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三国演义是指:曹魏、蜀汉、东吴三国。
曹魏:随着汉丞相曹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对北方的统一和屯田制、租调制的施行, 魏武帝·曹操(字孟德),北方社会趋于稳定,生产逐渐恢复。政府修整道路,兴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运。
蜀汉:188年,汉宗室刘焉出任益州牧。刘焉死,子刘璋继任。刘焉 汉昭烈帝·刘备(字玄德),刘璋相继压平了当地豪强的反抗。207年,刘备邀诸葛亮为辅佐,提出“隆中对”战略思想。
东吴:黄巾起义时,孙坚随朱儁到中原镇压黄巾,后转战于凉州和荆州江南诸郡 东吴大帝·孙权(字仲谋)。董卓之乱时,孙坚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意外得到玉玺。隶属于袁术。在奉命进攻荆州刺史刘表之时,被刘表部下黄祖射杀。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展开全部
三国是指魏、蜀、吴这三个国家,其领导人分别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东汉末年出现许多割据势力,其中魏国、蜀国和吴国是最具有实力的割据政权,他们相互制约,明争暗斗,让东汉以最快的速度灭亡,从而出现混乱的三国时代。
三国之一的魏国是由曹操领导的,群雄逐鹿,曹操掌控着魏国的命运,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削弱了汉献帝的东汉政权,增强了魏国实力,同时也为后来的曹魏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操是汉献帝亲封的魏公,后来曹操的封地邺城也成为魏国的都城。
蜀国是刘备的封地,他在成都称帝,然后出现了蜀汉这个政权,可是在刘备死后,刘禅软弱无能,就算有诸葛亮辅佐也无法对抗魏国,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
吴国是孙权建立的政权,后世称之位孙吴,与魏国和蜀国并称为三国,吴国历经了四个皇帝,但还是没能保住。
三国之一的魏国是由曹操领导的,群雄逐鹿,曹操掌控着魏国的命运,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削弱了汉献帝的东汉政权,增强了魏国实力,同时也为后来的曹魏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操是汉献帝亲封的魏公,后来曹操的封地邺城也成为魏国的都城。
蜀国是刘备的封地,他在成都称帝,然后出现了蜀汉这个政权,可是在刘备死后,刘禅软弱无能,就算有诸葛亮辅佐也无法对抗魏国,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
吴国是孙权建立的政权,后世称之位孙吴,与魏国和蜀国并称为三国,吴国历经了四个皇帝,但还是没能保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魏国、蜀国、吴国
曹魏:三国时期的魏朝(220年-265年),多称曹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国。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死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曹魏始建。至炎兴元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由于曹魏在三国之中占据长江以北的广大中原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实力远胜蜀汉和东吴。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对魏晋时代之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蜀国:蜀国(221年-263年),即蜀汉、又称季汉。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汉室宗亲刘备在军阀混战中崛起。魏黄初二年(221年),刘备在四川(蜀地)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三国之一,主要拥有益州,汉中,南蛮等地(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
吴国:东吴(229年—280年)即三国时代的吴国,亦称孙吴。3世纪时孙权建立的政权,首都开始建于吴(今苏州),后来孙权筑石头城建业(今南京)。222年,孙权称吴王。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大帝,则东吴也应始于此年。 280年,亡于西晋,三国结束。
曹魏:三国时期的魏朝(220年-265年),多称曹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国。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死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曹魏始建。至炎兴元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由于曹魏在三国之中占据长江以北的广大中原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实力远胜蜀汉和东吴。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对魏晋时代之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蜀国:蜀国(221年-263年),即蜀汉、又称季汉。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汉室宗亲刘备在军阀混战中崛起。魏黄初二年(221年),刘备在四川(蜀地)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三国之一,主要拥有益州,汉中,南蛮等地(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
吴国:东吴(229年—280年)即三国时代的吴国,亦称孙吴。3世纪时孙权建立的政权,首都开始建于吴(今苏州),后来孙权筑石头城建业(今南京)。222年,孙权称吴王。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大帝,则东吴也应始于此年。 280年,亡于西晋,三国结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说说,‘三国’指的是哪三国?”听记者说起新《三国》,胡老师抛出了这样一个让人颇感意外的问题。记者怀疑这是个脑筋急转弯题目,但思索半晌,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魏,蜀,吴。”
“错,三国鼎立的时代,并没有蜀国。”胡老师这句不容置疑的反驳让记者大吃一惊。陈寿在《三国志》中明明白白写了《蜀书》,而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三国演义》,更是推崇“汉室宗亲”刘备建立的蜀国为正统。作为一部小说,《三国演义》存在虚构的成分还情有可原;可是,作为史书的《三国志》,为什么要为一个不存在的国家写史,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见记者满脸狐疑,胡老师笑着解释:“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国,是指由曹丕、刘备、孙权先后建立起来的三个政权。三国之中,曹丕政权国号为魏;孙权政权国号为吴;成都的刘备,则因他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所以定国号为汉。”
胡老师说,刘备是否真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这一点是无法证实的,但不管怎样,刘备正是凭借着“帝室之胄”的身份,用兴复汉室为旗帜,逐渐形成其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势力。“我们现在所说的‘蜀’,实在是后人对刘备政权的误称,这一误就是一千多年。”
把刘备政权当“蜀”,《辞海》也错了
胡老师的话,让记者想到了已被奉为经典的唐国强版的《三国演义》。那么,关于刘备政权的国号,它会如何称呼呢?记者看到,这部连续剧片头展示的战争场面中,刘备一方的军队出场时,都高举绣有“蜀”字的大旗。
记者随即又观看了正在热播的新版《三国》。可惜,新三国的片头片尾,士兵手中所举战旗,都是远景,根本无法看清上面的字。不过,记者在百度贴吧中倒是看到,有位网友称,在他看过的新《三国》片花里,诸葛亮在临死之前有段雷人的表白,大致意思是说:如果上天假我以时日,我一定让蜀国多存在几年。如果这位网友没有记错的话,新版《三国》也犯了“蜀”“汉”不分的错误。
对于电视剧中所犯的错误,胡阿祥老师如此评价:“实在不应该。一部电视剧不管怎样演绎,最起码的史实还是要尊重。你想想,刘备怎么可能允许他的士兵打‘蜀’旗,而作为汉丞相的诸葛亮,又怎会称自己的国家为‘蜀’?”
