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加急!!!求800字作文!!1《假日生活》,2谈谈服饰,3我知道的风俗,4谈谈美食
这一共4个题目的作文,写的不要太有文采的,一般化就行了,最好不要网上抄的,要抄也是那种一般不会被找到的作文,急啊急啊!!!!麻烦发到邮箱1073508621@qq.com...
这一共4个题目的作文,写的不要太有文采的,一般化就行了,最好不要网上抄的,要抄也是那种一般不会被找到的作文,急啊急啊!!!!麻烦发到邮箱1073508621@qq.com
多谢多谢啊!!!!!!满意的话再加分的哈~~~ 展开
多谢多谢啊!!!!!!满意的话再加分的哈~~~ 展开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假日生活》
现在正式是我盼望已久的十一黄金周。本来,在我的想象中,这将是个欢乐无比的假期。毕竟开学到现在已经没有痛痛快快地睡过懒觉了。我将在这宝贵的7天里,好好地过把瘾。 也许老天有眼,也许天赐良机,老师布置的作业少之又少,简单之又简单。我在国庆那天已经把作业全部消灭了,而且那么轻松。几天下来,由于没有外出旅游的安排,我就是在这土生土长的邵武也要玩得痛快。然而,想象和现实差远了…… 早上我依然改不了早起的习惯。吃完早饭,我独自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可电视一点趣味都没有,就好象没有味道的水一样,令人生烦。我怀着气愤的心情关掉电视,恨不得一口把它吃了。不知不觉中,我走进了书房。我习惯性地打开书柜。尘埃中,那一本本整整齐齐的老书展现在我眼前。我随手一抽,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是幸运儿,它正等待被我获取知识。然而平日爱好和向往于校园文学小说的我压根不会理睬它。我超级无聊地关掉了书柜。 我四处寻找可以供我把玩的东西,但都没有一样能满足我的需要。天!我感叹道。这个假期怎么这么没运气,如此无聊!还有好几天哩,我该怎么熬?我无可奈何地用双手捂着脸,脑中一片空白。看着加了锁的电脑箱,我的心凉了。 我躺在冰凉的地板上。尽管平日这地板是我的好朋友,因为它能带给我冷静的心情。但由今天看来,这地板也是无聊的,那么刚硬,没有一丝柔情。我仰望墙上古老的时钟,滴答滴答的响声使我感觉到度日如年。心感觉特别闷,恨不得要发泄,可发泄对象是什么?! 我拿起电话找朋友们玩。可电话那头不是传来可恶的“嘟嘟”声就是传来朋友已经去旅游的消息。我恨,老师的作业为什么那么少,我的假期为什么那么无聊? 我渴望回到那个欢声笑语的校园;我渴望回到那个琅琅书声的课堂;我渴望遇见那些知心友好的朋友;我渴望重新背起那个繁重的书包……尽管上学的日子是辛苦的,是劳累的,但起码,它是充实的。 我吐了吐舌头,闭起了眼睛……
2《谈谈服饰》
每年,爸爸妈妈总会在各个季节给我买几身衣服。看着柜子里琳琅满目的衣服,我忽然想:我的祖辈和爸爸妈妈以前的条件都没现在好,不知他们以前穿什么样的衣服?是不是也这么舒服、这么漂亮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拿出一大叠照片。翻着翻着,一张4寸黑白照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张全家照。照片中的外婆四十出头,穿着银灰色的薄呢小西装,里面配黑色圆领毛衣和白的确良衬衫,白衬衫领子翻在毛衣上。外公站在最后面,跟外婆类似,也穿着黑色的背心配白色的衬衫,工工整整地系着领带。外公看起来又年轻又时髦。好像那个年代很流行穿白衬衫,我发现旁边的舅舅、姨妈都穿着白衬衫,并且里一层外一层的。妈妈告诉我,照片上一大家子的穿着基本上是外婆自己或叫人做的。因为要拍照片,一家人都把最好的衣服换上了。
我一边听妈妈讲过去的事,一边继续翻着照片。一会儿,翻出了一个年轻的帅小伙,那是我爸爸!瞧,我爸爸那时留着小分头,白白净净,看起来有些腼腆,他正在和同事们举杯祝贺呢!我爸爸穿着针织长袖,他的同事都穿着针织t恤衫,看起来很精神,裤子听说都是涤纶面料做的。虽然没有像全棉布料那么舒服,烫一下穿起来也很挺括的。那时全棉布料很少。咦,我爸爸和叔叔他们的腰间别着的是什么?妈妈告诉我,那叫bp机,现在早已被更加方便的手机取代了。原来如此!
