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特点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前期的初步实施中,课题组教师普遍感到本课题涉及面太广,具体操作实施时不容易把握。根据教师的反馈,课题组积极与幼教专家联系,将研究的问题范围界定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科学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通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组主要从小班幼儿参与科学区活动的兴趣研究、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如何创设幼儿园科学区环境等方面,从引领教师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确定子课题研究问题——实践反思——形成经验总结——提升策略几个层次开展研究,解决了实践问题,提升了专业水平,促进了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问题、对策
一、问题的界定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是在2006年9月正式开题,通过2006年9月至2006年12月前期的初步实施和研究,课题组教师普遍感到本课题涉及面太广,具体操作实施时不容易把握,因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主要包括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指导)、幼儿无意识活动,到底在以上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关注和解决哪方面的问题呢?根据教师的反馈,课题组积极与幼教专家联系,将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专家进行了详细的沟通,专家根据本园实际,对课题中问题的界定提出了新的建议,将本课题研究的问题范围界定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科学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这一界定受到了课题组教师的一致认可。
无班界区域活动是银川二幼根据本园班级布局和本园幼儿实际需求开展的园本活动,区域活动对幼儿积极性的调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等都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自开展以来受到了区内专家和同行的普遍认可,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而科学教育也是本园的园本课题,教师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教研的活动能力,因此,将问题具体化更便于课题的深入开展。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全区乃至全国在科学区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是空白,此课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的指导思想
随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意识的增强,21世纪对全民科学素质的要求,以及幼教改革的深入,科学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功效被纳入幼儿教育体系中,成为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课题以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解决教师科学区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从小为幼儿播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种子。
三、科学教育的目标
1、探索幼儿园区域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2、提高教师对幼儿科学教育意义的认识,了解幼儿学科学的特点,掌握开展幼儿园科学区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内容、方法,以促进幼儿不断发展。
四、研究解决的问题
1、小班幼儿参与科学区活动的兴趣研究
2、幼儿园科学探究记录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如何创设幼儿园科学区环境
五、研究的办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办法
1、行动研究法。美国学前教育著名学者斯鲍达克认为,幼儿学科学是一个智力活动的连续和再建构过程。包括观察、描述(交流意见)、提问等。通过这个过程,达到创造或再造想象、行动、联系和理解有关儿童自己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我们坚持学习—实践—反思—提升的行动研究过程,以实践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形成学习共同体,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创造性地开展研究。
2、文献法。搜集整理有关幼儿园科学活动方面的教育理论文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二)研究的过程
2006年9月正式开题,整个研究阶段,历时近三年多的时间,包括了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研究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2006.9——2006.12)也就是课题研究的初期实验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研究的子课题,拟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的前测,搜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加大课题研究需要的硬件设施,注重研究者自身知识的积累与提高。
研究实施阶段(2007.2——2009.6)课题组成员严格按照课题计划、步骤,遵循研究的具体要求实施操作,以保证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课题组广大成员在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具体实施的基础上,充实了科学发现室的材料。按时进行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及论文等。
课题总结阶段(2009.6——2009.9),是在有关学者的直接帮助和指导下进行的。课题组广大成员对前期工作进行了认真了分析,整理实施资料,分析研究结果,总结幼儿科学区教育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策略,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六、结果与分析论证
(一)多途径激发小班幼儿参与科学区活动的兴趣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了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认知能力,其中兴趣是基础。兴趣是推动幼儿感知事物的内部动力,只有幼儿对感知的事物和现象产生浓厚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学习技能。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幼儿对周围一切实物都充满了好奇,正是引发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内容、材料和指导方法。
1、选择幼儿生活化的科学内容
