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大家帮我一些关于曹操的资料,不要那种很常见的,

最好是关于他的文学方面的,还有历史和小说中的曹操之间的区别,谢谢了拿分没那么容易的,不要总是把别人的复制一下,就完了... 最好是关于他的文学方面的,还有历史和小说中的曹操之间的区别,谢谢了
拿分没那么容易的,不要总是把别人的复制一下,就完了
展开
 我来答
菩提猪猪
2006-02-28 · TA获得超过51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7万
展开全部
1)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这种情况的造成,除了应当归罪于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外,镇压农民起义和破坏社会生产的军阀,自然也是不可饶恕的罪首。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来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这些都将在谈论经济时再介绍。

曹操一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但由于祸害根子在中央,操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②;“拨乱之政,以刑为先”③。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这样,自然不能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①。所以袁绍虽地较大、兵较多、粮较足,终为操所败。操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比较能使“百姓喜悦”②的效果。我们只要翻看一下《三国志·魏志》,就可以看出在操统治下,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风气都与以前有所不同。朝中既少有倾轧营私的大臣;地方上恣意妄为曹操统一北方的积极作用。

前已叙及,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而不受惩罚的官吏和豪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司马光说操“化乱为治”③,并非无据。而且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的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操还提倡廉洁,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④。于是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与推行法治政策相辅而行的是操力图集权于己,不容许臣下有结党行为。他下令说:“今清时,但当尽忠于国,效力王事,虽私结好于他人,用千匹绢,万石谷,犹无所益”⑤。操为了监视群臣,设置“校事”。这件事受到大臣反对,认为“非居上信下之旨”。操对此加以解释说:“要能刺举而办众事,使贤人君子为之,则不能也”⑥。所谓“贤人君子”,主要指世家大臣,他们累世为官,枝连叶附,名望和势力很大。操对之一方面不能不加以笼络,使之居上位而不予实权;一方面也利用出身微贱的校事来检查他们的行动。至于这样做有无必要呢?我们可以用日后孙权的话来回答。孙权说:“长文(陈群字)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头,畏操威严,故竭心尽意,不敢为非”①。孙权也仿效操设校事一职,可知在当时情况下,设置监视大臣行动的校事,以防汉末和袁绍集团内大臣结党拉派的重演,还是不无道理的。从曹魏政权的内部结构看,世家大臣最多,潜在的危险也较重。曹操为自身及子孙计,设置校事以伺察大臣,虽有些苛刻和搞权术,但不这样,是难以制服他们的。史称:“曹公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②。操还令诸将家属居邺,以防其叛己外逃,都是操与属下存在着隔阂与矛盾的反映。

