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生物复习资料(不要习题) 谢谢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无性生殖的应用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扦插材料的处理:参照课本P4~5探究活动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原理和优势。参照课本P6~7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2、完全变态:像家蚕一样,发育过程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举例:蜜蜂、蝶、蛾、蝇、蚊
3.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 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系带——固定卵黄。
卵黄——主要营养部分。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未受精色浅而小,已受精则色深而大)。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教材P26~27,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资料分析实验操作,现象,和实验结论)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5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蛋白质+DNA构成)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孟德尔定律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3. 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基因会在遗传中传递下去。
禁止近亲结婚: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近亲结婚的危害: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基因型
亲代 Aa A a
生殖细胞 A a A a
子代 AA Aa Aa aa
1.某细胞种有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图解正确的是( )
例2.某班同学对人群中双眼皮和单眼皮的遗传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其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第 组调查的结果可推测出控制 眼皮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
(2)如果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A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a表示,第3组所调查的家庭中,其母亲的基因组合是 ,其父亲的基因组合是 。
(3)如果第2组某家庭中的母亲做了双眼皮手术后,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的可能是
原因是 。
(4)父母为双眼皮,而女儿为单眼皮,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孩子,孩子眼睑的性状是 ,是单眼皮的可能性为 。
组别 父母性状 被调查家庭数 子女
父 母 双眼皮 单眼皮
1 双眼皮 双眼皮 80 70 36
2 单眼皮 单眼皮 60 0 64
3 双眼皮 单眼皮 120 85 50
4 单眼皮 双眼皮 100 56 48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一 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XX)
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例1、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回答:
(1)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 他们的染色体数均为 对。
(2)A表示父母分别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他们的染色体均为 条, 比a、b 减少了 。
(3)B过程为 ,形成的e细胞 叫 ,染 色体数为 对。f 细胞是女儿的体细胞,其染色体为 条。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 ,一条来自 . 。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例1.培养试管婴儿的过程,正确的方式是( )
A.体内受精→胚胎移植→试管中发育B.体内受精→试管中发育→胚胎移植→母体中发育
C.体外受精→试管中发育D.体外受精→试管中发育→胚胎移植→母体中发育
2.子女长得像父母是因为
A.父母把全部基因都传给了孩子 B.父母把所有的性状都传给了孩子
C.父母分别把部分基因传给了孩子 D.父母和孩子吃住在一起
3.牛的体细胞内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生殖细胞和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A.30条,30对 B.30对,30条 C.30条,30条 D.30对,30对
4.已知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用D表示,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用d表示。有一对夫妇均为单眼皮,那么,他们后代基因型为DD子女的概率是
A.100℅ B.50℅ C.25℅ D. 0℅
5.我国学者童第周等人从蝾螈内脏细胞中提取DNA注入到金鱼的受精卵中,结果约有1℅的小金鱼在口后长有类似有尾两栖类的平衡器。这个实验证明DNA
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 B.能够自我复制 C.能控制性状
6.白化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h)小明的父母都表现正常,而小明是白化病人,则小明父母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hh和hh B.Hh和hh C.Hh和Hh D.HH和hh
7.下列几种变异中,不能遗传的变异是
A.人类的皮肤:黑、黄、白 B.玉米粒的黄、白、红
C.A、O、B血型 D.生长在遮阴处的小麦秆细、穗小
8.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双亲中都有一个白化病患者,预计他们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
A.3∕4 B.1∕4 C.1∕2 D.1∕8
9.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是
A.防止遗传病的发生 B.防止遗传病的传播C.减小遗传病发生的概率 D.缩小遗传病发生的范围
10、如图所示,通过转基因技术培养的老鼠比普通老鼠大许多,请回答:
⑴ 在转基因鼠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个体的 ,
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 基因。
⑵ 在生物代代繁衍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 ,
而不是 ⑶ 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是 决定 。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海洋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4.米勒模拟原是地球条件的实验
例1、关于生态起源的问题至今仍是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课题。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S.L.Miller)进行了模拟实验,开辟了通过实验研究生命起源的新途径。
右图是美国科学家米勒等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装置。将装置内抽真空后,从a处泵入气体于玻璃仪器内,再将B中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利用电极模拟火花放电,经过b冷却后,形成的产物沉积在C中。请根据上述的说明,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火花放电的作用是: 。
米勒提出的问题是: ;
他做出的假设是 ;
他搜集到的证据是 。
他得出的结论是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 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4.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参考课本P55生物进化树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桦尺蠖不同体色种类变化的实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例;图为长颈鹿的长颈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 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出现以上个体差异的
原因是长颈鹿的祖先产生了 。(2) 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保留下来,而颈和前肢短的个体被淘汰了,原因是 。(3) 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 作用。(4) 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是与环境的变化 是 。 (5) 生存下来的个体是通过 来积累其特性的。
(6) 现代的长颈鹿是通过 、遗传和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1. 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皮肤和黏膜;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 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不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如第一,第二道免疫防线)
3. 特异性免疫:后天产生,只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如第三道免疫防线)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
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