小班幼儿的科学探索具有容易满足于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动作表现、经验具体化、易受情绪感染等特点。教师选择的科学内容应以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符合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能引发幼儿探究兴趣、能成为幼儿需要的、能为幼儿直观地感知和操作。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每次洗手时,他们会站在水池前乘着老师不注意悄悄地玩一会水,互相泼着玩,用手弹着玩。偶尔请他们洗杯子,他们也总是边洗边玩。不管老师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孩子们操作时都会忘乎所以,玩的不亦乐乎。泡泡同样是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所熟悉和喜爱的,不论是用香皂洗手,还是妈妈用浴液给洗澡,他们总是很关注泡泡的变化。选择生活化的科学内容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2、提供拟人化的科学操作材料
幼儿常常把无生命的物体拟人化,往往认为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喜欢拟人化这一特点提供科学活动材料,把科学教育的要求顺利转化成幼儿自身探究的需求。当教师将瓶子娃娃改成天平娃娃后,不论是从外观的欣赏性,还是它的实际操作性来看,孩子们都非常的喜欢,增强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3、以游戏来激发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游戏是适应小班幼儿的内部需要产生的,是幼儿主动自然进行的活动,是最受幼儿欢迎的。如果把理性的科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吹泡泡一直是孩子们所喜欢的游戏,利用它来引发起孩子对科学的兴趣,是无可厚非的。吹泡泡可以让孩子游戏在其中,快乐在其中,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一些初浅的科学知识。
4、循序渐进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在选择教育内容时一般都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原因,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尊重、接纳个体差异,通过操作材料的不同使用方式,或提供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让每个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感兴趣,并获得成功感,才能激发并维持每个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如,天平在小班只是用一些小珠子来代替砝码,但到了中大班,可以让幼儿自制一些砝码或者用真正有一定克数的砝码来操作实验。在对自我的认识方面,小班幼儿认识自己的五官,中班幼儿便可认识自己的身体,大班幼儿则可认识自己的能力。这些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教育内容,可以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5、教师的行为、语言要具有感染力
小班幼儿具有好模仿和易受暗示的特点,教师喜爱的,往往也就是幼儿所喜欢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因此,我们要以对科学活动充满喜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以好奇的神情、生动的语言指导幼儿参加科学活动。特别要注意体会孩子的心理,努力使自己的心理和孩子们一致起来。幼儿缺乏感情认识,往往在成人看来不值得奇怪的事,孩子们会觉得无比新奇,因此,我们尽量满足和顺应他们的这种心理,理解他们,更多的是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看、一起探索,让幼儿从教师的表情动作中学到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等,此外,感染幼儿,使幼儿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科学活动中去。
(二)在科学区探究记录活动中形成幼儿科学的品质
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近年来,开展探究式科学活动已经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多,但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科学记录的使用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开展时间短、感觉比较新的问题,也存在着较多的困惑,甚至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直接影响科学探究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顺利开展,影响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更不利于幼儿良好的科学探究品质的形成。我们在子课题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开展以下研究:
1、科学记录活动存在的误区
(1)运用科学记录表是一种成人行为,对促进幼儿发展发挥的作用不大。
(2)幼儿科学记录活动太难,教师在其中是一种组织者、指导者,难于把握幼儿科学记录的特点。
(3)可以进行幼儿科学记录的内容太少,如何选择?选择的标准是什么不容易确定。
(4)小班幼儿不能进行科学记录
从以上教师开展科学记录活动所存在的误区来看,教师对科学记录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不够,缺乏组织幼儿开展科学记录的方法和途径,教育理念有待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幼儿科学品质的形成。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了子课题的研究目标。
2、子课题研究目标
(1)研究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活动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的策略。
(2)探索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活动中内容选择的策略。
(3)探索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活动中材料运用和方法的策略。
(4)探索创设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环境的策略。
通过研究,教师从误区中走出来,认识到记录是科学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步骤,是探究式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记录有助于幼儿对自然界的客观认识。通过不断的探究和实践,我们从中总结出开展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的策略性方法,提升教师原有发展水平,激发了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萌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促进了幼儿科学品质的形成。
3、形成的具体策略
策略一:搭建平台,使教师成为幼儿进行科学记录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1)建构学习共同体,把握科学记录的特点
确定主题,专业引领:2008年3月,根据子课题实施方案,我们将科学研究的内容确定为如何开展幼儿科学记录活动,由保教主任张玲进行了《国内外幼儿科学记录活动介绍》、由教研员杨春燕进行了《让幼儿在探究中开启心智》的前期讲座,目的是以《纲要》的精神和要求出发,把握好开展幼儿科学记录研究的方向。
提出问题,下放到组:根据主题如何开展幼儿科学记录活动,科学课题组确定了三个相关的学习问题,小班是:如何选择适宜不同年龄幼儿科学探究记录的内容?中班:如何为不同年龄幼儿提供不同记录工具,材料与方法?大班是:教师如何组织与指导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五个环节?