总起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所以我们说操之统一北方及其相应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歌以咏志 苏东坡在《后赤壁赋》中写曹操道:“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仅“横槊赋诗”这一点,就使曹操在三国英雄中出类拔萃,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也鲜有匹敌。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作为一世之雄,曹操并非一介武夫,除了有武略能气势豪迈的驰骋于战场外,他还有着不俗的文学才能。他的许多诗词还留传至今为人们所激赏。曹操的诗“苍凉雄健,才华纵横,”那诗中展现的气象,无人可比。 他的名诗《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蒿里行》等脍炙人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佳作。我们先看《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此诗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在人生的忧患与考验,建立起更坚定有力的乐观精神。诗中以周公自比,非大政治家不能言也。再读其《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大概是曹操晚年的作品。短短几句,凝炼刚健,慷慨激昂之情毕现,我们再看其《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打败袁绍以后,次年又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巩固了北方。他胜利归来,伫立在碣石山,面对茫茫大海,心情激动,诗兴大发,赋此名作。此写登山观海之胜,情景交融,意境开阔,令人百诵不厌,充分展现了英雄志在天下的踌躇满志。再看曹操的诗史《薤露行》: 惟反二十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这首诗是叙述何进召董卓,祸国殃民。董卓为人残酷,进洛阳时,杀人放火,无恶不为。《薤露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痛斥了董卓凶残不仁、倒行逆施的罪恶行为。 清代诗人沈德潜曾说:“曹公四言,于三百篇(指《诗经》)外自开奇响。”其论颇为精到。可以说,曹操的诗代表了一个时代。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社会急剧动荡,人民流离失所。曹操的诗作,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表现了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诗风苍凉悲壮,又不失刚健清新,是时代的“史诗”。 曹操在“外定武功”的同时“内兴文学”。 在曹操的影响下,曹丕 和曹植也是“登高必赋”,所作诗赋,文采斐然。父子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 他凭借政治上的优势,广罗天下知名文士,当时有名的建安七子多是曹操僚属,如“建安七子”,形成了著名的“邺下集团”。他们的作品,都具有苍凉悲壮、刚健清新的鲜明特色,所以后人将这种特色称为“建安风骨”。这种诗风,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极大。而曹操,无疑是“建安文学”的开山鼻祖,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当时诗坛上还有一位才女就是蔡文姬,是文学家蔡邕之女,在战乱中为胡人掳去,流落北方匈奴,曹操将她迎回,叫她整理其父亲的作品。建安时期的一些文人,多受曹操的影响,有一颗热情的心,想干出一番事业。这些文人都有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国家危亡,更加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诗中多有雄心壮志,想建功立业,开辟了一个文学新时代。,毛泽东对曹操的诗歌赞叹不已:“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作文赋诗对于曹操只是“经纶外,诗词余事”。曹操以参与镇压黄巾军起家,戎马倥偬三十多年,既熟读兵书,又身经百战,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魏书》说他“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兵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他还亲自撰写兵法著作,计有十余万言。
匿名用户
2006-02-27
展开全部
曹操之评论

人言:曹操乃乱世之奸雄。从《三国演义》中得知之事并不仅仅于此。
曹操之才也不在众人之下。他少时曾经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明孔、孟之道,知管、乐之谋,他呕心沥血20年 ,精心撰写《孟德新书》,其中之妙,一言难尽,远不在《孙子兵法》之下啊。
曹操之智谋远不在众智郎话下。"望梅止渴"的千古佳话,足以看出他之智谋。赤壁鏖战,庞统献连环计,曹操大悦,程昱劝曹说,若东吴用火攻,船只难以散开,那当会全军覆没。曹操大笑。原来,当时正是11月余,隆冬之际,只会有西北风,不会有东南风,而曹军在西北岸,孙军在东南岸,若用火攻,必烧自己罢了。而周瑜当时并不知晓,是要进军前不久才知道的,气得吐血倒地,幸有诸葛亮帮助周瑜,为他"借风",才宽心九分啊。可见曹操之智并不在周瑜等人之下。
曹操之孝,更是真挚可泣。董卓破后,夺得濮阳,就立刻叫人接养父来身边尽孝,谁知,在刘表荆州地界,被刘表手下贪图富贵者杀害,曹操闻讯,痛不欲生,立誓拿刘表人头祭奠他父亡灵,挥兵讨伐刘表,他披麻戴孝,制旗为:报仇血恨。
刘备为匡复汉式,求贤若渴,卧龙凤雏也归他所用。我认为曹操之心,也是如此。曹操在末年,以位列人臣之极--魏王,手握兵权,朝中上下全权在他一人手中,可谓只手遮天,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了。但是,他没有丝毫的串位之心,是他子曹丕继位后才称帝的。在《观沧海》和《龟虽寿》等诗词中也能稍稍看出此意,他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天下,而是为了众人的天下。他也是求贤若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为破袁绍,他是如何呢?袁绍手下谋士甚多,但袁绍不能善用,曹操曾说过,若袁绍果断行事,再能用将谋,他更本不可能战胜袁绍。袁绍不听许攸、沮授言,才败。许攸来投曹操,曹操正在睡觉,一听旧友许攸来投,连忙从床上跳下来,鞋袜不穿,连忙跑出恭迎。许攸一见,感慨万千,连忙献计,助曹操攻破袁绍。再说,袁绍想联军抗曹时,有一叫陈琳的谋臣,为袁绍写讨伐书,书传到许昌时,曹操正感头风,叫人念出,听后,头风尽不要而愈了,众人以为曹操必怒,立刻者怪众人,且立即发兵攻袁,谁料,曹操尽大笑,说道,此人文笔甚好。可惜呀……不为吾所用啊。郭嘉之死,他说:天丧吾也!典韦,与他长子--曹昂同死,但曹操说,典韦之死,比曹昂之死更使他肝肠寸断、悲伤不已……
曹操,从黄巾大乱之际身为骑都尉讨贼,显露头角开始,讨董卓、诛吕布、伐袁绍、杀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南征北战,纵横乱世,四海皆知,口吐:"令叫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为三国鼎立打下基础,为宏伟魏国奠定基础,更为大千历史,写下一章又一章不朽的诗篇。
曹操之评论

