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物质是怎么来的?
2018-10-26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宇宙中包含4.9%的普通物质、26.8%的暗物质和68.3%的暗能量,这些东西全都来自于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不仅如此,在宇宙产生之前,时间和空间也是不存在的,可以说,宇宙大爆炸是真正的“造物主”。
大爆炸之前,有一个存在又不存在的点,一个质量无限大、密度无限大、温度无线高的点,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奇点。奇点是无法用现代的物理公式计算的,一切物理定律在奇点都是无效的,而这个神奇的奇点在138亿年前发生了爆炸,并在极短时间内急速膨胀。有多急速呢?每一亿亿亿分之一秒,空间就扩展一亿亿亿倍,打个比方就是,宇宙在不到一亿亿亿分之一秒的时间内,从一个氢原子的大小扩展到了棒球的大小,又在同样的时间内,从一个高尔夫球的大小,扩展到地球的大小!
↑大爆炸的一瞬间,爆发出大量的能量和物质,并以惊人的速度向外扩张
在爆炸过程中,奇点内喷射出大量的能量和物质,“暴胀”后的宇宙迅速冷却下来之后,空间中的粒子就开始合成,首先是夸克凝聚成了质子和中子,接着质子和中子聚在一起,形成原子核。宇宙中最早产生的是氢原子核和氦原子核。
↑夸克合成了质子和中子
↑氢原子核和氦原子核
38万年后,电子加入其中,形成了原子,依然主要是氢和氦。
↑带电子的氢原子和氦原子
4亿年后,在引力的作用下,氢气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原始的恒星和星系。
↑蜜汁形状的原星系
后来又经过漫长的130多亿年的演变,宇宙才成为现在的样子。如果用一张图来表现这个过程的话,就是下面这样的:
↑宇宙产生全过程
所以说,宇宙大爆炸是真正的“造物主”,不仅是物质,宇宙中的一切都来源于宇宙大爆炸。
——以上内容摘自米莱童书《生命简史》
宇宙万物,莫不从无中来,到无中去。若不能悟透有无相生,则必须将“上帝”请出来开天辟地,才能解释,我们为何能存在。
《道德经》有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庄子》有云:“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
《有无相生》
一
人们莫不认为,一切都有开端。所以,古今无数智者哲人,冥思苦索,都想弄明白:宇宙究竟是怎样诞生的?
若不能悟透“有无相生”,则无法看清一切存在的最初面貌。如此,唯有请“上帝”出来开天辟地,才能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存在?
但是,“上帝”可以出场,却不能圆场:这伟大的宇宙的缔造者,又是怎样诞生的?诞生其的道体(指一切存在的统称,亦可特指某一具体的存在),又从何而来?
——这思路,恰似环形跑道;无论是谁,都找不到路的尽头。若执迷不悟,便终无出路。
二
文不在多,以精为贵。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只此一句,便是《道德经》的核心所在,也是人类智慧最为高贵的结晶。
任何事物,有始必有终,无终必无始。天道(指宇宙的衍化)循环往复:如此,没有终结;当然,也不会有开端。
可借时间加以说明:对人类而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日每年,都有始有终;但日日年年,无始无终。并且,上一日(年)的终点,便是下一日(年)的起点。
古人有副对联,可谓言简意深:年年年头接年尾;月月月圆逢月缺。
至阴即至阳,至无即至有——可以说,这是天地间最为深奥的道理;即便是我,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三
宇宙生了又亡,亡了又生。其生亡无始无终——但是,它每一轮的生亡,都有始有终。
所以,宇宙第一次衍生(指特定道体刚经其它道体释放,或由其它道体构成,从“不存在”衍化为“存在”,可简称为生)时的情况,我们不必冥思;它最后一次消亡(指特定道体的构成发生质变,由“存在”衍化为“不存在”,成为其它道体,可简称为亡)时的景象,也无须苦想——这所谓的“第一次”或“最后一次”,并不存在。
我们能够考虑的,便是宇宙每一轮由生而亡的衍化(指特定道体由生而亡的变化)。
四
《道德经》有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庄子》有云:“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道体最初的面貌,即为一无所有的状态——当然,一无所有,便是无所不有。
古人所说的“混沌”,即是阴阳一体、有无不分的状态。其至阴亦至阳,至无亦至有——这正是道体每一轮衍化的起点;当然,也是终点。
借助数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天道学(指人类对于天道的领悟与认识)。无穷大(∞)与无穷小(0),两者在数轴上,对应着同一位置。