小组学习,自我提高:课题组将以上三个问题分别下放到三个平行组,邀请非课题组的教师也参与学习,平行组通过小组教研的形式,形成相关的经验学习总结。具体方法是:将小组问题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通过找准问题——个人承担问题——自我学习——小组中轮流汇报——小组讨论——形成小组问题的学习总结。
集体交流,相互学习:召开经验学习汇报会。三个平行组分别推选一名汇报员,对本小组的问题进行小组自学后的汇报,其他教师可以进行相关的补充。其他教师如果对有相关的困惑,可在本组结束后进行集体探讨。
通过以上专业引领后的小组教研到相互分享的集体教研模式,形成了专业引领式、小组教研式、集体研讨式的三种园内学习共同体,这三种互相渗透、相互补充的学习共同体形式,影响教师自觉以专业的思维去思考课题中遇到的问题,以专业的角度来把握幼儿科学记录的特点。
(2)开展实践观摩,内化学习理念
纵向比较,把握年龄特点:2008年,课题组不断探讨,共同确定子课题的具体观摩研讨内容为溶解和磁铁。认为这两个内容都可以在大、中、小班进行教学,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班级开展,教师可以直观地比较出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科学记录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动手操作等方面的差异,具体地感受到针对幼儿园不同年龄段设计开展科学区记录活动的方法和途径。溶解活动内容是:小班是《好喝的饮料》、中班是《糖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大班是《溶解》,磁铁内容有:小班是《会跳舞的小兔》、中班是《好玩的磁铁》、大班是《有趣的磁铁》,并要求参与课题观摩研讨活动的教师,从活动内容是否适合本年龄段幼儿、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活动准备是否合理、记录表的设计是否科学、活动过程是否体现师幼互动、教师指导策略是否适宜等几个方面,认真分析做好记录、开展研讨。这样的观摩研讨形式,创新性的使教师在纵向比较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幼儿科学记录特点。如小班适合以游戏为主的集体记录活动,中班适合通过物品的操作和尝试开展的小组或个人记录活动,大班更适合科学探究活动的五个环节中的猜想环节(活动前、活动后)和活动中探究过程的记录活动。
横向归纳,探讨记录方法:观摩活动前,各平行班的4个班先进行集体备课、说课活动,共同讨论后拿出两个有关溶解和磁铁内容的最佳设计教案,再选派两名教师实施。观摩活动后,各平行组根据课题组教师共同评课,归纳出不同年龄班幼儿科学记录的一般方法,改进或完善教学设计,再由另外两位教师二次上课,探讨归纳出各年龄段幼儿科学记录的最佳方法。
教师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身份,营造良好的科学记录氛围:在小班《水果和干果》科学活动中,教师用神秘的口吻请幼儿观察后猜一猜盘中:哪是水果,哪是干果?,并告诉幼儿只要猜了,都会请他品尝。在自由品尝后,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水果和干果的?。整个活动由于教师抓住了幼儿想品尝的心理特点,以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和动作引导幼儿,使幼儿兴趣倍增,积极地参与到科学记录活动中来,并用语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猜测和品尝后的感受,从中初步感受到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
策略二:以适宜的科学记录内容,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
(1)选择适合进行科学探究与记录的内容
记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幼儿记录什么,怎么记录,对探究活动是否有效至关重要。在小班《那个甜那个酸》活动中,教师对记录内容的确定和记录方式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缺陷: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三种水果,有苹果、橘子和葡萄,先请幼儿猜一猜这三种水果,哪个味道是甜的,哪个味道是酸的,只有个别幼儿能说出自己的猜想,随后让幼儿尝一尝,并向幼儿介绍了记录及记录方式,要求甜味的帖上红点子,酸味的帖上绿点子,结果却很不满意,只有个别幼儿能记录下品尝结果,多数幼儿却不能按要求记录。活动后教师科学的分析了原因,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第一,提前做铺垫,让幼儿感知这三种水果不同的外形特征;第二,了解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准确定位。选择了三种水果来区别酸甜后记录,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些多了,应选择两种就够了。第三,在设计小班幼儿科学记录单时,不应该让小班幼儿把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这样对于小班幼儿有些难,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尝到的结果就可以了。第四,用红绿标记记录酸甜幼儿不容易理解,可以用表情标记、水果图片等进行具体记录,幼儿容易理解。
由此可见,教师在确定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时,必须考虑它们能否有效提示并促进幼儿探究,能否让幼儿明确要探究的问题并从中发现新的问题。
(2)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记录内容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记录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里探究记录,是激发幼儿好奇心的方法之一。如《让蛋宝宝站起来》、《糖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好喝的饮料》、《软软的和硬硬的》等内容,都是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来选择科学记录内容的。
(3)选择趣味性的科学记录内容
如中班《有趣的声音》中,请幼儿自由操作小玲、圆舞板、钹等各种打击乐器,通过操作用点、线、面等图形来记录自己对声音的感受和理解,使幼儿在听觉与视觉中建立了一种联系,同时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记录,增加了幼儿对不同乐器发出的不同声音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丰富了幼儿的体验。
如《我的变化》中,为幼儿提供凸透镜、凹透镜和平面镜,分别在镜子的下方表上1、2、3,请幼儿玩三种不同的镜子,看一看自己在三种不同的镜子里有什么变化,并将自己的变化用画大头贴的形式分别记录在记录表中进行对比,幼儿对这一活动乐此不疲。
(4)选择具有操作性的科学记录内容
在操作中探究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对于用记录的形式开展的科学活动,更离不开操作,操作是感知,记录是对信息的内化处理。如大班《什么东西能被吹动》,幼儿必须亲自操作实验,才能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如小铁棍能被吹动,和自己的猜测不一样。
策略三:提供恰当的材料和方法,有利于帮助幼儿进行分析记录
(1)材料和方法要符合幼儿认知水平
小班用运记录的方法目的是萌发小班幼儿记录科学信息的意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真正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因此,选择记录的材料要能引发幼儿探究的欲望,不宜过多,如在小班《会跳舞的小兔》活动中,教师用一只是铁底座的小兔和一只是木头底座的小兔,示范小兔在舞台上跳舞,请幼儿讨论:为什么一只小兔会跳舞,另一只小兔却不会跳舞,引导幼儿了解两只小兔的不同点后,再提供了磁铁、区别针、纸片、积木,引发幼儿自己尝试进行磁铁能吸铁的东西的记录。
幼儿的记录的方法除了图表、绘画或各种符号记录外,课题组还探索出实物粘贴、动作表现等记录方法,丰富了科学记录方法。如在大班《认识磁铁的南北极》中,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两块磁铁,引导幼儿在操作探索后,用红、蓝及时贴将自己的探索直接贴在磁铁上进行记录。
