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展开全部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7、测固体的密度:
8、测液体密度:
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Ⅰ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 ,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五、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六、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七、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一、弹力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四、杠杆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五、滑轮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第十四章《压力和压强》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3、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p=ρgh
三、大气压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2、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3、测量工具: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4、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5、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6、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三、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6、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二、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 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 L
3、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
斜面:W总= fL+Gh=FL
4、机械效率:①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 公式:
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 百分数 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 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
四、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 Fv
4、单位:主单位 W 常用单位 kW mW 马力
换算:1kW=103W 1mW=106 W 1马力=735W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 内做功66000J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五、机械能
(一)、动能和势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2、知识结构:
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知识结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三)、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 知识结构:
2、水电站的工作原理:利用高处的水落下时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水的一部分动能转移到水轮机,利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三、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W=△E)
④解释事例:图15.2-5甲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图15.2-5乙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D、温度、热量、内能 区别: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热量:是一个过程。
吸收热量 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不一定增加。如:吸收的热量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内能增加 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
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量 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度
热膨胀中的“热”是指:温度 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热能)
四、热量:
1、比热容:⑴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⑵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⑸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2、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
3、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 Q吸=Q放
五、内能的利用、热机
(一)、内能的获得——燃料的燃烧
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二)、热值
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
3、关于热值的理解:
① 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② 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3、公式:Q=mq(q为热值)。
实际中,常利用Q吸=Q放即cm(t-t0)=ηqm′联合解题。
4、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5、火箭常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大,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6、炉子的效率:
① 定义: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② 公式:η=Q有效/ Q总= cm(t-t0)/ qm′
(三)、内能的利用
1、内能的利用方式:
⑴ 利用内能来加热;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⑵ 利用内能来做功;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热机:定义: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
能的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蒸气机——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
3、内燃机:将燃料燃烧移至机器内部燃烧,转化为内能且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内燃机。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4、内燃机大概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5、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公式:η=W有用/ Q总= W有用/qm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 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 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汽油机 柴油机
不
同
点 构造: 顶部有一个火花塞。 顶部有一个喷油嘴。
吸气冲程 吸入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体 吸入空气
点燃方式 点燃式 压燃式
效率 低 高
应用 小型汽车、摩托车 载重汽车、大型拖拉机
相同点 冲程: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
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2次,曲轴和飞轮转动2周,经历四个冲程,做功1次。
六、能量守恒定律
1、自然界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能量。尽管各种能量我们还没有系统地学习,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所了解,如跟电现象相联系的电能,跟光现象有关的光能,跟原子核的变化有关的核能,跟化学反应有关的化学能等。
2、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列举学生所熟悉的事例,说明各种形式的能的转化和转移)。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运动的甲钢球碰击静止的乙钢球,甲球的机械能转移到乙球。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能量形式没有变。
3、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也是普遍存在的。小朋友滑滑梯,由于摩擦而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水力发电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在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7、测固体的密度:
8、测液体密度:
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Ⅰ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 ,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五、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六、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七、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一、弹力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四、杠杆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五、滑轮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第十四章《压力和压强》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3、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p=ρgh
三、大气压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2、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3、测量工具: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4、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5、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6、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三、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6、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二、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 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 L
