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诗歌概念起源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体概说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诗歌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一)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
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
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著称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著称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连翩的佳作。
(四)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
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体概说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诗歌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一)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
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
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著称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著称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连翩的佳作。
(四)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
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展开全部
古诗词知识竞赛题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2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 (2)伤悲 (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2 )。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 (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1 )。
(1)曹植 (2)曹丕 (3) 曹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1 )”。
(1)阴山 (2)边关 (3) 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3 )。
(1)花重锦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1 )。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1 )的诗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2 )”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 (2) 汗青 (3)汗清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1 )。
(1)因为 (2)坐下 (3)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3 )。
(1)多少楼台烟波中 (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1 )的诗句。
(1)王维 (2) 王之涣 (3)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2 )。
(1)张养浩 (2) 马致远 (3)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1 )。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3 )。
(1)春色 (2) 梨花 (3)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3 )的《无题》。
(1)李贺 (2) 李清照 (3)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 2 )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 1 )的词句。
(1)岳飞 (2) 辛弃疾 (3) 陆游
18.龚自珍《已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 2 )。
(1)红色 (2) 花 (3) 树叶
19.“海上生明月,( 3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 (2)天下 (3) 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1 )的《别董大》。
(1)高适 (2)岑参 (3) 王昌龄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 2 )。
(1)李延年 (2)李龟年 (3) 崔九
2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 3 )的诗句。
(1)李煜、柳永 (2) 柳永、李清照(3) 李煜、李商隐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 根据本单元学到的知识填空。
1. 我国是一个( )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已经有( )的历史。
2.通过收集资料,我还知道了诗歌的分类。按题材分,可以分为( )、边塞诗、 诗、( 诗)和咏物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 )、格律诗和( 诗)。
3. 从古到今,我国涌现出屈原、( )、( 等许多伟大的诗人。我还知道外国的( )、( )等诗人。
4、“西江月”是( ),“夜行黄沙道中”是( ) 。
二、把古诗词名句与作者连在一起。
海内存知己 凌寒独自开 王 勃
夕阳无限好 天涯若比邻 王安石
迟日江山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墙角数枝梅 春风花草香 杜 甫
三、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诗经•采薇》描写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春夜喜雨》 ( )
3、苏小妹认为黄山谷加上的“舞”和“隐”两个字仍不够理想,但比苏东坡加的两个字要美。 ( )
4、“路转溪桥忽见”中“见”是出现的意思。 ( )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个诗句是描写秋天的。( )
四、按顺序排列下面词语。
1、诗经、元曲、唐诗、宋词
2、雨雪霏霏 赤日炎炎 凉风习习 杨柳依依
五、选择恰当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 。
A.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的《出塞》 C.杜牧的《江南春》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出自 的诗。( )
A.苏轼 B.文天祥 C.李白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出自 的《春夜喜雨》。( )
A.白居易 B.辛弃疾 C.杜甫
4、“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晓”的意思是( )。
A.使人知道 B.天刚亮的时候 C.晓得,知道,懂得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
A.因为 B.坐下 C.座位
我能灵活地运用古诗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来劝他:“ 。”
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 的诗句: 。
3、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4、当我们浪费粮食里,老爷爷经常会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 。”
七、我向大家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叫 。
我还能把它默写出来呢:
我推荐的理由是:
八、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对诗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一、阅读(一)。
错评咏花诗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后来,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他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他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讥讽( ) 感慨( )
2、“桃花始盛开”是怎样的景象?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2、文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的“一失”指的是 。
3、 沈括是怎样发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白居易的呢?请用“—”划出来。
4、 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阅读(二)
晚唐诗人郑谷,( )诗写得好,( )为人谦逊,所以人们乐于向他请教。“一字之师”说的就是他与诗僧齐已的故事。
某年冬天,齐已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郑谷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十分赞赏,但他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他对齐已说:花开枝头,总有时间先后,只是人们不觉察,才误以为数枝同时开放。从诗题《早梅》来说,‘数枝梅’已不为早,不如改为‘一枝开’。”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1、 为短文加个小标题写在横线上。
2、 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 用“—”画出郑谷改字的理由。
4、 把“数枝”改为“一枝”好在哪里呢?结合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5、 你认为郑谷和齐已分别是怎么样的人呢?
