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的死因之迷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雍正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他刚一登基,即罢鹰犬之贡,表示自己不事游猎,这和康熙动不动就出巡或围猎几乎是判若两人。雍正当上皇帝后,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终年不息。他除了去过河北遵化东陵数次外,十三年里就没太出过北京城。最开始的时候雍正是怕允禩等政敌发动变乱;后来政局稳定后,他也没有出游,主要原因还是政务繁忙,根本没时间出去享受。
雍正一生中最大的挥霍,就是扩建圆明园,主要是因为他怕热,夏天的时候可以去园林里避暑并办理公务。雍正处理朝政,从早到晚,寒暑不断,年年如此,几乎没有停息。雍正朝现存汉文奏折三万五千多件,满文奏折也有六千多件,多是雍正在夜间亲笔批写,从不假手于人。朱批短的两三字,长的有上千字,累积起来,雍正不到十三年的时间里,光朱批就写了有三四百万字。遗憾的是,正当雍正政绩卓然,国家治理已见成效的时候,他却猝然去世,可谓是天不假年。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突然驾崩。由于当时正是天下太平之时,雍正的突然死亡,自然引起大家的猜疑。《清朝野史大观》卷一中说,雍正是被民间侠女吕四娘所杀。吕四娘是清代著名学问家吕留良的孙女,吕留良因受开篇所说曾静张熙案的牵连,死后还被挖棺戮尸。当时吕四娘一向跟随大侠甘凤池练习剑术,身轻如燕,有一身的好功夫,得知自己祖父的遭遇后,吕四娘大愤,深夜入宫将雍正刺杀,并割去其头作为报复。由此,民间传说雍正死的时候安的是一个金头,以掩饰首级被盗的尴尬。
也有人说是因为雍正迫害自己的兄弟,结果引起原阿哥们所蓄养的武林人士的仇恨。当时有个僧人武功很厉害,后来雍正派自己的武林高手们将他团团围住,僧人说,今天我气数已尽,但三个月内必有人为我报仇,说完便自刎了。那些人将僧人的首级割回去复命,并把僧人说的话禀告了雍正。雍正听后非常害怕,大力加强了宫廷的防卫,并命侍卫们日夜巡查。但仅过一个月,雍正便无故暴死于内寝。
在清朝的官方记录《雍正朝起居注册》里是这样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办事如常。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宝亲王、和亲王朝夕侍侧。戌时,上疾大渐,召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至寝宫,授受遗诏。二十三日子时龙驭上宾。大学士宣读朱笔谕旨,宝亲王(即乾隆)即位。二十三日晨奉大行皇帝黄舆返大内,申刻大殓。”
官方的记载显示,八月二十一日的时候,雍正身体不适,但依旧照常上班办公。到二十二日的时候,雍正便挺不住了,他让儿子宝亲王弘历(乾隆)和和亲王弘昼前来照顾,不料到了晚上就不行了,急忙将诸王、内大臣和大学士们赶到寝宫,发布遗诏。在一片慌乱当中,雍正在子夜时分魂归西天。
根据《清实录》的记载,雍正在二十一日之前的几天,并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他在十八日的时候接见了办理苗疆事务的大臣们;二十日的时候又接见了宁古塔将军咨送的补授协领、佐领人员。如此看来,雍正在二十一日发病前似乎身体状况良好,不然的话他没有必要接见这些不甚重要的官员。
作为当时突发事件的见证人,顾命大臣大学士张廷玉在他的《自订年谱》中描绘了这一事件的详细过程。他说在八月二十日的时候,雍正就感觉有点不舒服,但“犹听政如常”,当时作为军机大臣的张廷玉也是每日照常进见,没有间断(张廷玉亲自所见,颇为可信)。可就在二十二日晚上漏将二鼓(晚上九点到十一点)的时候,张廷玉本已脱衣上床睡觉了,突然家门口有人“咚咚”砸门,似乎有什么事情急如星火,张廷玉慌忙披上衣服出去看是怎么回事。开门一看,原来是宫里太监,急宣张廷玉火速进宫。
张廷玉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当时也顾不上想那么多,就匆忙赶到雍正所在的圆明园。此时门口已经有几个太监在那里焦急等待,他们一见到张廷玉,便直接将他带到雍正的寝宫。张廷玉一见雍正,“惊骇欲绝”,这才发现白天还好好的雍正,到了晚上竟然已经“上疾大渐”,快不行了!
