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红雪莲》是改编自苏格兰民歌,这首民歌叫什么名字?
展开全部
每次与洪启的对话,总能让我重新看到他不断丰富的内心世界,那些故事总是让我为之神往,这次归来的洪启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他手中多了一张十二年的心血凝结音乐专辑——《红雪莲》,记得洪启一年前曾经也给我说过,我们做音乐的,不出作品是很难让人信服的。没想到一年的时间倏忽而过,他就捧着自己的专辑,虔诚地的递给了我,我很感动他当初言出必行的君子风范,除了感动,我还知道洪启真的不容易,十几年漂泊大半个中国的采风经历,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想和我说。
问:洪启,首先祝贺你,通过十二年的艰苦艺术实践,你的《红雪莲》终于诞生了,是为自己圆一个梦吗?还是想给长期以来支持你的朋友一个交代呢?
答:感谢你的关注,《红雪莲》是我从事音乐创作十二年来的第一张个人作品集,谈不上为谁交代,只是觉得写了那么多年歌,应该有个系统的东西拿出来,圆梦的成分更大一些。
答:感谢你的关注,《红雪莲》是我从事音乐创作十二年来的第一张个人作品集,谈不上为谁交代,只是觉得写了那么多年歌,应该有个系统的东西拿出来,圆梦的成分更大一些。
答:感谢你的关注,《红雪莲》是我从事音乐创作十二年来的第一张个人作品集,谈不上为谁交代,只是觉得写了那么多年歌,应该有个系统的东西拿出来,圆梦的成分更大一些。
问:《红雪莲》我反复聆听不下十遍,越听越感动,而且每一次听的感悟都不相同,你把歌词写得这么穿透人心,当初你的灵感是怎么来的?
答:这首歌曲的原型是一首苏格兰传统民歌,在西方流传着不下五十个版本,我在1992年偶然听到了澳大利亚女歌手缇娜·劳顿演唱的一个版本,就尝试着填写出了这首歌词,最初的灵感来自于年少的我内心中对美好爱情的无限向往。
问:听着你的专辑,我觉得非常适合在周围无人打搅的情况屏气凝神的来听,最好带上一副耳机听,只有这样旋律和歌词的每个动情点可以轻而易举击溃我们冷漠的心房,你对广大歌迷欣赏这张专辑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答:我在创作歌曲时非常注重歌曲的意境和情怀,这是歌曲成立的根本意义。我喜欢优美、自然、好听的旋律,注重歌词的内涵与人文关怀。我希望关注我这张唱片的朋友更多从文化而不是娱乐的角度来听其中的歌曲。
问:在歌词中,我熟悉的看到“大地、故乡、山岗、阳光、流浪、泪水”等等字眼,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些词组,是不是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说说这方面的情况吧。
答:有关的。大地是生命的基础,故乡是人的家园,而只有站在山岗之上我们的视线才会更远,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我们才能感觉到温暖。流浪是一个男人成长的必修课,泪水是感情最珍贵的体现。我的歌词创作,正是由这些丰富而真切的情怀构成的。
问:我记不清谁以前说过这样一句话:“很多男人长大的做的每件事,都和童年的生活经历有关”,你对这句话怎么看?
答:童年是人生最美妙的时刻,我的童年处在被无限关爱的阶段,一切事物在这个时期都是朦朦胧胧的,我依稀记得毛主席逝世时大人胸前的白花,玉米面糊糊、露天电影、冰车、铁道、泡泡糖、过家家、木头手枪等事物和场景,这些场景构成了我的童年,影响着我的成长。
问:你的每首歌几乎都是浅吟低唱,听上去非常安静,没有了都市的嘈杂和喧嚣,而且音乐配器也非常简单,这样做不担心会脱离年轻人欣赏音乐的习惯吗?