郑谷:
齐已:
6、在修改作文中你有没有因一两个字而伤脑筋呢?你认为有这样的必要吗?
第三部分:习作积累与运用
一、 小练笔。
走过《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综合学习活动,请你谈谈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还可以谈谈此次活动的不足和改进的建议。(50字以上)
二、笔下生花。
我们搜集阅读了许多诗歌,想想他们是怎样把自己的感受用诗歌表达出来的,然后让我们也试着用一首诗来写写生活。
(望能大胆想象,写出自己的情感)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2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 (2)伤悲 (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2 )。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 (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1 )。
(1)曹植 (2)曹丕 (3) 曹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1 )”。
(1)阴山 (2)边关 (3) 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3 )。
(1)花重锦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1 )。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1 )的诗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2 )”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 (2) 汗青 (3)汗清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1 )。
(1)因为 (2)坐下 (3)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3 )。
(1)多少楼台烟波中 (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1 )的诗句。
(1)王维 (2) 王之涣 (3)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2 )。
(1)张养浩 (2) 马致远 (3)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1 )。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3 )。
(1)春色 (2) 梨花 (3)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3 )的《无题》。
(1)李贺 (2) 李清照 (3)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 2 )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 1 )的词句。
(1)岳飞 (2) 辛弃疾 (3) 陆游
18.龚自珍《已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 2 )。
(1)红色 (2) 花 (3) 树叶
19.“海上生明月,( 3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 (2)天下 (3) 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1 )的《别董大》。
(1)高适 (2)岑参 (3) 王昌龄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 2 )。
(1)李延年 (2)李龟年 (3) 崔九
2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 3 )的诗句。
(1)李煜、柳永 (2) 柳永、李清照(3) 李煜、李商隐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 根据本单元学到的知识填空。
1. 我国是一个( )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已经有( )的历史。
2.通过收集资料,我还知道了诗歌的分类。按题材分,可以分为( )、边塞诗、 诗、( 诗)和咏物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 )、格律诗和( 诗)。
3. 从古到今,我国涌现出屈原、( )、( 等许多伟大的诗人。我还知道外国的( )、( )等诗人。
4、“西江月”是( ),“夜行黄沙道中”是( ) 。
二、把古诗词名句与作者连在一起。
海内存知己 凌寒独自开 王 勃
夕阳无限好 天涯若比邻 王安石
迟日江山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墙角数枝梅 春风花草香 杜 甫
三、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诗经•采薇》描写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春夜喜雨》 ( )
3、苏小妹认为黄山谷加上的“舞”和“隐”两个字仍不够理想,但比苏东坡加的两个字要美。 ( )
4、“路转溪桥忽见”中“见”是出现的意思。 ( )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个诗句是描写秋天的。( )
四、按顺序排列下面词语。
1、诗经、元曲、唐诗、宋词
2、雨雪霏霏 赤日炎炎 凉风习习 杨柳依依
五、选择恰当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 。
A.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的《出塞》 C.杜牧的《江南春》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出自 的诗。( )
A.苏轼 B.文天祥 C.李白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出自 的《春夜喜雨》。( )
A.白居易 B.辛弃疾 C.杜甫
4、“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晓”的意思是( )。
A.使人知道 B.天刚亮的时候 C.晓得,知道,懂得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
A.因为 B.坐下 C.座位
我能灵活地运用古诗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来劝他:“ 。”
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 的诗句: 。
3、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4、当我们浪费粮食里,老爷爷经常会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 。”
七、我向大家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叫 。
我还能把它默写出来呢:
我推荐的理由是:
八、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对诗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一、阅读(一)。
错评咏花诗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后来,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他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他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讥讽( ) 感慨( )
2、“桃花始盛开”是怎样的景象?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2、文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的“一失”指的是 。
3、 沈括是怎样发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白居易的呢?请用“—”划出来。
4、 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阅读(二)
晚唐诗人郑谷,( )诗写得好,( )为人谦逊,所以人们乐于向他请教。“一字之师”说的就是他与诗僧齐已的故事。
某年冬天,齐已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郑谷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十分赞赏,但他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他对齐已说:花开枝头,总有时间先后,只是人们不觉察,才误以为数枝同时开放。从诗题《早梅》来说,‘数枝梅’已不为早,不如改为‘一枝开’。”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1、 为短文加个小标题写在横线上。
2、 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 用“—”画出郑谷改字的理由。
4、 把“数枝”改为“一枝”好在哪里呢?结合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5、 你认为郑谷和齐已分别是怎么样的人呢?