随后,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公丰盛额、纳亲、内大臣海望等人先后赶到。众人向雍正御榻前请安后,便出去到外面阶下急切地等候里面的消息。当时只见御医们进进出出,在不停的奔忙。子夜时分,哀讯传出,御医回天无力,雍正龙驭宾天了。当时弘历“趋诣御塌前,捧足大恸,号哭仆地”,众大臣和太监们也大作哀声 袁枚写的《鄂尔泰行略》里,又接着写了下面的事情。雍正驾崩后,在一片混乱中,鄂尔泰想起当时雍正曾跟他和张廷玉说过传位遗诏的事情,他见大家都在痛哭,心想老这么哭下去也不是办法,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他便拉起张廷玉,对众人厉声道:“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大行皇帝曾和我两人说过有两份传位密诏,一份就在宫中,现在事不宜迟,应该马上请出来!”
庄亲王允禄和果亲王允礼这才醒悟过来,急命总管太监将遗诏请出。那总管太监吓得要命,慌忙跪下说:“大行皇帝并无交代,奴才实在不知道密诏所在!”张廷玉想了一下,说:“大行皇帝当天的密封之件,也没有多少,外面用黄纸封住、背后写有'封'字的那份就是!”
太监们急忙按张廷玉说的时间去找,不久便找到传位于弘历的那份遗诏。在皇位继承问题解决后,鄂尔泰捧着遗诏,急匆匆地从圆明园赶往紫禁城安排乾隆登基和雍正的后事去了。由于当时是半夜三更,一下子也找不到马,鄂尔泰只好骑了头运煤的骡子奔回去,回到皇宫后七天七夜才出来。鄂尔泰出来的时候,家人惊讶的发现他左裤红湿。原来,那天晚上鄂尔泰骑着那头劣骡,被弄得肛门开裂,鲜血直流,当时在宫中忙得连换衣服的时间都没有。
如此看来,雍正死前身体状况比较正常,并无任何征兆。如果排除被刺杀可能的话,那他的死因可能是下面几种:一是服用丹药中毒而死;二是过分劳累导致的猝死,如中风、脑溢血或者突发心脏病等,即现在所谓的“过劳死”。
雍正驾崩后的第二天,刚刚即位的乾隆在百忙当中,却突下谕旨将炼丹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人立刻驱逐出宫,说他们是“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谣出事”,并警告他们如果敢泄露宫廷中的任何事情,就将立刻正法。至于宫中的那些炼丹炉、炼丹药之类的,也都全部清运出宫。雍正做太子的就对炼丹很感兴趣,等到他做皇帝后,依旧对炼丹兴趣不减,并在宫中蓄养了一些道士专门为他炼丹。他不但自己服食丹药,还经常将这些丹药赐给自己的心腹鄂尔泰和田文镜等人服用。乾隆即位后的突然之举,不得不让人怀疑雍正是不是服用了某种丹药而导致中毒身亡,但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雍正是中毒而死。
笔者倒认为,雍正“过劳死”的可能性更大。所谓“过劳死”,指的是“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目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已正式将此病症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过老死”的前五位直接死因是冠心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但却又没有明显的病症。近些年来,数学家陈景润、作家路遥等英年早逝,可能都是因“过劳而死”。
雍正“过劳而死”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由于他过于勤于政务,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有时候深夜都在阅批奏折,而第二天很早就要去上朝。长年如此,身体怎么吃得消?雍正不像他的父亲康熙懂得如何休息和放松,他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或者特别的爱好,每天就是接见大臣们并和奏折打交道,这都是需要极大的体力和智力的。这个工作又没人能够替代,也实在是难为他了。
据记载,雍正在即位后的五六年里身体还算可以,但在雍正七年(1729年)的时候,他得了一场大病,一病就是一年多,几乎一命呜呼。手下的官员上请安折让他多休息,雍正偏要逞强,只要他能动得了,什么事情都要躬身亲为。如此一来,即使不忙死,也会累死。就说雍正去世前的几天,他也没有得到任何的休息,反而一直在抱病工作。直到最后那天挺不住了,他才让两个儿子前来侍候。