答:年轻人从来没有拒绝欣赏浅吟低唱的安静的音乐,只是这个社会的音乐环境被“时尚”这个词眼所迷惑。我不反感潮流,但我不喜欢机械的、只注重感官刺激的、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所谓的“另类”的音乐。 简约是我的音乐审美,是我的歌曲的唯一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自古而来,且永远不会过时。我曾在一篇乐评中看到这样一段文字,“身处流行音乐的大潮中,总有一天你会觉得,你对那些无病呻吟的歌词已经厌倦了;你对那些那些虚假的风花雪月也厌倦了;你对歌曲中的那些暴力和色情厌倦了;你对那些很专业或者很糟糕的没有个性的演唱也厌倦了。这时候,你可以回过头来,寻找一些真诚而有个性的,简单而附着灵魂的音乐来听。”
问:在多次接触中,你反复提到了鲍勃·迪伦这位美国民歌之父,对于他给你的影响我已经感觉到了,他究竟给了你怎样的力量?
答:04年末,美国著名的老牌杂志《滚石》将鲍勃·迪伦的《likearollingstone》评为“历史上最伟大的500首歌曲”中的第一位。我们周围很多人可能会很奇怪,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麦克·杰克逊?不是麦当娜?不是小甜甜?这个鲍勃·迪伦是何方神圣?美国著名作家查尔斯·莫里斯在他的历史著作《激情年代》一书中将六十年代的美国称之为“激情十年”,而最能代表这十年的艺术家则当属鲍勃·迪伦了。作为战后整整一代人(babyboomers)的精神代言人,迪伦创作了大量极具史诗性的流行音乐诗篇。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都是简单质朴的民谣,这里面其实说明了美国人对民歌文化的尊重。
问:专辑的第一首歌就是《回乡之路》,看来故乡对你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新疆丰厚的音乐资源给了你怎样的滋养,在专辑中那些方面是体现了故乡的情结。
答:《回乡之路》是诗人北野的诗作,收录于他的诗集《马嚼夜草的声音》。正如乐评人王小峰所说,“洪启是一个常常以四海为家的人,以流浪为生活,在生活中流浪,所以很多词句都是在描述着归途或出发……”。新疆音乐给我的滋养主要是情怀,这片土地上的音乐资源实在是太丰厚了,我学习不了所有的形式,也读不了所有的内容,但这些音乐的情怀是一致的,那就是“感伤”、“质朴”、“简明”、“流畅”和“真切”,这些我继承下来了。
问:翻唱现在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次你只翻唱了一首《送别》,为什么会选择这首歌来翻唱呢,《送别》看来你自己也一定非常喜欢,你想唱出什么样的感觉呢?
答:翻唱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关键是要适合。唱《送别》是因为我觉得当下中国在搞歌曲创作的人,都应该好好听听这首歌,真正的汉语歌曲应是这样的标准,与西方歌曲的结合,也该是这样的标准。我的处理方式很简单,严循按字行腔之准则,情感丰富间不失含蓄。
问:我们来说说爱情吧,呵呵,在每首歌之间,我隐约觉得你对爱情似乎是个悲观主义者,我这么感觉对吗,你好象有所期待又有些担忧,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我的理解有误。
答:呵呵,爱情是一个太大的话题,在现实生活中却又无处不在。卖的好的唱片大多是情歌,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一定是言情剧,人们在各种媒介上讨论爱情,表白爱情,都说明爱情是人类生活的最大渴望。我的歌里歌颂真正的爱情、有意义的爱情、永恒的爱情。悲观的情结是因为我感受到真正的爱情在这个时代真是太罕见了!
问:友情,对,是友情,我发现你周围有非常多的仗义的好朋友,你是如何交到这些好朋友的,他们对这张《红雪莲》音乐专辑的诞生帮助有多大,说说你的朋友吧!
答:我的朋友遍及天涯海角,这个年代朋友实在是太重要的,这个问题我们要谈可能一个月都谈不完,但我要说的是,没有这些朋友,就没有《红雪莲》这张唱片。
问:你出生在维吾尔族家庭,却在汉族人家庭中长大,这种传奇的经历,多年后回过头去看,你有怎样的心理感悟和大家共享?
答:这个特殊的成长背景让我一生受用,从小的生活背景让我对维汉文化兼收并蓄,这对我的创作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生活中的我激进而不狭隘,喜欢独立思考,音乐上的天赋来自我的血统,而文化上的积淀则来自生长的空间。
问:再次祝贺《红雪莲》专辑在新疆的正式发行,并希望你的专辑大卖,现在想对你对你的歌迷和新丝路各位网友说些什么心里话呢?