人言:曹操乃乱世之奸雄。从《三国演义》中得知之事并不仅仅于此。
曹操之才也不在众人之下。他少时曾经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明孔、孟之道,知管、乐之谋,他呕心沥血20年 ,精心撰写《孟德新书》,其中之妙,一言难尽,远不在《孙子兵法》之下啊。
曹操之智谋远不在众智郎话下。"望梅止渴"的千古佳话,足以看出他之智谋。赤壁鏖战,庞统献连环计,曹操大悦,程昱劝曹说,若东吴用火攻,船只难以散开,那当会全军覆没。曹操大笑。原来,当时正是11月余,隆冬之际,只会有西北风,不会有东南风,而曹军在西北岸,孙军在东南岸,若用火攻,必烧自己罢了。而周瑜当时并不知晓,是要进军前不久才知道的,气得吐血倒地,幸有诸葛亮帮助周瑜,为他"借风",才宽心九分啊。可见曹操之智并不在周瑜等人之下。
曹操之孝,更是真挚可泣。董卓破后,夺得濮阳,就立刻叫人接养父来身边尽孝,谁知,在刘表荆州地界,被刘表手下贪图富贵者杀害,曹操闻讯,痛不欲生,立誓拿刘表人头祭奠他父亡灵,挥兵讨伐刘表,他披麻戴孝,制旗为:报仇血恨。
刘备为匡复汉式,求贤若渴,卧龙凤雏也归他所用。我认为曹操之心,也是如此。曹操在末年,以位列人臣之极--魏王,手握兵权,朝中上下全权在他一人手中,可谓只手遮天,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了。但是,他没有丝毫的串位之心,是他子曹丕继位后才称帝的。在《观沧海》和《龟虽寿》等诗词中也能稍稍看出此意,他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天下,而是为了众人的天下。他也是求贤若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为破袁绍,他是如何呢?袁绍手下谋士甚多,但袁绍不能善用,曹操曾说过,若袁绍果断行事,再能用将谋,他更本不可能战胜袁绍。袁绍不听许攸、沮授言,才败。许攸来投曹操,曹操正在睡觉,一听旧友许攸来投,连忙从床上跳下来,鞋袜不穿,连忙跑出恭迎。许攸一见,感慨万千,连忙献计,助曹操攻破袁绍。再说,袁绍想联军抗曹时,有一叫陈琳的谋臣,为袁绍写讨伐书,书传到许昌时,曹操正感头风,叫人念出,听后,头风尽不要而愈了,众人以为曹操必怒,立刻者怪众人,且立即发兵攻袁,谁料,曹操尽大笑,说道,此人文笔甚好。可惜呀……不为吾所用啊。郭嘉之死,他说:天丧吾也!典韦,与他长子--曹昂同死,但曹操说,典韦之死,比曹昂之死更使他肝肠寸断、悲伤不已……
曹操,从黄巾大乱之际身为骑都尉讨贼,显露头角开始,讨董卓、诛吕布、伐袁绍、杀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南征北战,纵横乱世,四海皆知,口吐:"令叫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为三国鼎立打下基础,为宏伟魏国奠定基础,更为大千历史,写下一章又一章不朽的诗篇。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后来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曹氏。曹操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公元175年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公元177年任顿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为妻,公元180年升为议郎。公元184年,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由于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后历任东郡太守、都尉、典军校尉等职。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后,逃亡回家乡陈留起兵讨伐董卓。公元192年,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洛阳奉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至许。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它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13年,曹操封为“魏公”。公元215年,攻灭汉中的张鲁势力。公元216年,再被晋爵“魏王”,用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他名义上还为汉臣,但权倾朝野,实际上已是皇帝。曹操死于公元220年3月15日,终年六十六岁。公元220年长子曹丕立魏代汉,追尊曹操为魏武帝。他是魏国的奠基人。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但后世学者认为,这是有意的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袅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曹操有二十五位儿子:

曹昂,年轻时曾举孝廉,为张绣所杀。
曹丕,公元220年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是为魏文帝。
曹彰,绰号黄须儿,为一勇将,曾大破代郡乌丸。公元225年封任城王。
曹植,擅长文学,曾作《洛神赋》。虽然得到曹操宠爱,但最终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从此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公元225年立为陈王。
曹熊,早薨。
曹铄,早薨。
曹冲,为著名神童,曾根据浮力的原理为大象秤重。
曹据,公元232年封为彭城王。
曹宇,公元232年封为燕王。
曹林,公元232年封为沛王。
曹衮,公元232年封为中山王。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睿对其爱护备至,死后又获厚葬。
曹玹,公元211年封为西乡侯。
曹峻,公元232年封为陈留王。
曹矩,早薨。
曹干,公元232年封为赵王。
曹上,早薨。
曹彪,公元232年封为楚王。公元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泄,被赐死。
曹勤,早薨。
曹乘,早薨。
曹整,公元217年封为郿侯。
曹京,早薨。
曹均,公元217年封为樊侯。
曹棘,早薨。
曹徽,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曹茂,素来与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参考资料:《曹操集 》曹操著,中华书局编,中华书局,1959
介绍曹操

长期以来,曹操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被看作同殷纣王、秦始皇一样,是个杀人如麻、权倾一时的暴君、*雄。毛泽东也把曹操与殷纣王、秦始皇一块加以评价。他反人们的传统认识而议之,并且主张翻这桩历史旧案。在他多次评曹操的言论中所包含的核心观点之一,是认为曹操利用集中在手中的权力,改革恶政、推行法治、提倡节俭、稳定恢复发展了社会。曹操是天下大乱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是“代表正义一.

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这种情况的造成,除了应当归罪于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外,镇压农民起义和破坏社会生产的军阀,自然也是不可饶恕的罪首。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来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

曹操 - 个人档案个人资料性别 男籍贯 [兖州]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官至 魏王 丞相 谥曰武 家族资料父亲 曹嵩母亲 未知配偶 未知兄弟姐妹 曹彬 曹德 子女 曹植 曹彰 曹昂 曹冲 曹熊 曹丕 曹宇 相关人物 袁绍 周瑜 刘备 曾效力过的势力 东汉 魏 曹操 - 简明历史传记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戎马一生。曹操父亲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腾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谥武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曹操 - 简明演义传记曹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来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皇帝。曹操的历史评价◆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958b05fa5
2006-02-23 · TA获得超过702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8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7万
展开全部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后来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曹氏。曹操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公元175年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公元177年任顿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为妻,公元180年升为议郎。公元184年,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由于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后历任东郡太守、都尉、典军校尉等职。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后,逃亡回家乡陈留起兵讨伐董卓。公元192年,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洛阳奉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至许。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它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13年,曹操封为“魏公”。公元215年,攻灭汉中的张鲁势力。公元216年,再被晋爵“魏王”,用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他名义上还为汉臣,但权倾朝野,实际上已是皇帝。曹操死于公元220年3月15日,终年六十六岁。公元220年长子曹丕立魏代汉,追尊曹操为魏武帝。他是魏国的奠基人。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但后世学者认为,这是有意的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袅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曹操有二十五位儿子:

曹昂,年轻时曾举孝廉,为张绣所杀。
曹丕,公元220年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是为魏文帝。
曹彰,绰号黄须儿,为一勇将,曾大破代郡乌丸。公元225年封任城王。
曹植,擅长文学,曾作《洛神赋》。虽然得到曹操宠爱,但最终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从此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公元225年立为陈王。
曹熊,早薨。
曹铄,早薨。
曹冲,为著名神童,曾根据浮力的原理为大象秤重。
曹据,公元232年封为彭城王。
曹宇,公元232年封为燕王。
曹林,公元232年封为沛王。
曹衮,公元232年封为中山王。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睿对其爱护备至,死后又获厚葬。
曹玹,公元211年封为西乡侯。
曹峻,公元232年封为陈留王。
曹矩,早薨。
曹干,公元232年封为赵王。
曹上,早薨。
曹彪,公元232年封为楚王。公元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泄,被赐死。
曹勤,早薨。
曹乘,早薨。
曹整,公元217年封为郿侯。
曹京,早薨。
曹均,公元217年封为樊侯。
曹棘,早薨。
曹徽,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曹茂,素来与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参考资料:《曹操集 》曹操著,中华书局编,中华书局,1959
介绍曹操

长期以来,曹操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被看作同殷纣王、秦始皇一样,是个杀人如麻、权倾一时的暴君、*雄。毛泽东也把曹操与殷纣王、秦始皇一块加以评价。他反人们的传统认识而议之,并且主张翻这桩历史旧案。在他多次评曹操的言论中所包含的核心观点之一,是认为曹操利用集中在手中的权力,改革恶政、推行法治、提倡节俭、稳定恢复发展了社会。曹操是天下大乱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是“代表正义一.

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这种情况的造成,除了应当归罪于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外,镇压农民起义和破坏社会生产的军阀,自然也是不可饶恕的罪首。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来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

曹操 - 个人档案个人资料性别 男籍贯 [兖州]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官至 魏王 丞相 谥曰武 家族资料父亲 曹嵩母亲 未知配偶 未知兄弟姐妹 曹彬 曹德 子女 曹植 曹彰 曹昂 曹冲 曹熊 曹丕 曹宇 相关人物 袁绍 周瑜 刘备 曾效力过的势力 东汉 魏 曹操 - 简明历史传记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戎马一生。曹操父亲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腾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谥武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曹操 - 简明演义传记曹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来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皇帝。曹操的历史评价◆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欧冶子之剑
2006-02-24 · TA获得超过96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2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25万
展开全部
曹操之评论

