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植物互相依赖、生存。
植物考古在中国的发展伴随着10年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赵志军和同事、学生们对距今5000到3000年间、6个不同区域的遗址留下的植物遗存进行了采集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代表观点便是他在《中华文明形成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特点》中提出的:“在汉朝的文献中记载的‘五谷丰登’并不是简单的形容古代社会发展的赞美之词,而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必要条件。”
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的刘歆益博士看来,这些年通过“植物人”的努力,中国农业起源的理论框架已经形成。
中华文明形成的那一阶段恰恰气候变化最剧烈,依赖单一农作物的区域有可能经受不了冲击便消亡了,但中原地区的多品种种植方式,提高了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刘歆益说。
扩展资料:
除了文明形成的核心区域,各个区域的植物遗存也为证明本地区的农业活动提供了可能。长年在新疆吐鲁番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蒋洪恩教授,以这一区域3个时代先后的遗址为例,来说明古代先民的生活生产变迁。
洋海墓地只出土了小麦、青稞、黍,水果只有葡萄,纤维只有芦苇,肉食只有羊肉。到了营盘,出现了棉花与蚕丝,加工的食品中有了烧饼。
而到了丝路兴盛时的阿斯塔纳,随葬的墓中粟和水稻都有出现,织物的纤维有大麻、亚麻和苎麻,水果更是增加了哈密瓜、杏、梨、核桃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听,动物、植物和人的故事
2、如果一个人,不呼吸氧气,可能几分钟就会死亡。
3、只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保持基本恒定。相反,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只要500年左右的时间既可以用完。
在这里,我呼吁全社会的人们都要多植树,爱护植物,因为植物与我们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不爱护植物,人类将不能生存在这个地球上。
在30多万种植物中,种子植物占了2/3左右。在植物界中,种子植物不仅数量最多,而且用途最广泛,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人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等,绝大多数来自种子植物。人们吃的肉、蛋、奶,虽然直接来自动物,可是生产肉、蛋、奶的动物,是靠吃种子植物才能生活的。因此可以说人们吃的肉、蛋、奶是间接来自种子植物的。至于穿衣用的棉、麻、丝、毛,同样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种子植物的。
人们制作坚固的房屋,美观实用的家具,以及车、船、桥梁等,过去都要用种子植物提供的木材,现在虽然有了水泥、钢铁和塑料,利用的木材比以前少了,但是制造其中的某些部件,还是离不开木材。
做手术和包扎伤口都离不开棉絮、纱布和绷带,这些都是棉的产品,棉属于种子植物。许多种子植物,如人参、甘草、贝母等,可作药材。随着医药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种子植物具有药用价值。例如,三尖杉和长春花就是近年来发现具有治疗癌症功效的种子植物。
球鞋和车辆的内外胎等日用生活品都是橡胶制品,可供提取橡胶的植物是橡胶树和橡胶草。食品工厂酿造酒、醋、酱油、味精、豆腐乳等所需要的原料,主要来自小麦、高粱、玉米、大豆等。桐油来自油桐的种子。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近年来,我国的科学家从田菁的种子中提取出田菁胶,田菁胶在食品、造纸、石油、矿冶、纺织等工业中有着重要的用途。以上提到的植物都是种子植物。
许多种子植物,如柳杉、梧桐、榆树、橙、桧等,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并且能够吸附大气中的一部分尘埃。例如,1 hm2的柳杉林,每月可以吸收60 kg的二氧化硫;1 m2的榆树,一昼夜可以吸附3~9 g的尘埃。此外,许多种子植物还能分泌出具有杀菌能力的挥发性物质。所以,将这些种子植物广泛地种植在居民区、道路两侧和工矿区附近,既绿化了环境,又净化了空气。
种子植物构成了大片的森林,森林能够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据试验,一块无林坡地的土壤,只能吸收少量的雨水,其余的都随着地表径流流失了。如果有10 m宽的林带,土壤就能吸收较多的雨水。如果林带宽达80 m时,雨水就全都能被土壤吸收,并且转变成地下水蓄积起来,从而防止了水土流失。此外,由种子植物构成的大片森林,还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作用。
供观赏的花草树木,大都是种子植物。金钱松、罗汉松等裸子植物,以其四季常青的色泽和傲岸挺拔的气势,常用来制作盆景。被子植物由于具备了花,更以其秀美的外形、艳丽的花色和芳香的气味,成为绿化美化生活环境所必不可少的植物。鲜花成为人们生活中美好、幸福、友谊的象征。供观赏的种子植物,还具有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