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鸿章管辖的清政府海军主力是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李鸿章管辖的清政府海军主力是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清政府也因此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抗英名将林则徐的外甥)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实际用在购置军舰款项只为每年一百万两),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政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北洋水师负责守卫京师,遂采纳沈葆祯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大清海军分为三洋:北洋水师负责山东及以北之黄海、南洋水师负责山东以南及长江以外之东海,福建水师负责福建、南海。 1875年,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1875年,李鸿章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开始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的历史。1879年,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由于对在英国定造的军舰不满意,1880年,经过反复比较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与经远、来远。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从此,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1888年以后,舰队经费大幅减少。时而正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北洋舰队已多年未置新舰,部份应进行之更新工程如更换新式火炮亦未能进行。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无论航速、射速皆落后于日本。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北部展开了一场极具惨烈的遭遇战,即黄海大海战。北洋海军刚在运兵东北大东沟返航途中突遭日军,双方开战。日本海军终因远洋作战,且不熟海形,而首先退出战斗。但是此后,李鸿章害怕被日军反击,提出所谓“保船制敌”“避敌保船”,将水师全军藏在威海卫的避风港中,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白白送给日军。次年,日军发动威海卫战役,遭到陆上和水上四面包围的北洋水师,终因猝不及防而全军覆没于山东半岛。
南洋水师,或作南洋舰队、南洋海军,是清朝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其中一支现代海军舰队。正式建立是在1875年,命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建立。至1884年中法战争前已颇有规模,有巡洋舰、炮舰等十七艘约二万吨。1884年中法战争中,南洋舰队失去两舰,又因意外沉没一舰。南洋水师的军舰多数为江南制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制造,只有少量购自英、德国。由于清廷的政策是先集中力量发展北洋水师,故此南洋水师无论是吨位、装备、人员及实力皆与之相差甚远。南洋水师负责海域为江浙一带,停泊地则主要为上海、南京。 甲午战争后北洋水师覆没后,南洋水师部份舰艇调防北洋。至1909年,南北两洋水师合并,改成立巡洋舰队及长江舰队。南洋舰队正式消失。
福建水师是中国清代晚期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由福州船政局规划、驻防福建沿海,因此又称船政轮船水师。与福建早已存在的旧式水师(绿营水师,归闽浙总督指挥,主要负责内河巡防)平行存在,互不统属。船政轮船水师(福建水师)归船政大臣节制,所需经费在船政造船费和养船费下开支。在1884年8月22日爆发的马江海战中,福建水师的火炮对法国舰队的铁甲基本没有威胁,法国舰队配置的都是重炮,可以轻易击穿福建水师的木肋甲板。海战不到半小时,福建水师的11艘战舰,扬武、济安、飞云、福星、福胜、建胜、振威、永保、琛航9舰被击毁,另有伏波、艺新两舰自沉,19艘运输船全部沉没,水师官兵殉国者七百六十人。结果福建水师大败,几乎全军覆没,从此再也未能恢复往日气象。 1909年,清政府将福建水师与广东水师、北洋水师以及南洋水师,合并重编为巡洋舰队和巡江舰队;独立的福建水师就此解散。 停泊马尾江中的福建水师军舰
广东水师,也叫广东海军,清朝末期部署于南海区域的一支舰队,长官为广东水师提督,受两广总督节制,主要基地设在广州黄埔。同治五年至七年(1866年),当时两广总督瑞麟向英国、法国购入了六艘蒸汽火炮舰船,用于巡海、缉私、捕盗。1884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后,广东水师向福州船政先订购了一艘巡洋舰广甲号后又追加了广乙、广丙两艘巡洋舰和炮舰广庚,广东水师终于有了千吨级的军舰。宣统元年,广东水师与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一起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广东水师终结。