3、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
斜面:W总= fL+Gh=FL
4、机械效率:①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 公式:
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 百分数 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 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
四、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 Fv
4、单位:主单位 W 常用单位 kW mW 马力
换算:1kW=103W 1mW=106 W 1马力=735W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 内做功66000J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五、机械能
(一)、动能和势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2、知识结构:
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知识结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三)、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 知识结构:
2、水电站的工作原理:利用高处的水落下时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水的一部分动能转移到水轮机,利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三、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W=△E)
④解释事例:图15.2-5甲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图15.2-5乙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D、温度、热量、内能 区别: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热量:是一个过程。
吸收热量 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不一定增加。如:吸收的热量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内能增加 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
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量 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度
热膨胀中的“热”是指:温度 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热能)
四、热量:
1、比热容:⑴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⑵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⑸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2、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
3、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 Q吸=Q放
五、内能的利用、热机
(一)、内能的获得——燃料的燃烧
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二)、热值
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
3、关于热值的理解:
① 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② 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3、公式:Q=mq(q为热值)。
实际中,常利用Q吸=Q放即cm(t-t0)=ηqm′联合解题。
4、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5、火箭常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大,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6、炉子的效率:
① 定义: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② 公式:η=Q有效/ Q总= cm(t-t0)/ qm′
(三)、内能的利用
1、内能的利用方式:
⑴ 利用内能来加热;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⑵ 利用内能来做功;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热机:定义: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
能的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蒸气机——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
3、内燃机:将燃料燃烧移至机器内部燃烧,转化为内能且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内燃机。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4、内燃机大概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5、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公式:η=W有用/ Q总= W有用/qm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 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 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汽油机 柴油机
不
同
点 构造: 顶部有一个火花塞。 顶部有一个喷油嘴。
吸气冲程 吸入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体 吸入空气
点燃方式 点燃式 压燃式
效率 低 高
应用 小型汽车、摩托车 载重汽车、大型拖拉机
相同点 冲程: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
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2次,曲轴和飞轮转动2周,经历四个冲程,做功1次。
六、能量守恒定律
1、自然界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能量。尽管各种能量我们还没有系统地学习,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所了解,如跟电现象相联系的电能,跟光现象有关的光能,跟原子核的变化有关的核能,跟化学反应有关的化学能等。
2、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列举学生所熟悉的事例,说明各种形式的能的转化和转移)。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运动的甲钢球碰击静止的乙钢球,甲球的机械能转移到乙球。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能量形式没有变。
3、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也是普遍存在的。小朋友滑滑梯,由于摩擦而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水力发电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在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展开全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表
表十一: 多彩的物质世界
宇宙和微观世界 1、物质的组成:
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如夸克)。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间距极小,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的间距较小,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1、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
2、1nm=10-9m ,一般分子直径只有0.3nm-0.4nm(纳米)
3、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里通过的路程。
质量 1、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 克(g) 、 毫克 (mg)
3、测量工具(实验室):天平、量筒。 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
2、 1 t=1000kg 1kg=1000 g
1 g=1000 mg
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变形公式:m=ρV V=m/ρ
3、单位: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 g/cm3 1、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同种物质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而改变(温度、压强、状态不变)
2、记住水的密度:
1.0×103kg/m3
测量物质的密度 1、 原理:ρ=
2、 测量工具:天平、量筒 测量方法: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出体积V,最后用公式ρ= 计算出密度
密度与社会生活 1、鉴别物质
2、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一般物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水的反常膨胀: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表十二: 运动和力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参照物选择不同,其运动情况不同。
运动的快慢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的公式:v=
变形公式:s=vt t=s/v 速度的单位:
主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换算关系:1 m/s=3.6 km/h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刻度尺,时间测量用钟表。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可尽量减小误差。
2、1k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 1mm=103um 1um=103nm
3、1h=60min=3600s
力的作用效果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粗略地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这样的图就叫力的示意图。
2、力的单位:牛顿(N)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惯性是物体本
表十一: 多彩的物质世界
宇宙和微观世界 1、物质的组成:
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如夸克)。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间距极小,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的间距较小,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1、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
