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展开全部
1)长期以来,最权威的观点认为,恐龙的灭绝和6500万年前的一颗大陨星有关。据研究,当时曾有一颗直径7-10公里的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场大爆炸,把大量的尘埃抛如大气层,形成遮天蔽日的尘雾,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暂时停止,恐龙因此而灭绝了。小行星撞击理论,很快获得了许多科学家的支持。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发现一个发生在久远年代的陨星撞击坑,这个事实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观点。今天,这种观点似乎已成定论了。但也有许多人对这种小行星撞击论持怀疑态度,因为事实是:蛙类、鳄鱼以及其他许多对气温很敏感的动物都顶住了白垩纪而生存下来了。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恐龙死光了。
(2)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3)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4)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5)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
(6)被子植物中毒说。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大量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
(7)酸雨说。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
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说,远不止上述这几种。但是上述这几种假说,在科学界都有较多的支持者。当然,上面的每一种说法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气候变迁说”并未阐明气候变化的原因。经考察,恐龙中某些小型的虚骨龙,足以同早期的小型哺乳动物相抗衡,因此“物种斗争说”也存在漏洞。而在现代地质学中,“大陆漂移学说”本身仍然是一个假说。“被子植物中毒说”和“酸雨说”同样缺乏足够的证据。因此,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还有待于人们的进一步探究。
附:小行星撞击说目前证据最为充足,大致情况如下:
支持“小行星撞击地球”是恐龙灭绝的原因的学者们认为:2.5亿年前恐龙出现后,在中生代主宰了地球,但在侏罗纪末期,气候巨变,全球变暖,大型食肉恐龙大部分灭绝,但这不足以使庞大的恐龙家族灭绝。逃过一劫的恐龙来到了白垩纪,继续繁衍生息,正当恐龙家族再次壮大起来,比以前更加繁荣的时候,潜在的危险也即将到来。在深层宇宙空间,两颗大型的小行星相撞,其中一个直径为1680千米,大部分碎片散落在宇宙空间,一些碎片改变了轨道,一块跨度为10千米的碎片成为新的小行星,并向地球冲来。这颗巨大的小行星一直以每秒20千米的速度向当时恐龙的生命摇篮——地球飞去。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这颗致命的小行星终于来到了它的终点站——地球,并且撞击了它,造成了全球性的毁灭性灾难。距离撞击还有3小时时,距离地球还有40000千米的小行星开始燃烧,此时地球引力致使它的运行速度加快;距离撞击还有30分钟时,动物们已经预感到了有事情发生,因此开始骚动;距离撞击10分钟时,动物们已经预感了灾难的发生,惊恐万状,此时因为小行星的接近,地面开始炽热;距离撞击还有5分钟时,小行星更近了,地面升温加剧,恐龙感到炽热难耐,植物开始冒烟、燃烧;距离撞击还有1分钟时,由于小行星不断接近地球,河水沸腾。当小行星进入大气层时,蒸发了约10000立方米、728亿吨的石块。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听到小行星剧烈撞击大气层的声音,而且很有可能多次听到;小行星撞击大气层造成了大气层中的气层发生巨变,大气层上层的温度达到1200-1400℃,地面炽热达几千摄氏度。而这颗直径相当于大气层厚度——10千米的小行星经过大气层,几乎相当于没有经过大气层,它飞速撞向了今墨西哥犹卡他半岛。当这颗巨大的小行星前部撞击地面时,其后部才刚刚经过大气层,处在距离地面约9千米的高空。这次撞击的力量相当于100万颗核弹爆炸的力量,其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太阳的能量,使墨西哥犹卡他半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这次剧烈的撞击造成了地球强烈的地震,并释放出大量的毒素,这些毒素和撞击产生的热量以冲击波的形式以音速冲向地球各处,造成了地球上绝大部分的物体燃烧,绝大部分的植物都被烧焦。与此同时,撞击产生的大量碎片被抛出,一些小的碎片还被抛出了大气层,又重新被地球引力拉回。这次撞击再一次引起了几千米高的海啸,并使海底的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变化生成大量二氧化碳和酸性物质等等有毒有害气体。这次撞击使当时地球上平均体重在10千克以上的动物全部灭绝,宣告了恐龙时代的结束和中生代的结束。这次撞击使小行星中富含的元素铱迅速随毒素冲击波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致使地层中的K-T边界中含有大量的罕见元素铱。