答:谢谢,感谢新丝路热线长久以来对我的支持和关爱,我是一个老网虫了,和所有新丝路的网友一样,都是新丝路热线坚定不移的支持者。我希望能和新丝路热线展开更多的合作,通过互联网这条信息时代的康庄大道,一起为新疆新时期新音乐的发展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问:洪启,首先祝贺你,通过十二年的艰苦艺术实践,你的《红雪莲》终于诞生了,是为自己圆一个梦吗?还是想给长期以来支持你的朋友一个交代呢?
答:感谢你的关注,《红雪莲》是我从事音乐创作十二年来的第一张个人作品集,谈不上为谁交代,只是觉得写了那么多年歌,应该有个系统的东西拿出来,圆梦的成分更大一些。
答:感谢你的关注,《红雪莲》是我从事音乐创作十二年来的第一张个人作品集,谈不上为谁交代,只是觉得写了那么多年歌,应该有个系统的东西拿出来,圆梦的成分更大一些。
答:感谢你的关注,《红雪莲》是我从事音乐创作十二年来的第一张个人作品集,谈不上为谁交代,只是觉得写了那么多年歌,应该有个系统的东西拿出来,圆梦的成分更大一些。
问:《红雪莲》我反复聆听不下十遍,越听越感动,而且每一次听的感悟都不相同,你把歌词写得这么穿透人心,当初你的灵感是怎么来的?
答:这首歌曲的原型是一首苏格兰传统民歌,在西方流传着不下五十个版本,我在1992年偶然听到了澳大利亚女歌手缇娜·劳顿演唱的一个版本,就尝试着填写出了这首歌词,最初的灵感来自于年少的我内心中对美好爱情的无限向往。
问:听着你的专辑,我觉得非常适合在周围无人打搅的情况屏气凝神的来听,最好带上一副耳机听,只有这样旋律和歌词的每个动情点可以轻而易举击溃我们冷漠的心房,你对广大歌迷欣赏这张专辑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答:我在创作歌曲时非常注重歌曲的意境和情怀,这是歌曲成立的根本意义。我喜欢优美、自然、好听的旋律,注重歌词的内涵与人文关怀。我希望关注我这张唱片的朋友更多从文化而不是娱乐的角度来听其中的歌曲。
问:在歌词中,我熟悉的看到“大地、故乡、山岗、阳光、流浪、泪水”等等字眼,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些词组,是不是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说说这方面的情况吧。
答:有关的。大地是生命的基础,故乡是人的家园,而只有站在山岗之上我们的视线才会更远,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我们才能感觉到温暖。流浪是一个男人成长的必修课,泪水是感情最珍贵的体现。我的歌词创作,正是由这些丰富而真切的情怀构成的。
问:我记不清谁以前说过这样一句话:“很多男人长大的做的每件事,都和童年的生活经历有关”,你对这句话怎么看?
答:童年是人生最美妙的时刻,我的童年处在被无限关爱的阶段,一切事物在这个时期都是朦朦胧胧的,我依稀记得毛主席逝世时大人胸前的白花,玉米面糊糊、露天电影、冰车、铁道、泡泡糖、过家家、木头手枪等事物和场景,这些场景构成了我的童年,影响着我的成长。
问:你的每首歌几乎都是浅吟低唱,听上去非常安静,没有了都市的嘈杂和喧嚣,而且音乐配器也非常简单,这样做不担心会脱离年轻人欣赏音乐的习惯吗?
答:年轻人从来没有拒绝欣赏浅吟低唱的安静的音乐,只是这个社会的音乐环境被“时尚”这个词眼所迷惑。我不反感潮流,但我不喜欢机械的、只注重感官刺激的、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所谓的“另类”的音乐。 简约是我的音乐审美,是我的歌曲的唯一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自古而来,且永远不会过时。我曾在一篇乐评中看到这样一段文字,“身处流行音乐的大潮中,总有一天你会觉得,你对那些无病呻吟的歌词已经厌倦了;你对那些那些虚假的风花雪月也厌倦了;你对歌曲中的那些暴力和色情厌倦了;你对那些很专业或者很糟糕的没有个性的演唱也厌倦了。这时候,你可以回过头来,寻找一些真诚而有个性的,简单而附着灵魂的音乐来听。”
问:在多次接触中,你反复提到了鲍勃·迪伦这位美国民歌之父,对于他给你的影响我已经感觉到了,他究竟给了你怎样的力量?
