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皮蝽。
麻皮蝽属于半翅目,蝽科的一种昆虫。分布于中国的内蒙古、辽宁,陕西、四川、云南,广东、海南,沿海各地及台湾,黄河以南密度较大;寄主有苹果、枣、沙果、李、山楂、梅、桃、杏、石榴、柿、海棠、板栗、龙眼、柑橘、杨、柳、榆等及林木植物。
刺吸枝干、茎、叶及果实汁液,枝干出现干枯枝条;茎、叶受害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提前脱落;果实被害后,出现畸型或猴头果,被害部位常木栓化,失去食用价值,对产量及品质有很大损失。
生活史及习性
此虫河北、山西1年发生1代,江西2代,均以成虫子枯枝落叶下、草丛中、树皮裂缝、梯田堰坝缝、围墙缝等处越冬。次春寄主萌芽后开始出蛰活动危害。山西太谷5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此时可见到若虫,7~8月间羽化为成虫。
据江西南昌报道:越冬成虫3月下旬开始出现,4月下旬至7月中旬产卵,第1代若虫5月上旬至7月下旬孵化,6月下旬至8月中旬初羽化;第2代7月下旬初至9月上旬孵化,8月底至10月中旬羽化。均危害至秋末陆续越冬。
成虫飞翔力强,喜于树体上部栖息危害,交配多在上午,长达约3h。具假死性,受惊扰时会喷射臭液(其成分为:2-可溶性环己烯巴比妥(2-hexenal),2-辛醇(2-octe-nal),2-葵烯酰(2-decenal)等。)但早晚低温时常假死坠地,正午高温时则逃飞。
有弱趋光性和群集性,初龄若虫常群集叶背,2、3龄才分散活动,卵多成块产于叶背,每块约12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