建议可以到百度百科以及视频网站上去搜索一下相关信息。
(2)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3)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4)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5)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
(6)被子植物中毒说。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大量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
(7)酸雨说。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
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说,远不止上述这几种。但是上述这几种假说,在科学界都有较多的支持者。当然,上面的每一种说法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气候变迁说”并未阐明气候变化的原因。经考察,恐龙中某些小型的虚骨龙,足以同早期的小型哺乳动物相抗衡,因此“物种斗争说”也存在漏洞。而在现代地质学中,“大陆漂移学说”本身仍然是一个假说。“被子植物中毒说”和“酸雨说”同样缺乏足够的证据。因此,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还有待于人们的进一步探究。
附:小行星撞击说目前证据最为充足,大致情况如下:
支持“小行星撞击地球”是恐龙灭绝的原因的学者们认为:2.5亿年前恐龙出现后,在中生代主宰了地球,但在侏罗纪末期,气候巨变,全球变暖,大型食肉恐龙大部分灭绝,但这不足以使庞大的恐龙家族灭绝。逃过一劫的恐龙来到了白垩纪,继续繁衍生息,正当恐龙家族再次壮大起来,比以前更加繁荣的时候,潜在的危险也即将到来。在深层宇宙空间,两颗大型的小行星相撞,其中一个直径为1680千米,大部分碎片散落在宇宙空间,一些碎片改变了轨道,一块跨度为10千米的碎片成为新的小行星,并向地球冲来。这颗巨大的小行星一直以每秒20千米的速度向当时恐龙的生命摇篮——地球飞去。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这颗致命的小行星终于来到了它的终点站——地球,并且撞击了它,造成了全球性的毁灭性灾难。距离撞击还有3小时时,距离地球还有40000千米的小行星开始燃烧,此时地球引力致使它的运行速度加快;距离撞击还有30分钟时,动物们已经预感到了有事情发生,因此开始骚动;距离撞击10分钟时,动物们已经预感了灾难的发生,惊恐万状,此时因为小行星的接近,地面开始炽热;距离撞击还有5分钟时,小行星更近了,地面升温加剧,恐龙感到炽热难耐,植物开始冒烟、燃烧;距离撞击还有1分钟时,由于小行星不断接近地球,河水沸腾。当小行星进入大气层时,蒸发了约10000立方米、728亿吨的石块。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听到小行星剧烈撞击大气层的声音,而且很有可能多次听到;小行星撞击大气层造成了大气层中的气层发生巨变,大气层上层的温度达到1200-1400℃,地面炽热达几千摄氏度。而这颗直径相当于大气层厚度——10千米的小行星经过大气层,几乎相当于没有经过大气层,它飞速撞向了今墨西哥犹卡他半岛。当这颗巨大的小行星前部撞击地面时,其后部才刚刚经过大气层,处在距离地面约9千米的高空。这次撞击的力量相当于100万颗核弹爆炸的力量,其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太阳的能量,使墨西哥犹卡他半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这次剧烈的撞击造成了地球强烈的地震,并释放出大量的毒素,这些毒素和撞击产生的热量以冲击波的形式以音速冲向地球各处,造成了地球上绝大部分的物体燃烧,绝大部分的植物都被烧焦。与此同时,撞击产生的大量碎片被抛出,一些小的碎片还被抛出了大气层,又重新被地球引力拉回。这次撞击再一次引起了几千米高的海啸,并使海底的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变化生成大量二氧化碳和酸性物质等等有毒有害气体。这次撞击使当时地球上平均体重在10千克以上的动物全部灭绝,宣告了恐龙时代的结束和中生代的结束。这次撞击使小行星中富含的元素铱迅速随毒素冲击波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致使地层中的K-T边界中含有大量的罕见元素铱。