南洋水师,或作南洋舰队、南洋海军,是清朝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其中一支现代海军舰队。正式建立是在1875年,命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建立。至1884年中法战争前已颇有规模,有巡洋舰、炮舰等十七艘约二万吨。1884年中法战争中,南洋舰队失去两舰,又因意外沉没一舰。南洋水师的军舰多数为江南制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制造,只有少量购自英、德国。由于清廷的政策是先集中力量发展北洋水师,故此南洋水师无论是吨位、装备、人员及实力皆与之相差甚远。南洋水师负责海域为江浙一带,停泊地则主要为上海、南京。 甲午战争后北洋水师覆没后,南洋水师部份舰艇调防北洋。至1909年,南北两洋水师合并,改成立巡洋舰队及长江舰队。南洋舰队正式消失。
福建水师是中国清代晚期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由福州船政局规划、驻防福建沿海,因此又称船政轮船水师。与福建早已存在的旧式水师(绿营水师,归闽浙总督指挥,主要负责内河巡防)平行存在,互不统属。船政轮船水师(福建水师)归船政大臣节制,所需经费在船政造船费和养船费下开支。在1884年8月22日爆发的马江海战中,福建水师的火炮对法国舰队的铁甲基本没有威胁,法国舰队配置的都是重炮,可以轻易击穿福建水师的木肋甲板。海战不到半小时,福建水师的11艘战舰,扬武、济安、飞云、福星、福胜、建胜、振威、永保、琛航9舰被击毁,另有伏波、艺新两舰自沉,19艘运输船全部沉没,水师官兵殉国者七百六十人。结果福建水师大败,几乎全军覆没,从此再也未能恢复往日气象。 1909年,清政府将福建水师与广东水师、北洋水师以及南洋水师,合并重编为巡洋舰队和巡江舰队;独立的福建水师就此解散。 停泊马尾江中的福建水师军舰
广东水师,也叫广东海军,清朝末期部署于南海区域的一支舰队,长官为广东水师提督,受两广总督节制,主要基地设在广州黄埔。同治五年至七年(1866年),当时两广总督瑞麟向英国、法国购入了六艘蒸汽火炮舰船,用于巡海、缉私、捕盗。1884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后,广东水师向福州船政先订购了一艘巡洋舰广甲号后又追加了广乙、广丙两艘巡洋舰和炮舰广庚,广东水师终于有了千吨级的军舰。宣统元年,广东水师与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一起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广东水师终结。
展开全部
李鸿章管辖的清政府海军主力是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清政府也因此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抗英名将林则徐的外甥)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实际用在购置军舰款项只为每年一百万两),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政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北洋水师负责守卫京师,遂采纳沈葆祯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大清海军分为三洋:北洋水师负责山东及以北之黄海、南洋水师负责山东以南及长江以外之东海,福建水师负责福建、南海。 1875年,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1875年,李鸿章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开始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的历史。1879年,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由于对在英国定造的军舰不满意,1880年,经过反复比较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与经远、来远。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从此,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1888年以后,舰队经费大幅减少。时而正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北洋舰队已多年未置新舰,部份应进行之更新工程如更换新式火炮亦未能进行。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无论航速、射速皆落后于日本。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北部展开了一场极具惨烈的遭遇战,即黄海大海战。北洋海军刚在运兵东北大东沟返航途中突遭日军,双方开战。日本海军终因远洋作战,且不熟海形,而首先退出战斗。但是此后,李鸿章害怕被日军反击,提出所谓“保船制敌”“避敌保船”,将水师全军藏在威海卫的避风港中,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白白送给日军。次年,日军发动威海卫战役,遭到陆上和水上四面包围的北洋水师,终因猝不及防而全军覆没于山东半岛。
南洋水师,或作南洋舰队、南洋海军,是清朝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其中一支现代海军舰队。正式建立是在1875年,命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建立。至1884年中法战争前已颇有规模,有巡洋舰、炮舰等十七艘约二万吨。1884年中法战争中,南洋舰队失去两舰,又因意外沉没一舰。南洋水师的军舰多数为江南制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制造,只有少量购自英、德国。由于清廷的政策是先集中力量发展北洋水师,故此南洋水师无论是吨位、装备、人员及实力皆与之相差甚远。南洋水师负责海域为江浙一带,停泊地则主要为上海、南京。 甲午战争后北洋水师覆没后,南洋水师部份舰艇调防北洋。至1909年,南北两洋水师合并,改成立巡洋舰队及长江舰队。南洋舰队正式消失。