雍正或许不知道,后人所称的“康乾盛世”,将他承上启下的雍正朝给省去,他要是知道了,一定会愤愤不平的。事实上,若不是雍正一改康熙晚年的弊政和颓势的,并为儿子奠下了强盛的根基,又哪来的乾隆六十年繁盛江山?要是雍正能多做十年皇帝,断不会比他的康熙和乾隆逊色,正如学者杨启樵认为:“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清朝恐早衰亡。”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是人终归是要死的,皇帝也不例外。雍正也早早的为自己挑选了一个千年吉地,不过,不是在埋葬顺治和康熙的遵化东陵,而是在距东陵近三百多里的河北易县泰宁山太平峪(今清西陵)。本来大臣们已经在遵化东陵替他挑选了一块上吉之地,但雍正认为那里“规模虽大,形局未全,且穴中之土带有砂石”,因此在易县另挑了陵区。为此,很多人还猜疑雍正是不是因为自己篡位,害怕去见九泉下的康熙云云。
不过话说回来,雍正死后埋葬的泰陵,山环水抱,景色极佳,的确是一个风水宝地。泰陵建造的规模很大,里面有大碑亭、享堂、隆恩殿、方城、明楼和地宫等建筑,气势恢宏。除此之外,还有一群大型的石像生,非常的宏伟壮观。可惜的是,在民国后泰陵也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
由于清东陵和清西陵大都被盗,当时泰陵地宫也一直认为早被盗过。1980年的时候,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泰陵地宫进行清理发掘,由于雍正“金头入葬”的传闻妇孺皆知,当时泰陵云集了大批的媒体记者,他们把镜头对准了雍正的地宫,想在第一时间揭开这个千古之谜。但在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沿着盗洞口下挖了两米之后,发现盗洞只挖了两米,下面是原封土,这证明泰陵地宫并没有被盗过。
有关专家发现这个情况后,急忙向上汇报,国家文物局便叫停了这次发掘,并重新把琉璃影壁下的盗口砌死,恢复原状。如此一来,雍正的“金头之谜”也只能继续神秘下去了。雍正是幸运的,在清朝的那些皇帝里面,唯有他和他的后妃仍然躺在完好如初的泰陵地宫里,两百七十年来,没有受到任何的干扰。
雍正一生中最大的挥霍,就是扩建圆明园,主要是因为他怕热,夏天的时候可以去园林里避暑并办理公务。雍正处理朝政,从早到晚,寒暑不断,年年如此,几乎没有停息。雍正朝现存汉文奏折三万五千多件,满文奏折也有六千多件,多是雍正在夜间亲笔批写,从不假手于人。朱批短的两三字,长的有上千字,累积起来,雍正不到十三年的时间里,光朱批就写了有三四百万字。遗憾的是,正当雍正政绩卓然,国家治理已见成效的时候,他却猝然去世,可谓是天不假年。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突然驾崩。由于当时正是天下太平之时,雍正的突然死亡,自然引起大家的猜疑。《清朝野史大观》卷一中说,雍正是被民间侠女吕四娘所杀。吕四娘是清代著名学问家吕留良的孙女,吕留良因受开篇所说曾静张熙案的牵连,死后还被挖棺戮尸。当时吕四娘一向跟随大侠甘凤池练习剑术,身轻如燕,有一身的好功夫,得知自己祖父的遭遇后,吕四娘大愤,深夜入宫将雍正刺杀,并割去其头作为报复。由此,民间传说雍正死的时候安的是一个金头,以掩饰首级被盗的尴尬。
也有人说是因为雍正迫害自己的兄弟,结果引起原阿哥们所蓄养的武林人士的仇恨。当时有个僧人武功很厉害,后来雍正派自己的武林高手们将他团团围住,僧人说,今天我气数已尽,但三个月内必有人为我报仇,说完便自刎了。那些人将僧人的首级割回去复命,并把僧人说的话禀告了雍正。雍正听后非常害怕,大力加强了宫廷的防卫,并命侍卫们日夜巡查。但仅过一个月,雍正便无故暴死于内寝。
在清朝的官方记录《雍正朝起居注册》里是这样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办事如常。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宝亲王、和亲王朝夕侍侧。戌时,上疾大渐,召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至寝宫,授受遗诏。二十三日子时龙驭上宾。大学士宣读朱笔谕旨,宝亲王(即乾隆)即位。二十三日晨奉大行皇帝黄舆返大内,申刻大殓。”
官方的记载显示,八月二十一日的时候,雍正身体不适,但依旧照常上班办公。到二十二日的时候,雍正便挺不住了,他让儿子宝亲王弘历(乾隆)和和亲王弘昼前来照顾,不料到了晚上就不行了,急忙将诸王、内大臣和大学士们赶到寝宫,发布遗诏。在一片慌乱当中,雍正在子夜时分魂归西天。