(2)记录表要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录
记录表是幼儿具体操作后的结果反映,设计记录表要科学、合理,便于幼儿了解和记录。如设计小班科学记录表时,尽量设计集体记录表;如果需要幼儿进行个人记录时,应避免设计猜想记录一栏,因为小班记忆短暂,不能准确记录自己之前的猜想,可以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猜想,只设计操作后的记录表。另外,记录表上可以根据内容,贴上实物做标记,使幼儿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如小班《会跳舞的小兔》科学活动中,教师在记录表上贴上可以被磁铁住和吸不住两种实物,请幼儿只在能被吸起来的在记录纸上贴上一个红点点,幼儿很容易理解。所以,小班幼儿只适合简单的 、形象的、不要猜想记录环节的记录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顺序性。
(3)恰当运用猜想环节
运用猜测制造悬念,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在小班科学活动《猜猜哪杯是清水》活动中,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运用猜测活动,制造悬念,让孩子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通过记录单验证自己的猜想,引导孩子发现牛奶与其他水的区别,培养幼儿初步的猜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小班适合采用集体猜测的方法:小班幼儿独立操作能力差,教师适合采用集体猜测的方法,精心设计了置疑、猜测、验证、交流等各个环节,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清楚活动的每个环节,这是形成小班幼儿初步的猜想、记录意识的主要途径。
教师们在课题实践中,深刻理解到记录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在确定记录方法时要尊重幼儿,选择适宜的记录方法,并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记录的习惯和能力,使幼儿乐于探究,逐渐理解科学结论必须建立在事实之上,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和良好的科学品质。
(三)创设开放的、易于交流和鼓励的科学环境
(1)利用废旧物设计制作科学玩具
2008年我们还发动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利用废旧物设计制作了许多科学玩具,进一步吸引幼儿参与,使幼儿玩中学、学中玩,在观察和探索的过程中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2)设计班级科学记录墙,为幼儿相互交流提供平台
每个班根据本班开展的科学活动内容,设计科学记录墙,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和探究结果直观的展示在记录墙上,有助于幼儿同伴之间的交流和经验的分享,以获得更多的视角,了解更多的观点和不同的发现。
如小班在进行了《软软的和硬硬的》科学活动后,教师发现幼儿对摸一摸,猜一猜物体还保持这浓厚的兴趣,就在班级环境中创设了一个触摸墙,并且在墙边用架子提供了各种材料供幼儿在平时或区域活动中触摸,还设计了一个活动的集体记录表,让幼儿随时可以粘贴记录自己的触摸结果,给幼儿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在触摸活动的探索过程中,丰富了感性经验及科学知识,从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创设幼儿园科学发现室,开阔幼儿科学视野
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幼儿园在2003年投资建立了意识超前、设计新颖、制作精良、涉及知识面广、操作性强的DIY科学发现室,它是集知识与趣味相结合、自然知识与物理知识相结合、美育与智育相结合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乐园。2006年开展课题以来,在园领导的精心组织下,教师们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创设、补充、完善了一系列活动区域,如:科学区、操作区、展示区、图书区、观察区、电脑操作区等,每个活动区不论在材料的选择上还是在材料的投放上,均体现了科学知识与幼儿可操作性,既有各式各样的航空航海模型;也有动物类、植物类的标本;同时根据操作材料的性质、用途进行科学化分类,具体分为:磁性类、听觉类、视觉类、声光电类、玩具模型类、生活用品类等等。每天安排大中班幼儿分组轮流到科学发现室进行观察探索活动,并且将操作与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录,张贴在展示墙中,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4)以大带小的形式,吸引小班幼儿参与活动
幼儿园科学发现室为各年龄段幼儿相互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场地,小班的孩子们不会玩磁铁,可以先看中大班的哥哥姐姐怎么玩;哥哥姐姐们也可以交给弟弟妹妹们玩,小班幼儿掺乎到大中班幼儿的科学活动中,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5)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科学探究环境
教师要在科学活动中成为幼儿活动的帮助者,材料的提供者,成为幼儿的朋友,这样,幼儿就会愿意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获得的成功、感受、需要告诉老师和同伴,互相交流共享科学活动中的乐趣,建立起真正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七、课题成果
(1)在银川市教科所、银川市幼教研究会2009年6月开展的我与园本教研共成长主题征文活动中,由尚丽银执笔撰写的本课题论文《科学主题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探究和创造的快乐》荣获一等奖。
(2)在银川市教科所、银川市幼教研究会2009年6月开展的我与园本教研共成长主题征文活动中,由冯晓琼执笔撰写的本课题案例《如何引导小班幼儿进行科学记录》荣获二等奖。
(3)在银川市教科所、银川市幼教研究会2009年6月开展的我与园本教研共成长主题征文活动中,由尚丽银执笔撰写的本课题论文《捕捉教育契机多途径引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荣获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作者: 张丽丽
3、《利用电化教育 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江西省上高县幼儿园 陈砌英
4、《幼儿园教育》、《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等学术刊物
5、《幼儿园教育词典》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6、网络资料
附件(三)
宁夏第二届基础教育课题《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子课题多媒体技术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问题征询表
课题组全体成员:
宁夏第二届基础教育课题《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子课题多媒体技术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正在实施中,为了落实子课题目标:1、探究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内容及方法。2、形成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策略;通过研究活动,我们以自上而下的课题教研形式,在问题中形成课题策略,请大家本着为课题负责的科学态度,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1、你是如何选择适合幼儿园多媒体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
2、你在研究开展幼儿园多媒体科学教育观摩活动中,遇到了那些问题?