2、1nm=10-9m ,一般分子直径只有0.3nm-0.4nm(纳米)
3、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里通过的路程。
质量 1、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 克(g) 、 毫克 (mg)
3、测量工具(实验室):天平、量筒。 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
2、 1 t=1000kg 1kg=1000 g
1 g=1000 mg
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变形公式:m=ρV V=m/ρ
3、单位: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 g/cm3 1、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同种物质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而改变(温度、压强、状态不变)
2、记住水的密度:
1.0×103kg/m3
测量物质的密度 1、 原理:ρ=
2、 测量工具:天平、量筒 测量方法: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出体积V,最后用公式ρ= 计算出密度
密度与社会生活 1、鉴别物质
2、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一般物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水的反常膨胀: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表十二: 运动和力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参照物选择不同,其运动情况不同。
运动的快慢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的公式:v=
变形公式:s=vt t=s/v 速度的单位:
主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换算关系:1 m/s=3.6 km/h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刻度尺,时间测量用钟表。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可尽量减小误差。
2、1k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 1mm=103um 1um=103nm
3、1h=60min=3600s
力的作用效果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粗略地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这样的图就叫力的示意图。
2、力的单位:牛顿(N)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惯性是物体本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 )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
有用功:W有 =G物h
总功:W总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00%
功率:P (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1/R =1/R1 +1/R2 +……
欧姆定律: I= U/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t (Q:电荷量(库仑);t:时间(S) )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 ν:频率 )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 )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
有用功:W有 =G物h
总功:W总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00%
功率:P (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1/R =1/R1 +1/R2 +……
欧姆定律: I= U/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t (Q:电荷量(库仑);t:时间(S) )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 ν:频率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通过光的反射定律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和光的反射实验题是初中物理光的反射两大应用题型。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一览: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概念和分类;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极其四大特性和作光路图步骤,光的反射练习题。
一、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概念
光的反射定律概念: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对人类来说,光的最大规模的反射现象,发生在月球上。人们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此光的反射无处不在并发生在人们身边。
二、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分类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2)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物理现象:表面平滑的物体,易形成光的镜面反射,形成刺目的强光,反而看不清楚物体。通常情况下可以辨别物体之形状和存在,是由于光的漫射之故。日落后暂时能看见物体,乃是因为空气中尘埃引起光的漫射之故。无论是镜面反射或漫反射,都需遵守反射定律。
三、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重点):
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入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
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居于法线两侧且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四、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常考知识点):
先找出入射点,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若是确定某一条入射光线所对应的反射光线,则由入射光线、法线确定入射角的大小及反射光线所在的平面,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另一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特点,确定反射光线。
五、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的四大特性(难点):
1.共面 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2.异侧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和入射角的和为90°
3.等角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4.可逆 光路是可逆的
六、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练习题(包含实验题):
1、初中物理光的反射选择题
1.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沿曲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可逆性
2.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平滑的墙壁能将照射在墙壁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看书学习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面,其作用之一可以使照射到墙壁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这是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 B.漫反射 C.镜面反射 D.反射
3.如图1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 A.40° 40° B.40° 50° C.50° 40° D.50° 50°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B.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
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
5.小聪同学通过某种途径看到了小明同学的眼睛,则小明同学( ) A.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B.一定不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C.可能看不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D.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全身 2、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应用题
1.(初中物理光的反射作图题)钱包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图中已标示了反射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平面镜,并画出法线。
2.(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题)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如图1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 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_______∠i,说明__________
(2)如图1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________-,说明
3、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题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选择题:1.C 2.B 3.D 4.A 5.A
2、应用题:1.(如图所示)
2.(1)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2)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七、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物理现象:
1、我们每天都照的镜子。
2、路口放置的凸面镜。
3、汽车的观后镜。
4、我们能看见物体,物体反射了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5、太阳能加热器(太阳灶)
6、潜望镜。
7、反射式的望远镜。
上海市中考物理和化学合卷,物理分值为90分。光的折射对比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来说,则有难度。同学们需要掌握光的折射作图题和实验题相关知识点。昂立新课程针对初中各个科开设如下课程:
以上特色课程与初中学科教材匹配,授课形式分为面授和网课,面授课程班型设置不同,有1对1,1对3,15人班,30人班等形式,上海市各区授课时间也不同,具体课程详情请拨打官网热线4008-770-970咨询。
一、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概念