根据《清实录》的记载,雍正在二十一日之前的几天,并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他在十八日的时候接见了办理苗疆事务的大臣们;二十日的时候又接见了宁古塔将军咨送的补授协领、佐领人员。如此看来,雍正在二十一日发病前似乎身体状况良好,不然的话他没有必要接见这些不甚重要的官员。
作为当时突发事件的见证人,顾命大臣大学士张廷玉在他的《自订年谱》中描绘了这一事件的详细过程。他说在八月二十日的时候,雍正就感觉有点不舒服,但“犹听政如常”,当时作为军机大臣的张廷玉也是每日照常进见,没有间断(张廷玉亲自所见,颇为可信)。可就在二十二日晚上漏将二鼓(晚上九点到十一点)的时候,张廷玉本已脱衣上床睡觉了,突然家门口有人“咚咚”砸门,似乎有什么事情急如星火,张廷玉慌忙披上衣服出去看是怎么回事。开门一看,原来是宫里太监,急宣张廷玉火速进宫。
张廷玉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当时也顾不上想那么多,就匆忙赶到雍正所在的圆明园。此时门口已经有几个太监在那里焦急等待,他们一见到张廷玉,便直接将他带到雍正的寝宫。张廷玉一见雍正,“惊骇欲绝”,这才发现白天还好好的雍正,到了晚上竟然已经“上疾大渐”,快不行了!
随后,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公丰盛额、纳亲、内大臣海望等人先后赶到。众人向雍正御榻前请安后,便出去到外面阶下急切地等候里面的消息。当时只见御医们进进出出,在不停的奔忙。子夜时分,哀讯传出,御医回天无力,雍正龙驭宾天了。当时弘历“趋诣御塌前,捧足大恸,号哭仆地”,众大臣和太监们也大作哀声 袁枚写的《鄂尔泰行略》里,又接着写了下面的事情。雍正驾崩后,在一片混乱中,鄂尔泰想起当时雍正曾跟他和张廷玉说过传位遗诏的事情,他见大家都在痛哭,心想老这么哭下去也不是办法,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他便拉起张廷玉,对众人厉声道:“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大行皇帝曾和我两人说过有两份传位密诏,一份就在宫中,现在事不宜迟,应该马上请出来!”
庄亲王允禄和果亲王允礼这才醒悟过来,急命总管太监将遗诏请出。那总管太监吓得要命,慌忙跪下说:“大行皇帝并无交代,奴才实在不知道密诏所在!”张廷玉想了一下,说:“大行皇帝当天的密封之件,也没有多少,外面用黄纸封住、背后写有'封'字的那份就是!”
太监们急忙按张廷玉说的时间去找,不久便找到传位于弘历的那份遗诏。在皇位继承问题解决后,鄂尔泰捧着遗诏,急匆匆地从圆明园赶往紫禁城安排乾隆登基和雍正的后事去了。由于当时是半夜三更,一下子也找不到马,鄂尔泰只好骑了头运煤的骡子奔回去,回到皇宫后七天七夜才出来。鄂尔泰出来的时候,家人惊讶的发现他左裤红湿。原来,那天晚上鄂尔泰骑着那头劣骡,被弄得肛门开裂,鲜血直流,当时在宫中忙得连换衣服的时间都没有。
如此看来,雍正死前身体状况比较正常,并无任何征兆。如果排除被刺杀可能的话,那他的死因可能是下面几种:一是服用丹药中毒而死;二是过分劳累导致的猝死,如中风、脑溢血或者突发心脏病等,即现在所谓的“过劳死”。
雍正驾崩后的第二天,刚刚即位的乾隆在百忙当中,却突下谕旨将炼丹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人立刻驱逐出宫,说他们是“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谣出事”,并警告他们如果敢泄露宫廷中的任何事情,就将立刻正法。至于宫中的那些炼丹炉、炼丹药之类的,也都全部清运出宫。雍正做太子的就对炼丹很感兴趣,等到他做皇帝后,依旧对炼丹兴趣不减,并在宫中蓄养了一些道士专门为他炼丹。他不但自己服食丹药,还经常将这些丹药赐给自己的心腹鄂尔泰和田文镜等人服用。乾隆即位后的突然之举,不得不让人怀疑雍正是不是服用了某种丹药而导致中毒身亡,但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雍正是中毒而死。
笔者倒认为,雍正“过劳死”的可能性更大。所谓“过劳死”,指的是“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目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已正式将此病症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过老死”的前五位直接死因是冠心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但却又没有明显的病症。近些年来,数学家陈景润、作家路遥等英年早逝,可能都是因“过劳而死”。