3、在观摩同伴的多媒体科学教育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感悟到了什么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问题、对策
一、问题的界定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是在2006年9月正式开题,通过2006年9月至2006年12月前期的初步实施和研究,课题组教师普遍感到本课题涉及面太广,具体操作实施时不容易把握,因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主要包括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指导)、幼儿无意识活动,到底在以上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关注和解决哪方面的问题呢?根据教师的反馈,课题组积极与幼教专家联系,将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专家进行了详细的沟通,专家根据本园实际,对课题中问题的界定提出了新的建议,将本课题研究的问题范围界定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科学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这一界定受到了课题组教师的一致认可。
无班界区域活动是银川二幼根据本园班级布局和本园幼儿实际需求开展的园本活动,区域活动对幼儿积极性的调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等都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自开展以来受到了区内专家和同行的普遍认可,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而科学教育也是本园的园本课题,教师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教研的活动能力,因此,将问题具体化更便于课题的深入开展。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全区乃至全国在科学区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是空白,此课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的指导思想
随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意识的增强,21世纪对全民科学素质的要求,以及幼教改革的深入,科学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功效被纳入幼儿教育体系中,成为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课题以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解决教师科学区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从小为幼儿播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种子。
三、科学教育的目标
1、探索幼儿园区域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2、提高教师对幼儿科学教育意义的认识,了解幼儿学科学的特点,掌握开展幼儿园科学区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内容、方法,以促进幼儿不断发展。
四、研究解决的问题
1、小班幼儿参与科学区活动的兴趣研究
2、幼儿园科学探究记录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如何创设幼儿园科学区环境
五、研究的办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办法
1、行动研究法。美国学前教育著名学者斯鲍达克认为,幼儿学科学是一个智力活动的连续和再建构过程。包括观察、描述(交流意见)、提问等。通过这个过程,达到创造或再造想象、行动、联系和理解有关儿童自己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我们坚持学习—实践—反思—提升的行动研究过程,以实践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形成学习共同体,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创造性地开展研究。
2、文献法。搜集整理有关幼儿园科学活动方面的教育理论文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二)研究的过程
2006年9月正式开题,整个研究阶段,历时近三年多的时间,包括了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研究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2006.9——2006.12)也就是课题研究的初期实验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研究的子课题,拟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的前测,搜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加大课题研究需要的硬件设施,注重研究者自身知识的积累与提高。
研究实施阶段(2007.2——2009.6)课题组成员严格按照课题计划、步骤,遵循研究的具体要求实施操作,以保证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课题组广大成员在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具体实施的基础上,充实了科学发现室的材料。按时进行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及论文等。
课题总结阶段(2009.6——2009.9),是在有关学者的直接帮助和指导下进行的。课题组广大成员对前期工作进行了认真了分析,整理实施资料,分析研究结果,总结幼儿科学区教育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策略,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六、结果与分析论证
(一)多途径激发小班幼儿参与科学区活动的兴趣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了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认知能力,其中兴趣是基础。兴趣是推动幼儿感知事物的内部动力,只有幼儿对感知的事物和现象产生浓厚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学习技能。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幼儿对周围一切实物都充满了好奇,正是引发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内容、材料和指导方法。
1、选择幼儿生活化的科学内容
小班幼儿的科学探索具有容易满足于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动作表现、经验具体化、易受情绪感染等特点。教师选择的科学内容应以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符合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能引发幼儿探究兴趣、能成为幼儿需要的、能为幼儿直观地感知和操作。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每次洗手时,他们会站在水池前乘着老师不注意悄悄地玩一会水,互相泼着玩,用手弹着玩。偶尔请他们洗杯子,他们也总是边洗边玩。不管老师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孩子们操作时都会忘乎所以,玩的不亦乐乎。泡泡同样是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所熟悉和喜爱的,不论是用香皂洗手,还是妈妈用浴液给洗澡,他们总是很关注泡泡的变化。选择生活化的科学内容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2、提供拟人化的科学操作材料