接着,我又继续往下翻,一张看完木偶戏后我和同学们的合影呈现在我眼前。你瞧,我们穿着色彩缤纷的t恤衫、连衣裙,面料用的都是全棉,又美丽、又大方、又舒服。我们个个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真像是生活在大花园里翩翩起舞的蝴蝶。
我们现在的生活与以前相比真是大不相同了。一张照片,反映出了一个时代,当时的物质水平。高科技的发展快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时光在流逝,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在学校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祖国做更大的贡献,过更美好的生活,拍出更精彩的照片!
3《我知道的风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4《谈谈美食》
刚上学时,几乎每天早晨,妈妈都会问我,午餐想吃什么,我大多数时会说吃炸酱面,后来,妈妈就很少问了,也就约定俗成地吃炸酱面,它还真是百吃不厌。为什么炸酱面久吃不腻?原因就是“讲究”,非但是面条讲究,炸酱也很讲究,就是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炸酱可以不重样。做炸酱面可是妈妈的拿手饭啊!
炸酱面是家常便饭,听妈妈说自己做起来也比较方便。上周日,我忽然心血来潮,吵醒还没从睡梦中完全清醒过来的妈妈,决定让妈妈来教我做炸酱面。于是,我们去菜市场上买做炸酱面的佐料:瘦肉、萝卜、黄瓜、豆腐干、豆芽,以及葱伴侣的豆瓣酱。当然生大蒜也是必不可少的,吃着杀菌,还有大葱、姜末。回到家我就一阵风地鼓捣开了。我负责洗菜,我谨慎地切菜,虽然切不成黄瓜丝和萝卜丝,切得只比我的指头细一点,但是妈妈还是不停地鼓励我。妈妈在锅里倒上油,便开始炒肉。滚烫的油在铁锅里吱吱地唱着歌,比锅台高不了多少的我一个劲儿地躲闪着迸溅的油星。我翻动着肉丁和黄瓜,再把豆瓣酱倒进锅,一阵劈里啪啦的声音响过后,不一会儿就把炸酱做好了。我爱吃妈妈做的手擀面,面条切得粗细均匀。但我不喜欢吃过水的面,我又觉得挂面太没滋味儿了。那热气腾腾得面条拌上炸酱,味道真是好极了!我模仿着妈妈的样子把面条下到锅里,妈妈说手擀面不能煮得太软,否则就不筋道了。面条像翻滚的波浪一样,潮起潮落,几个来回,面条就煮好了。爸爸也下班了。全家人围着桌子吃着炸酱面时,桌上红黄绿白色香味俱全,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一家人喜滋滋地围着桌子吃着炸酱面,家庭的温馨在饭桌前流淌。
我心想,到了暑假,妈妈爸爸都忙着上班,我要经常为他们做既好吃又方便的炸酱面。
现在正式是我盼望已久的十一黄金周。本来,在我的想象中,这将是个欢乐无比的假期。毕竟开学到现在已经没有痛痛快快地睡过懒觉了。我将在这宝贵的7天里,好好地过把瘾。 也许老天有眼,也许天赐良机,老师布置的作业少之又少,简单之又简单。我在国庆那天已经把作业全部消灭了,而且那么轻松。几天下来,由于没有外出旅游的安排,我就是在这土生土长的邵武也要玩得痛快。然而,想象和现实差远了…… 早上我依然改不了早起的习惯。吃完早饭,我独自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可电视一点趣味都没有,就好象没有味道的水一样,令人生烦。我怀着气愤的心情关掉电视,恨不得一口把它吃了。不知不觉中,我走进了书房。我习惯性地打开书柜。尘埃中,那一本本整整齐齐的老书展现在我眼前。我随手一抽,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是幸运儿,它正等待被我获取知识。然而平日爱好和向往于校园文学小说的我压根不会理睬它。