,请你讲讲这首歌的故事。我总是疏于解释,觉得歌曲写出来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听者自可以去解读,我没有必要多说什么。
这次突然起意,觉得可以试着用长微博的形式再做一次统一的回答。因为是我自己的微博账号,应该比在别的论坛上说过的几次更显得“有出处”,希望能够解答一些疑问,也减少一些误解。
关于心愿:
1. 心愿是我1994年秋天,大概十月初的时候写的。当时一起玩的两个朋友说我写歌不用功,给我留作业逼我写一首题为“心愿”的。当时我读高二,15、6岁的年纪,大概快要考试了,我大块的时间本来应该用来复习功课,但是玩心太盛,越是这种时候越有写东西的兴趣。于是大概花了20分钟时间,连哼曲带写词,就写出来了,最后两个字才扣上题目。写的时候没有用吉他,我当时吉他水平超级差,和弦都是后来才配上的。当时就有一个想法,应该由几个女生合唱。
2. 1996年夏天,高考完毕,我在朋友的音乐工作室(cz音乐)玩,说起来有什么作品,可以录一些小样。我就挑了一些我觉得还可以的歌曲,包括《心愿》和《航行》,并且建议说,要找几个女生一起唱。于是我就去找了我从初中开始的两个好朋友,以及一位小学的同学。她们三个人都比我更有唱歌的底子--我喜欢写,但是对自己唱功毫无信心,也从来没想当歌手。作为作者,我希望能有好的声音来唱它,所以邀请她们来帮忙。她们都很仗义的答应了。于是那个夏天就简单的排练,然后在工作室里简单的录了音。编曲和伴奏都有工作室的岂航 @启航无间书道(我当时叫他岂航哥哥)帮我们,简单的前奏间奏和和声,是我弹的和弦,他走的根音,还有《航行》里的口琴。。因为是小样儿,全部是整首录下来,不能出错的,没有剪辑。
3. 后来工作室决定把那个夏天录的小样,包括我这两首歌,还有其他歌手的一些作品,用这样原生态的形式出版,起名《第一直觉》。当时同一合辑里的歌者还有黑刀,@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栗子,李健等等。可以说每一位都是比我这个高中生要资深、专业得多的音乐人。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荣幸。合辑出版,签署了50年的版权合约,因此我从1997/8年之后的50年都没有这两首歌的版权,但是有署名权。也就是说谁要使用,必须得署我的作者名。稿费大概有1500人民币,我和其他三个女生分了分,我是作者,拿得略多些。
4. 大概03年左右,《心愿》被贴上天涯论坛,成了一座很高的回帖楼。从此这首歌被很多热心的网友配了画面做了视频,或者音频文件上传到各种地方。这些年耳闻不少公司和个人用《心愿》做商业用途:收费的手机铃声,不直接收费但是和收费的商品比如手机mp3机等捆绑销售,商业演出,商业电视剧插曲,等等等等。现在cz音乐是否存在我不清楚,如果不存在了这个版权是不是自动归我了呢?如果归我了,我能如何维权呢?这些我都一头浆糊。我无心以一首15、6岁时候写的民谣出名或发财,但是我认为商业、牟利的一方有义务对创作方支付报酬,而所有这些都是连个招呼都没有跟我打过的。我高度怀疑他们有跟cz音乐联系过,或支付过报酬。
5. 1996年夏天跟我一起唱歌的三个女生,都是我当年很好的朋友。我很感谢她们挺身相助,也没有多少报酬。没有她们的演唱,也就没有《心愿》最后录出来的效果。大家后来所喜欢的,很大一部分应该是女声小合唱的轻灵吧,这是我一个人不可能做到的。录音时候没有想到会出版,出版之后没有想到会几年后出现在网上,然后被下载到处都是。我在03,04年的时候,混一个很小众的民谣论坛,出于不原因让她们三个被忽略的好心,在当时论坛很小的圈子里介绍过她们,也贴过我们98年一起录一个中央电视台访谈时候的照片。没想到后来天涯帖出这个歌之后,这些照片也流了出来,传得到处都是。我没有得到过她们的允许(虽然是电视台的节目都已经播出了)就帖了照片,还提到她们就读的大学,这很不对的。我一直对这个事儿挺内疚!所以之后谁再问我她们的情况,我一是真的不很清楚,二来,即便知道,也不会说出去给陌生网友做谈资。所以请大家也别问我了哈。