幼儿常常把无生命的物体拟人化,往往认为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喜欢拟人化这一特点提供科学活动材料,把科学教育的要求顺利转化成幼儿自身探究的需求。当教师将瓶子娃娃改成天平娃娃后,不论是从外观的欣赏性,还是它的实际操作性来看,孩子们都非常的喜欢,增强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3、以游戏来激发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游戏是适应小班幼儿的内部需要产生的,是幼儿主动自然进行的活动,是最受幼儿欢迎的。如果把理性的科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吹泡泡一直是孩子们所喜欢的游戏,利用它来引发起孩子对科学的兴趣,是无可厚非的。吹泡泡可以让孩子游戏在其中,快乐在其中,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一些初浅的科学知识。
4、循序渐进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在选择教育内容时一般都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原因,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尊重、接纳个体差异,通过操作材料的不同使用方式,或提供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让每个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感兴趣,并获得成功感,才能激发并维持每个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如,天平在小班只是用一些小珠子来代替砝码,但到了中大班,可以让幼儿自制一些砝码或者用真正有一定克数的砝码来操作实验。在对自我的认识方面,小班幼儿认识自己的五官,中班幼儿便可认识自己的身体,大班幼儿则可认识自己的能力。这些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教育内容,可以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5、教师的行为、语言要具有感染力
小班幼儿具有好模仿和易受暗示的特点,教师喜爱的,往往也就是幼儿所喜欢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因此,我们要以对科学活动充满喜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以好奇的神情、生动的语言指导幼儿参加科学活动。特别要注意体会孩子的心理,努力使自己的心理和孩子们一致起来。幼儿缺乏感情认识,往往在成人看来不值得奇怪的事,孩子们会觉得无比新奇,因此,我们尽量满足和顺应他们的这种心理,理解他们,更多的是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看、一起探索,让幼儿从教师的表情动作中学到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等,此外,感染幼儿,使幼儿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科学活动中去。
(二)在科学区探究记录活动中形成幼儿科学的品质
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近年来,开展探究式科学活动已经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多,但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科学记录的使用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开展时间短、感觉比较新的问题,也存在着较多的困惑,甚至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直接影响科学探究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顺利开展,影响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更不利于幼儿良好的科学探究品质的形成。我们在子课题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开展以下研究:
1、科学记录活动存在的误区
(1)运用科学记录表是一种成人行为,对促进幼儿发展发挥的作用不大。
(2)幼儿科学记录活动太难,教师在其中是一种组织者、指导者,难于把握幼儿科学记录的特点。
(3)可以进行幼儿科学记录的内容太少,如何选择?选择的标准是什么不容易确定。
(4)小班幼儿不能进行科学记录
从以上教师开展科学记录活动所存在的误区来看,教师对科学记录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不够,缺乏组织幼儿开展科学记录的方法和途径,教育理念有待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幼儿科学品质的形成。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了子课题的研究目标。
2、子课题研究目标
(1)研究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活动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的策略。
(2)探索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活动中内容选择的策略。
(3)探索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活动中材料运用和方法的策略。
(4)探索创设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环境的策略。
通过研究,教师从误区中走出来,认识到记录是科学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步骤,是探究式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记录有助于幼儿对自然界的客观认识。通过不断的探究和实践,我们从中总结出开展幼儿园科学区探究记录的策略性方法,提升教师原有发展水平,激发了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萌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促进了幼儿科学品质的形成。
3、形成的具体策略
策略一:搭建平台,使教师成为幼儿进行科学记录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1)建构学习共同体,把握科学记录的特点
确定主题,专业引领:2008年3月,根据子课题实施方案,我们将科学研究的内容确定为如何开展幼儿科学记录活动,由保教主任张玲进行了《国内外幼儿科学记录活动介绍》、由教研员杨春燕进行了《让幼儿在探究中开启心智》的前期讲座,目的是以《纲要》的精神和要求出发,把握好开展幼儿科学记录研究的方向。
提出问题,下放到组:根据主题如何开展幼儿科学记录活动,科学课题组确定了三个相关的学习问题,小班是:如何选择适宜不同年龄幼儿科学探究记录的内容?中班:如何为不同年龄幼儿提供不同记录工具,材料与方法?大班是:教师如何组织与指导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五个环节?
小组学习,自我提高:课题组将以上三个问题分别下放到三个平行组,邀请非课题组的教师也参与学习,平行组通过小组教研的形式,形成相关的经验学习总结。具体方法是:将小组问题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通过找准问题——个人承担问题——自我学习——小组中轮流汇报——小组讨论——形成小组问题的学习总结。
集体交流,相互学习:召开经验学习汇报会。三个平行组分别推选一名汇报员,对本小组的问题进行小组自学后的汇报,其他教师可以进行相关的补充。其他教师如果对有相关的困惑,可在本组结束后进行集体探讨。
通过以上专业引领后的小组教研到相互分享的集体教研模式,形成了专业引领式、小组教研式、集体研讨式的三种园内学习共同体,这三种互相渗透、相互补充的学习共同体形式,影响教师自觉以专业的思维去思考课题中遇到的问题,以专业的角度来把握幼儿科学记录的特点。
(2)开展实践观摩,内化学习理念