人言:曹操乃乱世之奸雄。从《三国演义》中得知之事并不仅仅于此。
曹操之才也不在众人之下。他少时曾经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明孔、孟之道,知管、乐之谋,他呕心沥血20年 ,精心撰写《孟德新书》,其中之妙,一言难尽,远不在《孙子兵法》之下啊。
曹操之智谋远不在众智郎话下。"望梅止渴"的千古佳话,足以看出他之智谋。赤壁鏖战,庞统献连环计,曹操大悦,程昱劝曹说,若东吴用火攻,船只难以散开,那当会全军覆没。曹操大笑。原来,当时正是11月余,隆冬之际,只会有西北风,不会有东南风,而曹军在西北岸,孙军在东南岸,若用火攻,必烧自己罢了。而周瑜当时并不知晓,是要进军前不久才知道的,气得吐血倒地,幸有诸葛亮帮助周瑜,为他"借风",才宽心九分啊。可见曹操之智并不在周瑜等人之下。
曹操之孝,更是真挚可泣。董卓破后,夺得濮阳,就立刻叫人接养父来身边尽孝,谁知,在刘表荆州地界,被刘表手下贪图富贵者杀害,曹操闻讯,痛不欲生,立誓拿刘表人头祭奠他父亡灵,挥兵讨伐刘表,他披麻戴孝,制旗为:报仇血恨。
刘备为匡复汉式,求贤若渴,卧龙凤雏也归他所用。我认为曹操之心,也是如此。曹操在末年,以位列人臣之极--魏王,手握兵权,朝中上下全权在他一人手中,可谓只手遮天,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了。但是,他没有丝毫的串位之心,是他子曹丕继位后才称帝的。在《观沧海》和《龟虽寿》等诗词中也能稍稍看出此意,他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天下,而是为了众人的天下。他也是求贤若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为破袁绍,他是如何呢?袁绍手下谋士甚多,但袁绍不能善用,曹操曾说过,若袁绍果断行事,再能用将谋,他更本不可能战胜袁绍。袁绍不听许攸、沮授言,才败。许攸来投曹操,曹操正在睡觉,一听旧友许攸来投,连忙从床上跳下来,鞋袜不穿,连忙跑出恭迎。许攸一见,感慨万千,连忙献计,助曹操攻破袁绍。再说,袁绍想联军抗曹时,有一叫陈琳的谋臣,为袁绍写讨伐书,书传到许昌时,曹操正感头风,叫人念出,听后,头风尽不要而愈了,众人以为曹操必怒,立刻者怪众人,且立即发兵攻袁,谁料,曹操尽大笑,说道,此人文笔甚好。可惜呀……不为吾所用啊。郭嘉之死,他说:天丧吾也!典韦,与他长子--曹昂同死,但曹操说,典韦之死,比曹昂之死更使他肝肠寸断、悲伤不已……
曹操,从黄巾大乱之际身为骑都尉讨贼,显露头角开始,讨董卓、诛吕布、伐袁绍、杀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南征北战,纵横乱世,四海皆知,口吐:"令叫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为三国鼎立打下基础,为宏伟魏国奠定基础,更为大千历史,写下一章又一章不朽的诗篇。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后来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曹氏。曹操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公元175年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公元177年任顿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为妻,公元180年升为议郎。公元184年,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由于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后历任东郡太守、都尉、典军校尉等职。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后,逃亡回家乡陈留起兵讨伐董卓。公元192年,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洛阳奉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至许。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它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13年,曹操封为“魏公”。公元215年,攻灭汉中的张鲁势力。公元216年,再被晋爵“魏王”,用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他名义上还为汉臣,但权倾朝野,实际上已是皇帝。曹操死于公元220年3月15日,终年六十六岁。公元220年长子曹丕立魏代汉,追尊曹操为魏武帝。他是魏国的奠基人。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但后世学者认为,这是有意的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袅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曹操有二十五位儿子:

曹昂,年轻时曾举孝廉,为张绣所杀。
曹丕,公元220年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是为魏文帝。
曹彰,绰号黄须儿,为一勇将,曾大破代郡乌丸。公元225年封任城王。
曹植,擅长文学,曾作《洛神赋》。虽然得到曹操宠爱,但最终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从此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公元225年立为陈王。
曹熊,早薨。
曹铄,早薨。
曹冲,为著名神童,曾根据浮力的原理为大象秤重。
曹据,公元232年封为彭城王。
曹宇,公元232年封为燕王。
曹林,公元232年封为沛王。
曹衮,公元232年封为中山王。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睿对其爱护备至,死后又获厚葬。
曹玹,公元211年封为西乡侯。
曹峻,公元232年封为陈留王。
曹矩,早薨。
曹干,公元232年封为赵王。
曹上,早薨。
曹彪,公元232年封为楚王。公元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泄,被赐死。
曹勤,早薨。
曹乘,早薨。
曹整,公元217年封为郿侯。
曹京,早薨。
曹均,公元217年封为樊侯。
曹棘,早薨。
曹徽,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曹茂,素来与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参考资料:《曹操集 》曹操著,中华书局编,中华书局,1959
介绍曹操