答:04年末,美国著名的老牌杂志《滚石》将鲍勃·迪伦的《likearollingstone》评为“历史上最伟大的500首歌曲”中的第一位。我们周围很多人可能会很奇怪,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麦克·杰克逊?不是麦当娜?不是小甜甜?这个鲍勃·迪伦是何方神圣?美国著名作家查尔斯·莫里斯在他的历史著作《激情年代》一书中将六十年代的美国称之为“激情十年”,而最能代表这十年的艺术家则当属鲍勃·迪伦了。作为战后整整一代人(babyboomers)的精神代言人,迪伦创作了大量极具史诗性的流行音乐诗篇。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都是简单质朴的民谣,这里面其实说明了美国人对民歌文化的尊重。
问:专辑的第一首歌就是《回乡之路》,看来故乡对你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新疆丰厚的音乐资源给了你怎样的滋养,在专辑中那些方面是体现了故乡的情结。
答:《回乡之路》是诗人北野的诗作,收录于他的诗集《马嚼夜草的声音》。正如乐评人王小峰所说,“洪启是一个常常以四海为家的人,以流浪为生活,在生活中流浪,所以很多词句都是在描述着归途或出发……”。新疆音乐给我的滋养主要是情怀,这片土地上的音乐资源实在是太丰厚了,我学习不了所有的形式,也读不了所有的内容,但这些音乐的情怀是一致的,那就是“感伤”、“质朴”、“简明”、“流畅”和“真切”,这些我继承下来了。
问:翻唱现在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次你只翻唱了一首《送别》,为什么会选择这首歌来翻唱呢,《送别》看来你自己也一定非常喜欢,你想唱出什么样的感觉呢?
答:翻唱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关键是要适合。唱《送别》是因为我觉得当下中国在搞歌曲创作的人,都应该好好听听这首歌,真正的汉语歌曲应是这样的标准,与西方歌曲的结合,也该是这样的标准。我的处理方式很简单,严循按字行腔之准则,情感丰富间不失含蓄。
问:我们来说说爱情吧,呵呵,在每首歌之间,我隐约觉得你对爱情似乎是个悲观主义者,我这么感觉对吗,你好象有所期待又有些担忧,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我的理解有误。
答:呵呵,爱情是一个太大的话题,在现实生活中却又无处不在。卖的好的唱片大多是情歌,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一定是言情剧,人们在各种媒介上讨论爱情,表白爱情,都说明爱情是人类生活的最大渴望。我的歌里歌颂真正的爱情、有意义的爱情、永恒的爱情。悲观的情结是因为我感受到真正的爱情在这个时代真是太罕见了!
问:友情,对,是友情,我发现你周围有非常多的仗义的好朋友,你是如何交到这些好朋友的,他们对这张《红雪莲》音乐专辑的诞生帮助有多大,说说你的朋友吧!
答:我的朋友遍及天涯海角,这个年代朋友实在是太重要的,这个问题我们要谈可能一个月都谈不完,但我要说的是,没有这些朋友,就没有《红雪莲》这张唱片。
问:你出生在维吾尔族家庭,却在汉族人家庭中长大,这种传奇的经历,多年后回过头去看,你有怎样的心理感悟和大家共享?
答:这个特殊的成长背景让我一生受用,从小的生活背景让我对维汉文化兼收并蓄,这对我的创作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生活中的我激进而不狭隘,喜欢独立思考,音乐上的天赋来自我的血统,而文化上的积淀则来自生长的空间。
问:再次祝贺《红雪莲》专辑在新疆的正式发行,并希望你的专辑大卖,现在想对你对你的歌迷和新丝路各位网友说些什么心里话呢?
答:谢谢,感谢新丝路热线长久以来对我的支持和关爱,我是一个老网虫了,和所有新丝路的网友一样,都是新丝路热线坚定不移的支持者。我希望能和新丝路热线展开更多的合作,通过互联网这条信息时代的康庄大道,一起为新疆新时期新音乐的发展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