例1.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在美国被发现以来,全球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威胁。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达100万。艾滋病已成为21世纪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请根据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那么HIV是这种传染病的 。
(2)下列不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 。
A.血液 B.精液 C.乳汁 D.握手
(3)不安全性行为是感染娱乐场所免费提供安全套,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4)目前,很多科研工作者正在研制艾滋病疫苗,以期使人们获得对艾滋病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指 。
(5)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
a ;
b ;
c 。
2.艾滋病除通过性传播外,还会通过
A.水源传播 B.握手传播 C.输血传播 D.空气传播
3.把卵蛋白注射到兔子的血液中,一周后取兔血制成血清,如果在血清中加入卵蛋白,则产生沉淀。卵蛋白相当于A.抗体 B.抗原 C.病原体 D.外来刺激
4.“非典”流行期间,张某家定期大量用中草药进行预防,结果家庭成员相继出现了乏力、关节痛、全身酸痛、腹泻等症状。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A.中草药引起的第Ⅲ型变态反应 B.体内产生了免疫球蛋白
C.提高了人体的免疫力引发了免疫反应 D.药物中毒
5.既是传染病的传染源,又是其传播途径的是( )
A患乙型肝炎的人B家里健康的猫、狗 C乙肝病人用过的杯子 D带有疟原虫的蚊子
6、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炭疽病时,利用绵羊做了一次著名的实验,方法见表格。
分组 第一次处理 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绵羊 注射脱毒病菌 无病症 注射活性病菌 无病症
乙组绵羊 不注射任何病菌 无病症 注射活性病菌 有病症
分析问题并作出回答:
(1) 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是因为 。
(2) 乙组绵羊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3) 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相当于实验中的 (选填“甲组”或“乙组”)
(4) 为了防止炭疽病危害人群或家畜,每个国家都在流行爆发期对可疑进口物品进行例行的病毒学检疫,采取这一措施是属于 。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1. 安全用药 处方药(R) 非处方药(OTC)
2.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3.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3.调节自己的情绪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第二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无性生殖的应用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扦插材料的处理:参照课本P4~5探究活动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原理和优势。参照课本P6~7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2、完全变态:像家蚕一样,发育过程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举例:蜜蜂、蝶、蛾、蝇、蚊
3.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 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系带——固定卵黄。
卵黄——主要营养部分。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未受精色浅而小,已受精则色深而大)。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教材P26~27,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资料分析实验操作,现象,和实验结论)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5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蛋白质+DNA构成)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孟德尔定律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3. 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基因会在遗传中传递下去。
禁止近亲结婚: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近亲结婚的危害: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基因型
亲代 Aa A a
生殖细胞 A a A a
子代 AA Aa Aa aa
1.某细胞种有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图解正确的是( )
例2.某班同学对人群中双眼皮和单眼皮的遗传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其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第 组调查的结果可推测出控制 眼皮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
(2)如果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A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a表示,第3组所调查的家庭中,其母亲的基因组合是 ,其父亲的基因组合是 。
(3)如果第2组某家庭中的母亲做了双眼皮手术后,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的可能是
原因是 。
(4)父母为双眼皮,而女儿为单眼皮,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孩子,孩子眼睑的性状是 ,是单眼皮的可能性为 。
组别 父母性状 被调查家庭数 子女
父 母 双眼皮 单眼皮
1 双眼皮 双眼皮 80 70 36
2 单眼皮 单眼皮 60 0 64
3 双眼皮 单眼皮 120 85 50
4 单眼皮 双眼皮 100 56 48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一 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XX)
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例1、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回答:
(1)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 他们的染色体数均为 对。
(2)A表示父母分别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他们的染色体均为 条, 比a、b 减少了 。
(3)B过程为 ,形成的e细胞 叫 ,染 色体数为 对。f 细胞是女儿的体细胞,其染色体为 条。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 ,一条来自 . 。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例1.培养试管婴儿的过程,正确的方式是( )
A.体内受精→胚胎移植→试管中发育B.体内受精→试管中发育→胚胎移植→母体中发育
C.体外受精→试管中发育D.体外受精→试管中发育→胚胎移植→母体中发育
2.子女长得像父母是因为
A.父母把全部基因都传给了孩子 B.父母把所有的性状都传给了孩子
C.父母分别把部分基因传给了孩子 D.父母和孩子吃住在一起
3.牛的体细胞内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生殖细胞和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A.30条,30对 B.30对,30条 C.30条,30条 D.30对,30对
4.已知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用D表示,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用d表示。有一对夫妇均为单眼皮,那么,他们后代基因型为DD子女的概率是
A.100℅ B.50℅ C.25℅ D. 0℅
5.我国学者童第周等人从蝾螈内脏细胞中提取DNA注入到金鱼的受精卵中,结果约有1℅的小金鱼在口后长有类似有尾两栖类的平衡器。这个实验证明DNA
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 B.能够自我复制 C.能控制性状
6.白化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h)小明的父母都表现正常,而小明是白化病人,则小明父母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hh和hh B.Hh和hh C.Hh和Hh D.HH和hh
7.下列几种变异中,不能遗传的变异是
A.人类的皮肤:黑、黄、白 B.玉米粒的黄、白、红
C.A、O、B血型 D.生长在遮阴处的小麦秆细、穗小
8.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双亲中都有一个白化病患者,预计他们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
A.3∕4 B.1∕4 C.1∕2 D.1∕8
9.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是
A.防止遗传病的发生 B.防止遗传病的传播C.减小遗传病发生的概率 D.缩小遗传病发生的范围
10、如图所示,通过转基因技术培养的老鼠比普通老鼠大许多,请回答:
⑴ 在转基因鼠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个体的 ,
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 基因。
⑵ 在生物代代繁衍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 ,
而不是 ⑶ 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是 决定 。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海洋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4.米勒模拟原是地球条件的实验
例1、关于生态起源的问题至今仍是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课题。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S.L.Miller)进行了模拟实验,开辟了通过实验研究生命起源的新途径。