6. 总之《心愿》是年少时写着玩的(并非“无意之作”,因为其实是被逼写的,哈哈),能被这么多人听到,是我的荣幸。我得谢谢逼我写它的两个老朋友,谢谢后来原因给我们录小样又决定出版的cz音乐,谢谢与我合唱的好朋友,谢谢热心的网友的传播。谢谢大家的厚爱,谢谢你们喜欢这首歌--我甚至觉得,写出来的歌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了,存在于当时的情境和时间,似乎现在的我来接受你们对它的喜爱,都并不适合。那我就替它谢谢你们吧。
关于其他作品:
1. 《航行》是我95年秋天生日当天晚上不写作业瞎折腾写出来的。我当时对这首歌还是很自豪来着,因为是第一次写了一首大调小调转调的歌。对于一个很业余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哦。当时我已经在弹吉他了,所以这首是用琴写的。
2. 2000年我大学毕业出国前,又和中国音像的侯老师签约录了两首歌,《一颗叫做feeling的植物》和《山歌》。前者是96年大学开学前那几天闲的无聊写的。后者是97年春天写给一个很好的朋友的生日的礼物。这两首收录在《校园feeling》合辑里面,同一合辑的还有好多很好听的歌曲。
3. 我写过好多好多歌--不象传闻所说只有这四首。高中的时候我有一个本子,现在还留在身边,写满了歌词。其中一些没有谱曲,也有后来在大学里交给喜欢写歌唱歌的哥们们帮我写成曲的。出国之后我写得很少,不过这几年也有重新写一些。我还是更喜欢别人唱我的歌,出国之后身边一起玩这个的少了,自己写了也懒得录下来。我在豆瓣有一个小站,包括出版了的四首,还有其他一些是自己在家粗制滥造瞎录的歌。欢迎去听http://site.douban.com/zeze 建议用耳机。
让我简单介绍一下小站里的曲目吧:
远方:2016年写的,现在一个好朋友要去了准备改变唱一个男声+乐队版本的。我听了小样很喜欢,连我妈都说比我的好,哈哈。期待他赶紧排出来发给我最后的版本。
忘了吧:2015年写的。据说还是当年的调子,没办法,创作不成熟就是容易重复。
dreamer:英文歌的一个尝试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似乎是98年写的。
那座楼:96年,大一刚开学时候或者开学前写的,跟《一棵叫做feeling的植物》差不多时间。
花店:似乎也是96年。我闲的时候就爱写东西哈。
奇迹:应该是94年写的吧。
关于我自己:
1. 我这个人没有特多可说的,就是一个比较文艺的性格吧,从小喜欢写写画画,初中开始写歌玩,也当学生记者,写稿子,写专栏,写小说。后来学了设计,一头扎进去,出国读书,工作,到现在。设计是我的专业,这些年做了不少不错的项目,总能找到有兴趣的挑战,我觉得挺满足。我也还会偶尔写歌,写故事,写专栏。欢迎去http://www.douban.com/people/zeze, 订阅我的专栏什么的。
2. 我觉得我很幸运,在年少的时候遇到一些很好很好的朋友,一起经过了很多事情。写歌来说,有几个我永远在心底感谢的启蒙人--写歌是很美好的事情,不需要写得多好,或者多出名,写的和唱的过程是最珍贵的。因为少年时代就接触了这些创造性的爱好,自己动手去尝试,所以日后专业做了创造性的工作,对这类事情所需要的认知、过程、美好和难处也都很熟悉,因为所有这些其实都是相通的。
3. 老有特别热情的粉丝(质)问我为啥没有搞音乐,我每次都觉得难以解释。简单的说就是“姐没那兴趣”,但是说没兴趣,咋写了那么多歌呢?哈哈。可能应该说,没有专业搞音乐的兴趣吧。实际上,当然很复杂:我觉得即便有兴趣也不够啊,也要有足够的才华,和专业的素养。我不敢说我有足够的才华,也几乎没有专业的训练(小时候学过手风琴、识简谱,后来自己学吉他勉强算?),并且从来没想要放下其他好玩的事去专门进修音乐。这些加起来让我觉得自己完全不够格。当然也有家庭对价值观的影响:读书考大学该干嘛干嘛才是正道嘛,其他都是兴趣爱好,哈哈。再就是,专业搞音乐,尤其是如果做歌手的那种面向大众的职业和生活,不是我向往或有能力做到的。
4. 还有什么,我一时也想不起来了。还有什么想问的,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