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581—618)1 隋的建立。A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B 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隋朝是先建国后统一,其特点:短暂而繁荣; 2隋炀帝开通大运河(605—610)A 目的: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B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C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D作用: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D隋朝对中国历史的两大贡献:(1)统一南北。(2)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隋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4评价大运河: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5.秦朝与隋朝的相同点:都结束了分裂,实现了统一;都历经二世而亡;开创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等。
第二课:贞观之治(唐618—907)1、618年,李渊(唐高祖)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2、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3“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A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注重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B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 C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注意戒奢从简。4、怎么评价唐太宗?a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b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4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 武则天,A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B武则天的统治措施: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和选拔贤才的政策。人称其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怎么评价武则天?a功绩:大力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人才(如姚崇、宋璟、狄仁杰);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统治期间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郭沫若称她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b不足:大量修建佛教庙宇、重用武氏家族;放手招官致使官僚机构膨胀。
第三课:“开元盛世”1 兴修水利工程40余处 2江南地区成为粮食的重要产地 3.改进农具:筒车和曲辕犁4饮茶之风盛行,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5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6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7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8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 A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被誉为“开元盛世”。B“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⑵唐玄宗重视农业生产,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又称为开元之治)。(3)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2、科举制含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3诞生: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4、完善:唐朝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5、发展: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6结束:1905年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至清朝末年被废除7、作用:A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C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不足: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 1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既唐太宗时设置的安西都护府和武则天时设置的北庭都护府)2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意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4、 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是“和同为一家”的友好关系。5回纥是唯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后回纥改名为回鹘。6靺鞨族(今称满族)7世纪末唐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自此该政权以渤海为号;后因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又有“海东盛国”之称。8生活在云南苍山洱海的六诏是今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在南诏统一六诏后,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著名建筑有千寻塔)
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 1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2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2唐与日本交往:日本遣唐使到中国有十多批,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3、唐和新罗(今朝鲜)的关系: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3、唐与天竺的关系,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4、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1、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3、玄奘西行:唐太宗时,玄奘西去天竺(今印度半岛)取经,回国后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第二课:贞观之治(唐618—907)1、618年,李渊(唐高祖)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2、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3“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A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注重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B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 C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注意戒奢从简。4、怎么评价唐太宗?a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b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4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 武则天,A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B武则天的统治措施: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和选拔贤才的政策。人称其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怎么评价武则天?a功绩:大力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人才(如姚崇、宋璟、狄仁杰);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统治期间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郭沫若称她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b不足:大量修建佛教庙宇、重用武氏家族;放手招官致使官僚机构膨胀。
第三课:“开元盛世”1 兴修水利工程40余处 2江南地区成为粮食的重要产地 3.改进农具:筒车和曲辕犁4饮茶之风盛行,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5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6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7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8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 A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被誉为“开元盛世”。B“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⑵唐玄宗重视农业生产,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又称为开元之治)。(3)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2、科举制含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3诞生: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4、完善:唐朝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5、发展: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6结束:1905年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至清朝末年被废除7、作用:A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C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不足: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 1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既唐太宗时设置的安西都护府和武则天时设置的北庭都护府)2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意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4、 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是“和同为一家”的友好关系。5回纥是唯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后回纥改名为回鹘。6靺鞨族(今称满族)7世纪末唐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自此该政权以渤海为号;后因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又有“海东盛国”之称。8生活在云南苍山洱海的六诏是今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在南诏统一六诏后,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著名建筑有千寻塔)
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 1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2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2唐与日本交往:日本遣唐使到中国有十多批,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3、唐和新罗(今朝鲜)的关系: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3、唐与天竺的关系,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4、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1、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3、玄奘西行:唐太宗时,玄奘西去天竺(今印度半岛)取经,回国后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