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

 我来答
月娥051125
2012-04-11 · TA获得超过79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0.8万
展开全部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初步形成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对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幼儿学习过程,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愈大,求知欲和探索性越强,学习效果越好。因此,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师有效进行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一,把幼儿带到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去,让幼儿充分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感知大
自然。
  大自然是孩子们智慧的永恒源泉。它的知识如此丰富,它如此具体地将世界的万事万物展现在幼儿面前,它的鲜艳的色彩,娇美的姿态,动人的音响,以至于神奇的变化,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促使他们去看、摸、闻、听,甚至品尝,去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秘。在大自然中,幼儿认识了自然,认识了花草树木,阳光空气,风霜雨露,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
  苏霍姆林斯基把大自然叫做语言的“发源地”。自然界各种景象的变化,各种活动的举行无不吸引着幼儿。幼儿的好奇心,在这些地方得到了最大满足,从而也促进了他们讲话的需要。教师也可以向幼儿提出类似的问题:“春天到了,天气怎么样啊?地里的麦苗怎样了?”“你怎么分辨出什么样的是麦苗,什么样的是草?”给幼儿提供较多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使他们在自然界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既丰富了词汇,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因语言表达而加深。大自然广阔原野的山川美景,也是对幼儿进行美育、德育的内容。大自然是美的世界,蓝天、碧水、绿地,它的美是丰富多彩的,真实直观的,最容易为幼儿所认识,引起幼儿的美感,这种美感使幼儿更愿意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感受、体验。在大自然中,幼儿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也陶冶了他们的性情。
  第二,科学教育内容和课程设计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天生就有丰富的好奇心,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好动、好问上。他们头脑中有无数个为什么,如“为什么小鸭会游泳,小鸡不会?”“为什么哨子会响?”等等,这些“为什么”是他们对世界的最初探索,是兴趣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使之成为永久的兴趣,使幼儿主动学习科学,“迷”上科学。为此,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科学主题。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幼儿在自由活动和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及幼儿的疑问,有目的地纳入到有组织的教学中来,如季节变化是幼儿十分敏感的主题,教师让幼儿谈谈四季的变化,“春天怎么样?”“夏天喜欢干什么啊?”“秋天最喜欢吃什么?”“冬天穿什么呀?”使幼儿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结合已有的经验作比较、概括,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另外,这种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联系的科学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幼儿吸收。
  要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科学教育内容必须要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太难,幼儿不能接受,太简单,幼儿不感兴趣。课程设计要强调幼儿主动参与,强调幼儿在学习中动脑思考,发展智力,而不是要让幼儿背诵深奥的科学原理。如,幼儿在玩磁铁的游戏中,教师让幼儿用磁铁去吸铁钉、小刀、塑料扣、积木等,让幼儿观察哪些东西被吸起,哪些吸不起,并让幼儿将这些东西分类,如果教师问“为什么铁制品能被吸起来,而塑料制品、木制品不能被吸起来?”就不合适了,道理太深。总之,科学教育要强调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让幼儿在自己的水平上,以自己的方式学习科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发挥。
  第三,在科学教育中,给幼儿充分的动手操作和探索的机会。