我超级无聊地关掉了书柜。 我四处寻找可以供我把玩的东西,但都没有一样能满足我的需要。天!我感叹道。这个假期怎么这么没运气,如此无聊!还有好几天哩,我该怎么熬?我无可奈何地用双手捂着脸,脑中一片空白。看着加了锁的电脑箱,我的心凉了。 我躺在冰凉的地板上。尽管平日这地板是我的好朋友,因为它能带给我冷静的心情。但由今天看来,这地板也是无聊的,那么刚硬,没有一丝柔情。我仰望墙上古老的时钟,滴答滴答的响声使我感觉到度日如年。心感觉特别闷,恨不得要发泄,可发泄对象是什么?! 我拿起电话找朋友们玩。可电话那头不是传来可恶的“嘟嘟”声就是传来朋友已经去旅游的消息。我恨,老师的作业为什么那么少,我的假期为什么那么无聊? 我渴望回到那个欢声笑语的校园;我渴望回到那个琅琅书声的课堂;我渴望遇见那些知心友好的朋友;我渴望重新背起那个繁重的书包……尽管上学的日子是辛苦的,是劳累的,但起码,它是充实的。 我吐了吐舌头,闭起了眼睛……
2《谈谈服饰》
每年,爸爸妈妈总会在各个季节给我买几身衣服。看着柜子里琳琅满目的衣服,我忽然想:我的祖辈和爸爸妈妈以前的条件都没现在好,不知他们以前穿什么样的衣服?是不是也这么舒服、这么漂亮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拿出一大叠照片。翻着翻着,一张4寸黑白照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张全家照。照片中的外婆四十出头,穿着银灰色的薄呢小西装,里面配黑色圆领毛衣和白的确良衬衫,白衬衫领子翻在毛衣上。外公站在最后面,跟外婆类似,也穿着黑色的背心配白色的衬衫,工工整整地系着领带。外公看起来又年轻又时髦。好像那个年代很流行穿白衬衫,我发现旁边的舅舅、姨妈都穿着白衬衫,并且里一层外一层的。妈妈告诉我,照片上一大家子的穿着基本上是外婆自己或叫人做的。因为要拍照片,一家人都把最好的衣服换上了。
我一边听妈妈讲过去的事,一边继续翻着照片。一会儿,翻出了一个年轻的帅小伙,那是我爸爸!瞧,我爸爸那时留着小分头,白白净净,看起来有些腼腆,他正在和同事们举杯祝贺呢!我爸爸穿着针织长袖,他的同事都穿着针织t恤衫,看起来很精神,裤子听说都是涤纶面料做的。虽然没有像全棉布料那么舒服,烫一下穿起来也很挺括的。那时全棉布料很少。咦,我爸爸和叔叔他们的腰间别着的是什么?妈妈告诉我,那叫bp机,现在早已被更加方便的手机取代了。原来如此!
接着,我又继续往下翻,一张看完木偶戏后我和同学们的合影呈现在我眼前。你瞧,我们穿着色彩缤纷的t恤衫、连衣裙,面料用的都是全棉,又美丽、又大方、又舒服。我们个个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真像是生活在大花园里翩翩起舞的蝴蝶。
我们现在的生活与以前相比真是大不相同了。一张照片,反映出了一个时代,当时的物质水平。高科技的发展快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时光在流逝,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在学校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祖国做更大的贡献,过更美好的生活,拍出更精彩的照片!
3《我知道的风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4《谈谈美食》
刚上学时,几乎每天早晨,妈妈都会问我,午餐想吃什么,我大多数时会说吃炸酱面,后来,妈妈就很少问了,也就约定俗成地吃炸酱面,它还真是百吃不厌。为什么炸酱面久吃不腻?原因就是“讲究”,非但是面条讲究,炸酱也很讲究,就是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炸酱可以不重样。做炸酱面可是妈妈的拿手饭啊!