雍正“过劳而死”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由于他过于勤于政务,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有时候深夜都在阅批奏折,而第二天很早就要去上朝。长年如此,身体怎么吃得消?雍正不像他的父亲康熙懂得如何休息和放松,他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或者特别的爱好,每天就是接见大臣们并和奏折打交道,这都是需要极大的体力和智力的。这个工作又没人能够替代,也实在是难为他了。
据记载,雍正在即位后的五六年里身体还算可以,但在雍正七年(1729年)的时候,他得了一场大病,一病就是一年多,几乎一命呜呼。手下的官员上请安折让他多休息,雍正偏要逞强,只要他能动得了,什么事情都要躬身亲为。如此一来,即使不忙死,也会累死。就说雍正去世前的几天,他也没有得到任何的休息,反而一直在抱病工作。直到最后那天挺不住了,他才让两个儿子前来侍候。
雍正或许不知道,后人所称的“康乾盛世”,将他承上启下的雍正朝给省去,他要是知道了,一定会愤愤不平的。事实上,若不是雍正一改康熙晚年的弊政和颓势的,并为儿子奠下了强盛的根基,又哪来的乾隆六十年繁盛江山?要是雍正能多做十年皇帝,断不会比他的康熙和乾隆逊色,正如学者杨启樵认为:“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清朝恐早衰亡。”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是人终归是要死的,皇帝也不例外。雍正也早早的为自己挑选了一个千年吉地,不过,不是在埋葬顺治和康熙的遵化东陵,而是在距东陵近三百多里的河北易县泰宁山太平峪(今清西陵)。本来大臣们已经在遵化东陵替他挑选了一块上吉之地,但雍正认为那里“规模虽大,形局未全,且穴中之土带有砂石”,因此在易县另挑了陵区。为此,很多人还猜疑雍正是不是因为自己篡位,害怕去见九泉下的康熙云云。
不过话说回来,雍正死后埋葬的泰陵,山环水抱,景色极佳,的确是一个风水宝地。泰陵建造的规模很大,里面有大碑亭、享堂、隆恩殿、方城、明楼和地宫等建筑,气势恢宏。除此之外,还有一群大型的石像生,非常的宏伟壮观。可惜的是,在民国后泰陵也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
由于清东陵和清西陵大都被盗,当时泰陵地宫也一直认为早被盗过。1980年的时候,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泰陵地宫进行清理发掘,由于雍正“金头入葬”的传闻妇孺皆知,当时泰陵云集了大批的媒体记者,他们把镜头对准了雍正的地宫,想在第一时间揭开这个千古之谜。但在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沿着盗洞口下挖了两米之后,发现盗洞只挖了两米,下面是原封土,这证明泰陵地宫并没有被盗过。
有关专家发现这个情况后,急忙向上汇报,国家文物局便叫停了这次发掘,并重新把琉璃影壁下的盗口砌死,恢复原状。如此一来,雍正的“金头之谜”也只能继续神秘下去了。雍正是幸运的,在清朝的那些皇帝里面,唯有他和他的后妃仍然躺在完好如初的泰陵地宫里,两百七十年来,没有受到任何的干扰。
展开全部
我是学历史的,野史刺杀不能信;现代科学认为他死于吃丹药重金属死亡…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帮助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传说是被吕四娘干掉的。。。
历史上的很多东西都说不明白的。。。
历史上的很多东西都说不明白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希望对你有帮助: 1、一说,胤禛是被吕四娘谋刺死的.传说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女儿,也有说是吕留良的... 后来,吕四娘乔装改扮,混入深宫,一日,乘机砍掉雍正脑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雍正被吕四娘割去首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