纵向比较,把握年龄特点:2008年,课题组不断探讨,共同确定子课题的具体观摩研讨内容为溶解和磁铁。认为这两个内容都可以在大、中、小班进行教学,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班级开展,教师可以直观地比较出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科学记录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动手操作等方面的差异,具体地感受到针对幼儿园不同年龄段设计开展科学区记录活动的方法和途径。溶解活动内容是:小班是《好喝的饮料》、中班是《糖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大班是《溶解》,磁铁内容有:小班是《会跳舞的小兔》、中班是《好玩的磁铁》、大班是《有趣的磁铁》,并要求参与课题观摩研讨活动的教师,从活动内容是否适合本年龄段幼儿、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活动准备是否合理、记录表的设计是否科学、活动过程是否体现师幼互动、教师指导策略是否适宜等几个方面,认真分析做好记录、开展研讨。这样的观摩研讨形式,创新性的使教师在纵向比较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幼儿科学记录特点。如小班适合以游戏为主的集体记录活动,中班适合通过物品的操作和尝试开展的小组或个人记录活动,大班更适合科学探究活动的五个环节中的猜想环节(活动前、活动后)和活动中探究过程的记录活动。
横向归纳,探讨记录方法:观摩活动前,各平行班的4个班先进行集体备课、说课活动,共同讨论后拿出两个有关溶解和磁铁内容的最佳设计教案,再选派两名教师实施。观摩活动后,各平行组根据课题组教师共同评课,归纳出不同年龄班幼儿科学记录的一般方法,改进或完善教学设计,再由另外两位教师二次上课,探讨归纳出各年龄段幼儿科学记录的最佳方法。
教师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身份,营造良好的科学记录氛围:在小班《水果和干果》科学活动中,教师用神秘的口吻请幼儿观察后猜一猜盘中:哪是水果,哪是干果?,并告诉幼儿只要猜了,都会请他品尝。在自由品尝后,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水果和干果的?。整个活动由于教师抓住了幼儿想品尝的心理特点,以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和动作引导幼儿,使幼儿兴趣倍增,积极地参与到科学记录活动中来,并用语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猜测和品尝后的感受,从中初步感受到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
策略二:以适宜的科学记录内容,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
(1)选择适合进行科学探究与记录的内容
记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幼儿记录什么,怎么记录,对探究活动是否有效至关重要。在小班《那个甜那个酸》活动中,教师对记录内容的确定和记录方式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缺陷: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三种水果,有苹果、橘子和葡萄,先请幼儿猜一猜这三种水果,哪个味道是甜的,哪个味道是酸的,只有个别幼儿能说出自己的猜想,随后让幼儿尝一尝,并向幼儿介绍了记录及记录方式,要求甜味的帖上红点子,酸味的帖上绿点子,结果却很不满意,只有个别幼儿能记录下品尝结果,多数幼儿却不能按要求记录。活动后教师科学的分析了原因,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第一,提前做铺垫,让幼儿感知这三种水果不同的外形特征;第二,了解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准确定位。选择了三种水果来区别酸甜后记录,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些多了,应选择两种就够了。第三,在设计小班幼儿科学记录单时,不应该让小班幼儿把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这样对于小班幼儿有些难,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尝到的结果就可以了。第四,用红绿标记记录酸甜幼儿不容易理解,可以用表情标记、水果图片等进行具体记录,幼儿容易理解。
由此可见,教师在确定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时,必须考虑它们能否有效提示并促进幼儿探究,能否让幼儿明确要探究的问题并从中发现新的问题。
(2)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记录内容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记录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里探究记录,是激发幼儿好奇心的方法之一。如《让蛋宝宝站起来》、《糖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好喝的饮料》、《软软的和硬硬的》等内容,都是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来选择科学记录内容的。
(3)选择趣味性的科学记录内容
如中班《有趣的声音》中,请幼儿自由操作小玲、圆舞板、钹等各种打击乐器,通过操作用点、线、面等图形来记录自己对声音的感受和理解,使幼儿在听觉与视觉中建立了一种联系,同时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记录,增加了幼儿对不同乐器发出的不同声音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丰富了幼儿的体验。
如《我的变化》中,为幼儿提供凸透镜、凹透镜和平面镜,分别在镜子的下方表上1、2、3,请幼儿玩三种不同的镜子,看一看自己在三种不同的镜子里有什么变化,并将自己的变化用画大头贴的形式分别记录在记录表中进行对比,幼儿对这一活动乐此不疲。
(4)选择具有操作性的科学记录内容
在操作中探究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对于用记录的形式开展的科学活动,更离不开操作,操作是感知,记录是对信息的内化处理。如大班《什么东西能被吹动》,幼儿必须亲自操作实验,才能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如小铁棍能被吹动,和自己的猜测不一样。
策略三:提供恰当的材料和方法,有利于帮助幼儿进行分析记录
(1)材料和方法要符合幼儿认知水平
小班用运记录的方法目的是萌发小班幼儿记录科学信息的意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真正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因此,选择记录的材料要能引发幼儿探究的欲望,不宜过多,如在小班《会跳舞的小兔》活动中,教师用一只是铁底座的小兔和一只是木头底座的小兔,示范小兔在舞台上跳舞,请幼儿讨论:为什么一只小兔会跳舞,另一只小兔却不会跳舞,引导幼儿了解两只小兔的不同点后,再提供了磁铁、区别针、纸片、积木,引发幼儿自己尝试进行磁铁能吸铁的东西的记录。
幼儿的记录的方法除了图表、绘画或各种符号记录外,课题组还探索出实物粘贴、动作表现等记录方法,丰富了科学记录方法。如在大班《认识磁铁的南北极》中,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两块磁铁,引导幼儿在操作探索后,用红、蓝及时贴将自己的探索直接贴在磁铁上进行记录。
(2)记录表要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录
记录表是幼儿具体操作后的结果反映,设计记录表要科学、合理,便于幼儿了解和记录。如设计小班科学记录表时,尽量设计集体记录表;如果需要幼儿进行个人记录时,应避免设计猜想记录一栏,因为小班记忆短暂,不能准确记录自己之前的猜想,可以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猜想,只设计操作后的记录表。另外,记录表上可以根据内容,贴上实物做标记,使幼儿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如小班《会跳舞的小兔》科学活动中,教师在记录表上贴上可以被磁铁住和吸不住两种实物,请幼儿只在能被吸起来的在记录纸上贴上一个红点点,幼儿很容易理解。所以,小班幼儿只适合简单的 、形象的、不要猜想记录环节的记录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顺序性。