炸酱面是家常便饭,听妈妈说自己做起来也比较方便。上周日,我忽然心血来潮,吵醒还没从睡梦中完全清醒过来的妈妈,决定让妈妈来教我做炸酱面。于是,我们去菜市场上买做炸酱面的佐料:瘦肉、萝卜、黄瓜、豆腐干、豆芽,以及葱伴侣的豆瓣酱。当然生大蒜也是必不可少的,吃着杀菌,还有大葱、姜末。回到家我就一阵风地鼓捣开了。我负责洗菜,我谨慎地切菜,虽然切不成黄瓜丝和萝卜丝,切得只比我的指头细一点,但是妈妈还是不停地鼓励我。妈妈在锅里倒上油,便开始炒肉。滚烫的油在铁锅里吱吱地唱着歌,比锅台高不了多少的我一个劲儿地躲闪着迸溅的油星。我翻动着肉丁和黄瓜,再把豆瓣酱倒进锅,一阵劈里啪啦的声音响过后,不一会儿就把炸酱做好了。我爱吃妈妈做的手擀面,面条切得粗细均匀。但我不喜欢吃过水的面,我又觉得挂面太没滋味儿了。那热气腾腾得面条拌上炸酱,味道真是好极了!我模仿着妈妈的样子把面条下到锅里,妈妈说手擀面不能煮得太软,否则就不筋道了。面条像翻滚的波浪一样,潮起潮落,几个来回,面条就煮好了。爸爸也下班了。全家人围着桌子吃着炸酱面时,桌上红黄绿白色香味俱全,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一家人喜滋滋地围着桌子吃着炸酱面,家庭的温馨在饭桌前流淌。
我心想,到了暑假,妈妈爸爸都忙着上班,我要经常为他们做既好吃又方便的炸酱面。
展开全部
每一个人的假日生活,都是截然不同的。过去的往事像一只只五彩的贝壳,时常被记忆的浪花冲上海岸,闪耀光芒。而其中的一只小贝克却是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当中,那就是——我在假日中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的上午,我准备去参加书法考级,我在准备东西,当我准备妥当准备走时,忽然想起来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我新买的毛笔,还没有泡开,我要怎么去写毛笔字?
我当时心里难过极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但是那时候时间已经不够了,我没有办法再这样迟疑不定了,我决定了我不管怎么样,我要去试试,说不定世界会出现奇迹,我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了考级的地点。
我骑车在路上,我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更是没有办法原谅自己的粗心大意。以至于我在路上差点就摔倒了。
感觉时间就像流水一样过去了,我很快到达了考场,但是那时几乎大家都已经在座位上等监考老师来了,一个个胸有成足的,可是只有我一个人,低着头,懊悔的在埋怨自己的粗心大意。这时,我的举动引起了我旁边同学的关注,那是一个与我素不相识的姐姐,我心想她是不可能帮我的,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她用柔和的语气对我说道:“你怎么了,是不舒服吗?”我听到了她那温柔的声音,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她给征服了,我说出了我自己的真心话,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部给那个姐姐说了一遍,结果那个姐姐二话不说就先把她自己的毛笔给我拿了过来,我刚像拒接她的好意,她却已经转身走出了我的视线中。我也不好意思回绝了,怀着感激的心情接受了她的好意。
