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简介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并被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 。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馆“金庸馆”2018年11月12日下午4至6点设置吊唁册,让公众作最后致意。入围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
扩展资料
金庸小说主要是指金庸的武侠小说,共计,十五部,它们可以由这几句话描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他们分别是《飞狐外传》(1960年)、《雪山飞狐》(1959年)、《连城诀》(1963年)、《天龙八部》(1963年)、《射雕英雄传》(1957年)、《白马啸西风》(1961年)、《鹿鼎记》(1969年)、《笑傲江湖》(1967年)
《书剑恩仇录》(1955年)、《神雕侠侣》(1959年)、《侠客行》(1965年)、《倚天屠龙记》(1961年)、《碧血剑》(1956年)《鸳鸯刀》(1961年)、《越女剑》(短篇小说)(1970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庸
一、金庸简介: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 ,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1996年至1997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筹委会委员。1998年,获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 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二、经历:
1929年5月入读家乡海宁县袁花镇小学,先就读于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嘉兴一中),为写讽刺训导主任的文章被开除,转学去了衢州。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1944年考入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赴上海东吴法学院修习国际法课程。
自1955年的《书剑恩仇录》开始至1972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他共创作了十五部长、中、短篇小说。其作品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起伏,有豪侠气概,有儿女柔肠,有奇招异法,凡此种种,引人入胜。曾被多次拍摄、制作成影视作品、电脑游戏,对当代青年的影响极其广泛。他也曾以林欢作笔名,为长城电影公司编写剧本,更曾合作导演过两部电影,也曾以姚馥兰为笔名撰写电影评论。
早年在香港《大公报》、《新晚报》和长城电影公司任职。后创办香港《明报》、新加坡《新明日报》和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形成《明报》集团公司。查良镛先生五十年代中期起应报社之约,开始写作连载性的武侠小说。到七十年代初写完《鹿鼎记》而封笔,共完成了十五部。
他的小说既继承了传统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又对旧式武侠小说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手法作了全面的革新。这些作品以古代生活为题材,却体现出现代精神,同时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而赢得亿万读者的喜爱,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金庸不仅是杰出的小说大师,同时又是一位出色的社评家。他写有近两万篇社评、短评,切中时弊,笔锋雄健犀利,产生了很大影响,曾被人赞誉为“亚洲第一社评家”。与古龙,黄易,梁晓声,温瑞安并称为新武侠文学五大宗师。
三、主要作品:
大学主修英文和国际法。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及《新晚报》任记者、翻译、编辑,1959年创办香港《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1972年,金庸挂印封笔,金盆洗手。
所获荣衔甚多,包括:1981年英国政府O.B.E.勋衔,褒扬其对新闻事业及小说写作的贡献;1986年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博士,表扬其对社会工作及文学创作的成就;1988年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名誉教授;1992年加拿大UBC大学DoctorofLetters;1994年北京大学名誉教授;以及1996年剑桥大学荣誉院士等。
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他有两支笔:一支是写武侠小说的“世界第一侠笔”,另一支是写社评的“香港第一健行”。香港市民喜欢看他的社评,连国共两党政要、美国国务院也剪辑他的社评,作为资料加以研究参考。
金庸的作品包括:
1.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以上各书均曾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连续剧、广播剧、舞台剧等,其中若干作品已被译成英文、泰文、越文、法文、马来文、韩文等在海外流传,日文版亦将由德间书店於1996年9月起陆续出版,其作品销路长期高踞华人社会之榜首。
2.政治评论:撰写《明报》社评二十馀年,有《香港的前途》评论集。
3.散文:有随笔、电影评论、戏剧评论、佛学研究及历史人物研究《袁崇焕评传》等。
4.翻译:已出版者三种,在报刊连载者四种。
5.电影剧本:十馀种,电影剧本《绝代佳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金章奖。
金庸生于1924年,祖籍为祖籍为江西婺源县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英国政府O.B.E
勋衔(1981年,褒扬其对新闻事业及小说写作的贡献)
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衔;
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等校荣誉院士;
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
日本创价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苏州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等校名誉教授;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
1986年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博士;1988年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名誉教授;
1992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Doctor
of
Letters;1994年北京大学名誉教授;以及1996年剑桥大学荣誉院士等。
1998年,获香港市政局颁授“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获香港(及海外)文学艺术协会颁授“当代文豪金龙奖”,同获此奖的还有巴金和冰心。
2000年,获香港政府颁赠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2001年,国际天文学会将一颗由北京天文台发现的编号10930的小行星命名为“金庸”。
2003年3月,位于澳门新马路的文化会馆开设金庸图书馆,金庸亲临开幕并任荣誉顾问,馆藏中、英、日、泰、印尼版金庸小说。
2005年,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名衔,金庸随即以81岁高龄赴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博士,预计两到三年完成学业。
2006年,于12月完成剑桥大学硕士论文《初唐皇位继承制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和“金庸作品集序”)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