光的反射定律概念: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对人类来说,光的最大规模的反射现象,发生在月球上。人们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此光的反射无处不在并发生在人们身边。
二、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分类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2)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物理现象:表面平滑的物体,易形成光的镜面反射,形成刺目的强光,反而看不清楚物体。通常情况下可以辨别物体之形状和存在,是由于光的漫射之故。日落后暂时能看见物体,乃是因为空气中尘埃引起光的漫射之故。无论是镜面反射或漫反射,都需遵守反射定律。
三、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重点):
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入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
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居于法线两侧且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四、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常考知识点):
先找出入射点,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若是确定某一条入射光线所对应的反射光线,则由入射光线、法线确定入射角的大小及反射光线所在的平面,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另一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特点,确定反射光线。
五、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的四大特性(难点):
1.共面 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2.异侧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和入射角的和为90°
3.等角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4.可逆 光路是可逆的
六、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练习题(包含实验题):
1、初中物理光的反射选择题
1.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沿曲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可逆性
2.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平滑的墙壁能将照射在墙壁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看书学习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面,其作用之一可以使照射到墙壁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这是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 B.漫反射 C.镜面反射 D.反射
3.如图1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 A.40° 40° B.40° 50° C.50° 40° D.50° 50°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B.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
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
5.小聪同学通过某种途径看到了小明同学的眼睛,则小明同学( ) A.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B.一定不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C.可能看不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D.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全身 2、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应用题
1.(初中物理光的反射作图题)钱包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图中已标示了反射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平面镜,并画出法线。
2.(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题)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如图1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 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_______∠i,说明__________
(2)如图1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________-,说明
3、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题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选择题:1.C 2.B 3.D 4.A 5.A
2、应用题:1.(如图所示)
2.(1)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2)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七、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物理现象:
1、我们每天都照的镜子。
2、路口放置的凸面镜。
3、汽车的观后镜。
4、我们能看见物体,物体反射了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5、太阳能加热器(太阳灶)
6、潜望镜。
7、反射式的望远镜。
上海市中考物理和化学合卷,物理分值为90分。光的折射对比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来说,则有难度。同学们需要掌握光的折射作图题和实验题相关知识点。昂立新课程针对初中各个科开设如下课程:
以上特色课程与初中学科教材匹配,授课形式分为面授和网课,面授课程班型设置不同,有1对1,1对3,15人班,30人班等形式,上海市各区授课时间也不同,具体课程详情请拨打官网热线4008-770-970咨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表
表十一: 多彩的物质世界
宇宙和微观世界 1、物质的组成:
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如夸克)。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间距极小,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的间距较小,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1、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
2、1nm=10-9m ,一般分子直径只有0.3nm-0.4nm(纳米)
3、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里通过的路程。
质量 1、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 克(g) 、 毫克 (mg)
3、测量工具(实验室):天平、量筒。 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
2、 1 t=1000kg 1kg=1000 g
1 g=1000 mg
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变形公式:m=ρV V=m/ρ
3、单位: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 g/cm3 1、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同种物质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而改变(温度、压强、状态不变)
2、记住水的密度:
1.0×103kg/m3
测量物质的密度 1、 原理:ρ=
2、 测量工具:天平、量筒 测量方法: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出体积V,最后用公式ρ= 计算出密度
密度与社会生活 1、鉴别物质
2、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一般物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水的反常膨胀: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表十二: 运动和力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参照物选择不同,其运动情况不同。
运动的快慢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的公式:v=
变形公式:s=vt t=s/v 速度的单位:
主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换算关系:1 m/s=3.6 km/h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刻度尺,时间测量用钟表。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可尽量减小误差。
2、1k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 1mm=103um 1um=103nm
3、1h=60min=3600s
力的作用效果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粗略地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这样的图就叫力的示意图。
2、力的单位:牛顿(N)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同物、同线、等大、反向) 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二力(或几个力)的平衡状态。
表十三: 力和机械
弹力 弹簧测力计 1、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
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
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重力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公式: G=mg
(g=9.8N/kg,通常取10N/kg) 1、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2、影响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⑴增大压力;⑵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⑴减小压力;⑵使接触面变光滑;⑶用滚动代替滑动;⑷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磁悬浮列车)
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2、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1、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2、杠杆的分类:
①省力杠杆:L1>L2
②费力杠杆:L1< L2
③等臂杠杆:L1=L2
其他简单机械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③实质:支点在轴心的等臂杠杆
2、动滑轮
①定义:转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②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③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1、滑轮组