建议可以到百度百科以及视频网站上去搜索一下相关信息。
展开全部
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渴死的
恐龙是在五次物种大灭绝中的第五次大灭绝中灭绝的,因此要想搞清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就必需首先搞清五次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地球膨裂说认为地球从寒武纪到白垩纪共发生了11次膨裂,其中5次形成了大的造山运动,每次造山运动都使海洋从大陆上退却,造成了物种的大量灭绝。这5次大的物种灭绝每次都与造山运动形成的时间惊人的相同。这足以说明地球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海水从大陆上5次大退却使物种渴死,是造成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证据:
一、5次造山运动与5次物种灭绝的时间惊人的相同
1、第1次是加里东造山运动,开始时间是4.4亿年左右,这和第一次物种大灭恐龙灭绝的时间4.4亿年完全相同。
2、第2次是海西造山运动,始于3.65亿年左右,这和第二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3.65亿年完全相同。
3、第3次是印支造山运动,始于2.5亿年,这和第3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5亿年完全相同。
4、第4次是燕山造山运动,始于2.05亿年,这和第4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05亿年完全相同。
5.第5次是喜马拉雅运造山运动,始于6500万年前。这和第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6500万年前完全相同。
二、5次大灭绝物种的生存方式
这些灭亡的物种都是些浅海、底栖、固着、不能主动寻找食物、体形庞大、喜欢水环境的物种。
三、5次大灭绝物种的生殖方式
那些生活在浅海、滨海地区、不论是无性生殖还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它们的生殖方式离不开水环境。这些物种没有了生殖的水环境,必然走向灭绝。
造山运动,使海洋从大陆上逐步退却,一部分生存方式和生殖方式不适应新环境的物种灭绝了。而其中生殖方式的不适应是造成物种灭绝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因为物种的生殖方式是不会改变的。我们从两栖动物在水中受精,到爬行动物的卵生,再到哺乳动物的胎生可以看出,生殖方式的进化才是物种进化、灭绝的决定性因素。
恐龙为什么在6500万年前的第5次物种大灭绝中灭绝的呢?虽然恐龙有迁徙功能,但因为海洋第五次大退却是海洋最后一次从大陆上彻底退出,恐龙再没地方迁徙了,水源干涸了,绝大部分恐龙被渴死了。
当然,地球上还有一些湖泊,一小部分恐龙活了下来,这一小部分恐龙是如何灭绝的呢?这部分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生殖方式的不适应。恐龙在繁殖季节经过交配后,“夫妻”双方便忙着筑巢产卵。他们在地势较高而且向阳的地方,寻找松软的土地,用带爪的前肢在地上掘出一个圆形的坑来,扒出的泥土垒在坑的周围,使坑的周围隆起,高出地面,其形状就像一个火山口,可以防止雨水流进窝里。挖好坑后,再填上一些松土,接下来恐龙“妈妈”蹲在巢上产卵。产完卵后,再用一层薄土或植物叶片把蛋盖起来。然后这些将要做父母的恐龙便轮流守侯在窝旁,直到孵出幼恐龙来。恐龙下蛋后,用土埋上,靠阳光孵化。恐龙蛋的孵化,一靠温度,二靠湿度。温度过高,胚胎发育过于迅速,胚胎死亡增加;湿度过低,将加速蛋内水分蒸发,造成失水过多,引起胚胎和壳膜粘连而导致胚胎死亡。由于造山运动,海水退去,气候变得干燥,气温升高,土地干旱,土壤的湿度下降,造成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我国天文地质工作者徐道一说:“在我国的白垩纪末沉积层中发现有成堆的没有孵化的化石恐龙蛋”,在广东河源发现15000多枚恐龙蛋没有孵化,这便是很好的证明。考古研究表明,恐龙灭绝持续了100万年时间。恐龙的全盛时期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前期,恐龙蛋化石却只在白垩纪晚期出现,这说明很可能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前期,恐龙的孵化是正常的,到了白垩纪晚期,它们可能遭遇了某种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孵化不能进行,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新生恐龙越来越少,直至最后灭绝。根据土壤的湿度下降造成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导至恐龙最终灭绝,我们从缺水的角度也可以说恐龙蛋是渴死的,恐龙最终灭绝的原因是渴死的。
作者:赖柏林