作为通俗化的电视剧,因编剧对历史的不了解,出现讹误在所难免,那么,在正规的出版物中,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错误能否避免呢?
记者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中,意外发现,无论是1979年版还是1999年版,其后所附《中国历史纪年表》中,都赫然出现了“蜀”。
如此“小儿科”的错误,源头何在
这真让人不解,为何如此“小儿科”的错误,竟会一再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呢?
“把刘备、刘禅的‘汉’称为‘蜀’,当然有着历史的渊源与特殊的考虑,这其中影响最大者,便是陈寿在《三国志》中立了《蜀书》。而《三国志》又是研究三国历史最为重要的正史。于是将错就错,就这么错下来了。”
至于陈寿为何以《蜀书》的名义写“汉史”,胡阿祥教授说,这其实是个争论已久的问题。“有人认为,陈寿本来属于巴蜀土著集团,而巴蜀土著集团与刘备侨寓集团之间必定存在矛盾,加上陈寿的父亲曾因触犯军令被诸葛亮施以‘髡刑’(注:古代的一种刑罚,指将犯人的头发剃掉),陈寿本人又曾被诸葛亮所瞧不起。因为这些恩怨,所以陈寿在《三国志》中贬抑刘备所建的‘汉’,称其为‘蜀’。”
“也有人认为,因为陈寿是继承曹魏的西晋朝臣,按照封建史家照例的做法,陈寿修《三国志》必须以魏为正统。如果他称刘备政权为‘汉’,那就是尊刘备为正统了,而这显然就是将曹魏和西晋置于不义的篡逆地位了,这是陈寿万万不敢的。”
胡阿祥教授认为,不管如何争论,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刘备、刘禅政权的国号是“汉”,而非“蜀”。并且,他指出,即便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正文中也称刘备、刘禅政权为“汉”。例如,《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所载刘禅与孙权的盟约中就说:“自今日汉、吴既盟之后,戮力一心,共讨魏贼……若有害吴,则汉伐之。”
“因此,我们今天叙述刘备、刘禅政权,应该依据史实称‘汉’;或者出于区别刘邦建立的西汉与刘秀建立的东汉的考虑,沿用旧称‘季汉’,也就是继承前汉、后汉的第三个‘汉’;底线是约定俗成地称‘蜀汉’。唯独单称‘蜀’,是万万不可。因为作为正统象征的‘汉’国号,正是刘备、刘禅等人最大的政治资本。
“错,三国鼎立的时代,并没有蜀国。”胡老师这句不容置疑的反驳让记者大吃一惊。陈寿在《三国志》中明明白白写了《蜀书》,而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三国演义》,更是推崇“汉室宗亲”刘备建立的蜀国为正统。作为一部小说,《三国演义》存在虚构的成分还情有可原;可是,作为史书的《三国志》,为什么要为一个不存在的国家写史,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见记者满脸狐疑,胡老师笑着解释:“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国,是指由曹丕、刘备、孙权先后建立起来的三个政权。三国之中,曹丕政权国号为魏;孙权政权国号为吴;成都的刘备,则因他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所以定国号为汉。”
胡老师说,刘备是否真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这一点是无法证实的,但不管怎样,刘备正是凭借着“帝室之胄”的身份,用兴复汉室为旗帜,逐渐形成其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势力。“我们现在所说的‘蜀’,实在是后人对刘备政权的误称,这一误就是一千多年。”
把刘备政权当“蜀”,《辞海》也错了
胡老师的话,让记者想到了已被奉为经典的唐国强版的《三国演义》。那么,关于刘备政权的国号,它会如何称呼呢?记者看到,这部连续剧片头展示的战争场面中,刘备一方的军队出场时,都高举绣有“蜀”字的大旗。
记者随即又观看了正在热播的新版《三国》。可惜,新三国的片头片尾,士兵手中所举战旗,都是远景,根本无法看清上面的字。不过,记者在百度贴吧中倒是看到,有位网友称,在他看过的新《三国》片花里,诸葛亮在临死之前有段雷人的表白,大致意思是说:如果上天假我以时日,我一定让蜀国多存在几年。如果这位网友没有记错的话,新版《三国》也犯了“蜀”“汉”不分的错误。
对于电视剧中所犯的错误,胡阿祥老师如此评价:“实在不应该。一部电视剧不管怎样演绎,最起码的史实还是要尊重。你想想,刘备怎么可能允许他的士兵打‘蜀’旗,而作为汉丞相的诸葛亮,又怎会称自己的国家为‘蜀’?”