①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要费距离
②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不计摩擦)
2、轮轴和斜面
轮轴: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旋转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
斜面:当斜面高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表十四: 压强和浮力
压强 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其方向是垂直于受力面向内。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其定义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的计算: 变形:F=PS S=F/P
4、压强的单位: 帕斯卡(pa) 1 pa = 1N/m2 1、水平支持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
2、压强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①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②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液体的压强 1、特点:①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②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③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④深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公式:P=ρ液gh 连通器:
①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②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③应用: 船闸、茶壶、锅炉水位计
大气压强 1、定义:大气(空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1标准大气压=760mm水银柱= 1.013×105Pa 1、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高度增加,大气压减小。
2、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注射器等。
3、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升高。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应用:①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以外;②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获得向上的升力。
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竖直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或气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F浮=G排= m排g=ρ液gV排 1、物体的浮沉浮条件:
① F浮>G物 上浮
② F浮<G物 下沉
③ F浮=G物 漂浮或悬浮
2、称重法测浮力:F浮 =G-F
浮力的利用 1、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的。
3、气球和飞艇里充入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要小。 轮船浮在水面上:F浮=G船 = G排
表十五: 功和机械能
功 1、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公式: W=Fs 1、单位:焦耳(J) 1J=1N.m
2、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机械效率 有用功和总功德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是:
η=
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
2、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和。
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2、公式: P= P=Fv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单位:瓦特(w)
1千瓦(Kw)=1000w
动能和势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跟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2、势能: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重力势能指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跟质量和高度有关。
2、弹性势能指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跟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有关。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2、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时,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即没有摩擦阻力) 1、机械能的单位是焦耳(J)。
2、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
表十六: 热和能
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热运动:由于分子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的运动叫做热运动。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的影响因素:温度越高分子的扩散越快。
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内能的应用:加热和做功。
4、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单位是焦耳(J)。 1、内能的影响因素:温度和质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被举高的高度无关。
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
Q放=cm(t0- t) 1、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
J/(㎏•℃)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比热容越小的物质,对温度的变化越显著。
热机 1、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
2、燃料的热值:1㎏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是焦每千克 (J/㎏)。 1、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跟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表十七: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家族 能源的分类:
①按来源分:一次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地热能、核能等)。二次能源是由自然界提供的能源转化而来的能源。(电能等)。
②按是否可再生分: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③按提供能源的物质来分:生物质能、化石能源、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1、能源:凡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2、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如食物)
3、化石能源: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核能 1、核能:当原子核在某种条件下分裂或聚合时就可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2、核能分类:裂变(如核电、原子弹)和聚变(如氢弹)。 核电站发电的过程中能量转化过程为: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太阳能 太阳能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轻核聚变 太阳能的利用:
直接利用: 用集热器和太阳能电池利用太阳能。
间接利用:利用化石燃料。
能源革命 第一次能源革命:人工取火
第二次能源革命:蒸汽机的发明
第三次能源革命:核能的利用 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单方向性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可以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现象。 2、未来的理想能源应满足:
①足够丰富;②足够便宜;③足够广泛;④足够安全。
表十一: 多彩的物质世界
宇宙和微观世界 1、物质的组成:
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如夸克)。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间距极小,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的间距较小,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1、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
2、1nm=10-9m ,一般分子直径只有0.3nm-0.4nm(纳米)
3、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里通过的路程。
质量 1、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 克(g) 、 毫克 (mg)
3、测量工具(实验室):天平、量筒。 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
2、 1 t=1000kg 1kg=1000 g
1 g=1000 mg
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变形公式:m=ρV V=m/ρ
3、单位: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 g/cm3 1、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同种物质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而改变(温度、压强、状态不变)
2、记住水的密度:
1.0×103kg/m3
测量物质的密度 1、 原理:ρ=
2、 测量工具:天平、量筒 测量方法: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出体积V,最后用公式ρ= 计算出密度
密度与社会生活 1、鉴别物质
2、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一般物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水的反常膨胀: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表十二: 运动和力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参照物选择不同,其运动情况不同。
运动的快慢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的公式:v=
变形公式:s=vt t=s/v 速度的单位:
主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换算关系:1 m/s=3.6 km/h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刻度尺,时间测量用钟表。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可尽量减小误差。