(3)恰当运用猜想环节
运用猜测制造悬念,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在小班科学活动《猜猜哪杯是清水》活动中,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运用猜测活动,制造悬念,让孩子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通过记录单验证自己的猜想,引导孩子发现牛奶与其他水的区别,培养幼儿初步的猜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小班适合采用集体猜测的方法:小班幼儿独立操作能力差,教师适合采用集体猜测的方法,精心设计了置疑、猜测、验证、交流等各个环节,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清楚活动的每个环节,这是形成小班幼儿初步的猜想、记录意识的主要途径。
教师们在课题实践中,深刻理解到记录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在确定记录方法时要尊重幼儿,选择适宜的记录方法,并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记录的习惯和能力,使幼儿乐于探究,逐渐理解科学结论必须建立在事实之上,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和良好的科学品质。
(三)创设开放的、易于交流和鼓励的科学环境
(1)利用废旧物设计制作科学玩具
2008年我们还发动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利用废旧物设计制作了许多科学玩具,进一步吸引幼儿参与,使幼儿玩中学、学中玩,在观察和探索的过程中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2)设计班级科学记录墙,为幼儿相互交流提供平台
每个班根据本班开展的科学活动内容,设计科学记录墙,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和探究结果直观的展示在记录墙上,有助于幼儿同伴之间的交流和经验的分享,以获得更多的视角,了解更多的观点和不同的发现。
如小班在进行了《软软的和硬硬的》科学活动后,教师发现幼儿对摸一摸,猜一猜物体还保持这浓厚的兴趣,就在班级环境中创设了一个触摸墙,并且在墙边用架子提供了各种材料供幼儿在平时或区域活动中触摸,还设计了一个活动的集体记录表,让幼儿随时可以粘贴记录自己的触摸结果,给幼儿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在触摸活动的探索过程中,丰富了感性经验及科学知识,从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创设幼儿园科学发现室,开阔幼儿科学视野
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幼儿园在2003年投资建立了意识超前、设计新颖、制作精良、涉及知识面广、操作性强的DIY科学发现室,它是集知识与趣味相结合、自然知识与物理知识相结合、美育与智育相结合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乐园。2006年开展课题以来,在园领导的精心组织下,教师们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创设、补充、完善了一系列活动区域,如:科学区、操作区、展示区、图书区、观察区、电脑操作区等,每个活动区不论在材料的选择上还是在材料的投放上,均体现了科学知识与幼儿可操作性,既有各式各样的航空航海模型;也有动物类、植物类的标本;同时根据操作材料的性质、用途进行科学化分类,具体分为:磁性类、听觉类、视觉类、声光电类、玩具模型类、生活用品类等等。每天安排大中班幼儿分组轮流到科学发现室进行观察探索活动,并且将操作与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录,张贴在展示墙中,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4)以大带小的形式,吸引小班幼儿参与活动
幼儿园科学发现室为各年龄段幼儿相互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场地,小班的孩子们不会玩磁铁,可以先看中大班的哥哥姐姐怎么玩;哥哥姐姐们也可以交给弟弟妹妹们玩,小班幼儿掺乎到大中班幼儿的科学活动中,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5)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科学探究环境
教师要在科学活动中成为幼儿活动的帮助者,材料的提供者,成为幼儿的朋友,这样,幼儿就会愿意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获得的成功、感受、需要告诉老师和同伴,互相交流共享科学活动中的乐趣,建立起真正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七、课题成果
(1)在银川市教科所、银川市幼教研究会2009年6月开展的我与园本教研共成长主题征文活动中,由尚丽银执笔撰写的本课题论文《科学主题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探究和创造的快乐》荣获一等奖。
(2)在银川市教科所、银川市幼教研究会2009年6月开展的我与园本教研共成长主题征文活动中,由冯晓琼执笔撰写的本课题案例《如何引导小班幼儿进行科学记录》荣获二等奖。
(3)在银川市教科所、银川市幼教研究会2009年6月开展的我与园本教研共成长主题征文活动中,由尚丽银执笔撰写的本课题论文《捕捉教育契机多途径引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荣获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作者: 张丽丽
3、《利用电化教育 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江西省上高县幼儿园 陈砌英
4、《幼儿园教育》、《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等学术刊物
5、《幼儿园教育词典》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6、网络资料
附件(三)
宁夏第二届基础教育课题《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子课题多媒体技术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问题征询表
课题组全体成员:
宁夏第二届基础教育课题《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子课题多媒体技术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正在实施中,为了落实子课题目标:1、探究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内容及方法。2、形成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策略;通过研究活动,我们以自上而下的课题教研形式,在问题中形成课题策略,请大家本着为课题负责的科学态度,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1、你是如何选择适合幼儿园多媒体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
2、你在研究开展幼儿园多媒体科学教育观摩活动中,遇到了那些问题?
3、在观摩同伴的多媒体科学教育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感悟到了什么问题?
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
2024-10-21 广告
2024-10-21 广告
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是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hui主办的全国性教育装备专业展会,以整合营销、调节供需、技术推广、聚焦联系和交易、产学研结合与产业联动等为功能,已发展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教育装备行业规模大、影响广、专业性强的品牌展会。主办方拓银展览上...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