作为通俗化的电视剧,因编剧对历史的不了解,出现讹误在所难免,那么,在正规的出版物中,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错误能否避免呢?
记者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中,意外发现,无论是1979年版还是1999年版,其后所附《中国历史纪年表》中,都赫然出现了“蜀”。
如此“小儿科”的错误,源头何在
这真让人不解,为何如此“小儿科”的错误,竟会一再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呢?
“把刘备、刘禅的‘汉’称为‘蜀’,当然有着历史的渊源与特殊的考虑,这其中影响最大者,便是陈寿在《三国志》中立了《蜀书》。而《三国志》又是研究三国历史最为重要的正史。于是将错就错,就这么错下来了。”
至于陈寿为何以《蜀书》的名义写“汉史”,胡阿祥教授说,这其实是个争论已久的问题。“有人认为,陈寿本来属于巴蜀土著集团,而巴蜀土著集团与刘备侨寓集团之间必定存在矛盾,加上陈寿的父亲曾因触犯军令被诸葛亮施以‘髡刑’(注:古代的一种刑罚,指将犯人的头发剃掉),陈寿本人又曾被诸葛亮所瞧不起。因为这些恩怨,所以陈寿在《三国志》中贬抑刘备所建的‘汉’,称其为‘蜀’。”
“也有人认为,因为陈寿是继承曹魏的西晋朝臣,按照封建史家照例的做法,陈寿修《三国志》必须以魏为正统。如果他称刘备政权为‘汉’,那就是尊刘备为正统了,而这显然就是将曹魏和西晋置于不义的篡逆地位了,这是陈寿万万不敢的。”
胡阿祥教授认为,不管如何争论,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刘备、刘禅政权的国号是“汉”,而非“蜀”。并且,他指出,即便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正文中也称刘备、刘禅政权为“汉”。例如,《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所载刘禅与孙权的盟约中就说:“自今日汉、吴既盟之后,戮力一心,共讨魏贼……若有害吴,则汉伐之。”
“因此,我们今天叙述刘备、刘禅政权,应该依据史实称‘汉’;或者出于区别刘邦建立的西汉与刘秀建立的东汉的考虑,沿用旧称‘季汉’,也就是继承前汉、后汉的第三个‘汉’;底线是约定俗成地称‘蜀汉’。唯独单称‘蜀’,是万万不可。因为作为正统象征的‘汉’国号,正是刘备、刘禅等人最大的政治资本。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魏国、蜀国、吴国
曹魏:三国时期的魏朝(220年-265年),多称曹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国。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死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曹魏始建。至炎兴元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由于曹魏在三国之中占据长江以北的广大中原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实力远胜蜀汉和东吴。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对魏晋时代之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蜀国:蜀国(221年-263年),即蜀汉、又称季汉。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汉室宗亲刘备在军阀混战中崛起。魏黄初二年(221年),刘备在四川(蜀地)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三国之一,主要拥有益州,汉中,南蛮等地(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
吴国:东吴(229年—280年)即三国时代的吴国,亦称孙吴。3世纪时孙权建立的政权,首都开始建于吴(今苏州),后来孙权筑石头城建业(今南京)。222年,孙权称吴王。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大帝,则东吴也应始于此年。 280年,亡于西晋,三国结束。
曹魏:三国时期的魏朝(220年-265年),多称曹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国。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死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曹魏始建。至炎兴元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由于曹魏在三国之中占据长江以北的广大中原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实力远胜蜀汉和东吴。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对魏晋时代之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蜀国:蜀国(221年-263年),即蜀汉、又称季汉。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汉室宗亲刘备在军阀混战中崛起。魏黄初二年(221年),刘备在四川(蜀地)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三国之一,主要拥有益州,汉中,南蛮等地(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
吴国:东吴(229年—280年)即三国时代的吴国,亦称孙吴。3世纪时孙权建立的政权,首都开始建于吴(今苏州),后来孙权筑石头城建业(今南京)。222年,孙权称吴王。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大帝,则东吴也应始于此年。 280年,亡于西晋,三国结束。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