  对物体的操作,可以刺激幼儿思考,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活动中建立和完善认知结构的,当儿童操作物体时,幼儿通过推、拉、拍、拐等操作,幼儿在建构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在观察如何放置的过程中,获得了物理知识;幼儿在操作中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形成概念时,获得了逻辑数学知识。操作、探索是幼儿获得科学知识的最重要途径,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印象最深刻;在探索中也获得丰富的科学经验,产生新的好奇,从而更乐于动手、动脑。因此,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多种玩具材料,提供充分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科学教育能否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是关键。教师要更新观念,打破“只有教师教,学生才能学”的传统思想,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独特的学习方式--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材料的相互作用而学习,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与他人讨论、交谈。同时,教师要以表扬为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相信幼儿经过努力,在老师帮助下可以“独立”去完成,这样,在活动过程中,能让幼儿体验到力量与信心,产生自主感和胜任感。教师还要认识到,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丰富幼儿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兴趣,故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结尾的活动,即一种活动有多种正确答案,来刺激幼儿动脑思考,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如:给幼儿一幅《小羊过河图》,让幼儿想想用什么办法使小羊过河。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找出各种各样的正确答案:搭桥、用小船、用小石子铺路等,使幼儿的独立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幼儿园科学教育对教师是一个挑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艺术直接关系到科学教育能否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关系到幼儿能否在科学教育中得到充分发展。

避免机械僵化,注重多角度思考。教师的提问应能刺激幼儿开动脑筋,使幼儿经过独立思考后寻求答案,提出自己的想法。尽量不要提一些指向明确或有鲜明的倾向性的问题或闭合式的默认两可的问题,即只有两种选择答案的问题,比如“对不对”、“好不好”。这种问题不仅容易使幼儿习惯于揣测教师的意图作答,形成一种依赖教师暗示的不良的思维习惯,猜测“怎么答老师才会喜欢”,而且容易限制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原本活跃发散的思维陷入“非此即彼”的机械、僵化的窠臼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对事物做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使他们明白,事情不一定能简单地区分为对或错、白或黑。
  避免单一模式,多提开放式问题。也就是说,教育所提的问题范围要大要宽,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从各个角度做出不同的回答;提问要从幼儿思维现状出发,顺着幼儿思路启发引导,而不是按教师的意图要求幼儿回答。但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存在着一个传统的提问模式——教师先是有表情地讲述故事,要求幼儿认真听;讲完故事以后提问题,如“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的每一段发生了什么事?”“故事里面有谁和谁?”“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最后还要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这种提问模式,一是形式过于单一,影响幼儿听故事的新奇感和敏锐感;二是幼儿带着“待会儿要回答问题”的压力来听故事,他们自身的想象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也就不能对故事进行再创造。故事教学不能只满足于使幼儿受到教育、获取知识这样一种表层功能,而应该进一步发挥其深层功能:引领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幼儿的心灵之门,用幼儿自己的眼睛、耳朵去认识世界。要知道,故事教学不是教师将成人世界里固有的看法强加于幼儿身上,而是提供幼儿一个认识世界的途径。
  避免预设答案,重在启发。问题不设定统一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故事里的人物动作、表情、语言、心理以及背景多角度多层次作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灵活多变才能使幼儿积极思维,排除幼儿思维的惯性和惰性。教师要注意自己提问幼儿时的引导和启发,切不可用“像不像”、“对不对”等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另外,教师也要对幼儿的提问多加注意,尊重幼儿所提出来的看似荒诞不经的问题,木要随便斥之为“乱说”、“胡说”。
  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对外界事物都具有浓烈的兴趣,主体的活动积极性比较高,求知欲望强烈,他们每天都在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新的经验。但是,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新知识和新经验。当新的经验和幼儿原有的经验互相矛盾不协调时,幼儿便会感到诧异,所以凡事爱问“为什么”。随着幼儿对事物认识的加深,他们会逐渐形成对某一种事物的兴趣和爱好,从而进一步加深探索该事物,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尽管这一观点很可能与成年人的概念和标准不一致,但教师也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因为这是幼儿探索的结果。幼儿对老师或家长权威性的经验提出疑问或者不同意见,正是他们批判性思维的萌芽。所以,面对幼儿的提问时,教师都应该慎重对待,不要轻易否定,应该敏感地捕捉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科学的引导。