长期以来,曹操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被看作同殷纣王、秦始皇一样,是个杀人如麻、权倾一时的暴君、*雄。毛泽东也把曹操与殷纣王、秦始皇一块加以评价。他反人们的传统认识而议之,并且主张翻这桩历史旧案。在他多次评曹操的言论中所包含的核心观点之一,是认为曹操利用集中在手中的权力,改革恶政、推行法治、提倡节俭、稳定恢复发展了社会。曹操是天下大乱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是“代表正义一.

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这种情况的造成,除了应当归罪于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外,镇压农民起义和破坏社会生产的军阀,自然也是不可饶恕的罪首。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来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

曹操 - 个人档案个人资料性别 男籍贯 [兖州]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官至 魏王 丞相 谥曰武 家族资料父亲 曹嵩母亲 未知配偶 未知兄弟姐妹 曹彬 曹德 子女 曹植 曹彰 曹昂 曹冲 曹熊 曹丕 曹宇 相关人物 袁绍 周瑜 刘备 曾效力过的势力 东汉 魏 曹操 - 简明历史传记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戎马一生。曹操父亲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腾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谥武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曹操 - 简明演义传记曹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来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皇帝。曹操的历史评价◆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e3d5dc379
2006-02-25 · 贡献了超过119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曹操之评论

人言:曹操乃乱世之奸雄。从《三国演义》中得知之事并不仅仅于此。
曹操之才也不在众人之下。他少时曾经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明孔、孟之道,知管、乐之谋,他呕心沥血20年 ,精心撰写《孟德新书》,其中之妙,一言难尽,远不在《孙子兵法》之下啊。
曹操之智谋远不在众智郎话下。"望梅止渴"的千古佳话,足以看出他之智谋。赤壁鏖战,庞统献连环计,曹操大悦,程昱劝曹说,若东吴用火攻,船只难以散开,那当会全军覆没。曹操大笑。原来,当时正是11月余,隆冬之际,只会有西北风,不会有东南风,而曹军在西北岸,孙军在东南岸,若用火攻,必烧自己罢了。而周瑜当时并不知晓,是要进军前不久才知道的,气得吐血倒地,幸有诸葛亮帮助周瑜,为他"借风",才宽心九分啊。可见曹操之智并不在周瑜等人之下。
曹操之孝,更是真挚可泣。董卓破后,夺得濮阳,就立刻叫人接养父来身边尽孝,谁知,在刘表荆州地界,被刘表手下贪图富贵者杀害,曹操闻讯,痛不欲生,立誓拿刘表人头祭奠他父亡灵,挥兵讨伐刘表,他披麻戴孝,制旗为:报仇血恨。
刘备为匡复汉式,求贤若渴,卧龙凤雏也归他所用。我认为曹操之心,也是如此。曹操在末年,以位列人臣之极--魏王,手握兵权,朝中上下全权在他一人手中,可谓只手遮天,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了。但是,他没有丝毫的串位之心,是他子曹丕继位后才称帝的。在《观沧海》和《龟虽寿》等诗词中也能稍稍看出此意,他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天下,而是为了众人的天下。他也是求贤若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为破袁绍,他是如何呢?袁绍手下谋士甚多,但袁绍不能善用,曹操曾说过,若袁绍果断行事,再能用将谋,他更本不可能战胜袁绍。袁绍不听许攸、沮授言,才败。许攸来投曹操,曹操正在睡觉,一听旧友许攸来投,连忙从床上跳下来,鞋袜不穿,连忙跑出恭迎。许攸一见,感慨万千,连忙献计,助曹操攻破袁绍。再说,袁绍想联军抗曹时,有一叫陈琳的谋臣,为袁绍写讨伐书,书传到许昌时,曹操正感头风,叫人念出,听后,头风尽不要而愈了,众人以为曹操必怒,立刻者怪众人,且立即发兵攻袁,谁料,曹操尽大笑,说道,此人文笔甚好。可惜呀……不为吾所用啊。郭嘉之死,他说:天丧吾也!典韦,与他长子--曹昂同死,但曹操说,典韦之死,比曹昂之死更使他肝肠寸断、悲伤不已……
曹操,从黄巾大乱之际身为骑都尉讨贼,显露头角开始,讨董卓、诛吕布、伐袁绍、杀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南征北战,纵横乱世,四海皆知,口吐:"令叫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为三国鼎立打下基础,为宏伟魏国奠定基础,更为大千历史,写下一章又一章不朽的诗篇。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后来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曹氏。曹操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公元175年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公元177年任顿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为妻,公元180年升为议郎。公元184年,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由于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后历任东郡太守、都尉、典军校尉等职。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后,逃亡回家乡陈留起兵讨伐董卓。公元192年,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洛阳奉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至许。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它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13年,曹操封为“魏公”。公元215年,攻灭汉中的张鲁势力。公元216年,再被晋爵“魏王”,用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他名义上还为汉臣,但权倾朝野,实际上已是皇帝。曹操死于公元220年3月15日,终年六十六岁。公元220年长子曹丕立魏代汉,追尊曹操为魏武帝。他是魏国的奠基人。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但后世学者认为,这是有意的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袅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曹操有二十五位儿子:

曹昂,年轻时曾举孝廉,为张绣所杀。
曹丕,公元220年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是为魏文帝。
曹彰,绰号黄须儿,为一勇将,曾大破代郡乌丸。公元225年封任城王。
曹植,擅长文学,曾作《洛神赋》。虽然得到曹操宠爱,但最终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从此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公元225年立为陈王。
曹熊,早薨。
曹铄,早薨。
曹冲,为著名神童,曾根据浮力的原理为大象秤重。
曹据,公元232年封为彭城王。
曹宇,公元232年封为燕王。
曹林,公元232年封为沛王。
曹衮,公元232年封为中山王。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睿对其爱护备至,死后又获厚葬。
曹玹,公元211年封为西乡侯。
曹峻,公元232年封为陈留王。
曹矩,早薨。
曹干,公元232年封为赵王。
曹上,早薨。
曹彪,公元232年封为楚王。公元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泄,被赐死。
曹勤,早薨。
曹乘,早薨。
曹整,公元217年封为郿侯。
曹京,早薨。
曹均,公元217年封为樊侯。
曹棘,早薨。
曹徽,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曹茂,素来与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参考资料:《曹操集 》曹操著,中华书局编,中华书局,1959
介绍曹操

长期以来,曹操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被看作同殷纣王、秦始皇一样,是个杀人如麻、权倾一时的暴君、*雄。毛泽东也把曹操与殷纣王、秦始皇一块加以评价。他反人们的传统认识而议之,并且主张翻这桩历史旧案。在他多次评曹操的言论中所包含的核心观点之一,是认为曹操利用集中在手中的权力,改革恶政、推行法治、提倡节俭、稳定恢复发展了社会。曹操是天下大乱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是“代表正义一.

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这种情况的造成,除了应当归罪于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外,镇压农民起义和破坏社会生产的军阀,自然也是不可饶恕的罪首。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来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

曹操 - 个人档案个人资料性别 男籍贯 [兖州]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官至 魏王 丞相 谥曰武 家族资料父亲 曹嵩母亲 未知配偶 未知兄弟姐妹 曹彬 曹德 子女 曹植 曹彰 曹昂 曹冲 曹熊 曹丕 曹宇 相关人物 袁绍 周瑜 刘备 曾效力过的势力 东汉 魏 曹操 - 简明历史传记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戎马一生。曹操父亲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腾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谥武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曹操 - 简明演义传记曹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来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皇帝。曹操的历史评价◆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