福建水师是中国清代晚期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由福州船政局规划、驻防福建沿海,因此又称船政轮船水师。与福建早已存在的旧式水师(绿营水师,归闽浙总督指挥,主要负责内河巡防)平行存在,互不统属。船政轮船水师(福建水师)归船政大臣节制,所需经费在船政造船费和养船费下开支。在1884年8月22日爆发的马江海战中,福建水师的火炮对法国舰队的铁甲基本没有威胁,法国舰队配置的都是重炮,可以轻易击穿福建水师的木肋甲板。海战不到半小时,福建水师的11艘战舰,扬武、济安、飞云、福星、福胜、建胜、振威、永保、琛航9舰被击毁,另有伏波、艺新两舰自沉,19艘运输船全部沉没,水师官兵殉国者七百六十人。结果福建水师大败,几乎全军覆没,从此再也未能恢复往日气象。 1909年,清政府将福建水师与广东水师、北洋水师以及南洋水师,合并重编为巡洋舰队和巡江舰队;独立的福建水师就此解散。 停泊马尾江中的福建水师军舰
广东水师,也叫广东海军,清朝末期部署于南海区域的一支舰队,长官为广东水师提督,受两广总督节制,主要基地设在广州黄埔。同治五年至七年(1866年),当时两广总督瑞麟向英国、法国购入了六艘蒸汽火炮舰船,用于巡海、缉私、捕盗。1884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后,广东水师向福州船政先订购了一艘巡洋舰广甲号后又追加了广乙、广丙两艘巡洋舰和炮舰广庚,广东水师终于有了千吨级的军舰。宣统元年,广东水师与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一起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广东水师终结。
南洋水师,或作南洋舰队、南洋海军,是清朝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其中一支现代海军舰队。正式建立是在1875年,命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建立。至1884年中法战争前已颇有规模,有巡洋舰、炮舰等十七艘约二万吨。1884年中法战争中,南洋舰队失去两舰,又因意外沉没一舰。南洋水师的军舰多数为江南制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制造,只有少量购自英、德国。由于清廷的政策是先集中力量发展北洋水师,故此南洋水师无论是吨位、装备、人员及实力皆与之相差甚远。南洋水师负责海域为江浙一带,停泊地则主要为上海、南京。 甲午战争后北洋水师覆没后,南洋水师部份舰艇调防北洋。至1909年,南北两洋水师合并,改成立巡洋舰队及长江舰队。南洋舰队正式消失。
福建水师是中国清代晚期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由福州船政局规划、驻防福建沿海,因此又称船政轮船水师。与福建早已存在的旧式水师(绿营水师,归闽浙总督指挥,主要负责内河巡防)平行存在,互不统属。船政轮船水师(福建水师)归船政大臣节制,所需经费在船政造船费和养船费下开支。在1884年8月22日爆发的马江海战中,福建水师的火炮对法国舰队的铁甲基本没有威胁,法国舰队配置的都是重炮,可以轻易击穿福建水师的木肋甲板。海战不到半小时,福建水师的11艘战舰,扬武、济安、飞云、福星、福胜、建胜、振威、永保、琛航9舰被击毁,另有伏波、艺新两舰自沉,19艘运输船全部沉没,水师官兵殉国者七百六十人。结果福建水师大败,几乎全军覆没,从此再也未能恢复往日气象。 1909年,清政府将福建水师与广东水师、北洋水师以及南洋水师,合并重编为巡洋舰队和巡江舰队;独立的福建水师就此解散。 停泊马尾江中的福建水师军舰
广东水师,也叫广东海军,清朝末期部署于南海区域的一支舰队,长官为广东水师提督,受两广总督节制,主要基地设在广州黄埔。同治五年至七年(1866年),当时两广总督瑞麟向英国、法国购入了六艘蒸汽火炮舰船,用于巡海、缉私、捕盗。1884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后,广东水师向福州船政先订购了一艘巡洋舰广甲号后又追加了广乙、广丙两艘巡洋舰和炮舰广庚,广东水师终于有了千吨级的军舰。宣统元年,广东水师与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一起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广东水师终结。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北洋水师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中国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力曾是东亚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国、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后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落后日本。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因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北洋舰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2-04-17
展开全部
北洋水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