郑谷:
齐已:
6、在修改作文中你有没有因一两个字而伤脑筋呢?你认为有这样的必要吗?
第三部分:习作积累与运用
一、 小练笔。
走过《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综合学习活动,请你谈谈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还可以谈谈此次活动的不足和改进的建议。(50字以上)
二、笔下生花。
我们搜集阅读了许多诗歌,想想他们是怎样把自己的感受用诗歌表达出来的,然后让我们也试着用一首诗来写写生活。
(望能大胆想象,写出自己的情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必答题:答对1题得10分。
1、诗经共有多少篇?
2、《诗经 采薇》中的“今我来思”中的“思”是什么意思?
3、《春夜喜雨》中的哪一句诗是诗人想到的?
4、《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天净沙 秋》哪一句使诗中的静景转为动景?
6、《白桦》的作者是谁?
7、你觉得古代诗与现代诗歌有哪些区别?
8、《春夜喜雨》一诗中,“随风潜入夜”的“潜”是什么意思?
9、《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的“社林”是什么意思?
10、《天净沙 秋》中的“天净沙”是什么?
11、请背诵一首友情诗。
12、填空:( ),家祭无忘告乃翁。
13、诗仙是谁?
14、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1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 )
1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哪句诗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17、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哪句诗?
1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A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19、 “海上生明月,( )共此时 (1)天地 (2)天下(3)天涯
20、说出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
21、《游子吟》中的“寸草”比喻什么?
22、《游子吟》中的“三春晖”比喻什么?
23、歌咏春柳如丝,细叶如裁的诗句是什么?
24、描绘雪天垂钓图的诗句是什么?
2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A因为 B坐下 C座位
二、抢答题:答对1题得10分,答错扣10分
1、《春夜喜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背一首与夏天有关的诗。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指谁?
4、背出表现诗人喜爱菊花的诗句。
5、背出四句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6、背一首与秋天有关的诗。
7、《春夜喜雨》中的“润物”是什么意思?
8、背诵《示儿》
9、背诵王昌龄的《出塞》
10、“小李杜”是谁
1、诗经共有多少篇?
2、《诗经 采薇》中的“今我来思”中的“思”是什么意思?
3、《春夜喜雨》中的哪一句诗是诗人想到的?
4、《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天净沙 秋》哪一句使诗中的静景转为动景?
6、《白桦》的作者是谁?
7、你觉得古代诗与现代诗歌有哪些区别?
8、《春夜喜雨》一诗中,“随风潜入夜”的“潜”是什么意思?
9、《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的“社林”是什么意思?
10、《天净沙 秋》中的“天净沙”是什么?
11、请背诵一首友情诗。
12、填空:( ),家祭无忘告乃翁。
13、诗仙是谁?
14、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1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 )
1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哪句诗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17、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哪句诗?
1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A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19、 “海上生明月,( )共此时 (1)天地 (2)天下(3)天涯
20、说出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
21、《游子吟》中的“寸草”比喻什么?