2、1k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 1mm=103um 1um=103nm
3、1h=60min=3600s
力的作用效果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粗略地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这样的图就叫力的示意图。
2、力的单位:牛顿(N)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同物、同线、等大、反向) 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二力(或几个力)的平衡状态。
表十三: 力和机械
弹力 弹簧测力计 1、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
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
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重力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公式: G=mg
(g=9.8N/kg,通常取10N/kg) 1、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2、影响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⑴增大压力;⑵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⑴减小压力;⑵使接触面变光滑;⑶用滚动代替滑动;⑷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磁悬浮列车)
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2、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1、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2、杠杆的分类:
①省力杠杆:L1>L2
②费力杠杆:L1< L2
③等臂杠杆:L1=L2
其他简单机械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③实质:支点在轴心的等臂杠杆
2、动滑轮
①定义:转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②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③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1、滑轮组
①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要费距离
②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不计摩擦)
2、轮轴和斜面
轮轴: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旋转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
斜面:当斜面高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表十四: 压强和浮力
压强 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其方向是垂直于受力面向内。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其定义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的计算: 变形:F=PS S=F/P
4、压强的单位: 帕斯卡(pa) 1 pa = 1N/m2 1、水平支持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
2、压强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①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②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液体的压强 1、特点:①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②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③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④深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公式:P=ρ液gh 连通器:
①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②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③应用: 船闸、茶壶、锅炉水位计
大气压强 1、定义:大气(空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1标准大气压=760mm水银柱= 1.013×105Pa 1、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高度增加,大气压减小。
2、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注射器等。
3、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升高。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应用:①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以外;②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获得向上的升力。
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竖直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或气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F浮=G排= m排g=ρ液gV排 1、物体的浮沉浮条件:
① F浮>G物 上浮
② F浮<G物 下沉
③ F浮=G物 漂浮或悬浮
2、称重法测浮力:F浮 =G-F
浮力的利用 1、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的。
3、气球和飞艇里充入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要小。 轮船浮在水面上:F浮=G船 = G排
表十五: 功和机械能
功 1、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公式: W=Fs 1、单位:焦耳(J) 1J=1N.m
2、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机械效率 有用功和总功德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是:
η=
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
2、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和。
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2、公式: P= P=Fv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单位:瓦特(w)
1千瓦(Kw)=1000w
动能和势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跟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2、势能: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重力势能指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跟质量和高度有关。
2、弹性势能指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跟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有关。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2、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时,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即没有摩擦阻力) 1、机械能的单位是焦耳(J)。
2、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
表十六: 热和能
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热运动:由于分子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的运动叫做热运动。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的影响因素:温度越高分子的扩散越快。
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内能的应用:加热和做功。
4、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单位是焦耳(J)。 1、内能的影响因素:温度和质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被举高的高度无关。
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
Q放=cm(t0- t) 1、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
J/(㎏•℃)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比热容越小的物质,对温度的变化越显著。
热机 1、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
2、燃料的热值:1㎏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是焦每千克 (J/㎏)。 1、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跟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表十七: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家族 能源的分类:
①按来源分:一次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地热能、核能等)。二次能源是由自然界提供的能源转化而来的能源。(电能等)。
②按是否可再生分: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③按提供能源的物质来分:生物质能、化石能源、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1、能源:凡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2、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如食物)
3、化石能源: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核能 1、核能:当原子核在某种条件下分裂或聚合时就可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2、核能分类:裂变(如核电、原子弹)和聚变(如氢弹)。 核电站发电的过程中能量转化过程为: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太阳能 太阳能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轻核聚变 太阳能的利用:
直接利用: 用集热器和太阳能电池利用太阳能。
间接利用:利用化石燃料。
能源革命 第一次能源革命:人工取火
第二次能源革命:蒸汽机的发明
第三次能源革命:核能的利用 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单方向性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可以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现象。 2、未来的理想能源应满足:
①足够丰富;②足够便宜;③足够广泛;④足够安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