时间刚刚好,在这时监考老师进来了,我那是已经是胸有成足了,接过考卷我写出了我认为我能够写的最好的字。结果正在我信心满满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那个姐姐把她的毛笔借给了我用,那她自己要怎么写那?怀着疑惑的心情我回头忘了一眼那个姐姐,她居然在用别人的毛笔在写字,而且看上去那个姐姐是多麽不习惯那支毛笔啊,那时我的心里不禁有一股暖流经过。
果然不出所料——我考上了,而那时我才知道那个姐姐是六年级写字最好的一个姐姐,可是她却因为我放弃了展现自己的机会,我听了之后心里面惭愧极了。看着这张书法考级的证书,我又想起了那位善良的姐姐。
我的假日生活多姿多彩,简直就是酸甜苦辣样样俱全。回忆我的假日生活,回忆我的童年。
风俗
又到端午 又祭屈原
初夏像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说笑就笑,说哭就哭。刚才还是艳阳满天,火红的太阳如同一个巨大的火球一般,刺辣辣地照着大地,热得奔走的人儿臭汗淋漓,不一会儿,天空中飘过几片乌云,空气闷热,转眼“哗哗哗”下起了雨。雨不见得很大,但是很密,飘飘扬扬。
哦,端午踏着舞步轻快地来了。
走过乡村,每家每户忙碌着,欢声笑语。一阵水汽从锅里漫开,那种醇醇的香味儿扑鼻而来。嗯,清香、诱人,那是粽香,浓浓的糯米味裹着淡淡的粽叶儿的清香。
来到城镇,蓄满水的河道上,有节奏的哨声、鼓声、呐喊声,响成一片,十几条龙舟荡漾在碧波里。龙舟上,十几个青壮汉子,挥舞着手中的浆,喊着号声,奋力向前进发。
众所皆知,端午的由来,起源于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虽说有些神化,但一位诗人,能够被人们近两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着实令人敬仰。
又到端午,又闻粽香,又见龙舟,又祭屈原。
美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吃越来越讲究了。大家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饱,而是要吃好。于是对食物的色、香、味儿的追求提高了,食物也随之改称为美食了。
我却认为美食究竟美还是不美,不能只看色、香、味儿,而是更应该注重其安全性和营养价值,同时要兼顾其营养成分的全面性与均衡性。
有人常吃路边的烧烤,认为这就是一种美食。可我不喜欢这种所谓的美食,因为我担心不卫生。网上说烧烤中含有亚硝酸盐、樱树油等。亚硝酸盐在人体中易跟蛋白质中的胺类物质结合,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在天然食物中含量极少,最易引起胃癌、食道癌和肝癌,也会引发鼻咽癌和膀胱癌。
也有人把膨化食品作为美食,而我却从来不吃。因为我听说其中含有危害健康的物质。网上说膨化食品通常含铅量比较高。铅能造成说注意力低下、记忆力差、多动,另外容易冲动、爱发脾气等等。
我向来对美食没有研究,我的饮食都是由我爱人来料理。她总是让我吃的东西不重样儿。每顿饭都做到有饭,有咸菜,有炖菜或汤。她做馒头时会同时用两种面,里面加上豆沙馅儿,外面再加上一个大红枣儿。我觉得这就是美食,吃得放心。煮饭或熬粥时,她会加入饭豆儿,燕麦,桂圆,他还会粗粮、细粮间隔着使用。这样一来,营养比较全面。我认为这也是一种美食。
总之,我觉得对美食的追求应该多注意安全性和营养价值,注意食用方法的科学合理,决不能甜了嘴,却伤了身。
那天的上午,我准备去参加书法考级,我在准备东西,当我准备妥当准备走时,忽然想起来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我新买的毛笔,还没有泡开,我要怎么去写毛笔字?