教育契机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事物发展或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的关崐键、枢纽,决定性的环节。通过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发现如果善崐于捕捉教育契机、抓拄机会,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学生,那么崐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教育契机是经常的,大量出现的,但跟机崐遇一样,它是不规则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同时教育契机又是稍纵崐即逝的,要及时利用,如果错过时机,效果可能就不明显。这种教育崐契机的特点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有敏锐的“眼”,善于发现,崐要有迅急的“手”,善于捕捉,要有睿智的“脑”,善于思考,要有崐勤快的“嘴”,善于鼓动,要有灵活的“脚”,善于走进学生之中。崐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五勤”,一句话,就是要求班主任善于敏锐地崐识别教育契机,及时抓住并加以利用。

通过实践,我发现教育契机也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说新学年的崐开始,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如果利用好了,对接下来整个一学崐期的工作都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学期伊始,学生在心灵上都有崐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希望一切从新开始,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学期经崐过努力,赢得班主任的好感和信任,特别是新接一个班的时候,学生崐看到换了老师也换了环境,不管这个学生原来成绩多么糟糕、思想多崐么落后,他都会萌发出一种“一切重新开始”的向上心理,他会时时崐告诫自己,不要重犯原来的错误,这一次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的心理,崐对自己重新充满希望和信心,决定把这作为努力改变自我,

争取进一步的新起点。作为班主任,就是要掌握学生这种心理,为我崐所用,适时的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及自信心的培养。我在接手这届高崐三(4)班的时候,&127;跟全体学生讲话时的第一句话就是:“不管你们自崐己或者别人是怎样看待这个班集体的,在我眼里你们是优秀的,尽管崐过去曾有过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了,最后是一崐定能成功的,我们中有的学生以前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但对我来说,崐一切都从今天开始。”这对于那些失望的、或者曾经犯过各种错误的崐学生来说,不啻是一声“平反了”。接着我又肯定了这个班的一些优崐点,比如集体荣誉感强,体育锻炼好等。帮助学生塑造全新的“自我”,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重新找回那久违了的“自信世界”。

在每次考试后往往也有一个教育契机的存在,作为班主任,要善崐于利用,不管学生成绩进步多少或实际上退步了,我们总能找到这个崐学生的一两处进步,对于他们的闪光点或微小的进步,要加倍呵护,崐多加表扬。作为班主任,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作为学生,本身的心崐理负担已经很沉重了,如果再加批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弄得不好,崐还会造成“厌学”等后果。大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平时缺少的就是崐老师适当的表扬,他们以前得到的总是老师的埋怨、指责,如果能够崐得到当众的表扬,他的学习热情将会高涨,自信心也就更足了。大量崐的事实表明,学生要提高学习成绩,成为学习上的强者,首先要自信,崐决不能自卑,要相信自己有巨大的潜力,而班主任老师的适时表扬是崐激发学生自信心、进取心、坚韧性的最好的催化剂。

年级或学校举行的活动,如运动会、竞赛等,往往也是班主任能崐够捕捉教育契机的最佳时期,利用好了,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崐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使班主任工作能更顺利地进行。

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所在。在我们的日崐常班级管理中,如果能善于挖掘,为我所用,就能逐步使学生的思想崐精神境界乃至毅力、意志、品质得到进一步的磨炼和提高,从而使班崐主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训练,我们在课堂上,总是不断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但是学生仅仅会在课堂上面对老师和同学滔滔不绝地说是远远不够的,当他们遇到别人时却是哑口无言,这就达不到我们口语交际训练的真正目的。我们所要做的是要让学生不管在什么地方,面对的是什么人,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够将自己所想的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学生才能达到我们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但是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哪怕说得再好,课后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却不太理想,他们有时说话语无伦次,说不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认真去听都是学生日常口语交际中遇到的问题,这说明我们的口语交际训练还没有运用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平时的课堂或是课后都采取了一些方法,现就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谈几点体会。