右图是美国科学家米勒等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装置。将装置内抽真空后,从a处泵入气体于玻璃仪器内,再将B中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利用电极模拟火花放电,经过b冷却后,形成的产物沉积在C中。请根据上述的说明,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火花放电的作用是: 。
米勒提出的问题是: ;
他做出的假设是 ;
他搜集到的证据是 。
他得出的结论是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 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4.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参考课本P55生物进化树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桦尺蠖不同体色种类变化的实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例;图为长颈鹿的长颈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 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出现以上个体差异的
原因是长颈鹿的祖先产生了 。(2) 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保留下来,而颈和前肢短的个体被淘汰了,原因是 。(3) 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 作用。(4) 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是与环境的变化 是 。 (5) 生存下来的个体是通过 来积累其特性的。
(6) 现代的长颈鹿是通过 、遗传和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1. 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皮肤和黏膜;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 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不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如第一,第二道免疫防线)
3. 特异性免疫:后天产生,只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如第三道免疫防线)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
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
例1.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在美国被发现以来,全球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威胁。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达100万。艾滋病已成为21世纪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请根据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那么HIV是这种传染病的 。
(2)下列不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 。
A.血液 B.精液 C.乳汁 D.握手
(3)不安全性行为是感染娱乐场所免费提供安全套,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4)目前,很多科研工作者正在研制艾滋病疫苗,以期使人们获得对艾滋病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指 。
(5)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
a ;
b ;
c 。
2.艾滋病除通过性传播外,还会通过
A.水源传播 B.握手传播 C.输血传播 D.空气传播
3.把卵蛋白注射到兔子的血液中,一周后取兔血制成血清,如果在血清中加入卵蛋白,则产生沉淀。卵蛋白相当于A.抗体 B.抗原 C.病原体 D.外来刺激
4.“非典”流行期间,张某家定期大量用中草药进行预防,结果家庭成员相继出现了乏力、关节痛、全身酸痛、腹泻等症状。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A.中草药引起的第Ⅲ型变态反应 B.体内产生了免疫球蛋白
C.提高了人体的免疫力引发了免疫反应 D.药物中毒
5.既是传染病的传染源,又是其传播途径的是( )
A患乙型肝炎的人B家里健康的猫、狗 C乙肝病人用过的杯子 D带有疟原虫的蚊子
6、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炭疽病时,利用绵羊做了一次著名的实验,方法见表格。
分组 第一次处理 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绵羊 注射脱毒病菌 无病症 注射活性病菌 无病症
乙组绵羊 不注射任何病菌 无病症 注射活性病菌 有病症
分析问题并作出回答:
(1) 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是因为 。
(2) 乙组绵羊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3) 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相当于实验中的 (选填“甲组”或“乙组”)
(4) 为了防止炭疽病危害人群或家畜,每个国家都在流行爆发期对可疑进口物品进行例行的病毒学检疫,采取这一措施是属于 。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1. 安全用药 处方药(R) 非处方药(OTC)
2.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3.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3.调节自己的情绪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第二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上海华然企业咨询
2024-10-28 广告
2024-10-28 广告
作为上海华然企业咨询有限公司的一员,我们深知大模型测试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决策的重要性。在应对此类测试时,我们注重数据的精准性、算法的先进性及模型的适用性,确保大模型能够精准捕捉市场动态,高效分析企业数据,为管理层提供科学、前瞻的决策支...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上海华然企业咨询提供
展开全部
八下生物知识点归纳
1、发酵是指某些微生物在无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
2、酵母菌发酵的产物一般是醇类,如有酒精味的物质;乳酸菌发酵的产物一般是酸类,如有酸味的物质。
3、食物腐败变质一般是由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引起的。
4、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一般有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
5、现代食品保存方法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添加酶等方法。
6、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
7、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8、克隆是指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
9、生物学家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类群。
10、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1、种,又叫物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12、生物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他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
13、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如衣藻、硅藻等),有多细胞的(如紫菜、海带等),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
14、苔藓植物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没有根,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生殖离不开水。
15、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和输导组织,生殖离不开水。
16、裸子植物根、茎、叶发达,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生殖不需要水。
17、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生殖过程不需要水。
18、造成动植物濒临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的变迁或人为破坏。
19、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水杉、金花茶、珙桐等,二级保护植物有荷叶铁线蕨、龙棕、红桧等。
20、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蒙古野驴、金丝猴、白暨豚、丹顶鹤、朱鹮、扬子鳄等。
21、大熊猫被誉为生物“活化石”。
22、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它们的区别是身体内有无由脊椎组成的脊柱。
23、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
24、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5、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具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26、细菌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物质组成。有些细胞还有荚膜和鞭毛等结构,荚膜起保护作用,鞭毛帮助运动。
27、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28、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都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一般营寄生或腐生生活。
29、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0、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表现在物种灭绝速度的加快。
