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破产了吗?他们公司还在运营吗?为何他们网站还上得去?
柯达公司于2012年1月19日申请破产保护,并不意味着柯达公司不复存在,所以该公司网站仍然存在,破产只是其对自身的业务、资产进行的重组,传统的胶片业务在此次破产重组中被舍弃,但其数码等业务仍旧存在。
柯达公司申请破产的原因有:
1、市场领域的激烈的价格竞争。
胶卷市场的激烈竞争增加了柯达公司运营的压力,在东欧和发展中国家市场上,价格便宜的胶卷也给柯达造成极大的威胁,因为低收入水平的人更注意价格而非品牌和质量。柯达实施了一系列价格反击策略,曾经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但仍无法彻底清除价格战带来的恶劣影响。
2、数字成像技术对传统成像技术造成的冲击。
高昂的成本、笨重的设备、严重的污染是底片与相纸生产和冲印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体积大、不能永久保存、查找困难是使用底片和相纸给人们带来的不便。
3、经济危机的影响
自2007年以来,柯达实施第二次战略重组,裁员达2.8万人,幅度高达50%。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需求减弱,市场萎缩,其第四季报显示,柯达亏损1.33亿美元,连续第三年出现年度营收下滑,靠出售资产勉强盈利的柯达一下子又被打回原形。
扩展资料:
关于柯达濒临破产的传言一直不断。自2003年9月柯达公司宣布重大战略转型后,其经营一直面临难题,连年巨额亏损使投资者信心大降。
2003年9月,柯达宣布进行重大战略转型,业务重心全面向数码、医疗影像以及喷墨打印机等倾斜,试图适应形势,作出改变。但著名投资人卡尔·伊坎却选择在2004年初从柯达撤资,因为他并不看好柯达的战略转型,认为柯达的商业模式很难奏效。伊坎认为,柯达采取的措施远远不足以扭转局势,而且为时过晚。
早在2003年,因为胶卷销售开始萎缩,柯达传统影像部门当年销售利润就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41.8亿美元,跌幅达71%。
而自2005年以来,柯达仅有一年盈利,其他年份全部亏损。为节约经营成本,柯达自2004年以来累计裁员约20%,全球员工数从1998年的8.6万人减至2010年年底时的不足2万人。
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柯达日渐式微的时候却金融危机不断,而在这次的欧洲金融危机再次爆发的时候大概是终于撑不下去了。
2012年1月19日,柯达正式宣布破产,破产后剥离成立新公司,柯达走出了破产险境还在运营,所以柯达的网站也能正常登陆。
市面上有两家叫“柯达”的公司同时存在。一家是百年老店伊斯曼柯达(EastmanKodak),另一家是刚刚成立的KodakAlaris。
柯达在北京宣布,英国退休金基金KPP已经完成了对伊斯曼柯达公司旗下个性化影像和文档影像业务的收购,并成立了一家叫做KodakAlaris的公司。
伊斯曼柯达和KodakAlaris是两家相互独立的公司,不过后者拥有使用柯达品牌的永久授权,这也是两家柯达公司之间唯一的联系。柯达CEO彭安东此前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伊斯曼柯达预计今年营收将在25亿美元左右,约为提交破产申请时的一半。此外,新成立的KodakAlaris预计年营收在13亿美元左右。
在胶卷时代,该公司曾是全球信息影像行业的龙头老大。但是随着数码相机及后来智能手机的普及,柯达逐步没落,其负债达到67.5亿美元,并在2012年1月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此后,柯达通过出售专利、剥离业务等手段起死回生,并在上个月正式退出破产保护。
柯达曾经辉煌的历史:
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柯达是“信息影像”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个行业的市场价值达3850亿美元,包括设备(如数码相机和掌上电脑)、基础设施(如在线网络和影像冲印系统)以及服务和媒介(如访问、分析和打印影像的软件、胶卷和相纸)。
柯达利用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覆盖面和一系列的行业合作伙伴关系来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对影像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需求。
公司有以下几大业务领域:摄影—为大众消费者、专业摄影师和电影摄影师提供数码和传统产品及服务;医疗影像—为医疗卫生行业提供传统和数字影像获取、存储和输出产品及服务;
商业影像—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影像获取、输出和存储产品及服务;元器件—为原始设备生产商(OEM)提供光学元件和感光芯片;以及显示器—设计和制造世界领先的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显示屏以及其它特殊材料。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剥离成立新公司 柯达走出破产险境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柯达破产
201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