一、 多让学生表演,把表演的情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低年级的学生总是对表演情有独钟,他们最高兴的事就是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所以不管是上什么课都应充分地运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凡是能表演的,都让学生来演,这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所讲的内容印象也特别深。
在口语交际课上更是如此,对于一些特别容易表演的内容,例如在语文第三册中的口语交际“打电话”的教学中,就运用了表演这一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可以自己找小伙伴表演打电话的内容,也可以在四人小组中表演,还能在讲台上表演给全班同学看,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也不错。有了这么多的训练,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这些口语交际手法,真正将口语交际训练落到实处。
二、 把课堂上所学的小故事或自己看到的有趣的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多在课堂以外的地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仅仅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把口语交际训练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口语交际,使口语交际训练落到实处。
我发现学生对小故事和见到的有趣的事特别感兴趣,就让学生将故事和有趣的见闻回到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学生对这一项作业非常感兴趣,一回到家,放下书包就拉着爸爸妈妈讲个不停,讲的时候绘声绘色,表情、动作都很到位,比课堂上自然多了。这就达到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和“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的要求。
在教学口语交际“我说你猜”以后,我布置了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玩这个游戏这一项作业。第二天,不少学生都围着我,争先恐后地向我讲述昨天回家完成作业的情况。这说明这种游戏型的作业是学生们的最爱,完成作业特别用心,效果自然也不错。这就把口语交际训练延伸到了课外,成为学生喜爱的“作业”。
其实不仅在口语交际课上可以进行口语训练,在平时的课堂上也能进行这一训练。很多叙事性的课文都可以让学生把它当做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一篇课文后,我让学生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再由爸爸妈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更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 在教学中运用辩论这一形式,让学生学会提问,并能针对别人提出的
问题作出解答。
通过平时的教学我发现,有的学生不会“问”,有的学生面对突发的状况无法应对,对于别人提出自己意料不到的问题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在教学中运用了“辩论”这一形式。通过“辩论”,能够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而且还能锻炼学生,让他们学会提问,学会面对问题,能够解决问题。
我在教学口语交际“小鸭子得救了”时,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小英雄?”听到这个问题,学生立刻兴奋起来,都高兴地大声回答:“当然愿意!”接着我就给他们讲述了小鸭子掉进洞里,小象、小猴子、小熊都来救它的故事,这时我就问学生,“你认为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救出小鸭子?它用什么方法救的?如果你说的对,你就是救出小鸭子的英雄!”听了这话,学生更兴奋了,经过一番斟酌,他们马上分为三派,我让这三派学生分小组坐好,然后互相讨论一下“它是怎样救小鸭子的?”“另外两只小动物为什么不能用最快的速度救出小鸭子?”听了这两个问题,学生立刻讨论起来,认真地研究救小鸭子的方法。不一会儿,很多学生都举手要求发言,当有学生说小熊可以用桶子在小河里装满水,然后倒进洞里,这样小鸭子就可以浮上来了时,马上就有另一组的学生对他的意见提出问题:“泥土又松又软,水倒进的洞里马上就会被泥土吸收的,这样小鸭子不还是要待在洞里吗?”认为小熊能救出小鸭子的小组又有人说:“多倒几次水不就行了?”其他的组员立刻大声反驳:“我们要用最快的方法救出小鸭子,你们这样不就要花很长的时间吗?”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几个问题,就完成了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几乎不用说什么话,也不用一味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自己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其他学生针对问题来回答,自然而然地在热烈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一点也不感到枯燥。
当有学生说小猴子能倒挂在树上,用竹子伸到小鸭子手上,把他拉上来时,立刻就有学生对他说的话提出疑问“小鸭子有手吗?如果小鸭子没有抓紧竹子怎么办?”这下子教室里可开了锅,大家都在争论,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们救小鸭子,不仅要快,而且要安全,如果一不小心他受伤了怎么办?所以我认为这个方法不太好。”几句话说得其他的学生心服口服,都点头称是。又有学生说小象可以用鼻子将小鸭子卷起来,其他组的成员马上就问他:“如果小象卷鼻子时力气大了点,把小鸭子弄伤了呢?”谁知这名提问的学生还没坐下,就有人站起来回答他:“小象的鼻子很软,怎么能把小鸭子弄伤?”