3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
32、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
33、化石是指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34、1861年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
35、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36、生物遵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不断进化和发展。
37、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38、英国学者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即生物会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存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39、我国的“澄江动物群”被国际上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40、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等方法,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的观点。
41、人类的进化发展大约经过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阶段。
42、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43、生态系统有四种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微生物是分解者。
44、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
45、食物链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4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其中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一部分单方向流动,逐级递减,用于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47、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是指碳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之间不断传递,在全球范围内反复出现,循环运动。
48、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厚度约20千米。
49、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他们之间及其环境之间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50、本册主要实验:
P12 转基因烟草培育
P13 克隆羊的诞生
P49 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
P65 米勒试验
P69 生物进化树
1、发酵是指某些微生物在无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
2、酵母菌发酵的产物一般是醇类,如有酒精味的物质;乳酸菌发酵的产物一般是酸类,如有酸味的物质。
3、食物腐败变质一般是由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引起的。
4、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一般有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
5、现代食品保存方法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添加酶等方法。
6、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
7、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8、克隆是指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
9、生物学家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类群。
10、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1、种,又叫物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12、生物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他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
13、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如衣藻、硅藻等),有多细胞的(如紫菜、海带等),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
14、苔藓植物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没有根,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生殖离不开水。
15、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和输导组织,生殖离不开水。
16、裸子植物根、茎、叶发达,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生殖不需要水。
17、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生殖过程不需要水。
18、造成动植物濒临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的变迁或人为破坏。
19、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水杉、金花茶、珙桐等,二级保护植物有荷叶铁线蕨、龙棕、红桧等。
20、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蒙古野驴、金丝猴、白暨豚、丹顶鹤、朱鹮、扬子鳄等。
21、大熊猫被誉为生物“活化石”。
22、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它们的区别是身体内有无由脊椎组成的脊柱。
23、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
24、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5、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具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26、细菌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物质组成。有些细胞还有荚膜和鞭毛等结构,荚膜起保护作用,鞭毛帮助运动。
27、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28、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都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一般营寄生或腐生生活。
29、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0、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表现在物种灭绝速度的加快。
3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
32、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
33、化石是指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34、1861年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
35、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36、生物遵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不断进化和发展。
37、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38、英国学者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即生物会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存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39、我国的“澄江动物群”被国际上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40、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等方法,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的观点。
41、人类的进化发展大约经过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阶段。
42、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43、生态系统有四种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微生物是分解者。
44、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
45、食物链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4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其中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一部分单方向流动,逐级递减,用于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47、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是指碳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之间不断传递,在全球范围内反复出现,循环运动。
48、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厚度约20千米。
49、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他们之间及其环境之间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50、本册主要实验:
P12 转基因烟草培育
P13 克隆羊的诞生
P49 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
P65 米勒试验
P69 生物进化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