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相克是否有科学依据?
食物相克理论应该是中国的说法吧!起源于中国,也算是中国特色了!流行于民间,有些医书典籍中也有记载!
但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应该也不是所有流传下来的食物相克都是有科学根据的。而且古代医学不像现在讲究实践研究,不排除这些理论有可能是“以讹传讹”的产物。在古代中国,医学水平和认知水平有限,可能会出现身体不舒服,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舒服,却找不到原因,只好归结于偶尔吃的食物上面。毕竟“病从口入”嘛!
家常的花生与黄瓜,螃蟹与柿子,还有现在的虾与雪碧同食中毒的说法盛行已久。别的不敢说一定不会中毒,但是花生与黄瓜,这个应该算是家常菜。好多家里在夏季都会常做这道菜。花生与黄瓜同食应该没什么问题,最多因为花生油脂大,与黄瓜同食会拉肚子!其他两个我都亲身试过,貌似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还有一个大葱与蜂蜜,上次吃烤肉时候,吃的羊肉串上串的有大葱,千张卷金针菇上吐的蜂蜜,吃完也是好好的。
所以我觉得可能同食会引起中毒,重者死亡这种情况有点危言耸听!
要不然就是1:)我吃的比较少,量没有达相克的标准;2:)再有就是这些食物本事同食就没有问题,只不过是前人误解;3:)或者是因为体质原因;4:)我比较幸运,逃过一劫。
西方社会餐饮好像就没有食物相克的说法。食物相克在现代好像也没有科学依据。所以这个理论应该是误传!
忌口与食物相克——两种概念
现在很多笃信一些食物相克知识的人都认为,这是中医的传统观点,但据西安藻露堂中医院院长宋毅教授介绍,中医里面也没有所谓“食物相克”的概念。他指出,中医有关饮食禁忌的概念只有“忌口”,而这与所谓的“相克”理论完全不同。中医忌口指的是根据季节、环境、个体的差异进行合理地选择和搭配食物,这能起到养生、养病的作用。一般分为因病忌口、因药忌口、因时忌口。因病忌口是患一些疾病后不宜食用某些食物,如浮肿病人忌盐、肝功不全病人忌酒、心血管病人忌高脂肪、尿毒症患者忌高蛋白、胃肠疾病患者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等等;因药忌口是指因害怕某种食物与正在服用的药物发生作用,而暂时停止吃某种食物的做法,如正服用龟板、鳖甲等药物时应忌食生姜、大蒜、韭菜、大葱等;因时忌口是指饮食应根据节气进行相应调整,如夏天天气炎热就应该少吃些煎炒油炸类食物、冬天天气寒冷就应少吃生冷寒凉的东西。宋毅指出,中医忌口是以“辨症”施食为基础的养生、养病理论,把所谓的“食物相克”和中医忌口混同起来,是对中医忌口的误解。一般中医忌口要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进行,正常人只要坚持食物多样化和营养均衡就是健康饮食了。
食物相克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且听老赵从化学角度为你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