这下子学生就明白了小象能用最快、最安全的方法救出小鸭子。这一部分的学生讨论我几乎没能插上嘴,都是学生们一个劲的提问、回答、思考。讨论结束后,认为小象能救出小鸭子的学生高兴极了,大声地叫着“我们是英雄!我们是英雄!”其他的学生则低着头,像打了败仗一样。这时我的一句话又使学生兴奋起来:“这回没有当成英雄可千万别气馁,咱们还有机会。如果你能想出其它的方法救出小鸭子,你就也是英雄!”学生们听到这句话可高兴了,当了英雄的还想再当,没当上英雄的更渴望当,他们都在冥思苦想,有的学生还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不一会儿,就有许多学生举手要求发言,生怕自己做不成英雄。这会儿,刚刚那种热烈讨论的场面又回来了,学生们你说我争,我问你答,我更是连话也插不上了。就是这样,一节课结束在讨论声中,直到下课,有的学生还在争论,不放过一点小细节。
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完成了一次口语交际训练,根本忘了这是在上课,也忘了老师的存在,更有一些平时很少说话的学生在这节课参与了讨论,而且说得井井有条,还有一大部分学生能就别人的话提出疑问,更能很好的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训练了学生认真听别人的话并且能仔细思考,而且当别人提出自己意料之外的问题时也不慌张,而是去思考怎样解决它。
这样下去,久而久之,学生的应变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他们能在别人说话时认真听,仔细想,慢慢的也就使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所加强,即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能将自己所想的真实的表达出来,说得有理有据,有层次,我们的口语交际训练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
1.利用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观察活动开始,一般是让幼儿先看看观察对象的全貌,对它有一个完整印象,而后根据活动目标,逐步提出具体、明确、简洁而有启发性的突出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的问题。
2.引导幼儿综合利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
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应尽量启发幼儿的各个感官都参与观察活动。只有让幼儿在看看、听听、闻闻、尝尝、摸摸中,尝试多方面的感受,才能对观察对象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3.教会幼儿全面有序地观察
一般幼儿的观察往往是笼统的、无序的,是模糊、不深刻的。如只看到韭菜有细细长长的叶子,不仔细探索它的气味和叶的形状,就会把细长绿叶的菜都当成韭菜,而混淆了韭菜与葱、蒜的区别。为此,教师在指导幼儿观察时,要注意引导幼儿既观察客观事物的整体,又观察其主要的细节,根据事物的具体特征,有的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有的从局部到整体,处理好观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克服片面性,以保证观察的全面性。
4.引导幼儿在观察中比较不同事物的特征
在观察事物特征时,要教幼儿善于进行比较观察。如幼儿往往把飞蛾误认为是小蝴蝶。教师应引导幼儿发现他们的触角、腹部的结构特征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区别。总之,在个别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对比观察,可以使得它们的个别特征更为突出。
5.将观察和幼儿对观察对象的操作活动相结合
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使观察活动尽可能地让幼儿有自己动手和操作的机会,在操作活动中,通过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去感知事物,而感知是由客观物质的刺激力所直接引起的,所以操作中的感知是一种直接的认识,能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
6.在观察的同时可运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思考
对幼儿来说,他们的观察往往是由对周围环境的好奇或偶然的兴趣而引起,带有极大的无意性。如何使幼儿无意的自发的感知转化为有目的的观察,有赖于教师在活动中适时的、积极的提问的参与,用提问引发观察的教育手段可贯穿于观察活动的全过程。
所设计的问题应能创造一种触发幼儿全力投入观察的环境中去,真正起到启发的作用,而且所提问题要与幼儿的感知、思考、回忆已有经验相联系,并与表达、交流形成观察的全过程。所提问题中不应有单靠幼儿回答“是”与“不是”来解决的,也不应有包含着答案而无需思考的,而应能引发幼儿积极观察和思考,从探索中求得答案。
7.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交流观察的发现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发现,注意其独到之处,可以请其操作,将初步经验介绍给大家,鼓励幼儿将观察的结果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应教会幼儿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能伸进树洞捉虫。”
8.指导幼儿学习用各种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观察记录就是由幼儿以形象化的绘画、图表,表达所观察到的自然物、科学现象以及实验调查的结果,它是幼儿观察活动中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表达的方式。通过观察记录,让幼儿对观察的周围世界的印象进行回忆,使得这些印象更加清晰,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还能引起幼儿再观察的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总之,组织幼儿进行观察,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是推动幼儿了解事物的重要方法,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智力技能。教师指导并教会幼儿从观察简单的个别物体到观察复杂现象,都可以运用丰富的自然物、自然现象以及科技产品等作为题材;任何观察活动或以一种感官为主,或由多种感官协同参与,都要以丰富感官经验为基础;选择活动材料,要以能引起幼儿的观察兴趣和可接受性为前提;观察方法的运用必须与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及科学素质的培养紧密联系,并与其它各种方法的运用相互渗透、相互支持,不可孤立进行。
陈雷宝
推荐于2017-11-25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万
展开全部
你是指教学法吗?有观察法,操作法,实验法,谈话法,讲述法,比较法等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瑞士巧克力盒
2012-05-04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03
展开全部
1、参观 2、实验 3、观察 4、游戏操作 5、讲解讲读 6谈话讨论

参考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kanganxi
2012-04-10 · 超过1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7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1万
展开全部
想看的话!可以去快学堂的网站上看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