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般若?佛教的般若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仅仅是般若这个词汇的定义,否则直接百度百科了,而是其在实相修行上的深意和指导... 不仅仅是般若这个词汇的定义,否则直接百度百科了,而是其在实相修行上的深意和指导 展开
 我来答
黄昏的道标
2012-04-10 · TA获得超过58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9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7万
展开全部
无上智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9-03-25
展开全部

般若 意思

人和人之间的区别是因为般若。般若就是智慧。如果一个人没有智慧的话,活在这个世界上会很痛苦。越是没有智慧的人,越是没有般若。有智慧才能够解决问题。我们要能够解释宇宙万物的现象。科学家是先得智,这种智慧是生出来就有的。

先得智是自己前世所修的因,所得到的智慧。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生来就很聪明,而有些人生来就很笨。

很多听众会问:白话佛 法的究竟意义所在?白话佛 法就是用佛法的理论指导我们现实的日常生活,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面 临的各种问题。佛法要用在人们的现实生活当中,要学以致用。有些听众学佛已经很多年了,有一定的基础。

而有些听众,则刚开始学佛、念经。所以台长选题时会由浅入深,有所兼顾的。

台长首先给大家讲讲佛法对宇宙的理解。很多人以为信佛是年龄大的人的事情。其实信佛是宇宙间的一个大真 理。从信佛到完全开悟,就是大觉圆 满,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为佛菩萨。学佛法就是要理解宇宙人生的真 相,理解了宇宙空间的运作之后,得到的就是智慧。有些听众问我:“学佛法是为了什么呢?”我告诉你们,学佛法,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求平安、身 体好。学佛法的最终目的是要得到大智慧。只有有了智慧,才能够断烦恼、破无明。

佛菩萨把我们人道称为烦恼道。人从出生开始就有烦恼,比如身 体不好了,家里钱不够用了,孩子的教育培养等,各种烦恼会伴随着人的一辈子。学佛法就是帮助我们开智慧、断烦恼、破无明。

和尚和尼姑修的是出世法,台长教的这个法 门就是让大家把在人间的生活过得更好。要记住人类思维的最高境界就是智慧。

人和人之间的区别是因为般若。般若就是智慧。如果一个人没有智慧的话,活在这个世界上会很痛苦。越是没有智慧的人,越是没有般若。有智慧才能够解决问题。我们要能够解释宇宙万物的现象。科学家是先得智,这种智慧是生出来就有的。先得智是自己前世所修的因,所得到的智慧。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生来就很聪明,而有些人生来就很笨。

对宇宙空间的理解,要看万有现象。什么叫万有现象?所有的现象已经存在了,只需要去理解而已。比如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前,这个定律已经是存在的了。我们现在学佛,实际上,佛早就是存在的,只不过是把佛法的理论和我们的生活融合在一起,把佛法的理论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

现在是末法时期,人必须学佛修行,修行才能解脱,唯有念佛才能得 度众生,才能得 度生死。念佛和放生有关系。佛菩萨劝导我们要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名为佛性。大慈大悲的人一定具有佛性。例如:当一个人 大慈大悲的时候,佛性才会出来。当一个人很凶、做坏事时,就没有佛性。当小孩子捉弄人、欺 骗人时,也是没有佛性的。

慈即如来,如来即慈。每个人都有慈悲心,人之初,性本善,说的就是慈悲心。

佛菩萨在经 文中说到:慈悲心是一切安乐之因缘。多想想别人是好人,自己的心才能够得到平安、快乐。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有慈悲心。佛法以菩提心为正因,菩提心就是慈善心,所学的佛法有慈悲心时,才是正确的因果、正确的因缘。大家跟台长学佛法,台长总是教大家与人为善、大慈大悲,教大家放生、救 度众生等。这是何等的慈悲啊!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四十九年,悟出原来一切众生皆具佛性。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良心就是人的本性,就是人的慈悲心。我们学佛的人要懂这个道理。

佛菩萨在经 文中说到:菩萨应生佛性孝顺慈悲,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如果一个人具有善良的心、慈悲的心,这个人就是菩萨的化身。要常生佛性,如孝顺、慈悲等。慈是人的本性,悲悯众生是根性。帮助别人、乐善好施可以得到幸福和快乐,即助人为乐。

佛心者,大慈悲是也。当我们的心是佛菩萨的心时,我们就是很慈悲的人。慈悲是缘,是无缘慈。我们学佛、学菩萨,不要说有缘慈,无缘慈悲才是真正伟大的大慈大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繁星流动0089
2012-04-10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858
采纳率:38%
帮助的人:2143万
展开全部
《般若经》
大乘经典的成立,据学者推定,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至后一世纪之间,但是其中以何者为最古,则难以判断。但是阐述大乘经典的基本教理,以确立其思想立场的功绩,则应归之于〈般若经〉。
《般若经》,现以玄奘所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卷)为首,庞大的分量与多数的种类是众所周知。其中最近于原型的是《八千颂般若》(小品般若)。据推论,将其渐次增广而成的是《一万八千颂》、《二万五千颂》(罗什译〈大品般若〉)《十万颂》等,另一方面,述其精华,或以经中之一主题而作成的是小部般若经类(例如:《金刚般若经》、《文殊般若经》、《般若心经》或《般若‧理趣分》等),玄奘所译的六百卷则当是最后的集大成者。
《般若经》以说六波罗蜜中最后且最基本的般若波罗蜜为主,将菩萨实践的究极置之于此。般若波罗蜜所开显的真理,是以「无所得‧空」表现的。所谓空,不过原来所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缘起法则的新表现名词。这一主张的内容之意涵,可以是对有部等传统佛教所主张的「法体实有说」的反驳。从敎理上考察,是用以对抗旧传佛教所传经典,而确立新经典权威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但只靠在家的信徒力量是不能承担此一大事,所以可以推想也许有旧来属于部派佛教而抱不满的出家众曾参与其事。
又,《般若经》自述:「兴起于南方,而广布西北。」但如上述,与有部的对抗,是可推知该经原形之成立处是在北印度。

参考资料: 许楚群《略述印度佛教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