恐龙是在五次物种大灭绝中的第五次大灭绝中灭绝的,因此要想搞清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就必需首先搞清五次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地球膨裂说认为地球从寒武纪到白垩纪共发生了11次膨裂,其中5次形成了大的造山运动,每次造山运动都使海洋从大陆上退却,造成了物种的大量灭绝。这5次大的物种灭绝每次都与造山运动形成的时间惊人的相同。这足以说明地球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海水从大陆上5次大退却使物种渴死,是造成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证据:
一、5次造山运动与5次物种灭绝的时间惊人的相同
1、第1次是加里东造山运动,开始时间是4.4亿年左右,这和第一次物种大灭恐龙灭绝的时间4.4亿年完全相同。
2、第2次是海西造山运动,始于3.65亿年左右,这和第二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3.65亿年完全相同。
3、第3次是印支造山运动,始于2.5亿年,这和第3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5亿年完全相同。
4、第4次是燕山造山运动,始于2.05亿年,这和第4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05亿年完全相同。
5.第5次是喜马拉雅运造山运动,始于6500万年前。这和第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6500万年前完全相同。
二、5次大灭绝物种的生存方式
这些灭亡的物种都是些浅海、底栖、固着、不能主动寻找食物、体形庞大、喜欢水环境的物种。
三、5次大灭绝物种的生殖方式
那些生活在浅海、滨海地区、不论是无性生殖还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它们的生殖方式离不开水环境。这些物种没有了生殖的水环境,必然走向灭绝。
造山运动,使海洋从大陆上逐步退却,一部分生存方式和生殖方式不适应新环境的物种灭绝了。而其中生殖方式的不适应是造成物种灭绝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因为物种的生殖方式是不会改变的。我们从两栖动物在水中受精,到爬行动物的卵生,再到哺乳动物的胎生可以看出,生殖方式的进化才是物种进化、灭绝的决定性因素。
恐龙为什么在6500万年前的第5次物种大灭绝中灭绝的呢?虽然恐龙有迁徙功能,但因为海洋第五次大退却是海洋最后一次从大陆上彻底退出,恐龙再没地方迁徙了,水源干涸了,绝大部分恐龙被渴死了。
当然,地球上还有一些湖泊,一小部分恐龙活了下来,这一小部分恐龙是如何灭绝的呢?这部分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生殖方式的不适应。恐龙在繁殖季节经过交配后,“夫妻”双方便忙着筑巢产卵。他们在地势较高而且向阳的地方,寻找松软的土地,用带爪的前肢在地上掘出一个圆形的坑来,扒出的泥土垒在坑的周围,使坑的周围隆起,高出地面,其形状就像一个火山口,可以防止雨水流进窝里。挖好坑后,再填上一些松土,接下来恐龙“妈妈”蹲在巢上产卵。产完卵后,再用一层薄土或植物叶片把蛋盖起来。然后这些将要做父母的恐龙便轮流守侯在窝旁,直到孵出幼恐龙来。恐龙下蛋后,用土埋上,靠阳光孵化。恐龙蛋的孵化,一靠温度,二靠湿度。温度过高,胚胎发育过于迅速,胚胎死亡增加;湿度过低,将加速蛋内水分蒸发,造成失水过多,引起胚胎和壳膜粘连而导致胚胎死亡。由于造山运动,海水退去,气候变得干燥,气温升高,土地干旱,土壤的湿度下降,造成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我国天文地质工作者徐道一说:“在我国的白垩纪末沉积层中发现有成堆的没有孵化的化石恐龙蛋”,在广东河源发现15000多枚恐龙蛋没有孵化,这便是很好的证明。考古研究表明,恐龙灭绝持续了100万年时间。恐龙的全盛时期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前期,恐龙蛋化石却只在白垩纪晚期出现,这说明很可能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前期,恐龙的孵化是正常的,到了白垩纪晚期,它们可能遭遇了某种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孵化不能进行,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新生恐龙越来越少,直至最后灭绝。根据土壤的湿度下降造成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导至恐龙最终灭绝,我们从缺水的角度也可以说恐龙蛋是渴死的,恐龙最终灭绝的原因是渴死的。
作者:赖柏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是月球进入现在的轨道,改变了地球的气候环境。恐龙无法适应寒冷的气候环境而被淘汰了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