五
我们所说的“有”“无”,其内涵,便是道能(指能量和道律的合体,亦可特指某一具体的、能量和道律的合体;可将其仅视为能量来理解)或能量。
阳极,是蕴含无穷多道能的道体;阴极,是没有蕴含任何道能的道体。阳极与阴极的合体(指由阴阳两道体融合形成的道体),是为太极。
《道德经》有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阴阳两极混融(指两道体绝对混合均匀,融为一体,不分彼此)而成的道体,是为无极(亦即混沌)。此时,阴阳两极尚未分离,既可说其存在,亦可说其不存在。而后,阴阳两极相互分离,无极衍化为太极。
六
《道德经》有云:“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任何道体,皆非永恒;生长衰亡,唯变不变。所以,严谨说来:当下之我,非昔时之我;明朝之物,非今夕之物。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的确是至理名言;但是,若我们始终以如此理念,来审视世界,则不能认识任何事物。
所以,要想论述我与物,必须舍其小而就其大,执其不变而论其变。
七
太极一如无极,亦即生即亡。阳极在衍生的同时,便发生均解(指特定道能消亡,并均匀地分解为若干全同道能(指完全相同的道能));而均解的发生,将伴随道能的消减(指特定道体所蕴含的能量或(和)道律的强度降低),使得极少量源于阳极的道能,归终(指来源于阳极的道能,消亡归于阴极(阴沌))于阴极。
所有来源于阳极,且未归终于阴极(阴沌)的道能的统称,是为宇宙。接纳来自阳极的道能后的阴极,是为阴沌。
显然,宇宙,是阳极消亡后的遗物;阴沌,是阴极消亡后的遗物。宇宙和阴沌,一如阳极与阴极,对立而统一,均同生同亡;两者的合体,是为沌宙。
宇宙衍生后,所蕴含的道能将逐渐消减,最终尽数归于阴沌。
当所蕴含的道能全部归终时,宇宙便衍化为阴极;同时,来源于阳极的全部道能,皆被阴沌接纳,后者便衍化为阳极——此即阴阳互化,有无相生。
八
完成相互转化的同时,阴阳两极混融,归根(指某一道体消亡,并转化为另一道体,且后者可衍生前者)于无极,进而开启新一轮的衍化。
道体的每一轮始于无极、复终于无极的衍化,是为道轮。显然,道轮无穷无尽;而每一轮的道轮,都有始有终。并且,不同的道轮,都上演着相同的衍化——仿佛循环放映着同一部电影。
《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一”,即无极;“二”,即太极;“三”,即宇宙。
无极衍生太极,太极衍生沌宙,沌宙归根太极,太极归根无极:如此循环往复,永无穷尽。
在宇宙刚爆炸时(爆炸后约1s),温度降低到约100亿℃,能量非常高,宇宙中产生了光子、电子、中微子(及它们的反粒子)和一些质子,中子(可根据质能公式推出)。
(请先读懂《时间简史》第五章 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 后再往下看 )
物理定律对于粒子和反粒子不是完全相同的。
“物理定律分别服从三个叫做C、P和T的对称。C(电荷)对称的意义是, 对于粒子和反粒子定律是相同的;P(宇称)对称是指,对于任何情景和它的镜像(右手方向自旋的粒子的镜像变成了左手方向自旋的粒子)定律不变; T(时间)对称是指,如果我们颠倒粒子和反粒子的运动方向,系统应回到原先的那样;换言之,对于前进或后退的时间方向定律是一样的。” ——(《时间简史》)
因为服从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理论必须服从CPT联合对称(即C、P、T全部颠倒后,宇宙的演化方式才不会改变,物理定律也不变),所以不反演时间方向,而只用反粒子代替粒子(或粒字代替反粒子)和只取镜像,则物理定律必须改变(即不服从T对称)。
此现象就导致在宇宙极早期,宇宙膨胀时,相对于电子就会变成反夸克,而因为物理定律的不同,更多的反电子变成夸克。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下降,反夸克和夸克互相湮灭,由由于夸克比反夸克多,所以多余的夸克就留了下来,构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宇宙。
至于为什么夸克比反夸克多,而不是反夸克多,是因为 粒子/反粒子的命名是人为的,只是两者所带电荷相反罢了。(如果反夸克余下,我们也可以习惯性得把反夸克称为夸克)。
宇宙大爆炸以前,宇宙还只是一个奇点(时空区率无限大或其他物理量无限大的一点)这个奇点的大爆炸后出现了宇宙。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所有的物理定律在此都是不适用的。所以无论在奇点处发生了什么,即都不会对奇点爆炸以后的时空产生影响。
但根据目前的理论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宇宙大爆炸以前即在那个奇点处是不存在物质的,存在的只有能量。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宇宙中存在黑洞这是笃信无疑的,而黑洞中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