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选第九子继位
展开全部
1、因为李承乾被废后,太宗为了避免将来李泰迫害李承乾和李治,李治得到了长孙无忌等元老一派的支持,太宗让其他的皇子都到地方上去任职,甚至连比他小的十皇子李慎都不例外。而李治却以年幼为由留在了宫中。因而李治有比其他庶出皇子更多的接触权力中心的机会。但从小长在深宫之中,加之母亲的早逝,这位小皇子养成了温和恭谦,但怯懦内敛的性格。很多地方提到他毫无政治才能,这和从小的生活环境也是很有关系的。在那样一个敏感的环境中,除在他那样的地位的人有政治才能或是政治野心是极其危险的(经过了玄武门之变的唐朝更是这样,吴王李恪的悲剧就很能说明这一点)。李治也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某些电视剧极严重的歪曲了他)因为他的温良恭谦,他的口碑极好。
2、太宗在太子承乾被废以后没有选立魏王泰,是不希望使后世子孙看到储君之位可以依靠所谓经营而得。而李治能够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又是因为他的“仁孝”与不争。关于李治的“宽仁孝友”,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李治小时候刚一开始学习《孝经》,太宗就提问他有关书中的要义,李治这样回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君子之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太宗十分满意,夸奖他说:“能够做到这一点,足以事父兄,为臣子矣。”
事实证明,太宗凭借李治的“仁孝”而作出的这一决定,得到了长孙无忌等朝廷亲信大臣的拥护和支持。选立李治以后,太宗在当月下诏降魏王泰为东莱郡王,后来又改降为顺阳王,流放均州郧乡,贞观二十一年,进封濮王。
2、太宗在太子承乾被废以后没有选立魏王泰,是不希望使后世子孙看到储君之位可以依靠所谓经营而得。而李治能够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又是因为他的“仁孝”与不争。关于李治的“宽仁孝友”,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李治小时候刚一开始学习《孝经》,太宗就提问他有关书中的要义,李治这样回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君子之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太宗十分满意,夸奖他说:“能够做到这一点,足以事父兄,为臣子矣。”
事实证明,太宗凭借李治的“仁孝”而作出的这一决定,得到了长孙无忌等朝廷亲信大臣的拥护和支持。选立李治以后,太宗在当月下诏降魏王泰为东莱郡王,后来又改降为顺阳王,流放均州郧乡,贞观二十一年,进封濮王。
展开全部
为了保 其他的2个儿子 李世民的3个嫡子 李承乾 李泰 李治
李承乾是太子 李泰和他争夺太子之位 其实李世民还是很看好李泰的 但是因为李治是其中最仁厚者 选李治这2个儿子都能保住性命 他不想自己的嫡子 也就是长孙皇后所生的孩子 遭此厄运 所以才选了李治 其实他选李治 还是很不放心 因为李治太懦弱 所以他在晚年还为李治写了一本“帝范”教他怎么去做个好皇帝
李承乾是太子 李泰和他争夺太子之位 其实李世民还是很看好李泰的 但是因为李治是其中最仁厚者 选李治这2个儿子都能保住性命 他不想自己的嫡子 也就是长孙皇后所生的孩子 遭此厄运 所以才选了李治 其实他选李治 还是很不放心 因为李治太懦弱 所以他在晚年还为李治写了一本“帝范”教他怎么去做个好皇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封建王朝为嫡长子继承制。
唐高宗李治为李世民第九子,但是他母后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
李治(628年-683年),中国唐朝第三任皇帝(649年—683年在位),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为嫡三子,后因其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立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庙号高宗。
唐高宗李治为李世民第九子,但是他母后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
李治(628年-683年),中国唐朝第三任皇帝(649年—683年在位),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为嫡三子,后因其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立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庙号高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李治为皇后所出,身份上占了很大的优势。又有长孙无忌他们支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李世民的儿子李治是太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