我当时心里难过极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但是那时候时间已经不够了,我没有办法再这样迟疑不定了,我决定了我不管怎么样,我要去试试,说不定世界会出现奇迹,我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了考级的地点。
我骑车在路上,我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更是没有办法原谅自己的粗心大意。以至于我在路上差点就摔倒了。
感觉时间就像流水一样过去了,我很快到达了考场,但是那时几乎大家都已经在座位上等监考老师来了,一个个胸有成足的,可是只有我一个人,低着头,懊悔的在埋怨自己的粗心大意。这时,我的举动引起了我旁边同学的关注,那是一个与我素不相识的姐姐,我心想她是不可能帮我的,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她用柔和的语气对我说道:“你怎么了,是不舒服吗?”我听到了她那温柔的声音,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她给征服了,我说出了我自己的真心话,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部给那个姐姐说了一遍,结果那个姐姐二话不说就先把她自己的毛笔给我拿了过来,我刚像拒接她的好意,她却已经转身走出了我的视线中。我也不好意思回绝了,怀着感激的心情接受了她的好意。
时间刚刚好,在这时监考老师进来了,我那是已经是胸有成足了,接过考卷我写出了我认为我能够写的最好的字。结果正在我信心满满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那个姐姐把她的毛笔借给了我用,那她自己要怎么写那?怀着疑惑的心情我回头忘了一眼那个姐姐,她居然在用别人的毛笔在写字,而且看上去那个姐姐是多麽不习惯那支毛笔啊,那时我的心里不禁有一股暖流经过。
果然不出所料——我考上了,而那时我才知道那个姐姐是六年级写字最好的一个姐姐,可是她却因为我放弃了展现自己的机会,我听了之后心里面惭愧极了。看着这张书法考级的证书,我又想起了那位善良的姐姐。
我的假日生活多姿多彩,简直就是酸甜苦辣样样俱全。回忆我的假日生活,回忆我的童年。
风俗
又到端午 又祭屈原
初夏像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说笑就笑,说哭就哭。刚才还是艳阳满天,火红的太阳如同一个巨大的火球一般,刺辣辣地照着大地,热得奔走的人儿臭汗淋漓,不一会儿,天空中飘过几片乌云,空气闷热,转眼“哗哗哗”下起了雨。雨不见得很大,但是很密,飘飘扬扬。
哦,端午踏着舞步轻快地来了。
走过乡村,每家每户忙碌着,欢声笑语。一阵水汽从锅里漫开,那种醇醇的香味儿扑鼻而来。嗯,清香、诱人,那是粽香,浓浓的糯米味裹着淡淡的粽叶儿的清香。
来到城镇,蓄满水的河道上,有节奏的哨声、鼓声、呐喊声,响成一片,十几条龙舟荡漾在碧波里。龙舟上,十几个青壮汉子,挥舞着手中的浆,喊着号声,奋力向前进发。
众所皆知,端午的由来,起源于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虽说有些神化,但一位诗人,能够被人们近两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着实令人敬仰。
又到端午,又闻粽香,又见龙舟,又祭屈原。
美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吃越来越讲究了。大家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饱,而是要吃好。于是对食物的色、香、味儿的追求提高了,食物也随之改称为美食了。
我却认为美食究竟美还是不美,不能只看色、香、味儿,而是更应该注重其安全性和营养价值,同时要兼顾其营养成分的全面性与均衡性。
有人常吃路边的烧烤,认为这就是一种美食。可我不喜欢这种所谓的美食,因为我担心不卫生。网上说烧烤中含有亚硝酸盐、樱树油等。亚硝酸盐在人体中易跟蛋白质中的胺类物质结合,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在天然食物中含量极少,最易引起胃癌、食道癌和肝癌,也会引发鼻咽癌和膀胱癌。
也有人把膨化食品作为美食,而我却从来不吃。因为我听说其中含有危害健康的物质。网上说膨化食品通常含铅量比较高。铅能造成说注意力低下、记忆力差、多动,另外容易冲动、爱发脾气等等。
我向来对美食没有研究,我的饮食都是由我爱人来料理。她总是让我吃的东西不重样儿。每顿饭都做到有饭,有咸菜,有炖菜或汤。她做馒头时会同时用两种面,里面加上豆沙馅儿,外面再加上一个大红枣儿。我觉得这就是美食,吃得放心。煮饭或熬粥时,她会加入饭豆儿,燕麦,桂圆,他还会粗粮、细粮间隔着使用。这样一来,营养比较全面。我认为这也是一种美食。
总之,我觉得对美食的追求应该多注意安全性和营养价值,注意食用方法的科学合理,决不能甜了嘴,却伤了身。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要的是4篇800字的作文还是1篇800字的作文融合了这些内容??
追问
4篇800字的作文~~~亲,拜托喽~~~~
追答
Oh no 不好意思。
4篇我帮不了你了- -。
你与其等着别人发给你 不如自己去找呢。
你看着觉得还可以的你就这个拼凑一点那个拼凑一点。
不过你要是没那个水平就没办法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