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科学知识杂货铺
2012-04-15 · 超过1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66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8.8万
展开全部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为此,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需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谈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和途径。

一、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二、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发主动探究欲望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难度,而经过自身努力又能够解决的问题。恰当的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二是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接触到的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在此情况下,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它的内容应设计科学。必须能引发学生进行层层深入,津津有味的认真思考,能促进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引起广泛的联想,从而得出规律性认识。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出示一个圆,然后以圆半径作为正方形的边长,以圆心为顶点画一个小正方形,让学生猜测一下,圆的面积大概是小正方形面积的几倍?有的猜2倍多一些,有的猜3倍多一些……学生众说纷纭。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说明你的猜想是合理的,有的学生把这个小正方形来量已知圆,得不到结果失败了。有的学生把圆平均剪成4块,再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还是不行,有的学生想出剪的份数多一些,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就更接近,减少了重合与空隙部分。教师给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创设这样一个质疑猜想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2.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重视提问方法指导。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因此,从儿童的好奇 、好问,求知欲望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措施。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有意识让学生计算7÷ 3,58.6 ÷ 11,学生在计算时发现总是除不尽,而且商的各位上的数字总是不断重复出现,于是心里充满了好奇疑问。这时教师适时地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心中的疑问:“为什么这两道题总是除不尽?”“为什么商当中总有重复出现的数字?”教师指出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疑问,给循环小数下定义。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以往学生习惯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不习惯独立思考,也就无从质疑,很难发展他们的个性。其实学生在听课时,脑子里肯定有产生疑问的瞬间,但大多数学生都不敢或不愿向教师请教。对于这些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要予以热情鼓励,“说说自己的看法及问题。”“说错了,也没关系。”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学习信心。与此同时,在体温方式上可给予指导。如学生刚刚学习发问时,完全可以从小疑问开始:老师讲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讲?自己有没有掌握?通过老师讲的,发现了什么新?问题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教师指导或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3.注重学生学习体验,激发主动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性目标,强调数学课程要从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地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体的螺旋图,它表明认知的螺旋是开放性的,其开口越来越大,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知建构过程,也就是由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毫无疑问,这个认识螺旋中布满很多节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当这些节点正在生长时,就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是从手、眼、脑协调活动开始的,对于小学生而言操作可以使认识的对象与学生之间缩短距离,进行直接的认识活动。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时,我跳出了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教学时围绕例题重点展开探索,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重点探究后,并不急于得出计算法则,而是继续让学生口算做一做,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得出“分数除以整数,当分数的分子能整除整数时,用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 这样的计算方法来得简便,并通过学生动态生成的例题,如: 分子不能被除数2整除,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感悟到:这时应采用“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虽然整节课都没有刻意追求得出所谓形式上的计算法则,但学生所说的不就是算理算法的核心吗?

三、巧用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1.利用媒体,激发兴趣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流露出消极厌烦的情绪或自己做别的事。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讲解很难对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生动逼真,它能及时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我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直观性与可操作性强等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或以鲜艳的图片刺激学生的感官,或以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或以直观演示展现新旧知识的矛盾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从心理上为学生获取新知铺路搭桥。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时,我首先出示一张投影,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了投影上所画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一块地或一个操场是平行四边形,还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面积吗﹖不用数方格的方法,又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通过设问,同学们学得很有趣,急于知晓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教师由此诱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听新课。

2.利用媒体,突破难点

探索新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的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轻易地掌握。数学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利用电教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生动地显示了各种图形的变化,使学生眼随图动、心随图思,积极参与到对每一种图表的分析与思考上来。我在讲“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时,通过投影片抽拉演示,让学生目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一条棱通过移动和相对的棱可以完全重合,从而得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这一结论。这既强化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再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行程问题”,还有各种不同情况,当堂演示了以下内容:(1)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未相遇。(2)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交叉而过。(3)两人从两地相向而行,甲先行一段路程;乙才出发,再经过一段时间两人相遇;(4)两人同时同地反向而行。(5)两人同时从两地反向而行。(6)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由于速度不同,经过时间越长,相距越远。(7)两人同时从两地向同一方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经过一定时间,后者追上了前者。通过这一展示,使学生很清楚地明白了题目的意义,从而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3.运用电教媒体,创设乐学氛围。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主要标志是教学效率的高低,而这又常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儿童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求,积极地投入学习,坚持不懈地与学习中的困难作斗争,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的感官刺激,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元、角、分”时,教师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交通工具、电动玩具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设计“买卖情境”,让他们在乐中买,乐中认,认中学,学中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融合,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紧密相接。

4.利用媒体,及时反馈

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独立思维的一种活动方式。在达标练习中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时间和机会,从而巩固所学知识,使教师能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利用反馈信息及时点拨评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关注技能的掌握,转向侧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找准起点,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富实效,让数学课堂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 转载

百度网友7b2c7dcd3f
2012-04-14 · TA获得超过53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5.6万
展开全部
我看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深受启发现转载如下: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小学数学教学在注重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牛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用科学的、理性的思维指导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最短时间内追求更大的教学价值,就作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摆在了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们提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有效的教学。我以为,有效的教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达到某一阶段中的最佳教学效果。

  2、激起学生的学引兴趣,使之能主动建构臼己的知识体系。

  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高。

  4.为学生的学习、工作留有后劲,

  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追求最高效率与最大的收益。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所要实实在在研究的课题之一,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分析

  虽然我们人力提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很努力地做着,但是,就现实情况来看并不十分乐观。当前的课堂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部分教师准备充分,设计巧妙,学生比较感兴趣,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帮助,课堂教学效率比较高。

  二是教师没有精心准备,只是简单地写出―个常用的流程,学生平静地、习惯式地学,教师点到哪里,学生就想到哪里,课堂效率不高。

  三是教师没有准备,只是拿着课本宣读,学生无奈地“学”,做足了教师的“接话虫”,学生的思维没有发展,只是在“泡堂”,课堂效率低下。

  后两种情况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以第二种情况为多。究其原因,可能有多方面的情况。比如,教师对自身要求不高,学校没有足够重视,教学习惯很难改变等等。不管是什么原因,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公平的,是对学牛的不尊重,更是对学生今后生活、工作习惯的误导.

参考资料: 土豆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627136120
2012-04-14 · TA获得超过15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0.2万
展开全部
稳 准 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