22、《游子吟》中的“三春晖”比喻什么?
23、歌咏春柳如丝,细叶如裁的诗句是什么?
24、描绘雪天垂钓图的诗句是什么?
2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A因为 B坐下 C座位
二、抢答题:答对1题得10分,答错扣10分
1、《春夜喜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背一首与夏天有关的诗。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指谁?
4、背出表现诗人喜爱菊花的诗句。
5、背出四句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6、背一首与秋天有关的诗。
7、《春夜喜雨》中的“润物”是什么意思?
8、背诵《示儿》
9、背诵王昌龄的《出塞》
10、“小李杜”是谁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 (2)伤悲 (3)忧伤
1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3) 似曾相识燕归来
13.《七步诗》的作者是(1)。
(1)曹植 (2)曹丕 (3)曹操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
(1)阴山 (2)边关 (3)燕山
1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2)。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1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
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 (2)汗青 (3)汗清
1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
(1)因为 (2)坐下 (3)座位
2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
(1)多少楼台烟波中 (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
2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
(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
2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
(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
2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
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
(1)春色 (2)梨花 (3)雪景
2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2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
2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2)的词句。
(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
2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2)。
(1)红色 (2)花 (3)树叶
29.“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 (2)天下 (3)天涯
3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
(1)高适 (2)岑参 (3)王昌龄
3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
(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
3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
(1)李煜、柳永 (2)柳永、李清照 (3)李煜、李商隐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 (2)伤悲 (3)忧伤
1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3) 似曾相识燕归来
13.《七步诗》的作者是(1)。
(1)曹植 (2)曹丕 (3)曹操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
(1)阴山 (2)边关 (3)燕山
1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2)。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1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
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 (2)汗青 (3)汗清
1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
(1)因为 (2)坐下 (3)座位
2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
(1)多少楼台烟波中 (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
2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
(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
2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
(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
2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
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
(1)春色 (2)梨花 (3)雪景
2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2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
2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2)的词句。
(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
2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2)。
(1)红色 (2)花 (3)树叶
29.“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 (2)天下 (3)天涯
3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
(1)高适 (2)岑参 (3)王昌龄
3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
(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
3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
(1)李煜、柳永 (2)柳永、李清照 (3)李煜、李商隐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481552.html?si=9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 (2)伤悲 (3)忧伤
1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3) 似曾相识燕归来
13.《七步诗》的作者是(1)。
(1)曹植 (2)曹丕 (3)曹操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
(1)阴山 (2)边关 (3)燕山
1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2)。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1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
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 (2)汗青 (3)汗清
1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
(1)因为 (2)坐下 (3)座位
2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
(1)多少楼台烟波中 (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
2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
(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
2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
(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
2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
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
(1)春色 (2)梨花 (3)雪景
2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2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
2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2)的词句。
(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
2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2)。
(1)红色 (2)花 (3)树叶
29.“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 (2)天下 (3)天涯
3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
(1)高适 (2)岑参 (3)王昌龄
3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
(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
3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
(1)李煜、柳永 (2)柳永、李清照 (3)李煜、李商隐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 (2)伤悲 (3)忧伤
1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3) 似曾相识燕归来
13.《七步诗》的作者是(1)。
(1)曹植 (2)曹丕 (3)曹操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
(1)阴山 (2)边关 (3)燕山
1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2)。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1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
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 (2)汗青 (3)汗清
1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
(1)因为 (2)坐下 (3)座位
2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
(1)多少楼台烟波中 (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
2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
(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
2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
(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
2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
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
(1)春色 (2)梨花 (3)雪景
2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2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
2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2)的词句。
(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
2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2)。
(1)红色 (2)花 (3)树叶
29.“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 (2)天下 (3)天涯
3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
(1)高适 (2)岑参 (3)王昌龄
3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
(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
3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
(1)李煜、柳永 (2)柳永、李清照 (3)李煜、李商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